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1 / 1)

绿色经济 严行方 3312 字 1个月前

这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绿色经济核算的话题年年都是一大亮点。新的政绩观考核,要求淡化单一对GDP增长数量和增长速度的追求。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为此推出了以下衡量官员政绩的5大综合指标:原材料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1。

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人心,绿色经济核算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一句口头禅。要把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检验科学发展观、落实新政绩观的重要指标,有效避免过去出现的大搞GDP竞赛的数字游戏,减轻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已经成为共识。虽然要真正实现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前进方向是明确而坚定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统计局2006年9月7日首次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表明,2004年我国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 2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4%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解释说,如果把虚拟治理成本1.8%换算成环保投资,大约为当年GDP的6.5%。如果2004年我国环保投资达到1万亿元,就能基本解决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问题,可实际上,当年我国的实际污染治理投资只有1900亿元,不足20%。

绿色经济核算的现实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

和谐发展,注重绿色GDP增长

注重社会和谐发展,首先要从观念上重视绿色GDP增长。重视绿色GDP增长,实际上就是重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增效应。

虽然目前全面推行绿色GDP核算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关注绿色GDP、发展绿色GDP、努力提高绿色GDP在GDP中的比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赶快停止“拼资源换增长”方式

我国过去的GDP增长速度很快,基本上是建立在“拼资源换增长”基础之上的,现在应该立刻停止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因为我们再也拼不起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3点 4:

①我国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

这种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我国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和丘陵、70%每年要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和荒漠地区。这种先天性的生态环境脆弱,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导致我国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②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

例如,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超过400个,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石油、天然气、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

③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耗大、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来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数据表明,20世纪50~90年代,我国每年沙化土地面积从560平方公里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的471个县、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在受到荒漠化危险。

我国人均耕地1952年为2.82亩,2003年已经下降到1.43亩。轰轰烈烈的全国“圈地运动”在7年间减少耕地1亿亩,大量被占耕地闲置。与此同时,中低产田比例急剧上升到了4/5。

如果这一局面不赶快扭转,经济就根本无法持续下去。所以说,推行绿色经济、加强绿色经济核算,是可持续发展紧迫而现实的要求。

从三条途径转变绿色GDP思路

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具体要求是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培植壮大生态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施农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重点放在巩固提升蔬菜、干果、中药材等农业新兴产业上。

③全面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第三产业是向社会提供服务性消费的产业,也是城市发展绿色GDP应当突出抓好的一个重点。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促进整个城市的全面增值。

经济杠杆,越过绿色成本门槛

绿色经济核算的动力,除了来自观念、技术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经济杠杆的推动力。

迈过绿色经济核算的成本门槛

绿色经济核算,和绿色经济一样,本身也有一个“成本”问题。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如果成本过高,经济上不可行,再怎么先进也难以推行。相反,如果越过了这个成本门槛,推行起来就会轻松得多。

绿色经济核算的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绿色经济本身的成本高低。因为说到底,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必须严格核算成本。

例如,在人们的观念中,绿色产品价格总要比一般产品价格高,甚至要高出许多。例如“绿色”用电,每千瓦时的电费价格比常规电价要高出0.53元;用再生纸印刷的杂志,每本成本要比原木纸浆的杂志高出0.2元;等等。

江苏省某些纺织企业都建有自己的中水回用系统,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基本上不见投入使用。究其原因就在于成本过高。因为要达到回用标准,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要高达2.2元,而当地每吨自来水的价格还只有0.8元、污水处理费0.8元。这就意味着,在现有水价体系下,对于企业而言,节水不但无利可图,而且还要亏损。

可以说,绿色经济无一例外都遭遇成本之惑。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大力推行。山东省某造纸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他们生产的再生纸价格就与普通纸相当。在这样的低成本下,用纸企业当然愿意优先选用再生纸了 5。

绿色经济核算也是如此。只有当这种制度的操作成本,比现有制度操作成本更低,至少能够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才能推陈出新。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发展绿色经济降低成本门槛的当务之急,就是实行规模化。政府应当制定一系列有效政策,促使绿色经济规模化。

在上海,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原则,有关部门向生产泡沫饭盒的企业收取每只3分钱的污染治理费。江苏省昆山保绿塑料资源再生处理有限公司,处理了上海95%的回收饭盒,把它加工成塑料粒子,从而形成一个大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6。

删繁就简,抓住要害

绿色GDP的核算非常复杂,理论既不成熟,方法也不规范,要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计算,目前还没到这个地步。

怎么办呢?一方面,绿色GDP的出台是望眼欲穿;另一方面,绿色GDP的“节目排练”还没有完成,真是一个两难境地。这时,让“演员”(绿色GDP)出来亮亮相,来几段已经背熟了的“精彩台词”,让观众解解馋,是一条可行之路。

例如,“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是一种“生产”费用,是“资源与环境”在经济使用过程中被消耗、转移到资源环境产品中去的价值。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当期新创造的,而是一种资产转移价值。要比较准确、客观地核算具有“折旧”性质的环境降级成本,比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更难,主观性、政策性更强 7。既然这样,我们完全有必要从绿色GDP那纷繁复杂的核算体系中,单独抽出几项简单、科学、易于比较的指标,先行投入使用。

例如,浙江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将万元产值主要原材料消耗、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万元产值“三废”排放总量等指标,纳入现有统计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8。这种做法不但是有益的,更是务实的。

积极探索,加快推出绿色GDP

在删繁就简、积极试行上述单项指标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加快推出绿色GDP核算的更多指标,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绿色GDP体系是全球的一部分

我国从2003年开始,由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自然资源进行实物核算,因为这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了绿色GDP联合课题小组,组织力量积极进行研究和试验,明确表示,今后我国将在核算体系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总体来看,我国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和研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虽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却给了我们美好的希望和开始。

绿色GDP的启动实施,虽然面临着许多观念、技术、制度方面的障碍,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就无法衡量国民经济真实发展水平,就找不到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平衡发展。所以,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不能阻挡积极探索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步伐。

2004年8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核算出了我国第一个经过全面核算得出的省级绿色GDP。该省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2002年的统计数据,充分考虑了现行核算技术和资料占有现实,本着稳定、简便、易行的原则,在现行GDP核算的基础上,根据该省实际情况,主要考虑了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损失,用扣减法进行核算,从而得出该省绿色GDP占全部GDP66.6%的结果 9。

可以说,我国在绿色GDP核算体系发展中所作出的所有探索、研究、实践,都是为建立全球统一绿色GDP体系作出的应有贡献。

理论探索和公众参与相结合

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当然离不开理论探索,可是也不能由专家关起门来搞研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理论研究都要与公众参与相结合,这一点在建立绿色GDP体系中非常重要,千万不能迷信于技术数据。

究其原因就在于,绿色GDP核算的对象——环境因素,很难纳入货币核算。所以,即使在国外开展这项研究较早的国家,也都在采用一种称之为公众评估的方法——面对同一个公共工程项目,要核算它的生态影响,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得出不同结果。那么,这时候究竟以什么结果为准呢?用平均数来衡量,并不具备实际意义。比较科学的办法是——吸收、参考公众的主观评价。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普通群众虽然并不一定了解绿色GDP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做法,可是由于环境问题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修正专家的计算结果,而这种结果往往比专家的数据更能反映本质。

具体做法是:首先,针对某些公共项目,聘请相关专业部门与比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然后,把支持和反对意见都清楚地列出来;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 10。

这种公众参与,不但能直接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的发育程度,体现一个国家公民素质水平,而且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一起,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三大内涵。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公众的主观评价,其评价数据应该作为绿色GDP核算结果的重要补充。

落到实处,环保纳入政绩考核

把绿色经济核算落到实处,包括二层含义:一是要大力推进绿色经济,研究、探索、实现绿色GDP核算;二是要把这项工作落实到政府政绩考核中去。

前者是根本。各级政府如果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绿色经济上,绿色GDP核算也就失去了根本意义。后者是督促。如果不把环境保护、绿色GDP的考核纳入到政绩考核指标中去,就很难指望能得到各级官员的真心拥护和实在推进。

把环保纳入政绩考核是国际惯例

环境权益作为人民生存权的重要部分,国家将治理环境污染列为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就理所当然成为各级政府管理者职责,破坏环境就等同于违法。放眼全球,“考核官员的环保责任”是一种国际惯例。

在我国,把绿色GDP指标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应当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考核政府官员;按科学发展观考核政府官员,必须要求引入绿色GDP指标。

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表明,单纯追求GDP指标会使执政党的合法性简单化,这是非常不科学、也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受制于客观规律,经济活动并不完全由政治所支配,因此,政府不应成为所有经济活动的责任承担者。

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严重经济危机,可是这并没有造成其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原因就在于,其执政的合法性没有完全与经济变化融为一体。执政的根本合法性在于:保障人民有一个良好安全的社会秩序、有一个发挥人民能力的空间 11。

这和我们目前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致的。

政绩考核是政府管理的指挥棒

不容否认,官员的政绩考核及其指标,是各级政府管理工作方向的指挥棒。

在2002年南非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便强调要建立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问责制”,把它作为有效指挥棒,引导各级政府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作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基础,作为执政党与全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

既然这样,大力研究并采用绿色GDP指标,作为衡量、选择政府官员更全面的重要标准,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与此同时,也有必要将公众环境质量评价、空气质量变化、饮用水质量变化、森林覆盖增长率、环保投资增减率、群众性环境诉求事件发生数量、当地政府对中央政府各项环保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指标,一并纳入考核标准 12。

2005年10月29日,在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上,时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的解振华明确列出了这项工作的时间表:未来5年内,我国有望采用绿色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以这个体系全面评价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通过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激励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 13。

积极推行绿色GDP审计

为了应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现象,在将绿色GDP纳入各级官员政绩考核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绿色经济审计。

绿色GDP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以及传统会计核算失灵(没有把资源环境作为企业资产进行核算,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很不准确),而进行的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的绿色GDP认证审计。

加强绿色GDP审计,有利于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一方面,它是企业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认证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更是政府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否则,在国际贸易中的任何价格优势,都可能会损害国家长远利益,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不利于经济和谐。绿色GDP审计,就是要把这种局面扭转过来。

为了保证绿色GDP审计的公正、超然,绿色审计机构主体应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审计依据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制度、方针、战略,以及审计行为规范。

绿色GDP审计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之一。

1 严文:《绿色GDP成为亮点》,2004年3月23日中国环境报。

2 虚拟治理成本,也叫污染扣减指数,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治理技术、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

3 顾瑞珍、王娅妮:《解读我国首份绿色GDP报告:3.05%和1.8%意味着啥》,2006年9月7日新华网。

4 颜彦、王秀真:《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催生“绿色GDP”》,2004年第4期半月谈。

5 宋鹏霞:《迈过“绿色经济”的成本门槛》,2005年11月30日解放日报。

6 宋鹏霞:《迈过“绿色经济”的成本门槛》,2005年11月30日解放日报。

7 曹克瑜:《绿色GDP指标的适用性》,2004年4月2日中国环境报。

8 陈加元:《绿色GDP的提出是发展观的飞跃》,2004年6月29日中国环境报。

9 《山西算出我国第一个省级绿色GDP》,2004年8月20日中国环境报。

10 潘岳:《谈谈绿色GDP》,2004年4月2日中国环境报。

11 潘岳:《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2004年4月26日中国环境报。

12 同前。

13 简文敏:《解振华:今后五年环保纳入政绩考核》,2005年10月30日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