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改革,就要敢于碰硬——记省农行系统第一个选举产生的支行行长万里(1 / 1)

10月28日,是绥化市农业银行行长万里同志三年任期的最后一天,我们采访了他。我们问他:任期即满,你有什么打算?他坦诚地笑着说:“听了十三大的报告,真想再当三年行长!……”

十三大的主题是讲改革。改革,给农行工作带来了生机,也给万里带来了胆识和力量。

1983年10月,48岁的万里由兰西县农行调到绥化市主持农行整顿工作。他,在农行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没见过像绥化市农行这么乱的:职工晚来早走,丢失钱款的事时常发生,东西随便拿,一夜之间丢光了二层楼房施工用的门窗料和壁灯……

一年时间,他制定规章、整顿纪律、严格管理,没少得罪人。1984年,省农行决定在绥化市农行试行行长选举制时,有些人担心老万选不上。万里却想:“搞选举,就要来真格的”。他照常主持日常工作,将个人去留置之度外。10月28日,行里召开职代会,没有候选人,57张选票中万里以53票当选,出人意料。

但也在意料之中。因为人心思治,人心思改。二十多年中,万里在农行管过货币,做过会计、信贷、农金员,也当过秘书股长,业务精通、作风严谨、工作干练。而最被人们称道的是他敢于开拓,不怕碰硬。上任三年,万里对得起这53张选票、53颗心。

三年中,他第一年抓治理,第二年打基础,第三年上水平,中心不离“治理”和“改革”。治,为了改;改、治同步。实行行长负责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动一动谁都得触动关系网。农行职工中,上级干部子女占近1/10,称职的少,不出活儿,还要挑挑拣拣。万里横下一条心:称职的,上!不称职的,下!不管是谁。他采取聘任制,行长聘任股长。结果,降职一人,未聘一人,提升3人。股长聘用干部,96人中22人被多股争聘,16人无人聘用,其中,领导干部子女占多半。名单一公布,那些谁管也不听的人顿时傻了眼。万里组织他们到一块开座谈会,让他们各自找差距,改变习惯。然后,分别作了安置,有的从头学起,交股里暂时留用,教育提高;只剩一名上级行领导干部的儿子,不干活儿,总打架,谁也不要,决定下浮工资,停发奖金,挂岗学习。有了这样的“一改、一治”,风气很快好转起来。

“这样做当然得罪人”。他看出了我们的担心。“对下,丢了选票;对上,领导不得意。先后有两名干部写信告我,我没往心里去。有的老子叫号说:“处分我儿子试试!”试了,他也无可奈何。不过,也有在工作上卡我的,在信贷规模和利润安排上卡我。这不是个人利益,我当然要争。”

就这样,他理顺了人事关系,给改革打下了基础。三年中,他健全了民主管理体制;内设机构由10个减为6个;实行营业所和信用社分设,或撤所留社;向支行放权,转换职能,自主经营;改革信贷资金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打破资金“供给制”,上下级之间借钱也要付息;营业所独立核算,储蓄所全面承包;职工实行责权利岗位责任制,等等。

说到任期目标完成情况时,行里的一位同志随口向我们介绍了如下数字:前9个月,资金营运率达到98%,省行要求是95%;信贷周转比去年加快0.2次;清理回收陈欠比去年同期增加8.8倍;去年尚有13个营业所亏损,今年可全部消灭掉,行、社年底可超计划盈利100万元;在保粮食稳定增长所需资金的基础上,投放于农业科技应用和资源开发的资金比去年多200万元;支持乡镇企业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3.5倍。在农行扶持下,全市多种经营生产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采访快要结束时,万里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这几年,农行改革刚上路,视野开阔了,我真想再干上它几年。”

(1988年12月8日《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