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年报看公司特点(1 / 1)

每年结束,约有98%股份的股东会保留他们在伯克希尔的持股,因此每年年报的撰写皆延续前一年度,避免一再重复叙述相同的东西,从而大家可获得一些有用的讯息,而我也不会觉得厌烦。此外,约有90%股份的股东其最大的股票投资就是伯克希尔,所以有许多股东愿意花相当的时间在研读每年年报之上,而我们也努力设身处地地提供所有我们认为有用的信息给全体股东。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读年报的关注点】

巴菲特认为,阅读财务年报时有必要通过年报看该公司都具有哪些特点。这是普通投资者不大会想到的,也是泛泛阅读财务年报的投资者容易忽略的,但却又是十分重要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79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每年结束时,占伯克希尔公司股份比例98%的股东都没有变动,这使得他每年撰写伯克希尔公司财务年报时,都要不得不承接上一年度的叙述,避免一再重复。除此以外,大约有占比90%的股东,他们在投资的所有股票项目中,最大的投资项目就是伯克希尔股票。这就决定了这些股东愿意花相当多的时间放在每年伯克希尔公司财务年报的阅读和研究上;而作为撰写伯克希尔公司年报的巴菲特,则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而在财务年报中给股东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相对稳定,所以伯克希尔公司每季度的季度报告就不必过于详细。一方面是,这些股东和经营者都是以长远眼光来看待这份事业的;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每个季度都有新的或值得向股东报告的重大事项。

顺便一提的是,巴菲特在1979年提到的这上述两个比例,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这表明,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具有长期投资理念;同时也表明,伯克希尔公司的业绩回报不错(否则投资者早就用脚投票了)。

巴菲特特别强调,无论他个人是作为公司经营者还是股东身分,都认为每年一度的公司财务年报应该让经营者和股东彻底了解想知道的任何事情。当然,由于这两种身分角度不一样,想要了解的侧重点和详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巴菲特的意思是说,对于投资者(股东)来说,非常有必要从该公司的财务年报中了解该公司都具有哪些特点,从而帮助自己在投资决策时进行参考。

众所周知,伯克希尔公司是美国的一家上市公司,最早是1979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的。在此以前,由于伯克希尔公司并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无论是以金融报道为主的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是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中,都不会报道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情况,虽然这时候伯克希尔公司的获利水平已经比美国的一些著名上市公司要高出好几百倍了。

而自从伯克希尔公司1979年上市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根据上市公司的透明度要求,伯克希尔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公布季报,这样《华尔街日报》马上就会报道相关信息。这固然是对上市公司的规定,但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从此也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消息发布难题。

那么,在伯克希尔公司上市之前,它在发布消息方面有着怎样的困惑呢?实际上,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与当时(实际上现在也是如此,中国股市就更是如此了)美国股市上风起云涌的短期炒作相比,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经营和长期投资策略显得非常“另类”。

这种“另类”用巴菲特的精神导师菲利普·费雪的比喻说就是,上市公司吸引投资者的方式就像餐厅招揽顾客一样:餐厅招揽顾客可以标榜其特色,如这是一家便利的快餐店或是优雅的西餐厅,或是有特色的中餐厅等等,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同一性质的客户群。但有一点显而易见:这种所标榜的特色不能经常换,如果一会儿是法国美食,一会儿又是外带披萨大饼,反而会弄得顾客无所适从,从而丢失市场。

与此相似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也不能因为要迎合投资者口味,就一会儿追求高股利回报,一会儿追求稳定的长期获利回报,一会儿又要求股价在短期内有爆炸性增长。

巴菲特的意思是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年报时就必须了解该公司对投资者的获利回报方式,究竟是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还是短期炒作的投机回报,或者具有其他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必须符合你的投资愿望和要求。

而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巴菲特希望公司股东能一直喜欢它的“菜单”——长期投资,稳定回报;并且能“经常光顾”——时时关心伯克希尔公司的成长和业绩,阅读公司年报,参加股东大会。

从这个角度看,巴菲特非常不理解有些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喜欢自家股票有很高的交易量。在他看来,他更希望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交易量越小越好。因为股票交易量越小,就表明该公司股东群体越稳定,公司原有股东对公司经营方向和未来越肯定。而这对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经营和稳定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巴菲特读年报心得】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阅读财务年报时要特别关注该公司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而与自己的投资意愿和口味相对照,看双方是否合适。这就好像找对象一样,重要的不在于对方是否有钱、有地位,而是要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