§创业,从学生宿舍起步(1 / 1)

对于一穷二白的大学生来说,从宿舍起步是首选之路。

在清华大学的“挑战杯”学生发明大赛上,一件在学生宿舍里产生的发明吸引了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与会者笑说:创业就应当从学生宿舍起步。

创业就是用生命去换

这项发明就是超大屏幕的投影电视,发明者是该校材料系学生邱宏云。回顾不到1年的创业历程,学生创业代表王科引用了传奇人物柳传志的一句话:创业就是拿生命去换。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在当初成立公司的时候,大学生们全部的资本就只是一件未成型的发明和一股创业冲动。成立公司的钱是借来的,办公地点是借用学校的,连设备也是租来的,“不成功,便成仁”。

创业的过程十分艰苦。在产品还在襁褓中时,技术人员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一次次的失败甚至绝望,一次次地锻炼了大家的坚强意志。

学生创业者王科和徐中认为,大学生敢于打破先去机关或企业、然后一步步积累和攀升的传统程式,一开始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实在是一种觉醒。

对那些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这两位“过来人”发出了这样的忠告:首先应该问自己,在知识、心理和生理上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一旦失败能否付得出代价?千万不要为创业而创业。

什么叫不为创业而创业?具体地说就是无论怎样的创业都应该首先源于市场需求,要有好的创意。一方面你愿意为社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这种财富是社会所需要的。否则,两方面无法合拍创业就无法取得成功。

之外,对于学生来说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非常重要。如果在一个创业公司里几个主要骨干三心二意,或者因为主见不同无法统一步骤,对学生创业公司都是致命伤。

外国人热衷于在车库里创业

学生与社会人士相比更是“一穷二白”。想当年,联想集团的创业就是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一间小传达室里开始的。有人说,联想集团如果在美国,创业地点也许就是在柳传志家的车库里。只不过当年的老柳(还没有成为今天的柳总呢)“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没有车当然也就没有车库,才造成了联想的第一页历史写在了小传达室里。

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因为美国的许多高科技公司都是在老板自家的车库里开始创业的。乔布斯在车库里发明了苹果电脑,盖茨在车库里搞成了微软,雅虎的创办人杨致远与大卫·费洛在斯坦福大学共用一个拖车内的办公室,其实也就是一个小车库。如今身价超过70亿美元的亚马逊书店的贝佐斯,当年也是带着4个工作伙伴在自家的车库里创业的。

或许你会问:在我国什么时候会出现乔布斯、盖茨、贝佐斯呢?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什么时候工商管理部门允许创业者在自家的房子(不一定是车库,因为我们许多创业者的房子问题还没有最后解决,谈不上车库。更常见的是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露天车棚)里创办公司了,什么时候就有这种可能了。

想一想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按照美国人这样的财富程度,居然允许在车库里办公司、“市场准入门槛”如此之低难道不怕人家笑话?真不知道美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怎么想的(当然,如果美国也有工商局的话)。他们为什么不规定开办一家公司非要具有多少资金、多少人员、多少固定资产、敲满多少个图章呢?

别学比尔·盖茨中途辍学

创业完全可以从学生宿舍起步,但是必须处理好创业与学业的关系。作为学生来说,毕竟学业是第一位的。“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才是正途。

对于学生创业,比尔·盖茨对学弟学妹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忠告:“绝大多数人都应当大学毕业,这是最基本的,别学我中途辍学!当时我搞微软,是因为找准了一个高容量、低成本的行业,这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它值得我从哈佛退学。挑选一个你认为能够真正做出独特贡献的领域,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杭州某高校有一位学生小莫,就是因为“鱼和熊掌”难以兼得而不得不向学校递交了休学申请。

想当初,小莫考上大学后踌躇满志,凭着一腔热情与才干很快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宠儿”。进校不到2年就拥有了许多令人羡慕的学生头衔,身影活跃在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全国的高校在校学生中,小莫也许是惟一一个从事咨询业、通过策划创意等软科学方法创业的人。从酝酿筹划到开办公司、到领营业执照,前后他花了5个多月时间,光是工商局就来来回回跑了6趟。一边是张罗着联系业务,一边是每周20多节功课,小莫实在是感到分身乏术,每天在得失之间摇摆不定。

经常是人坐在教室里想专心听课,可是偏偏手机却响个不停,“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老师和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中,小莫只好狼狈不堪地跑到教室外面去接听电话,总不能有生意不做吧?“顾客就是上帝”,小莫无法拒绝随之而来的商业信息。

就这样,原来对小莫开公司持支持态度的老师也有反感了,班上的同学也议论纷纷。为了正确处理好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小莫终于上交了“休学一年”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