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评论员文章:新的起点(1 / 1)

1996年召开的农业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把“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切实提高资产信贷质量”这两个内容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标志着中国农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道路上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全面推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信贷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被一些分行称为信贷计划管理的“第三个里程碑”,农业银行经过去年的试点,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经验证明,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并不是要通过这种形式扩张信贷规模,而是要通过各项比例的约束,缓解目前超负荷经营的状况,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基金营运效益,实现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这一目的。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也是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区分不同情况,划分类别,核定不同增量比例,认真组织实施。

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把农业银行办成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心工作,也是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所在。多年来,由于政策性因素影响以及内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农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农总行决定,从1996年起全行上下主要精力要放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上,力争在3-5年内,使信贷资产质量状况有一个明显的好转。欲达此目的,必须从提高企业效益着眼,从严格管理入手,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农行内部逐渐形成一种对不良贷款“增量控制、存量盘活”的有效机制。这不仅需要农行自身做出很大努力,也要取得地方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那些借破产之名、行逃债之实而造成贷款损失的地区,要宣布为信贷高风险区。

总之,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农业银行来说,已成为主客观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必然选择。当前,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下一步一定要走好。

(1996年1月17日《中国城乡金融报》一版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