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种品行,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道义,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并最终达到较高层次,就必须诚实守信。家长要希望孩子将来有所作为,就从教他们诚信开始。
【引子】
2003年末,在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和《岭南少年报》主办的“小主人论坛”上,200多名学生高谈阔论。当主持人说到“从来没有说过谎的同学请举手”时,居然没一个人举手。
当主持人问“谁讲讲自己说过什么谎,说谎的感受怎样”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说谎可以让原本变得糟糕的事情不太糟”;有的说,“人不可以完全诚实,而应该对好人说真话,对坏人说谎话”;有的甚至还会引用“忠忠直直,终归乞食”的格言!
很显然,这些观点是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的,他们的回答得到现场家长的频频点头。然而,这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是不相符的。
诚实守信,简称“诚信”。这里的“诚”,是指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里的“信”,是指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具体表现。不“诚”的人很难做到“信”,不“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
最早将“诚”“信”两字连用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他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意思是说,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有力保证。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中,诚信一直是被当作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加以弘扬的。其中最著名的有“曾子杀猪”、“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故事。
历史发展到今天,诚信的品德越来越被人看重,也越来越稀缺,以至于有人把诚信当作“理想”来追求。我国从2004年9月开始实行的、国家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首次增加了“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内容。可见,诚信已经成为全社会对一个人尤其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及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通行证。不管是谁,如果缺乏诚信,他在社会上将会寸步难行。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将来有所作为并达到一定层次,首先必须让他诚实守信。
【家长应该做到的】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就必须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诚实守信,重在践行、贵在积累。
告诉孩子诚实守信有哪些好处
一个人为什么要诚实守信?归根到底,是因为诚信能给人带来好处。那么,诚实守信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家长有必要在道理上给孩子说清楚,以激发他们讲求诚信的内在动力。
总的来看,对于一个具体个人,诚信的好处主要表现在: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他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事实正是如此,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那就无异于一种自杀行为。因为他不仅害人、害社会,最终归根到底还要连累自己。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最宝贵的无形财富。一个人如果平时守信用,其人格就会得到别人尊重和敬仰,即使遇到暂时困难,也会有人帮助他。相反,如果一个人平时不守信用,人人唯恐躲避不及,一旦他遇到困难,就会陷入孤立无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而毋庸讳言,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不讲诚信的行为还是处处可见,而且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政策法规在惩治失信方面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缺乏,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你根本无法知道对方的信用度高低。
诚信是交友之道、商贸之魂
俗话说,“交友交心”。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心相待。也就是说,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朋友信之”,彼此结成真正的朋友。相反,如果相互之间充满虚伪、猜疑,以至于尔虞我诈,彼此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友情。
诚信是企业家个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交往的“金质名片”。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相处、企业与企业打交道,只有双方都讲诚信,才能把交易成本降到最低,然后大家都从中得益。否则,不但大大增加社会交易成本,而且很可能根本就无法达成交易。
诚信是安抚心灵的良药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里的“亏心事”,主要就是指说谎、虚伪、欺诈等不诚信行为。
有人说,“任何社会都是老实人吃亏。”然而要知道,“老实”并非“诚实”的同义语,前者多少包含一些无用、愚懦的意味在内。更不用说,即使过去乃至现在老实人吃亏的情形大量存在,也并不表示将来也会继续这样。因为社会在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在完善,以老实人为代表的诚信者必将畅行天下。
至少,诚信者不需像谎话连篇者那样,要时时刻刻为怎样“圆谎”而绞尽脑汁,心灵始终不得安宁,更谈不上精神愉悦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者吃得下、睡得香,堪称是一种养生之道呢。
诚信是一个人的事业基础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个人事业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非得讲诚信不可。在我国,则有“小老板靠精明、大老板靠诚信”的说法。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改革开放初期,浙江民营企业老板中出现了不少不讲信用行为,由此败坏了地区形象,“浙江货”一度成为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痛定思痛,浙江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国喊出了建设“信用浙江”的口号,浙江传化集团、杭州三替家政服务公司等25家民营企业率先垂范,成为首批争创浙江省“诚信企业”示范单位。很快他们就尝到了甜头,通过诚信经营得到迅速发展。
在浙江,民营企业最头疼的融资问题,依靠老板的个人信誉就可以得到圆满解决。2000年7月,温州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不用任何担保、只凭个人信誉,大笔一挥,就从银行得到了一笔3000万元贷款,创下个人信用贷款的最高记录。这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老板个人及其企业长期积累的信用道德、信用制度、信用形象。
与这些企业和个人打交道的人当然会想:既然银行也对他们这般放心,那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告诉孩子怎样才能诚实守信
教育孩子诚信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掌握两点:一是告诉他中国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美谈;二是要让他记住一句刻骨铭心的话,让这句话来时时提醒他遵守诺言,做一个诚信的人。
告诉孩子要一诺千金
在许多经营场所,大家可以看到一尊关公神像,许多地方还建有关帝庙。一般总以为,在店堂供奉这样一尊“财神”,是一种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表现。其实,其中说不定还包含着商家信奉诚信经营的服务宗旨在内呢。
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上,道德情操、伦理道义领域中最讲信用的就是关公了。在《三国演义》中,关公保护两位皇嫂千里单骑,丝毫没有非分之想。即使在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大乱人人自危之际,关公仍然恪守信用,实属难得。
正如墨子在研究“托妻、寄子”伦理关系时就指出的那样,毫无疑问,敢把自己的妻、子放心托付给的对方,必定是那些“兼相爱,交相利”、“言必行,行必果”的人,而绝不会是流氓和骗子!
从这一点上来看,关公之所以能被刘备“托妻、寄子”,也正好说明了他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正因为关公的信义最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各阶层的心理,他才能因为诚信而被人们当作商业信用、信条予以崇奉。
送给孩子足可以铭记一辈子的一句话
千言万语的唠唠叨叨,在教育效果方面,远比不上一句能够震撼孩子心灵的短语。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并向孩子灌输这“一句话”,让孩子每当想到这句话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铭记怎样做人。
著名作家巴金出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是这个大家庭的四少爷。他家最多时雇有轿夫、厨子、奶妈、丫环、马夫等40多个仆人。巴金最愿意与仆人们在一起,尤其喜欢其中一个儿子死在战场上、老婆跟人跑了、孤身一人住在马房里的老周。一有空就去他那里,听他讲故事。
有一次,巴金去马房后面给轿夫们生火煮饭。他坐在灶前的石头上,不停地把柴放进去,结果常常把火弄灭。这时老周把他拉开,轻轻地用钳子往灶膛里捅了几下,火苗就“蹭”地冒了起来。老周对巴金说:“你要记住: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就这么一句很朴素的话,让巴金记住了一辈子。直到90多岁时,巴金还感激地说:“我的几百万字作品,不及老周的8个字啊!”
有效纠正孩子的“两面”行为
教孩子诚实守信,仅仅说还不够,还得事事处处帮助他们分辨是非、改正错误。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社会中,许多孩子从小就无师自通学会了“两面”行为,而这正是孩子诚信的大忌。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两面”行为。在很小的时候,他们会因为分不清真假而无意撒谎;稍大以后,他们会因为能够从说谎中得到某种满足,而不得不习惯成自然。
毫无疑问,孩子所有的“两面”行为都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这种行为如果不得到及时纠正,不但离家长的诚信教育相去甚远,还很可能产生道德问题,让孩子走上歪门邪道。
对于孩子的“两面”行为,家长生气、着急都没用,关键是要找到以下解决办法:
首先,发现孩子的“两面”行为后,应当向孩子详细了解、分析形成这种行为的具体原因,剔除其不合理部分、满足其合理部分。要肯定地告诉孩子,他的正当要求会得到满足,不必通过说谎、造假来骗家长,不论什么时候,诚信都是第一位的。
第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两面”行为,就应当明白自己在某方面教育方法已经出了问题,赶快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新理念、向老师请教等途径,改进教育方法。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一贯正确,只是一味批评、训斥、惩罚孩子。
第三,要从正面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正面教育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他们分析诚信与不诚信的各自利弊,正确引导他们怎样做人。
第四,家长对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家长总是把他们与别的孩子比较,然后提出过高要求。当他们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就不得不通过说谎来欺骗家长。
第五,家长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改正错误。决不要看到他们有“两面”行为就认定他们“这辈子不会改了”,从而把他“一棍子打死”。这样反而会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形成恶性循环。
第六,家长自身要诚实守信,为孩子起表率作用。家长不管在家里还是外面,犯了错误后一定要及时承认并加以改进,对孩子或他人作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
最后,对孩子的“两面”行为要进行适度、合理的惩罚。因为归根到底,这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方式,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辨别是非,逐渐懂得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经验谈】
1.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小抓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必须从诚信抓起,因为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
2.从古至今,没有哪项事业能够建立在不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虽然通过诚信经营、诚实劳动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可是劳动者却心安理得、坦**自安。
3.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两面”行为后,要及时帮助他克服和纠正,决不要熟视无睹,更不要混淆道德价值。不能要求孩子“对好人说真话,对坏人说谎话”,否则就给了他们一个说话的最好借口。很多时候好人坏人家长也分辨不清,孩子又怎么可能分辨得出呢?
4.家长要善于区分孩子的真假撒谎。对于孩子的无意撒谎,只要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就不在诚信教育之列。家长这时要做的,只是告诉他怎样逐渐区分现实和想象,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