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一组文章,提出了“新经济”的概念。这种新经济的含义涵盖三个方面,即: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而这种新经济的到来,又给传统会计带来了不少新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与传统的有形资产相对,以专利权、商标权、工业产权、商誉等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为代表的软资产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再沿用传统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就很难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为人为调节和舞弊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有许多新的问题摆在面前。
而就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安然公司因舞弊而致倒闭事件发生了。
安然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休斯顿的全球性能源企业,创建于1930年,2000年在世界上拥有7家分公司、3000多家子公司,营业额1010亿美元,员工2.1万名,在2000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位于第16位。然而没想到的是,几乎一夜之间就于2001年轰然倒闭,成为全世界破产案中的典范。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舞弊行为蛀空了企业:
一是暗箱操作。它通过把各种债务、坏账转移到下属公司里去,在利用离岸公司避税的同时,较好地掩盖了公司的经营亏损和实质性问题。就像一个人得了重症而不去医治,只是对外隐瞒着,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病情越拖越重,倒霉的还是自己。
二是利用审计漏洞进行秘密交易和“圈内人交易”。结果越陷越深,这一点等一会再说,先看这个漏洞有多大?事后研究表明,1997年至2001年间,安然公司的盈利虚报了5.86亿美元(占比20%)、实际债务少报了6.28亿美元(占比6%)、股东权益减少值为22亿美元(而不是原来的12亿美元)。
三是通过政治捐款构筑关系网。从总统、副总统到内阁官员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获得竞选捐助就是拥有该公司股票。安然公司也确实从中获得过好处,政府因此取消过一些商业限制。但政治是火,火能取暖,也会灼伤。
四是不断推出生意繁荣的假报道,误导股民和公众。2000年8月安然公司股价到达历史最高点每股90美元时,内部高层都在不断抛售,可是却对外放风说还会涨到每股一百三四十美元。而就在2001年8月即将破产、股价跌至42美元时,依然在媒体上宣称“一切正常”,从而使得许多投资者越跌越买;当股民了解最终真相时,股价已经跌破1美元。
安然公司是如何进行“圈内人交易”的呢?要知道,打通政府、收买会计师事务所正是它过去引以为傲、后来破产的原因之一。具体地说是,它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1997年提出的审计调整金额是5100万美元,占当年净利润的48.6%,可是安然公司拒绝调整,而奇怪的是,这时候的安达信依然出具无保留意见,这就严重违反了公认审计准则。
安达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时,安然公司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二大客户,2000年向安然公司收取的费用高达5200万美元,其中咨询服务收入2700万美元,其余部分是提供审计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这种“一鱼两吃”的做法在当时是合法的。除此以外,安然公司包括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会计主管、发展部副总经理等约100名高级雇员都是从安达信跳槽过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利益纠缠。
这就不难理解,当后来司法部门调查安然公司时,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敢公然销毁审计档案、妨碍司法调查了;而两者沆瀣一气,最后的结果是,在安然公司轰然倒塌的同时,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受到应有惩戒,因妨碍司法罪被罚款50万美元并自动失去上市公司审计资格。
安然公司的倒塌,与公司多年来内部控制松散以及安达信多年来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的纵容密不可分。在安然事件发生之前,美国一直认为其会计准则是世界上最好的;但通过这一事件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使它看到了许多不足。尤其是当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串通起来联合作弊时,几乎所有会计信息都可以“按需定制”,就使得政府再次头脑清醒地看到,虽然不能把上市公司倒闭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注册会计师,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作用也不应夸大;作为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来说,它同样需要有监督、有管制。
尤其是,安然公司的舞弊行为和破产结局,除了公司治理结构、注册会计师、独立董事、财务总监、股票期权、证券分析师等方面的问题外,还与会计准则无法满足金融创新、组织设计、扁平化、交易策划等方面的需要有关。因为会计准则跟不上形势,这方面呈一片空白,就必然会给舞弊者弄虚作假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