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代表着世界上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300多年来许多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53年初步成型。为了克服统计上的技术缺陷,在联合国主持下,1968年、1993年两次进行重大修改。GDP虽然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普遍、统一、核心指标,却不符合绿色经济核算的要求,因此,其稳固地位已经摇摇欲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具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GDP唯上,不是制度胜似制度
尽管经济学家们早就解释过GDP的各种优缺点、尽管“以GDP为纲,纲举目张”并不是一种法定政策、尽管GDP政绩从来没有正式列入过考核各级政府官员的指标,但是在社会舆论和决策考虑的关键环节上,处处存在着一种“GDP拜物教”——GDP越高越好。
GDP唯上的主要表现
①为了追求GDP增长不惜破坏环境
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因为自身GDP排名落后,从而为了GDP增长,不惜破坏环境,甚至破坏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实际上,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潜藏着巨大经济价值,这无疑是在竭泽而渔。
②不惜一切代价招商引资
最近10多年来,一些地方层层给下级下达GDP增长指标,迫于压力,下级各地区、各部门不惜一切代价招商引资,以换取GDP和财政收入指标的增长,造成重大社会不公和资源破坏。
③社会公用事业看GDP脸色行事
为了完成GDP增长指标,一些政府部门把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政府支出,比重较大地用在GDP增长上,从而忽略了那些完全应该由政府负担或主要应该由政府负担的公共支出,忽视了农村发展。
④媒体宣传过分注重GDP增长奇迹
每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可是在GDP情结下,媒体宣传过分注重“经济奇迹”,动不动就从GDP方面给各地区来一个大评比、大排名,从而产生种种不健康激励。
⑤助长了领导干部的短期政绩
由于GDP“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各级领导把它当作显示自己任期内政绩大小的“最有价值”的指标,进一步助长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歪风。
GDP唯上导致一错再错
GDP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或者说是交易过程的最终货币表现,并没有反映这种最终成果的过程和代价。同时,它掩盖了许多社会矛盾。例如,如果你把一个山头的树砍光后卖钱,GDP毫无疑问增长了,可是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却被破坏、恶化了。
GDP等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概念受到强烈批评,是最近20多年的事。究其原因就在于:首先,它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在内,无法反映经济中那些无法市场定价的社会成本;其次,它无法度量经济福利,它是一种生产指数、而不是消费指数。所以,无论怎样看待经济增长,真正的经济学家都不会把“最大化的GDP”看作是最优政策。
GDP唯上的错误主要表现在:
①GDP容易导致政府“偏心”
GDP唯上目标下的经济增长,容易导致政府“偏心”。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因为农业、农村、农民缺乏短期内对GDP的提升力而不受政府重视,这也是我国目前“三农问题”世所罕见的主要原因。
②GDP容易导致畸形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追求GDP的短期增长效果,却会掩盖许多严重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在我国工业结构中,正规制造业比重大幅度下降、工业化质量令人担忧。
③社会公益事业被弱化和变形
政府过分追求GDP增长,会有意无意地使那些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弱化、使那些创收能力大小不同的社会公益事业变形,显然这不符合政府发展和人民的需要。
④大多数地方的环境政策被边缘化
除非能够在短期内增长GDP,否则,环境保护政策就会因为无法在短期内增加GDP,而成为“后娘的儿子”。经济发展和绿色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就会暴露无遗。
绿色GDP,观念技术都有难点
所谓绿色GDP,就是扣除了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后的GDP。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绿色GDP虽然好,可是目前在观念和技术上还都存在着一定难度,不但推广起来“急不得”;甚至,连要不要实行绿色GDP也有不同意见。
观念上的不统一
绿色GDP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它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成果和代价,包括生活环境变化。一旦实施绿色GDP,干部考核体系就要发生重大变革,人们的观念也要进行深刻转变,实施起来一定会困难重重。
例如,GDP核算是有归属地的。在核算绿色GDP时,如果地处淮河上游的河南省排放的污水,影响了下游的安徽省,这个扣除应该算河南省的还是安徽省的呢?似乎怎么算都不是非常合情合理。
有人认为,将来即使建立了绿色GDP核算体系,也不能取消GDP指标。因为GD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GDP是绿色GDP的基础,只有将两者进行比较,才能更清楚地看出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核算上的复杂性
绿色GDP中的“资源”和“环境”两个词,虽然“好说”,可是核算起来却非常复杂。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资源耗减、环境损失内容非常繁杂,更难估价,更谈不上精确计算了。
例如,资源有多种类型,而它们的耗减成本是很难估价的。
以森林资源为例,这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如果森林的采伐速度没有超过森林的自然生长速度,森林资源总量就不会减少。相对来说,森林面积、林木资源的耗减成本估算起来还容易一些,对于森林具有的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旅游休闲等各种功能的经济价值,又怎么来精确计算呢?
对矿产资源的耗减成本也是如此,很难估价。因为大部分矿产资源是不能进行交易的,你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市场价格供参考。
不合理使用土地,也是一种资源耗减成本。它对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的直接作用,甚至胜于过度使用化肥、用被污染过的水进行浇灌等方式。可是,要对这种成本进行估价很不容易。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下降;等等。用“代价惨重”来加以形容,完全合适;可是要想计量这种代价有多么惨重,就很困难了。
还有就是空气、水体的质量下降。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的废弃物大大超过大气和水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导致空气和水体的质量下降。要想计算把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治理到一定标准所需多大成本,非常困难 2。
所有这些都表明,要对我国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进行科学合理的估价,从而计算出科学的绿色GDP来,绝非易事。至少,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来。
更不用说,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绿色GDP只是在GDP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或者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没有考虑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大小呢!
正因为存在着上述两大难点,所以目前总的观点认为,绿色GDP只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在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同时,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它在反应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甚至,连一些著名专家和高层领导也在质疑这个问题。2005年5月,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中国循环经济高峰论坛上提出:“我们有必要计算绿色GDP吗?”语惊四座 3。2006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更是认为,绿色GDP目前在中国不具有可行性 4。
绿色核算,核心就是绿色GDP
上面那么多次提到绿色GDP,那么,它是不是就是本章要说的绿色经济核算呢?应该说,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并非相同概念。
绿色GDP是绿色经济核算的主体和核心
绿色经济核算,全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核算,它应当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一是面向微观经济单位(具体的企、事业单位)的绿色会计核算。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外部性的基础上,对微观经济单位进行记账、核算。
二是面向宏观经济单位(国家、地区)的绿色国民核算。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了经济外部性的基础上,对宏观单位总体行为进行记账、核算。这种绿色国民核算,又被称之为绿色国家(地区)会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认为,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出发,绿色GDP核算可以在GDP核算的基础上,通过以下调整得到:
①当期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是传统GDP中没有计入的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部分。
②当期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
③当期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
④当期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绿色GDP核算,是绿色经济核算的一部分,是绿色经济核算中处以最高层、最核心的部分,属于一种总量核算。如果要系统、全面衡量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仅仅依靠绿色GDP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类似于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基尼系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通胀率指标、反映人类自身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状况的人类发展指标,等等,作进一步补充 5。
绿色经济核算是怎样进行的
根据上面所述,读者一定会觉得绿色经济核算异常复杂,根本不具备可行性。有的甚至认为,不仅现在如此,将来恐怕也行不通。为了澄清这方面的认识,这里来看一看绿色经济核算究竟是怎样进行的。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院士介绍说,目前世界上资源环境核算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资源环境实物核算
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着手对资源与环境进行核算,逐步建立资源核算账户了。
在最早建立这项核算的挪威,他们将自然资源划分为实物资源、环境资源两大类,构建了包括森林、土地、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一系列完整的实物资源核算体系。在芬兰,也是这样核算的。在法国,自然资源账户的范围很广,包括环境资产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其中实物账户类似于挪威的实物账户。
②“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SEEA)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组建联合工作组,开展对自然环境、资源实物、货币核算的可行性检验,并且设计出了一些替代性宏观指标,用来反映收入与生产的环境调节性和持续性。
为了推动这项核算走向实践,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美国、日本、印尼、欧盟各国,都根据本国情况进行了试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结合自身特点和各国理论与实践,研制出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欧盟统一模式 6。
问题多多,绿色核算条件尚缺
绿色经济核算,有利于反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潜力,可是现在还无法投入实际应用,原因在于目前还缺乏运用条件。
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的目标层次
绿色经济范围很广,包括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生产、绿色产业、绿色标志、绿色投资、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等方面。绿色GDP核算,只是其中绿色会计内容的一部分。
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以下3个主要目标层次:一是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确立核算标准、规范、方法,构建绿色经济核算体系;二是进行实际的绿色经济核算,提供绿色(资源、经济、环境、人口等)经济综合核算结果,形成可持续发展综合基础数据库;三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政策分析工具的运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政策制定的有效支持 7。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透露说,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已经设置了一种图表来反映自然资源实物量的变更,包括土地、森林、矿产能源、水资源的实物量表等。并且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账户,测算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8种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国家统计局下一步将研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以便统一各种类型的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使它们纳入一个统一框架,避免相互之间概念设置上的矛盾。然后,要研究资源和环境实物量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资源和环境价值量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绿色GDP的核算方法。
不过,目前所有这一切都还不具有可操作性,国际上也没有一套公认的、特别成型的模式和方法 8。
绿色经济核算的现实困难
国家统计局高级经济师曹克瑜认为,目前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困难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9:
①经济与资源环境核算研究的综合性差,各部分之间缺乏统一的有机联系,分析应用受影响
虽然我国开展自然资源核算以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已有多年,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可是它们的内容分散,基本分类标准和统计核算口径不一,数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②核算基础差
现有数据庞大而不系统、分散而不统一。经济、资源、环境数据统计质量差,调查间隔长,总量数据多而结构数据少,缺乏基本资源产品价格资料、环境保护治理成本资料等。
③统计与核算技术水平低
几十年来,政府部门积累了庞大的经济、资源、环境统计与核算数据,可是由于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影响,统计核算手段落后、技术方法传统、核算理论研究与核算实践相脱节。
④资料共享困难
目前各类数据分别掌握在各自主管部门手中,要统一使用,缺乏权威部门的协调与规划,缺乏时效性和系统性,绿色经济核算缺乏必要的资料来源。
1 本案例参考了洪肇辉:《绿色GDP警醒环保代价,内地经济发展要计环保代价》,2004年11月17日香港经济日报。
2 王宏伟:《邱晓华:中国经济向绿色GDP转变》,2006年3月6日新财经。
3 沈衍琪:《“绿色GDP”概念引发三大质疑》,2005年5月25日北京日报。
4 木佳:《绿色GDP目前在中国不具可行性》,2006年3月2日中华工商时报。
5 雷明:《绿色GDP核算不等同于绿色核算》,2004年7月13日中国环境报。
6 牛文元:《资源环境核算基本模式》,2004年6月29日中国环境报。
7 雷明:《绿色GDP核算不等同于绿色核算》,2004年7月13日中国环境报。
8 周铮:《专家解读绿色国民经济核算》,2004年11月2日新华报业网。
9 曹克瑜:《当前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2004年6月29日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