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尚须更上一层楼——哈市股份制企业发展现状述评(1 / 1)

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不仅日益为企业界人士所瞩目,而且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被众多的市民所关注。最近,省城两家金融机构率先在上海开办股票买卖窗口,人们更加热切盼望本埠股份制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对本埠企业股票早日公开发行上市更是翘首以盼。

据哈尔滨市体改委介绍,目前,全国三千多家股份制企业中公开发行股票的仅有89家,占总数的3%。哈尔滨市的股份制企业试点不仅在全省起了龙头作用,在全国也是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哈尔滨松江木器厂1982年就搞起股份制。同记商场的股份制试点始于1987年,也早于北京的天桥商场,并且由于实行股份制而跨入大企业行列。哈尔滨医药行业进行股份制改革1988年一步到位,医药管理局变为实体,成立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有股本金4亿元。这期间,由于客观情况变化,也使股份制试点出现了一些曲折,有一段时间徘徊不前。但是,哈尔滨市根据国家体改委有关规定,坚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了试点,现已基本形成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参加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格局。今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为加快股份制试点注入新的活力。哈尔滨市进一步加强了对试点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股份制试点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协调、审批工作。这个市组织体改、财政等部门到上海、深圳考察,制定了《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完善扩大股份制试点办法》,将外地的先进经验汇编成操作性很强的《股份制指南》出版,市体改委还组织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股份制学习培训,上半年共培训五六千人,使全市股份制试点在规范化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仅今年上半年新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就有秋林商厦、哈赛集团等22户。这22户企业起步规范化,涉及生产、经贸、工贸、高科技、咨询信息和第三产业等多领域多类型。哈市上半年还对前几年试点的同记商场、医药集团等股份制企业重新进行了资产评估、股权界定等方面工作。截至8月末,哈市已有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38户,其中股份有限公司4户,有限责任公司34户。试点企业总股金达5.59亿元,公有资产股占79.1%,私有资产股占20.9%。

股份制改革不仅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现了股权的多元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是行政机构附属物的状况,而且加速了资金筹措,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了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横向经济联合,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无行政干预的良好环境,今年又深化了企业劳动工资保险制度改革,所属企业已全面完成全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和鉴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股份制试点企业法人入股资金已达2500万元,其中外地市资金一百多万元,加上大量职工入股资金,保证了这些企业技改和扩大生产资金需要。同记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人均持股1500元,有的职工说:“买股票几乎动用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怎能不关心企业的好坏呢!”

目前看,哈市股份制改革步伐在全国还不算快,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试点企业规模小。由于前几年对股份制思想认识不统一、政策法规不配套,试点工作几经曲折,几起几落。在现有的38户试点企业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只有4户,百万元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只有13户,其余均为几十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尚未形成一定经济规模。二是试点企业没有完全按股份制管理机制运行。政府对企业管理方式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环境下一方面还存在主管部门的干预和控制,另一方面试点企业也希望有个“婆婆”好办事,董事会的许多权限没有到位,试点企业的经营者大部分来自原企业和主管部门,影响了股份制管理机制发挥效力,一些试点企业甚至出现了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三心”的矛盾。三是缺少股份制的明白人,直接影响了股份制试点工作的进程。此外,不久前我国股票交易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也使有些同志对股份制试点产生了动摇。

权威人士认为,从深圳、广州、上海等地股份制试点的实践看,股份制改革势在必行,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自负盈亏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若干重大问题的需要。据悉,哈尔滨市现已着手采取措施,推进股份制试点工作进程,包括做好股票公开发行易地上市的准备工作等等。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组建的秋林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这两户企业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知名度,哈市正努力争取将其列为国家股票发行上市企业。哈赛公司和同记商场也在着手创造股票发行上市的条件。此外,哈市还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进行股份制试点,扩大法人持股的股份制试点,加快内部股份公司的改造步伐,选择几户素质好、资产来源清楚的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资产折股出售改造成股份制企业的试点。对此,哈市现已开始研究具体办法。

(1992年9月14日《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