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认为,搞投资尤其是搞投机,不能太过于顾忌“良心”“道德”的束缚,更重要的是遵守游戏规则。当然,如果这种游戏规则过时了、不具备先进性,适当破坏一下、改进一下也无尚不可,哪怕这会触动自身利益也在所不辞。因为这是建设和维护“开放社会”的应有之义。
看起来这和我国古代的儒家哲学很不相符,但却非常实事求是。俗话说“见利忘义”,在商业经营过程中过多地考虑“义”,就必定会损失到“利”。这就是生活中大家所感受到的,商人有时候做生意不愿意做“朋友”“熟人”的生意、更愿意做“陌生人”生意的道理。虽说“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过于注重人情的社会氛围中,就更是如此。
不要责怪索罗斯在这方面“见利忘义”、“心狠手辣”,其实这反而是法制社会的应有要求。只不过像索罗斯这样敢于表明观点的人太少而已。
索罗斯从不隐瞒自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并且说他自己投机货币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他对任何人都没有也不会有负罪感。
例如,他不认为交易中有所谓“双赢”的说法,而是直言不讳地说,交易中的双方有人获利就必定有人损失,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只有心狠手辣、果断出击,才能抓住机会,从对方手里夺取利润。
索罗斯曾经说,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没有道德,这只不过是一种操作方式而已。金融市场不属于道德范畴,所以别在投资或投机中谈什么良心道德。也就是说,投资者在金融领域根本就不用去考虑道德问题,因为这种投资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索罗斯在这方面最早受到的教育,可能是他14岁时的一段经历。那是1944年德国军队入侵匈牙利后,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有一条金项链要出售,委托他父亲帮忙。于是父亲就把这件事情交给索罗斯,因为索罗斯的长相酷似母亲,金头发、蓝眼睛,看起来不像犹太人,更容易在纳粹军队的监视下蒙混过关。
索罗斯根据父亲的嘱咐,把金项链交给两位外国朋友。由于这两个外国人与黑市交易有联系,所以金项链卖了个好价钱,是委托者期望值的两倍。
这件事情给索罗斯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他懂得任何商品包括黄金的价格都是可以浮动的,这可谓是他从实践中学到的“金融第一课”。
正因如此,成年后的索罗斯经常说,作为金融市场参与者,他会按照原有游戏规则来玩这个游戏,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意思是说,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行,与道德不道德无关。言外之意是,任何人都别想用道德来束缚他的思想和行为,他自己从来就没觉得有什么内疚和不负责任感。
例如,索罗斯在1973年跳槽出来和罗杰斯一起创建量子基金时,正是他在单位里“吃香”的时候。与他同样怀才不遇的还有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系,并且在剑桥大学读过哲学和经济学的罗杰斯。按照当时的规定,他们两人在公司股票经营中不可能分得太多利润,所以才毅然携手一起跳槽单立门户,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
在当时,这种做法是非常遭人非议的,但他们觉得有这种想法和行为很正常,不但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且工作环境更自由——索罗斯常常骑着自行车上班,而罗杰斯更是有时候穿着网球鞋就去办公室。无论能不能赚到钱,他们每周都工作80小时以上,充满**和乐趣。
同样遭人诟病的还有买空卖空。索罗斯偏爱卖空行为,可是其他投资者都不敢这样做,或者不忍心这样做。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在股市低迷、上市公司不景气时,你还要故意砸盘,虽然不违法,但至少是“没有同情心”、“不道德”。可是索罗斯和罗杰斯都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自己是靠实力和技巧获取利润的,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这样做都无可厚非;不但他们可以这样,其它基金公司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在这里,罗里罗嗦地说那么多良心道德的话题,实际上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索罗斯身上背负着太多骂名——有人说他是“金融大鳄”,这已经算客气的了;“一只假寐的老狼”,就已经更进一步;“金融界的坏孩子”,责骂中多少带有一些嗔怪,因为这里毕竟还是把他当“孩子”来看待的,而任何“孩子”都是允许“犯错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骂名,就不啻于要把他送上断头台。他自己则有着强大的心理素质,对这一切似乎看得很淡,因为他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以把引爆亚洲金融危机的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看,他认为,如果不是他炒作,亚洲金融风暴照样会发生,是否炒作对爆发这次金融危机不会起任何作用。无论是炒作外币还是投机,他只要遵守游戏规则,并且从有助于建立良好社会角度出发注重改进规则,就是“有道德”的;哪怕这种规则的改进触犯自身利益,只要对建立良好社会有帮助,他照样会支持。
例如,美国从2011年9月17日起爆发的名为“占领华尔街”的和平示威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静坐、宿营等方式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
他们打出了“不要削减公共开支”、“够了!腐败”、“纽约不能再容忍贪婪的华尔街”、“99%的美国人对1%的贪腐者说不”等口号,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响应,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站在他们这一边。活动很快就发展到全球80多个国家的几千个城市。
索罗斯同样大力声援这场运动,并称“愤怒有理”。索罗斯认为,他非常理解这些抗议民众胸中的愤怒,用纳税人的钱去填补亏损银行并让这些银行因此获利,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可是当有媒体猜测索罗斯就是这场运动的幕后金主时,他则亲口予以了否认。
索罗斯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在世界一些地区,他因为在狙击英镑战役中迫使英国英格兰银行屈服,以及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导致马来西亚人破产而出名。当然,这种出名是以他作为投机者和魔鬼的代价换来的。可是在世界其他地区,他却被当作是“开放社会”的捍卫者。
由此可以看出,索罗斯对全球对他的看法还是比较中肯的、实事求是的,所以为此他很淡定。正是因为这种淡定,使得他不会患得患失,而是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当然,以上只是索罗斯的一面之词。从全球范围看,还是公认他对泰国泰铢的炒作是引发亚洲金融风暴导火线这一观点的。但作为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投机家,如果苛求索罗斯担负什么“良心”“道德”从而让他“放下屠刀”,是非常幼稚可笑并且不现实的。
即使你说他是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获取巨额资本的目的,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日常生活中的苍蝇属于“四害”,人人痛恨;可是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想不让“苍蝇”叮咬,你这只“蛋”首先要保持新鲜、充满活力,使得“苍蝇”无懈可击,这才是正路。又何况,所谓投资或投机,不主要就是通过某种机制的漏洞从中获利吗?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责难索罗斯的道德问题呢?这是因为,索罗斯操纵着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的运作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秩序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
例如,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正常情况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机制是有效的,可是如果受到对冲基金的冲击和干扰,原有正常运转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就会遭到破坏。对冲基金攻击得越厉害,这种破坏作用就越大,最终的结果就会越朝着有利于对冲基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从某个角度看,这实际上是把整个社会财富在对冲基金和国家民族之间进行再分配。
由于对冲基金在冲击正常经济秩序时会联手操作,所以这种破坏力非常巨大,几乎可以说是垄断操作。既然如此,那么对冲基金从国家民族身上夺取利润,也就可以大致看作是垄断行业在获取垄断利润。在这背后,反映的是市场秩序遭到了破坏、市场效率被降低了甚至完全没有效率。而既然市场效率消逝了,那么他的这种投机行为就是不道德的。因为从全球范围看,这种行为导致的财富再分配,其赢者所得到的并不仅仅是输者的损失,同时还体现为一种以金融体系崩溃、经济体制失效为代价的福利损失,所以难怪要激起全球“公愤”了。
那么,索罗斯既然不讲“良心”“道德”,“失道寡助”,为什么又会以狙击英镑取得成功闻名于世呢?这主要在于他彻底颠覆了过去人们的一种固有观念,那就是认为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足以抵御货币价值的任何波动。
索罗斯用事实粉碎了这样的幻想,警告各国:金融活动规模已经大大超出各国中央银行的控制范围;索罗斯在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各国乃至全球修复金融体系,平衡市场力量。
从时间段看,这个过程大约从1986年开始,1998年到达顶峰。正是因为这种金融市场的平衡修复,很好地避免了2008年我国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是我国政府从1997年索罗斯狙击港元中得到的教训在起作用。
话已至此,我们来看一看不太顾忌“良心”“道德”的索罗斯是怎样的判断市场的。在这方面,他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步曲:
一是突破扭曲观念
稍微有点经验的投资者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所谓“理论”,或者受到某种理论的束缚,形成一种固有思维。而这在索罗斯看来是很不应该的。
索罗斯早年想成为一名哲学家,而哲学家的基本素养是要学会独立思考。索罗斯的这种独立思考及其观点,让他更多地看到了投资界存在的缺陷和扭曲观念,更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这对判断市场趋势是至关重要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就很难正确判断市场发展趋势了。
二是学习,暂停,反省
索罗斯不是不会犯错误,而是经常犯错误,但他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为投资大亨他并不全然沉迷于投资市场,相反经常会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这使得他在投资时能更清楚地看到投资市场中潜伏的风险和各种迷茫的信息干扰。再加上他的耐心实在太好,所以他会把一个投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先小试牛刀,然后再暂停一下进行总结反思,待判明方向后继续加码或及时退出。
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做的主要工作是阅读和思考,并且刻意不去办公室,以免受到办公室这种氛围所造成的压抑。他需要的是“旁观者清”。
三是勇于承认错误
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一贯正确,因为市场总是捉摸不定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别人指出你的错误后,你能否正视现实、勇于承认错误,这是改正错误的前提。如果一意孤行坚持错误,只会让亏损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被淘汰出局。
索罗斯在勇于承认错误方面有口皆碑,因为他不觉得承认错误有什么羞耻。在他眼里,投资只不过是一种游戏,既然是做游戏,那么也就根本不用标榜自己是一贯正确的。甚至可以说,索罗斯能取得骄人的投资业绩,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知错就改或者放弃,这是许多投资者做不到的。
当然,以上总结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索罗斯的操作手法。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他管理的是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与普通投资者相比无论在资金规模、金融工具、投资手法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别,所以普通投资者只能借鉴他的这种心路历程;要想真正弄懂索罗斯,难度相当大。
这一点连索罗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有人认为他的投资哲学过于晦涩,确实如此,但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他可以把它归纳为“了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进一步解释说,每个人对事物的了解总是有偏差的,我们不可能确切地了解真相,但你可以一步步接近真相。看得出,差一点成为哲学家的索罗斯,说话总是那么充满哲学意味,让人似懂非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