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符言篇(2)(1 / 1)

【原文】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长。有主因。

【译文】

心是主导九窍的器官,君王是百官的首领。行好事的,君王给予奖赏,作恶者君王加以惩罚。君王根据臣民行善还是作恶,给予赏赐或者处罚,就不会太费力。圣人运用这个方法,所以能够掌握他们。依据、遵循事理,所以能够久长。以上主因。

【事典】

大谋谋圣

高祖即位,拜长孙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参加了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为唐太宗即位立了大功。太宗登上皇位以后,特赐给长孙顺德宫女,长孙顺德也受到特别的允许,常在皇宫内居住。但后来长孙顺德让自己的管家接受了别人赠捐,被人告发。按照唐朝的法律,是要受到很严重的处罚的。但太宗不忍心处置他,对身边的近侍大臣说:“长孙顺德处在外戚的地位,功劳属于开国元勋之列,官位高,俸禄丰厚,可以称得上富有尊贵,只是他读书太少。他若能勤于读书,通览古今之事,作为自己的鉴戒,就会与现在不一样了。他如此不遵守节操,不顾名声,而贪图一点贿赂,使丑闻暴露啊!真让我觉得难为情啊!”

长孙顺德受贿的事被告发以后,太宗不仅没有加以惩处,还在朝廷上当众赐给他绢数十匹,使他内心感到非常的惭愧。大理寺少卿胡演进谏说:“长孙顺德违法受贿,罪过不能饶恕,为什么又赐给他绢呢?”太宗说:“人是有良知、有惯性的,得到绢比受惩处更厉害;如果不知惭愧,就不过是一头禽兽罢了。如果是一头禽兽,即使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

不久,长孙顺德因与李孝常勾结犯罪,这回唐太宗无法再护他了。结果被除名。过了一年多,太宗看功臣图,见到了长孙顺德的画像,还是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派宇文士及前去察看长孙顺德的生活情况,宇文士及见长孙顺德精神很不好,经常醉酒自责,朝中大臣都认为已经悔悟,太宗又将他召回京,授予泽州刺史的官职,恢复了他封爵和食邑。

对这件事,朝中的大臣们颇有感慨,觉得唐太宗实在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待孩子的过错总是给予改正的机会,没有责罚的念头。这样以来,大臣们就对唐太宗更加心悦诚服了。

东吴的孙权对待吕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许,孙权更多的是出于真正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本身就是符合慈忍之道的,只要这种感情不在一定的时候完全失去控制就可以了。

吕蒙是孙权手下得力的干将,不但勇敢,且有智谋,对孙权也非常忠诚,为东吴立有大功,孙权极其爱护这位将军。吕蒙的旧病发作.孙权听说后,异常着急。当时,孙权正在公安,立即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宫殿中,千方百计给他治病。他不仅亲自请医问药,还贴榜招募名医,布告天下,谁能治愈吕蒙的病就赏给黄金千两。有个医生采取针灸的方法给吕蒙治病,孙权在一旁看到他受折磨而难过落泪。孙权关心他的病情以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为了能经常观看吕蒙的面色,但又怕吕蒙为迎接他受到劳累,就在室外悄悄地通过墙上的洞眼察看吕蒙的病情。当他见吕蒙稍微能吃下一点饭菜时,心情就特别好,高兴地与身边侍从又说又笑;如果发现吕蒙吃不下东西时,心情马上就坏起来,愁容满面,唉声叹气,晚上牵挂得睡不着觉。有一阵,吕蒙病情好像有所好转,孙权就特别高兴,竟然宣颁赦免令,并请大臣们前来庆贺。后来,吕蒙的病情愈来愈重,孙权每天请道士在星空下为其祈祷,并亲自守护在吕蒙的病榻前。吕蒙的病到底也没有治愈,终于去世。孙权极度悲哀,自己穿上素白丧服为吕蒙守灵,很多日子都心神恍惚,不思饮食。

孙权对吕蒙身后的安排想得十分周到,为他修筑了很好得坟墓,还安排了三百户人家为死者守墓。

顺应时势变化

赵武灵王在原阳打破了旧的军队编制,把它作为赵国的骑兵基地。

牛赞前去劝谏赵王,说:“国家有一定的法度,军队也有固定的制度。改变了法度,国家就会无所适从,抛弃了旧的兵制,军队就要受到削弱。如今大王打破原阳原有的兵制把它改成骑兵基地,这正是改变法度和抛弃旧制的行为呀!何况熟悉自己兵器的士卒不会惧怕敌手,用顺手了的器物,难事也会变得容易。现在赵国的士卒都熟悉自己的军制和兵器,可大王您却要改变它,这样做的结果就会是抛弃民众,削弱国家。所以不能获得上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固有的习俗;不能提高十倍的功效就不宜改良器物。如今大王您改变原有的军事制度反而崇尚胡人的骑射,我担心您利用骑兵攻战获取的利益还抵不上损失的费用呀!”

赵武灵王说:“时代不同利益有异,地方不同器物有变。阴阳变化的途径不同,四季气候都不一样。所以贤明的人能适应时势变化而不被时势牵累,改革兵制而不为旧的兵制所约束。你只知道国家的法令,却不知更新器物的好处;只知道使用原有的兵器、铠甲,却不明白应根据阴阳变化的道理去改革它。因此,兵器一旦不再适应形势变化,有什么不能改革的呢?教化一旦不再便于行事,又有什么不可变化的呢?

“早先,先君襄子执政时,边境与胡人接壤,于是他在边境筑城防守,城的名字叫‘无穷之门’,是想用‘无穷’来启示后代以开拓更大的疆界;可是现在赵国的士卒仍然身穿沉重的铠甲,手执过长的兵刃,以至于无法越过险要的关隘;讲求仁义道德,又不可能让胡人臣服并前来朝拜。我听说:讲究信义但不能放弃建功立业的机会,聪明睿智更懂得不失掉良好时机。现在你竟然借口国家的法度来破坏我谋划的伟大事业,可见你是不会懂得这些道理的。”

牛赞行大礼拜谢,说:“我怎么能不听从大王您的命令呢!”

于是,赵武灵王穿上胡服,率领骑兵部队攻入胡地,从“无穷之门”出去,跨越了无数的险要关隘,一直打到榆中,为赵国开拓了方圆上千里的疆土。

毕再遇金蝉脱壳巧退兵

南宋抗金名将毕再遇,以智谋闻名。一次,他率军与金兵对垒,久战不决,金兵援军赶到,兵力十倍于宋军,战必不胜,毕再遇准备退兵。可在强敌面前,若贸然撤退,必受敌人追杀,后果是十分危险的。

怎谋退兵之策呢?毕再遇苦思冥想,想到了一计,于是秘密安排起来。首先传令军中,做下三天干粮,士兵们自带身上。营帐、旗帜一律不动。又传令手下找来几只活羊,将它们后腿吊起,前腿放在更鼓上,缚好。

夜深了,毕再遇传令,马勒嚼链,兵士衔枚,不准点火,悄然集合,一队队趁夜幕掩蔽向南撤退。

再说金兵主师早就恨透了毕再遇,今次得机会困住毕再遇,必定要活捉。于是传令附近兵马速来增援。大军一到,准备稍事休整,明天发起攻击。但他知道毕再遇是一智谋非凡的将领,形势明明对宋军不利,他会谋路撤退。于是,金兵主帅派出多路哨兵,盯住宋营,若一旦有宋军撤退的迹象,马上来报告,即刻便挥师掩杀过去,并严令哨兵恪尽职守,误者军法从事。

哨兵们接到命令,一个个都找好位置,向宋营瞭望。只见今夜宋军像往常一样,入夜后即灭灯入睡。旗帜依旧,并不时传来“咚咚”的更鼓声。原来,毕再遇退兵前,已让手下人放开羊前腿。羊被吊疼了,便四蹄挣扎,前腿蹬得更鼓“冬冬”直响。蹬一阵子,羊累了,便停下来。过一会儿,羊有了劲就又挣扎,更鼓就又响起来。远远听了,活像人打更一般。

更鼓响了一夜,天明远望宋营旗帜仍在,故而哨兵们也没人去报告。太阳出来了,金兵主帅传令手下,吃饱饭后全线攻击,务必一举歼灭宋军,活捉毕再遇。而后,他上了高坡,向宋营瞭望,以作具体部署。太阳老高了宋营中却不见人影,而一些乌鸦却落在营帐上。情况反常,金兵主帅忙令哨兵们贴近观察,才知道宋军已悄然撤走,留下了一座空营。

眼见“煮熟的鸭子”却飞了,气得金兵主帅吹胡子瞪眼。

袁崇焕蒙冤屈死

明朝大将袁崇焕死于满清皇太极之离间计,乃是自毁长城,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在明王朝危亡的紧要关头,袁崇焕戍边七勒,先后大败后金汗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取得宁远(今辽宁兴城)大捷和宁(远)锦(州)大捷,稳定了辽东防线,鼓舞了明朝军民抗击后金军的信心。后因遭阉党魏忠贤的诬陷,罢职归乡。公元1627年,朱由检(即崇祯帝)继位后,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管河北、山东的军事防务,并赐给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给予他先斩后奏的大权。然而,崇祯帝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而又生性多疑的人。当袁祟焕于次年六月用尚方宝剑杀了私通敌国、为非作歹、不听军令的总兵毛文龙之后,崇祯皇帝就开始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后金兴兵攻明。皇太极由于畏惧袁崇焕,不敢直接进攻锦州,他避开山海关防区,绕道蒙古边地,袭取龙井关、大安口,进逼北京。袁崇焕闻警,立即挥师入关,他自率几千名骑兵,昼夜急驰,抢先赶到北京城下,并在广渠门外击败皇太极部的进攻。

正当袁崇焕千里驰援、大战后金之际,魏忠贤余党温体仁为首的一伙奸臣,乘机重弹“议和通敌”的老调,诬陷袁崇焕“纵乱拥兵”,“引敌胁敌,将为城下之盟”。明朝廷的一伙阉党余孽则重金贿赂一些不明真相的文人墨客编写小说,绘声绘色地在京城内外大肆散布袁崇焕是“汉奸”,勾结后金反明云云。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怀疑。当袁崇焕因兵马疲劳而要求入城休息时,他断然予以拒绝。

皇太极获知明朝廷中的上述情况后,便决定施行反间计。以达到用明朝皇帝之手杀掉袁崇焕的目的。为此,他故意引兵撤退,同时让明军降将高鸿中在囚禁两个明朝太监的屋外对看守人员说:“你知道我军为什么退兵吗?这是因为皇上和袁巡抚订了密约,看来,占领北京的大事很快就要成功了。”尔后,又故意让两名太监逃走。逃回城里的太监立即向崇祯皇帝报告。已对袁崇焕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一听到太监的告发,更加深信不疑,马上以召见为名,把袁崇焕逮捕下狱。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等人,为抗议朝廷逮捕主帅,自率部离京还宁远。身陷囹圄的袁崇焕时刻以国家安危的大局为重,在崇祯皇帝的恳请下,亲笔手书请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要他们听从朝廷命令,团结一心,坚持抗金,决不能因为他个人生死而轻举妄动,千万不要危害抗金大业。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被袁崇焕的信感动得失声痛哭,当即回师入关,期望能用奋勇杀敌之举来保全他们主帅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在后金军撤离北京后,不顾广大明军将士的强烈呼声,竟在崇祯三年,以“谋叛”的罪名,将袁崇焕残酷地杀害了。直到清朝中期官修的《明史》问世之后,编史者从清人的历史档案中,发现了皇太极施离间计的原始记载,至此袁崇焕的冤案才真相大白。历史学家评论此事说:“崇祯帝自毁长城也”,“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微决矣”。

之七

【原文】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

【译文】

人君不能不周密。人君不周密,群臣就会生乱。沉静就不合于常理,君主与臣民上下之间不相沟通,怎么能开阔视野了解发生的变化?开启和闭合运用不当,就不能发现事物的开始和起源。以上主周。

【事典】

明君理国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故事也流传久远。大臣魏征多次劝谏唐太宗说:“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信偏听。为了集思广益,就应当像《诗经》上说的,哪怕是砍柴割草者一类平凡人的话也得听听。尧舜广开贤路,广开视听,了解各种情况,所以奸佞小人的恭维话不能迷惑他们。秦二世可不是这样,他深居宫中,疏远朝臣,远离百姓,偏信赵高的话,直到天下大乱还在梦中。所以人君不能闭目塞听。”唐太宗深以为然,因此时时注意兼听。唐太宗长相看上去很严峻,给人不好接近的感觉。群臣来晋见他时,非常拘束,常常举止失措。李世民知道这一情况后,每当有人奏事,他必使脸色平和,以使人容易接近,借此常能听到很多好的意见。

齐威王善于洞悉真相、赏罚分明的故事也非常有借鉴意义。齐威王励精图治,善于从事物表象中判断实情。有一天他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派您去治理即墨以后,天天都流传着毁谤您的话。然而我派人到即墨去调查,田野都已开垦,人民生活富足,政事清省,东方一带十分安宁,这说明您做事老实,不求我的左右代您宣扬成绩。”于是,大大奖励他一番,赏给他一万户的封地。又召见东阿大夫,对他说:“自从派您去治理东阿,天天都流传着夸耀您的话。我派人到东阿去调查,田野荒芜,人民饥饿无法生活。赵国来进犯鄄城,您不去援救;卫国侵占了薛陵,您也不知道。有这么多劣迹,您却贿赂我的左右替您说好话。”当即下令将东阿大夫及手下替他吹捧的人处死。从此群臣个个震恐,再也不敢巧言吹嘘,掩饰劣行,上下都注重讲究实情。齐国政治日益清明,国力日渐强大起来。

敢于直谏,为国为民

庄辛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您左边有州侯,右边有夏侯,御车后面还跟随着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注于过骄奢**逸的生活,从不过问国家的政事,这样下去,楚国的都城郢恐怕就危险了。”

楚王指责道:“先生您难道老糊涂了吗?或者是把我竟然当成是楚国的妖孽?”

庄辛回答:“为臣确实看到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并非是胆大到把您看成是楚国妖孽的地步。如果大王您宠爱这四个人的程度最终不能减弱的话,楚国必然要灭亡的!为臣请求避居在赵国,暂作停留以观察结果。”

庄辛就离开楚国去了赵国,在赵国留居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攻取了楚国的鄢、郢、巫、上蔡、陈等地方,楚襄王也流落隐藏在城阳。

很快,楚王就派使者骑着快马到赵国去召回庄辛,庄辛说:“我可以回去。”

庄辛回到楚国,楚王对他说:“我没有听从先生您的劝告,现在事情糟糕到了这个地步,您看应该怎么办?”

庄辛回答说:“为臣听说过一句俗话:‘看见野兔再去招呼猎犬还不算晚;羊走失以后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我还听说原先商汤和周武王仅凭借百里方圆的地盘兴旺发达起来,而夏桀、商纣虽拥有天下却终于亡国。现在,楚国虽说小了一些,可是截长补短仍然有方圆几千里的国土,岂止是百里呀!大王您难道没有看见那蜻蜓吗?有六只脚,四个翅膀,翻飞翱翔在天地之间,向下捕捉啄食蚊虫,向上承接饮用甘露,自己以为没有任何祸患,因为它和人没有什么争端。它却不知道有些小孩子,正在把调好的糨糊涂在线上,然后高举起来,粘在它们飞翔在四侧高空中的身体之上。这样它就落到地上成为蝼蛄、蚂蚁这些小爬虫的美食了。

“蜻蜓是比较小的东西,其实黄雀也是如此!落下来啄食米粒,飞起栖息在枝叶茂密的大树上,奋力鼓动自己的翅膀飞翔,自己以为没有什么祸患,因为它与人没有什么争执。可是它却不知道那些公子王孙们左手拿着弹丸,右手捏着弹丸,正准备射向飞翔在十仞高空上的自己,把它的脖子当成弹射的目标。眨眼工夫,它就跌落到了公子王孙的手中,白天在茂密的大树上飞翔,晚上却已和酸咸等调料烹调到了一起。

“那黄雀是比较小的东西,其实鸿雁也是这样!鸿雁在大江大海间游历,在浩淼的大湖里栖息,俯首捕食各种鱼类,抬头啮食菱角水草,舒展长翅,驾驭清风,飘飘摇摇翱翔在高空,自己认为没有什么灾祸,因为它和人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却不知道那些射猎的人正在修理自己的强弓利箭,制造带有飞缴的箭头,将要把这些东西射向高飞在百仞之上的自己,它将身中锐利的箭矢,为纤细的丝绳牵引,逆着高空的清风坠落下来。所以,白天还在江湖之上遨游的鸿雁.晚上已经成为美味被烹调在鼎中。

“那鸿雁也是小东西,蔡圣侯的事情依然是这样的!他往南游乐于高陂,向北登临巫山,喝的是茹溪的甘泉,吃的是湘江的鲜鱼,左边怀抱年轻美貌的侍妾,右手环拥宠幸无比的宫女,和她们一起驱车在高蔡的园圃中尽情享乐,不把国家的政事放在心上,却不知道这个时候楚国大将子发正从楚宣王那里接受命令,将要用红色的丝绳绑着他去见楚王呵。

“蔡圣侯的事其实也是小事情,作为大国的君主,大王您不也是这样的么?左边跟着州侯,右边伴有夏侯,车子后面还紧随着鄢陵君和寿陵君,吃的是封地里收取的粮食,随身携带着楚国国库里的财宝,和他们一起驱车游乐于云梦泽中,全不把天下和国家政治当成一回事,却不知道穰侯魏冉正在从秦王那里接受命令,将要在黾塞之内用兵,把大王您驱赶到黾塞之外去呵!”

楚王听了这番话,脸色大变,身体也哆嗦不止。于是马上授庄辛为执珪,封为“阳陵君”,给了他淮北的土地。

王佐断臂说文龙

南宋时,金国主帅兀术率兵南侵,与岳家军对阵于朱仙镇。金兀术的义子陆文龙勇猛无比,连败岳家数将。

岳飞见自己的部将战不过陆文龙,便挂起免战牌,独坐后营,苦思良策。部将王佐决心为元帅分忧,他想起古代“要离舍身刺庆忌”的故事,毅然砍下自己的右臂,独自求见岳飞。岳飞见王佐断了一臂,大吃一惊。王佐讲了自己去金营诈降的打算,请求岳飞允准。岳飞深受感动,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王佐辞别岳飞,直奔金营。金兀术传令进见。王佐向金兀术哭诉了自己不幸的经历:昨夜力劝岳飞与金国议和,岳飞不但不听,反而将他的右臂砍下,逐出宋营。金兀术听了信以为真,留王佐在营中,还给他取名“苦人儿”,下令允许“苦人儿”自由进出各营,为金兵讲述岳家军的情况。

这一天,王佐来到陆文龙的营帐。帐中只有一位老妇人,经打听才知是陆文龙的奶妈。奶妈是中原人,见了王佐感到分外亲切,忍不住把陆文龙的真实身份悄悄告诉了王佐。

原来,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13年前,金兀术攻陷了潞安州,陆登率众拼死抵抗,最后与夫人一起自杀殉国。金兀术为收买人心,将陆文龙收为义子,并把陆文龙及其奶妈送到金国。陆文龙在金国生活了13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王佐听了大喜。正在这时,陆文龙回来了。陆文龙一见王佐,就让他讲故事。王佐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叫“越鸟南归”,说的是越国的西施带鹦鹉到了吴国,鹦鹉从此不再说话,直到西施回到越国,它才开口说话;另一个叫“骅骝向北”,说的是杨家将孟良从辽国带一匹马回宋京,不料那马整天向北嘶叫,不吃不喝7天后饿死。陆文龙听了,不知道王佐为什么要讲这种故事。

第二天,王佐带着一幅陆登夫妇殉难的画来见陆文龙。他把当年的情况原原本本讲给陆文龙听。这时,奶妈走出来,又向陆文龙哭诉一遍。陆文龙这才如梦方醒,他拜谢王佐:“不孝之子,今日幡悟。恩公点拨,永世不忘。”说罢,拔出剑要去杀金兀术。王佐急忙把他拦住:“金兀术帐下人多,防范甚严,如此盲动,反受其害。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过了几天,金兀术从金国运来一批铁浮陀,这是一种威力很大的火炮,准备第二天轰击宋营。当晚,王佐和陆文龙带着奶妈逃出金营,回到宋营。岳飞看到王佐说服了陆文龙,心里十分高兴,又令所有营帐虚设旗帜,全军退入山中。

第二天,金兵推出铁浮陀炮轰宋营,霎时间,山摇地动,硝烟弥漫。放炮的金兵以为宋军已全军覆没,把炮丢在一边,回营报功去了。埋伏在附近的一支宋军一拥而上,将铁浮陀推进河里。

王佐使用苦肉计不仅说服了陆文龙,为岳家军添了一员大将,而且及时报信,使岳家军免遭铁浮陀的轰击,可以说用一条胳膊救了六、七十万人的性命。

之八

【原文】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有主恭。

【译文】

人首先要有千里眼,其次要有顺风耳,其三要能明察万事。千里之外,细微之中,都能一览无余,这就是洞察。天下奸邪,没有不是在隐暗之中变化的。以上主参。

【事典】

晏子论踊贵屦贱

齐景公在位,刑法卡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这种刑法在那个时候叫“刖足。”它是专门为惩罚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设的刑法。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古代称之为卖踊(踊,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有一天,景公召见了宰相晏子,想叫他换一换住所,对他说:“先生是我国的宰相,位及人臣,当朝文武的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尘土飞扬,不能居住,就连一个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大,不如寡人再赐你一所既清静又大的住所吧?”

晏子拜辞说;“正因为臣乃是当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应该以身作则,其他官员才能效仿。如果臣先住大宅、买良田,试问天下人还怎么去以臣为楷模?这样奢侈风气会愈演愈烈,不仅耗费网库钱财,也会增加百姓负担。再者,这里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臣父原来也是宰相,臣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

景公笑着说:“既然先牛住在市场旁边,相必应该知道市场的行情吧,你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

“当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

“贵贱嘛,”晏子答道,“假脚供不应求,天天涨价,鞋子卖不出去,天天跌价。”

景公听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后来,齐国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

苏秦妙语化干戈

秦国进攻赵国,苏秦对秦王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对于他的老百姓,是采取全面地教育并教给他们各种技能的方法进行管理,所以官吏没有无所事事的,老百姓也不至于困乏;对于臣民的意见言论,广泛地听取并能随时施行,所以国家的政事很少失误,君主也没有明显的错误。我希望大王您能理解我向您陈述的建议,以便能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加以验证。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带有珍奇贵宝的人不敢在夜间行走;身负重大责任的人不能轻视对手。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贤明的人责任重大但行为恭谨,聪明的人功劳很高但言辞谦逊,所以老百姓不嫉恨他们尊贵的地位和盖世的功劳。

“我还听说过:百倍于别国的大国,它的民众就不愿意落到别人后面;功劳、事业已经达到顶峰的人,君主就不能再任用他了。力量已经耗尽的百姓,仁爱的君主不会再去干扰他们。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清静无为,不搅扰百姓,这是圣贤的君主奉行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就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这是用兵作战的正确策略。如今,秦国用兵打仗无止无休,不得休息,老百姓已经筋疲力尽还不能结束战事,恼恨赵国,非要占领赵国让其成为自己的领土不可,赵国还能继续存在吗?但是赵国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现在即使攻占了邯郸,也并非是秦国得到了长远的利益。”

苏秦进一步解说:“我的意思是说,赵国土地广阔却得不到适时耕种,民众疲惫可得不到休养,又对他们施加严厉的刑罚,那么他们虽然服从了,却不可能长期居留。有这样—句话:‘战争胜利了但国家却处于危险之中,是由于战事不断的原因。战果很大可是管理的办法不得力,就不能真正占有所得土地。’因此,超过承受能力的事情,父亲也不可以要求儿子去做;没有止境的索取,国君也不能施加于臣民,所以,能把隐蔽的道理看得很清楚的国君,就可以使国家变得富强;能够理解休养生息这一用民策略的国君就可以称霸;明白如何完善国家管理办法的国君就能够成为天下之主。”

秦王说:“我如果按兵不动,休养生息,那么各诸侯国一定会结成合纵,共同对抗秦国。”

苏秦说:“我有足够的理由,能说明各诸侯国肯定不能结为合纵共同对付秦国,我认为田单、如耳他们犯了一个大错误,岂止是田单、如耳犯了大错误?各诸侯国君的做法也都大错特错了!那些想要团结破败的齐国、疲弱的魏国、洲敝的楚国和尚不知存亡的赵国,准备困窘秦国、降服韩国的计划,我认为是最最愚蠢的!那齐威王与齐宣王,是当世的贤明君主呀!他们执政时,德行普施,国土辽阔;国家富强,民众听命;将领勇敢,士卒强壮。齐宣王利用这些条件,后来逼迫和威胁韩、魏两国共同向南讨伐楚国、向西远征秦国。秦国被齐国军队阻止在崤山以西,十年间齐国不断开疆拓土,秦人虽然内心不服但仍远避函谷关西,可齐国终究却成了一片废墟。之所以齐国军队被打败,反而是弱小的韩、魏却硕果仅存,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齐国不断进攻楚、秦两国反而被人抄了老窝的缘故。如今齐国的富强连齐威王、宣王时的一个零头也够不上;精锐部队也已不是当年逼迫、威吓韩、魏两国的那支军队了;而将领也没有田单、司马穰苴那样足智多谋。这样的状况,想要联合破败的齐、疲弱的魏、凋敝的楚和存亡尚不得而知的赵国,准备围困秦国、降服韩国,我认为是最大的失策。所以我认为合纵联盟是不可能结成的。

“有人曾责问我:您为什么如此忧患世事呢?那些名辩学派的人都说:‘白马不是马。’如果白马确实是马的话,那一定有另外叫作‘白马’的东西。这就是我所担心的事情。

“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魏国的怀邑,大败魏军,齐、赵、楚三国联合出兵援救。赵奢、鲍佞带领齐、赵军先行;楚国的四个将领率军后继,兵临怀邑却不去援救,秦国军队撤退时又不去尾随进攻。不知道三国是憎恶秦国、爱惜怀邑呢?还是憎恶怀邑、爱惜秦国呢?秦军进攻怀邑时不去援救,撤退时又不追击,这是因为一方面三国军队远道而来,人马困乏;另一方面也是赵奢、鲍佞能看清当时秦国强大的时势,所以只好割让土地给秦国。田单率领齐国精良的军队,也只能在国内横行十四年,不出齐国边境,终他一生也从没有计划使用军队攻打秦国、降服韩国。我不知道合纵联盟的结成的道理在哪儿?”

于是,秦王就放松了出兵攻伐的事,各诸侯国得以休养生息,天下太平无事,二十九年里没有兼并战争。

之九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有主名。

【译文】

遵循名分去做,实际就安全面完好。名和实互相依托,反过来又合于情理。所以说:名分恰当是从实际中产生,实际是由事理产生,事理又产生于名实之间的和谐,和谐又生于恰当。以上主名。

【事典】

让臣与忠臣同列

齐景公在海上游乐,非常快活,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去,身旁大臣看到后,纷纷劝谏应以国事为重。景公听得多了,不胜其烦,马上命令左右的人说:“哪一个先说要回去的,一定处死,决不宽恕。”

大臣颜蝎走进来劝谏说:“君王喜欢在海上游乐,六个月了还不回去,假使没有人出来统理国家,国内一片混乱,民不聊生,君王又怎能安心享有这种海上游的乐趣呢?”

景公见他不把自己的命令放在眼里,顿时雷霆大怒,拿起戟要去砍他。颜蝎毫不畏惧,再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儿等着,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以前夏桀杀关龙逢(或作逄),商纣杀王子比干;君王的贤能,与桀、纣两人不同;我的才干,也与关龙逢、比干二人小同。君王为什么不砍杀我,好让我加入他们二人之中,不也是很好吗?”

景公听了恍然大悟,放下了戟。第二天就启程回国了,路上就听说国人计划夺取政权。景公快马加鞭,飞速赶回朝中,及时平息了叛乱。

赵威后智答齐使

齐王派使者送书慰问赵威后。齐王的信还没有拆开,赵威后问道:“齐国的年景怎么样?老百姓没有什么灾难吧?齐王也没什么忧患吧?”

“我奉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您不询问齐王而先问年景与百姓,难道应该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使者很不高兴地说。

“你说得不对。如果没有收成,怎么能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能有国君?有丢开根本而去问细枝末节的吗?”

赵威后进一步说道:“齐国有个处士钟离子,没出什么事吧?此人为人正直:有粮食的也给他们食物吃,没粮食的也给他们食物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穿,没衣服的也供给他们衣服穿。他是帮助国君抚养人民,为什么到如今还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阳子还好吧?此人为人善良,能够哀怜鳏夫寡妇,顾念孤儿老人,救助贫穷困窘的人,贴补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使老百姓得以繁衍生息,为什么至今不让他功成名就呢?北宫氏的女儿婴也还好吧?她取下自己的耳环饰物,终身不嫁;以供养父母。她是想带领老百姓都发扬仁爱的孝心,为什么至今不使她获得封号朝见君王呢?这两个士人不被起用,一个女子没能受封,齐王靠什么去做齐国的国君、万民的父母呢?於陵子仲还活着吗?此人上不向国君称臣,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中不愿交结诸侯。他是引导老百姓无所事事的人,为何至今还不杀掉他呢?”

黄忠计斩夏侯渊

三国时,老将黄忠奉命前去攻打曹军将领夏侯渊。夏侯渊占据有利地势,并且营垒坚固,而黄忠远道而来,兵马劳顿。所以交战几个回合,黄忠都是大败而归。

谋士法正向黄忠进言说:“夏侯渊性情十分急躁,虽然勇猛,但缺少智谋。我们可以放慢前进的速度,步步为营,设法激怒夏侯渊来进攻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寻找一个有利的时机,选择一处有利的地形打败他。”黄忠采用了法正的计谋,把军中所有食物,全部赏赐给三军将士。将士们群情激昂,纷纷表示要效死奋战。

夏侯渊果然忍耐不住,欲带兵攻打黄忠。大将张郃劝道:“这是黄忠使用的反客为主之计,我们决不能首先出战,否则会有危险。”夏侯渊不听,气势汹汹地上门找黄忠决战,结果中了黄忠的埋伏,曹军大败,夏侯渊丢掉了性命。开始时,黄忠率军进攻夏侯渊,按其互相关系,黄忠属客位,原地迎敌的夏侯渊属主位。后来,黄忠停兵,诱使夏侯渊前来攻打自己,这样黄忠成了主位,而夏侯渊反成了客位。主客位置的调换,使黄忠获得了作战的主动权,为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