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失去的财富机会(1 / 1)

你也有过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只是没有抓住而已。

在改革开放之前,全中国除了农民就是工薪阶层。想做老板去“剥削”他人,门都没有;即使是做个食利阶层,也非常不光彩。不要说百万富翁,就连“万元户”都是凤毛麟角,稀罕得很。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之间吹醒了财富大地,许多人觉得处处充满了财富机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不愁抓住这些机会。请看:

猴票

猴票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请记住,凡是带“第一”的东西,其中往往就蕴含着最宝贵的东西。为什么“初恋”最珍贵?其中就是因为有一个“初”字。这时候的大多数人还没有觉醒,“起得早、捡个金元宝”的机会相对较多。

猴票发行于1980年,面值8分,发行量500万张左右。虽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张邮票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但是,既然“人无完人”、那么也也允许“票无完票”。它就是价值不菲,又怎么着呢?

国库券

国库券是不受老百姓欢迎的东西,可是等到老百姓都喜欢它了,它就值钱了。

想当初,买国库券需要大张旗鼓地动员、领导带头。然而,政府只管发行、不管买卖的市场空隙,给专门倒腾国库券的“杨百万”们留下了暴富机会,不但成了沪深股市的名人大腕,而且还上了华尔街“老板圈子”的大报,成了标准的全球新闻人物。

怎么样?当时如果你也能够动脑筋“倒买倒卖”一把国库券,做个“杨百万”一点不难!

纪念币

纪念币出现在家家追求“万元户”的时代——穷惯了的中国人,当时憧憬着家里有个万元存款就以为自己很富有了。后来,“万元户”的概念又有了扩展——年收入1万元就算是个标标准的富翁了。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家里余钱不多、买一些纪念币正合适。然而,当时谁又敢用手中不多的余钱来买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纪念币呢?反过来又有谁能想到:如果当时把1万元投资在流通纪念币上、不出10年就会身价百万呢!

老八股

所有“老八股”是指上海股市中发行最早的8只股票。老股民都知道,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延中实业”股票就从每股100元涨到1599元,“豫园”股票也由100元涨到了3580元,最后竟然一度突破万元大关。想一想吧,从此以后哪里还有这样的暴富机会?在深圳股市,面值1元的龙头股“深发展”股票黑市售价竟然高达150元!

当时没人要、需要强行摊派的股票,谁知道会使你轻轻松松地成为百万富翁呢?

认购证

伴随着发行股票而产生的股票认购证,是1992年上海股市上发生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件大事。

股票认购证带有一种募捐性质,所以每张定价高达30元。如果运气不好中不到签,钱就白扔了。况且,由于当时深圳股市暴跌,加上人们对股票的陌生和误解,买股票认购证的人并不多,这样反过来就造成了中签率极高。一个个百万富翁的神话故事就这样诞生了:只要中了签就能买到股票,只要买到股票马上就能翻上几十倍。

这样的好事当初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呢?

边境贸易

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2个超级大国之一——前苏联的解体,导致了举国经济大滑坡。然而,胆大的人就能从中抓住在中俄边境贸易倒腾商品的好机会,巨大的贸易差价可以产生几倍、几十倍的利润空间。随之而来的边境贸易热潮迅速蔓延。

边贸大军东征西战,随后就一个个成了肥嘟嘟的百万富翁;而对此无动于衷的旁观者,除了嘲笑他们是“国际倒爷”以外一无所获。

双轨制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一度实行了价格双轨制——同种商品在市场上表现为多种价格,计划价、市场价、进出口差价、内销价、外销价等并行不悖。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千方百计利用自己手中和他人手中的权力、批条,从事着国家调拨价和企业自销价之间的倒来倒去,从中获取非法暴利。而众多平民百姓由于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鄙视、或者无力介入其中而只能白白丧失了暴富机会。

伴随着国有资产的痛苦流失,至少有350亿元人民币转移到了个人手中。

上面所介绍的都是一些刚刚过去几年的、发生在你身边的暴富机会,有的是你没有抓住,有的是你不屑参与,有的是你无力跟进。如果你抓住了其中任何一个机会,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都是小菜一碟。

例如,提到倒卖国库券,大家都知道有个“杨百万”。其实“杨百万”式的人物大有人在。

仅仅在10年以前,张建国还是山东莱阳某机械厂的一个供销科长。1988年那阵子厂里的效益特别不好,产品销售出了问题,张建国不得不全年有10个月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建国一位手下的母亲突然患病住院,大笔的医药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所以想把几年来派购的3000多元国库券赶快变现。张建国找来找去找不到肯接手这些国库券的人,只好自己把它吃下了。

2天以后张建国出差到上海,发现银行前面排着长队争购国库券,一打听,100元的国库券可以卖到110元。而回想自己家乡,100元的国库券只能卖到80元!张建国回家以后马上让妻子用5600元去换来7000多元的国库券,加上自己家的3000元,凑了1万元带到上海银行去兑现,不多不少赚了3000元,相当于当时夫妻两人一年多的工资!

初战告捷,张建国迷上了这一招。每次出差以前,张建国都要专门挑穷地方去收购国库券,然后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卖出,最多的时候每百元差价达到40元。

由于当时没有个人本票,来来往往只能背着现金,所以,张建国索性让妻子辞去工作,用月薪150元的代价雇佣几个人专门在全国各地打听国库券行情。一来二去,张建国的资金很快变成了十几万、二十几万,不到2年时间,当年的1万元本金竟然变成了140万元。

此后,张建国装修了新家、买了高档家具,这下不好了,引来了厂领导要调他去办公室工作的决定。主要原因就在于,厂里的人都在背地里怀疑他吃回扣。想想也是,作为一个供销科长,全厂的进料、出货都要通过他,他不拿回扣谁相信呢?再说了,每月100多元的工资,哪里来的钱装修、买高档家具?

一个月以后,供销科的工作有点玩不过来了,厂长和书记亲自到张建国家里去“负荆请罪”,对他说一切都是“误会”,希望他回去继续担任供销科长。

士可杀不可辱。1992年张建国彻底辞掉了工作,全家迁往北京。凭借这140万元做本金,张建国开办了贸易公司,1996年资产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

提起张建国,到现在莱阳那个机械厂里的人还没有搞明白,当时大家手里都有国库券,可是凭什么就让张建国一个人发财了呢?

请扳着手指算一算,在你的一生中已经失去了多少次这样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如果你不想在以后失去这样的机会,那么就请把握住现在和将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