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发行AB股打压假冒伪劣(1 / 1)

由于伯克希尔公司一开始不愿意分拆股票,使得山寨版伯克希尔股四处泛滥,大大败坏了伯克希尔公司和巴菲特的名声。巴菲特当机立断予以痛击。

★重拳出击山寨版伯克希尔股

近几年来,有一些人向我转达想要设立一种所谓的仿伯克希尔投资基金,以较低的价位对外发行。不过由于我个人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所以这些人才没有进一步的举动。对于这些人我不会一味地打压,因为毕竟我们的目标锁定在大额投资人,如果可能,查理·芒格跟我当然希望公司的净值可以直接由1000美元翻个两三番立刻变成3000美元。如此一来,大家因为这样的资本利得肯定不会再有其它的意见。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巴菲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很有一套。当市场上出现山寨版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巴菲特称之为仿伯克希尔投资基金)时,他创造性地发明并推出了一种伯克希尔B级普通股(以下简称B股)打击假冒伪劣,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最近几年来总有一些人向他提出设立一种股价较低的伯克希尔股,以方便资金量较少的投资者投资和买卖。可是他固执地认为,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者都是那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长期投资者,所以并不赞成这种做法,这一建议便被搁置了下来。

想一想也是,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每股价格在10万美元以上,仅仅拥有1股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就差不多需要100万元人民币,当然并非人人都能投资得起的了。

可是巴菲特又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当他后来看到伯克希尔公司不发行这样的股票,反而在市场上留下一个缝隙,促使一大批假冒伯克希尔公司股在社会上流行,最终迫使他也不得不付诸行动了。

这些山寨版伯克希尔股,纷纷打着伯克希尔公司的旗号对外宣称,既然伯克希尔公司过去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那么现在参照伯克希尔公司的做法,发行一种价格比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低得多的股票(基金),就理所当然对投资者非常具有吸引力。

更何况,随着当时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发行这种股票(基金)既非常具有号召力,又非常具有欺骗性。而实际上,这些股票(基金)都不是伯克希尔公司发行的,它们和伯克希尔公司之间完全没有关系。

众所周知,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取得了傲人的经营业绩,这使得许多小额投资者以为这些山寨版伯克希尔股也能取得同样的业绩。可是殊不知,在这些股票(基金)高昂的发行费用和佣金后,投资者面对的往往是一副烂摊子,最终无法兑现承诺,投资者就会感到失望。

巴菲特相信,这些山寨版伯克希尔股很容易募集到大笔资金,并且吸引更多山寨版前赴后继,继续打着伯克希尔公司的旗号蒙蔽投资者。

巴菲特介绍说,在股票市场上没有什么是卖不掉的东西。这些山寨版伯克希尔股通过募集到的大量资金,反过来投入到真正的伯克希尔公司少数股票组合中去,就必然会使得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价格暴涨,产生泡沫;而这种不恰当的股价上涨反过来又会吸引那些无知、敏感的投资者蜂拥买入这些股票(基金),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

所以,巴菲特把山寨版伯克希尔股的出现看作是自己受到了侮辱。更由于这些股票(基金)都是通过中介机构高额销售的,这些高额佣金最后都必然会分摊到每一位投资者身上,使得投资者背负着相当沉重的成本负担,最后把怨气通通发泄到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身上。

巴菲特说,在过去的5年内,伯克希尔公司的内在价值有了快速增长,可是股票价格的上涨速度更快。他的意思是说,投资者如果现在(1995年)或以后投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会有一定风险。不但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如此,其他所有股票也是这样,总有一天股票价格会超过内在表现。而巴菲特最喜欢看到的结果是,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相符,不至于产生股价剧烈波动,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更好地分享到企业经营成果。

所以他说,如果让伯克希尔公司当时的市场价值从430亿美元一下子增加2倍,增加到1290亿美元,与全球最大的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市场价值一样高,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却是不可能的。既然这样伯克希尔公司还不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例如5年翻一番。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同样是不容易的,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尤其是那种山寨版伯克希尔股高佣金的**。

巴菲特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他更关心的是企业内在价值是否能稳定、快速地增长,而不是股份比例的多少、股价高低,以及是不是需要分拆股份。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遇到有那么多山寨版伯克希尔股出现,巴菲特还是不得不揭竿而起作出自己的表态来。发行B股,就是其主要动作。

巴菲特非常明确地说:“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必须降低那些想要推销仿伯克希尔基金的动机,这也是我们决定推出B级普通股的主要原因。”

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有山寨版伯克希尔股加入并推高股价,必然会有一部分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因为眼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趁机卖掉手中的股票。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却会给继续留下来的那些股东造成苦果,也会给伯克希尔公司声誉造成影响。归根到底,泡沫过去后总会有成千上万的新加入者被套牢在高位上。

【启示录】

发行伯克希尔B股的目的,主要是打击那些山寨版伯克希尔股对投资者的误导。它们通常以伯克希尔公司过去的傲人投资回报率来吸引不知情的小额投资者,在收取高昂佣金后却无法兑现高获利承诺。

★创造性地拆成AB两种普通股

今年的股东会将会有一项股权重组提案需要各位进行投票表决,一旦获得通过,伯克希尔原来发行的股份将会被分拆为两种普通股:一种为A级普通股,一种为B级普通股。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在山寨版伯克希尔股横行的背景下,巴菲特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果断推出一种伯克希尔B股。这种B股面额只相当于伯克希尔原股票(A股)的三十分之一,价格远远低于A股,完全可以满足小额投资者的投资和交易需要。

不用说,这才是“正宗”的伯克希尔股。所以它一经推出就对那些山寨版伯克希尔股构成了正面冲击,有力地打击了假冒伪劣;即使不会把它们通通赶出市场,也不至于败坏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公司名声。

伯克希尔公司把A股、B股分开,可谓是巴菲特的一种创举,目的主要是为了打击山寨版伯克希尔股的出现。实践证明,这一举措起到了应有效果。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伯克希尔公司B股拥有A股三十分之一的权利,如果要说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主要是两点:一是B股的投票权只有A股的二百分之一,而不是三十分之一;二是B股不能参加伯克希尔公司股东的指定捐赠计划。另外就是当这次B股发行完成后,每1股A股普通股投资者都可以在任何时候转换成30股的B股;反过来,如果要把30股的B股转换成1股A股则是不可以的。两种股票如果相互可以转换,那就乱了套了。

1996年5月,伯克希尔公司的517500股B股正式发行,一共募集资金5.65亿美元,增加股东4万名。为了真正起到打击山寨版伯克希尔股不当获利的作用,巴菲特特地把伯克希尔B股的承销佣金降低到1.5%的水平,这是所有新股发行承销佣金的最低比例,如果其他山寨版也采取这样的佣金比例,那就会完全无利可图。

具有几十年投资经历的巴菲特深深知道,山寨版伯克希尔股赚钱最多的地方是新股发行,所以巴菲特的这一招可谓击中要害。因为既然他确定了1.5%这样一个比例,也就让那些山寨版伯克希尔股看清了什么是真正的伯克希尔股。

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公司对B股的发行不设上限,这种“敞开供应”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投资者需求,能够有力地避免哄抬股价、刻意炒作而赚取差价等行为发生。

巴菲特明确表示,他希望那些购买B股的投资者都是长线投资者,不希望他们通过炒作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赚取短期差价。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这一目的不仅达到了,而且相当成功。伯克希尔公司发行B股后的交易量大大低于其他新上市股票的成交量,这种长期投资理念让巴菲特深感欣慰。

伯克希尔公司自从发行B股后,每次计算股票总数和内在价值时都会以A股股票数量加上B股数量的三十分之1作为股数来计算。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当年伯克希尔公司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并购了国际飞安公司耗费了一部分股票,所以当年该公司的净值增长了36.1%(约62亿美元),而每股净值仅仅增长了31.8%。至此,自从巴菲特掌管伯克希尔公司以来的32年间,每股内在价值从当年的19.46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19011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3.8%。

与伯克希尔A股一样,伯克希尔B股也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为了保证这种交易正常进行,必须维持一定的流通性,为此伯克希尔B股的发行总额超过1亿美元,就是因为避免筹码过于集中无法进行正常交易而设计的。

由于A股、B股都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所以伯克希尔公司可以规定B股的发行价,却无法控制两种股票最终的交易价格。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B股股价将会在A股价格的三十分之1左右进行交易。当然,也不排除投资者通过这两种股票的套利交易获利,从而使得两种股票的价格偏离30倍关系。

总体来看,伯克希尔A股比B股更好一些,因为A股拥有完整的投票权以及股东指定捐赠计划的权利,股票流通性也会比B股更好一些,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持有A股的,而这也是巴菲特的希望。他说,包括巴菲特家族、查理·芒格家族在内,都会选择继续持有A股的。

毫无疑问,伯克希尔公司发行B股有利有弊。这倒并不在于新股发行的价格高低、能够给公司募集到多少资金、这些资金派什么用处等方面。因为在巴菲特看来,伯克希尔公司发行B股时,当时的A股价格为每股3.6万美元左右,不算低,所以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都不会在这个价位上继续买入该股票,无论是A股还是B股。

同样可以想见的是,通过这次发行B股和股权重组,伯克希尔公司一定会增加许多工作量,而这对于那些小额投资者尤其是打击山寨版伯克希尔股来说,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那些喜欢股票分割的投资者来说,也会多了一种自助式分割股票的渠道。

【启示录】

伯克希尔公司发行的B级普通股价格低、承销佣金低,投票表决权受限制、发行数量却不受限制,这些细节设计都是从方便小额投资者交易、打击山寨版伯克希尔股角度出发的,可谓匠心独运。

★维护伯克希尔公司的纯洁性

一想到巨额的回报不是回到社会而是仅给予少数几个人,原因是这几个人正是从我太太的子宫里钻出来,这个念头会让我发疯。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是这样炼成的】

伯克希尔公司发行A股、B股并且全部公开上市,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伯克希尔公司的纯洁性,避免被假冒伪劣玷污了名声。在此基础上,巴菲特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持的绝大多数B股捐献给社会,也是为此所做的一项主要工作。

巴菲特说,他的所谓成功只是一种格外幸运,是在合适的时代出生在合适的地方。如果他早出生几千年,说不定就只能成为其他某种动物的一顿午餐,因为他跳得既没有别人高,跑得也没有别人快;而即使出生在现代,如果换个国家如孟加拉国或其他什么地方的,也不会成为现在的他。所以他认为有了钱以后一定要报答社会,自己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给予的。如果把这些巨额财富仅仅给少数人,只是因为这些人是从他太太子宫里钻出来的,这种念头会让他发疯。他说:“我绝不相信某一个人的子宫具备这样的‘神圣性’。”

巴菲特是全球慈善捐款最多的人。2006年,他承诺把自己个人资产的85%计375亿美元重新投入社会,具体是:把他持有的1205万股伯克希尔公司B股捐赠给5家慈善基金会,其中1000万股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100万股以妻子的名义创立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其余的捐赠给以他子女名义创立的3家慈善基金会。

他的好朋友比尔·盖茨及其夫人联合创办的慈善基金会接受这笔300亿美元捐款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基金会。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的这笔捐款是分期交付的,每年支付5%。但即使在他去世后,这一承诺也会继续得到履行。

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自从自己在有生之年捐献了85%的总资产后,夜里睡觉“睡得像婴儿一样甜。这个决定对我而言非常坦然,在财富如何分配问题上这正是我想要做的,因此我不会改变这个决定。”

至于子女们,他说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钱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钱以至于他们不再去做任何事。

为了保证公司股东利益不受损失,伯克希尔公司作为母公司从来没有捐出过一分钱,所有捐献行为都是子公司开展的,而这些子公司的慈善捐款也是在取得投资者授权后进行的。通常的情形是,公司经营管理层和投资者一起开会,投票选择3个最希望投入的慈善机构,然后一起商量捐款数额,然后把这些数额分摊在每股股票上,根据投资者拥有股票数量的多少看他应该分摊多少捐款。

每年伯克希尔公司的捐款数额都要上千万美元,捐款对象超过4000个慈善机构。有趣的是,这些投资者最喜欢的捐款对象是教堂,而这是一般企业捐款所不喜欢的。因为通常来说,向教堂、教会捐款不会得到任何回报的,这正好反映了巴菲特的个人意愿:捐款完全是个人的事,究竟应该怎么捐、捐多少,完全由个人自主决定,外人不得干涉,他也不会去干涉别人。

他说,许多人批评他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展捐款了,他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在只有200万美元时就捐款,最后给社会的回报就绝对不会有现在这么多。在这方面,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每做一件事,都会想一想父亲会怎样来看待他做这件事,只有父亲“同意”他才会去做这件事。所以,他在讨论伯克希尔公司取得的业绩时从来就不谦虚,而在捐款后名字是否出现在捐款名册或某人纪念碑上却毫不在意。

指定捐赠计划是伯克希尔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慈善项目。并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中的慈善项目其金额和流向是董事会主席或首席执行官决定的,在伯克希尔公司却是由每一位股东根据股东利息的比例决定的,每年有98%拥有指定捐赠计划资格的股东会参加这一项目。

例如,1999年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东有权向3个不同慈善机构每股捐赠18美元,由股东指定受益人,伯克希尔公司则为他们填写捐赠支票。当年该公司股东一共向近4000个慈善机构捐赠了1700多万美元。

伯克希尔公司推出这项指定捐赠计划,目的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让股东懂得什么是奉献、怎样奉献,为他们将来寻找财产的最终去向和更高目标做准备,是一种真正的奉献爱心。

伯克希尔公司在实施指定捐赠计划时,允许股东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随心所欲地捐赠,无论这些理由是公民的、文化的、经济的、娱乐的、教育的、环境的,还是为了孩子的、教会的、健康管理的,都会尊重股东意愿。伯克希尔公司非常明确,指定捐赠计划是为公司股东而不是购买者、投机者、交易者、短期持有者准备的。

每年8月31日之前拥有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票的投资者,都有资格参加指定捐赠计划。而且,为了更好地表达股东个人意愿,这些股票必须是以个人、信托、公司、合伙企业的名义注册,而不可以是其他团体机构,这再次显示了伯克希尔公司设计这种指定捐赠计划的良苦用心。

【启示录】

巴菲特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任何奢侈消费。他在有生之年把所拥有的巨额财富中的85%捐献给社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快乐在于赚钱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重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