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李艳华在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中以全球最高分的成绩荣获金奖,从而成为1974年开考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2002年
中国会计学会提议、著名会计学专家主持摘编的中国第一部会计理论文献《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明确规定,“账”“帐”两字分工如下:“账”字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而“帐”字则专门表示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青纱帐(比喻用法)”等。从此,在表示财物出入记载和债的义项时,就只能用“账”字而不能写作“帐”了。
2003年
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并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从次年1月1日起实行定期轮换制度,连续为某一机构提供审计服务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
香港华人黄敬安出任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全球会长,这是该组织1904年成立以来第一位非欧洲籍会长,也是第一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
2004年
2月2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标志着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初步建立。
全国证券公司全面推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这标志着中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逐步健全和规范。
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居民参加内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部分科目互相免考。
2005年
1月1日,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2006年
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标志着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2007年
3月8日,取消金融类上市公司在法定证据之外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核对一次发行量超过3亿股以上的公司进行补充审计的相关规定,简称“叫停特殊审计、双重审计”。
12月6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会计、审计准则等效联合声明。
2008年
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RB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中国地区组织成立,标志着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重大转型。
11月19日,欧盟决定允许中国证券发行者在进入欧洲市场时使用中国会计准则,这是国际资本市场第一次正式接受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全国掀起会计事务所合并潮。
2009年
7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次评选全国十大企业总会计师。
2010年
4月1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9月21日,国家财政部第一次发布《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提出2020年会计人员资源总量要比原来增长40%。
2011年
10月18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废止2004年4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10月25日,以郭道扬为首席专家的“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国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正式立项。
2012年
4月,欧盟正式宣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盟所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同时,中国宣布欧盟认可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等效。
会计准则进行大规模修订。
确立2020年或稍晚一些时间从会计大国迈向会计强国的目标。
中美双方在加强审计监管跨境合作、增强互信上迈出重要一步。
2013年
1月1日,施行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2月4日,过去1800年间一直作为会计记账工具的珠算方法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
1月1日,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1月6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这是20年前《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之后第一次以“会计信息化”概念来规范企业相关工作。
2015年
1月1日,实行新的《预算法》,该法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控制方式、地方债务风险、转移支付制度、预算支出约束等方面有突破。
11月25日,中国工程咨询领域的第一家上市企业北京永拓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第一次登陆资本市场。
美国科索委员会邀请中国参与修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这是外方第一次主动邀请中国参与国际内控标准制定工作。
2016年
1月1日,施行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为下一步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5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