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者来信:用实物顶替价外加价补贴(1 / 1)

安徽有关部门认为行不通

国家有关部门对安徽省采取用实物顶替粮棉挂钩化肥差价的做法,在安徽省引起较大反响。安徽省政府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确保粮棉价外加价补贴中央财政负担部分能如数兑现给农民。

记者日前在安徽省采访时了解到,国务院决定改进粮棉挂钩物资兑现办法,实行价外加价的政策,即从1993年起,将粮棉挂钩的化肥由供应实物改为平议差价补贴,在收购粮棉时直接付给农民。安徽省农民对此举十分欢迎,盼望政策能够兑现。小麦价外加价属省财政局负担的部分,日前安徽省财政已筹足下拨;属中央财政负担部分,有一块已经预拨了平价化肥。安徽省有关部门反映:这部分化肥很难顶替粮棉挂钩化肥差价,地方无法操作,从而将导致中央有关政策落空。

据安徽省政府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这些化肥中,由原商业部今年一、二两个季度分批预拨的1993年生产年度粮棉挂钩肥,折合尿素共计9.83万吨,仅是挂钩化肥总量的一部分,其中粮挂肥给了1/4,棉挂肥给了2/3。这部分化肥仍执行调拨平价实物的办法,其价外加价补贴已被国家调拨部门相应扣减。由于这不是挂钩化肥的全部,那么在同一生产年度倘若采取一部分供应实物,另一部分找补差价的做法,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不仅各地无法操作,而且究竟给谁化肥,给谁差价款,也很难掌握,极易使农民对政策发生误解,由此产生种种矛盾,何况农民都已知道今年是实行价外加价补贴政策的。倘若把这部分平价肥卖议价,把差价款给农民的话,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家调拨部门是按最高限价每吨1200元扣减平议差价款的,而安徽省化肥市场零售价最高仅为每吨1120元,远远低于国家限价,1吨将赔80元;二是从4月1日起,国家平价化肥由送货制改为取货制,加上运杂费上涨,调入方对每吨化肥要多承担61.44元费用。这样,国拨平价肥的平议差价每吨只能达到400元,而国家主管部门却按平议差价每吨540元扣减价外加价补贴,两者1吨就差140元,地方和企业对此都无力弥补。

眼下,小麦收购在即,届时必须向农民落实价外加价补贴政策。因此,安徽省有关部门吁请中央或者给地方补上这块平议差价款,或者把应由中央财政负担的价外加价补贴全额补给农民,对已预拨的平价化肥另行处理。

(1993年6月3日《中国城乡金融报》一版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