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欲成事,必先谋事(2)(1 / 1)

为人处事36计: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只看大处,不着眼于小处。总认为大体上过得去就行,至于细节,没必要追求完美。但细节都做不到位,整体上又怎么能够完美。大事是小事的叠加,只有把手边的小事一件件做好了,才有可能打造整体上的完美。

失败不要放弃,成功不分早晚

里克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何胜利而言?坚持便是一切。我们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做:有志者事竟成。所以说,坚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是的,只要坚持便能拥有一切。

人生就好比一场拳击比赛,充满了躲闪与出拳,如果足够幸运,只需一次机会、一记重拳而已,但首要的条件是你必须得顽强地站着,这就是坚持。坚持,这个词说来简单容易,但实质上坐起来却需要一个人极大的意志品质支撑着它,这坚持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辛酸、艰难、困惑、委屈……然而,当你挺住了,你便能享受到幸福、喜悦、快乐乃至荣誉。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说,成功=坚持。

人人都想取得成功——学子想考上清华北大或出国留学,老板想让自家的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足球想“冲出亚州,走向世界”,科学家想在纳米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网络公司老总想在纳斯达克上市,电影演员想捧得奥斯卡金奖……

那么,成功的愿望怎么才能实现?先看两个寓言故事。

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他非常想发财。他总觉得每日劳作,难以很快实现发财梦。这天,他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一不高兴,就坐到树底下睡觉去了。也巧,恰有一只兔子,冒冒失失跑来,一头撞在树上,死了。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一只兔子。他觉得自己找到既不劳作又能发财的方法了。这以后他就天天坐在树底下,等更多的兔子来撞树。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个宋国的农夫。他在田里插好了秧,就盼着秧苗快快长大,好有一个大丰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长高了没有。这天他干了一天活回来了,非常疲劳。人问他忙什么呢,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了拔,这样它们就可以长得快了。”这就是另一个成语“揠苗助长”的出处。

这两个人的做法在大家看来,自然是可笑的。但实际上有些人在追求成功时,也常会这样做,只是没意识到罢了。

明人吕坤说,事有当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见识的人做事,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即“当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顺遂自然规律。而对于偶然发生的情况,不要被它迷惑,干扰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如“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偶然白捡个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弃了原来“靠劳作致富”这个“当然”。结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没有再来。“揠苗助长”里的那人,犯了另一种错误。他虽然看起来也在努力实践“当然”,但他却违背了自然,结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见,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把握好“当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比如打仗,自己力量太弱,非要跟强敌硬碰硬,非输不可,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避敌锋芒,寻找敌人的弱肋出拳,慢慢积小胜为大胜。毛泽东在井冈山时的兵法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还有,有时在努力的过程中,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来可能成功的事做不成了,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只好重作调整。比如大家知道的李文华老师,原来和姜昆合说相声。姜昆逗哏,李文华捧哏。李文华演得极有特点,那个憨厚,那个老不开窍的傻模样,常常惹得观众忍俊不禁。可是正当李文华在相声舞台上一步步走向更大成功时,突然得了喉癌。李文华装上了人工喉管,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潇潇洒洒说相声了。他尽其“当然”,但也不得不“听其自然”。几年后,我们看到他又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做广告,或给相声段子配默声表演。他顺随自然,在积极寻求另外的发展之路。

李文华的故事也告诉大家,“听其自然”并非“听天由命”,只要在不违背自然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宽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家不必因此而灰心,而是在另一条路上“尽当然”地努力。

在处理“当然”、“自然”和“偶然”的问题上,吕坤尤其对“拘泥于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评。他说,这样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连应该做的“当然”也一并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生活中不就有这样的人吗?有人一心要当影视明星,最初还能踏踏实实拜师求艺,刻苦训练,尽着“当然”。偶尔一次,在一部电视剧中蹿红。他便以为自己的演技已是“腕儿级”,从此不再“尽其当然”,而是忙于到处走穴、签名、当嘉宾……这样的人被偶然的成功所迷惑,不再努力,很快就会成为生活中昙花一现的可悲角色。

拘泥于偶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失败和犯错误。再高明的骑手,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常胜将军也有可能打败仗。这时候决不可惊慌失措,一蹶不振。只需坚定地继续努力,就能走出失败和错误的阴影,重铸辉煌。

现实生活中,有的年轻人高考落榜,就走上轻生的不归路;有的人一次生意失败,就萎靡不振;有的人遭遇几次退稿,当作家的梦就幻灭……这样的人太看重生活中的“偶然”因素,他们的命运是可悲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把胜利和成功看做命运的偶然的赐予,把失败和挫折看做生活对每个人的考验,永远不放弃朝着理想“尽其当然”的努力,这样,才会获得梦想的成功。

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劳。

读《庄子》一书,书中有一个人物给人印象颇深,就是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其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庖丁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时,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此时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如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人生是一个发现困难并且解决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时而短暂、时而漫长。而当你面对这些不利境况的时候,惟一能做的就是坚持——挺过生命的低谷期,挺过走投无路的艰难期;惟有坚持,才能让你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彩。

生活中渴望成功的人很多,真正成功的人却很少。对于失败者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机会,也并不是没有资本,他们缺乏的往往是成功最需要的坚持,因此他们输掉了人生、输掉了世界。

著名诗人里尔克曾说过:“有何胜利可言,坚持便是一切。”是的,只要坚持便能拥有一切。人生就好比一场拳击比赛,充满了躲闪与出拳,如果足够幸运,只需一次机会、一记重拳而已,但首要的条件是你必须得顽强地站着,这就是坚持。

为人处事36计: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把胜利和成功看做命运的偶然的赐予,把失败和挫折看做生活对每个人的考验,永远不放弃朝着理想“尽其当然”的努力,这样,才会获得梦想的成功。

积累做人做事的“本钱”

要做一番大的事业,首先必须有一笔资本,那么你的资本在哪里呢?它就在你自己身上——只要你能以努力的态度、负责的精神,持续不断地去做有利于社会的事。

自古以来,世界上很少有这样的例子:年轻时没有打好根基的人,到了后来竟能做成大的事业。一般获得成功的伟大人物之所以在晚年能够收获一生的美满果实,大体是因为他们在年轻时就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一些青年人养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是非常不利的。其实,我们对任何事都不应该急于求成,不应该心存奢望,而应该先在自己的大脑中一点点地储备学问与经验,以此来作为将来成功的资本。要知道,今天社会上所需要的乃是受过良好教育、品质可靠、训练有素的人。汉密尔顿先生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人。”的确,过去美国需要大量的各类工作人员,任何人不管教育程度怎样,只要品行尚可、做事有条理,都随时可以获得一个工作职位,但如今的情况已非昔日可比。实事求是地说,一个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那些自己毫无经验又没有多少把握的工作,的确不敢担当。

也许你的家境使得你无法在专门学校或高等学府学习,甚至你还可能有很沉重的负担,但是你总可以抽出一些业余时间来强迫自己读书。如果你每天都能挤出一个小时来专门学习一门学科,长此以往,最后所积累的知识必定非常可观。这样的做法与习惯,要比心无所定、随手翻阅的读书方法好得多。

无论在哪里,如果你发现一个青年人时时注重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学识,也不浪费自己的空闲时间,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注意与他的事业相关的信息,他总能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做起事情来非常敏捷,善始善终,那么可以断定,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将来的前途一定很光明。

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体格强健、受过良好教育、也有处理事务经验的年轻人,照理说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但他们却过着平庸的生活,甚至在事业和生活上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少年时代不肯努力求知,以致到了必须处理各种困难时,竟然无力应付,只好后悔莫及!

最为可怜的是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上了年纪后再也无法弥补学识的不足了,加上他们没有好的经济条件,竟然连普通人的境地都达不到。他们既谈不上有志趣又缺乏自信,这样的人生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必须懂得,平时学问上的努力和经验上的积累,在危急关头往往是我们最有力的支持者。比如,一个建筑师平时只用到他的一半知识,就足以把手头的工作做得很漂亮,但是遇到紧急而重要的情况时,就要用到他所有的技巧、学识与经验。在那种情况下,他过去所积累的全部“资本”才会显露真相。又如一个商人,他在平时大可不必大显身手,但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不能永远就这样下去,因此,他必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训练更高的本领,以便拓展业务,或是应付经济萧条的岁月。同样的道理,一个青年人刚跨入社会时在知识与才能上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也许在事业初创时一部分学识便足以应付当时的工作,但等到事业发展大了,所有的学识都搬出来用,有时还显得不够。

一个人体内积累的学识与经验就是他获得成功的最重要资本。所以,你要在体内积累这些资本。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集中精力、毫不懈怠、长年累月地去做。储蓄的这些能量就是无价之宝,所以,每个人都要趁着年纪尚轻,珍惜时间,刻苦努力,否则他将来的“收成”一定十分有限。

这种储备于你体内的能量的高低,可以从你的性格上看出来,可以从你的工作效能上看出来,还可以从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中看出来。但是,你积累了这些能量就一定能够成功吗?

如果你在工作业务上没有进展,这就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当你刚离开学校时,也许内心中抱着很大的希望,准备竭尽全力,成就一番大事业;或者打算勤学苦读,以求得学识上的进步;或准备拥有一种令人愉悦的社交生活;或想组织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家庭。但是等到你真正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外界的各种**就开始时时地来侵袭你,有时它们使你无法安心自修,无法安于目前的工作,甚至使你沉沦、堕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旦你对职业和工作本身不再感兴趣,那么你的一生就到此为止了,人生旅途中原有的一切快乐、幸福、舒适都会抛弃你。除非你能幡然悔悟,改过自新,痛下决心,重新做人。否则,尽管你的年岁会增大,但你的才能却会退化,以后的生活只能在失败、惨淡的气氛中度过。

现在就要立下决心,并立即行动!不管你现在的境况怎样,你千万要记住三个字:“求上进!”如果你确实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你遭遇到了经济上的失败、工作上的挫折,你也必定还有力量,必定还能东山再起。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就无须担心时运不济、阻力重重,即使没有大笔的财富,别人仍然会重视你、尊敬你。而你体内所储藏的巨大财富,更是别人无法抢走的。

为人处事36计:

一个人体内积累的学识与经验就是他获得成功的最重要资本。所以,你要在体内积累这些资本。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集中精力、毫不懈怠、长年累月地去做。

多才多艺,不如独精一门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术,无论是什么,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真理。

有些人瞧不起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但一是真要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机遇;二是就是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也包括对基层实际的体察。有时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给死者整容、墓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在当今世界同样事业辉煌。

许多人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为有为青年注意,在其中寻找成功的机遇。

庄子一书中,有一个技艺超群的匠人。

匠人即那位楚过邺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

匠石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是木工活、石活都做。他的技艺十分了得,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人的鼻子。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这句话标示了让工作成为专业的重要意义。职业化是一个良好的习惯,精通一件事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可以比其他人做得出色。作为一名从业者,如果你想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化精兵;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让工作成为一种专业,专业才能创造非凡的成绩。

职业化的员工都拥有一项真正过硬的本领,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也是职场上追求卓越、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以上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本行业的尖兵,做业绩的榜样。

在德国的一家工厂,有一天电机突然坏了。一大帮技术人员围着电机团团转,就是找不出毛病,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仍未能解决问题。正当厂长打算另请高明时,电机组的—名基层员工毛遂自荐。这是一个个子矮小,满脸胡子,穿着沾满油渍工作服的员工,他对厂长说:“我可不可以试试?”

许多人都瞧不起他。厂长也带着一种怀疑的口吻问道:“你几天能修好?”

这位矮个子员工想了想,说:“三天时间吧。”问他用什么工具,他说只用一把小铁锤、一支粉笔就行了。

白天,他围着电机转悠,这儿看看,那儿敲敲,晚上,他就睡在电机房。到了第三天,人们见他还不拆电机,不禁怀疑起来,他的同事让他别打肿脸充胖子了。

一位跟他最要好的朋友对他说:“修不了就赶快撒手吧!”可是他笑着说:“别急,今晚就可见分晓。”

当天晚上,他让人们搬来梯子,然后他爬到电机顶上,用粉笔在一处画了一个圈,说:“此处烧坏线圈18圈。”

技术人员半信半疑地拆开一看,果然如此,电机很快就修好了,恢复了正常运行。

厂长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如果把他调到技术部一定会发挥他的才能,于是决定给他1万元的奖金,并从原岗位升任他为技术部顾问。

在任技术部顾问期间,他有了许多发明。其中发电机组的转动,以前是皮带转动,不仅耗费资源,每隔十几分钟就得打一回皮带油,机器各部位的功能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他发明了三角皮带传送,使能源的浪费降到最低限度。几年后,这家工厂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企业。

由此可见,业精于专,与其诸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这才是取得业绩、成就伟业的关键,也是职业人士攀登职业高峰的秘诀。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做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在这个世界上,各行各业的技术高手、才华横溢的人才不胜枚举,可是真正成功的人有几个?要想成为一名职业化的员工,就要让工作成为一种专业,就要专注自己的优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对一个领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对一百个领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强得多。一个拥有一项专业技能的人,要比那种样样不精的多面手更容易取得骄人的业绩和获得辉煌的成就。

人生在世,能有一技在身,就起码有了安身吃饭的本钱,如果技艺精深,就会更有作为,能多掌握几手更好,虽说多技者多老,但是多劳多得,也不是什么坏事。老话说,艺多不压身,吹拉谈唱都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得会更出色。

为人处事36计: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术,无论是什么,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真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俗话说: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只有借助他人的经验与智慧,才能发挥个人的全部力量,才能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能在职场中或是生活中取得好业绩。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取得高效业绩的重要因素。

无论做什么事情,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当你有了一些新想法时,为了说服对方与你合作,就得有意识地把与你观点相同的人拉在身边。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单枪匹马多属心血**,而有了其他人的支持则不同,对方会认真考虑你的问题。他会想:“既然这么多人支持,他的想法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三人说虎,必成真虎。”最好有两个以上的人支持你。

当然所找的人得是你所信任的人,知识、水平、能力都能胜任你所要办的事情。

遇到困难想说服对方,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也可以借助事实的力量。比如向对方要求做某些工作时,就得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而要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就得把你做过的一些重要事情讲给对方听,至少也得说上三件,这样对方才可以断定你是否有能力完成此事。而你列举的三件事应该与你要做的事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证明你有能力完成这件事。

再就是可以借助一些有权威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的力量,像著名的专家学者等。因为这些权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慑力量,他们的判断能力、鉴别能力是被社会公认的,他们同意的事情一般人不会产生怀疑。你可以请他们参与你想做的事情或为你题个词等。对方看你有“后台”,也会愿意与你合作。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则要了那根渔竿。带着得到的恩赐品,他们分开了。

得到鱼的人走了没几步,便用干树枝点起篝火,煮了鱼。他狼吞虎咽,没有好好品味鲜鱼的香味,一会儿,连鱼带汤就都被他一扫而光。没过几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饿死在空鱼篓旁边。

另一个选择渔竿的人只能继续忍饥挨饿,他一步步地向海边走去,准备钓鱼解饥。可是,当他看见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水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他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上帝摇了摇头,决心再发一回慈悲。于是,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的鱼。这次,这两个人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互相协作,一起去寻找有鱼的大海。

一路上,他们饿了时,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终于,经过艰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终于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居住的海边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渔村。村里人都继承了两位创业者留下的传统,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渔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前两个人因为不知道合作,所以两个人都失败了;而后两个人因为懂得合作,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工作中,业绩往往是遥远的“海洋”,现实往往是眼前的“饥饿”。要克服现实的困难,取得好业绩,只有毅力是不够的,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相携共进。

一个做销售的女孩,她需要合作的那家大企业里正好有她的一个老同学在里面当副总,可是,她自己却还是个小小的销售员。她知道如果找老同学帮忙,或许能够做好这笔业务,可是,她又想:不行,这样会让他知道自己现在过得很差,那多难为情啊!或者,我跟他说,他会不会以为我在求他,还是不要麻烦得好。

事情就这样拖着,直至后来她听说,有个与他们同产品的公司已经抢先一步跟那家大企业签了合约了,而做这笔业务的销售员竟然是她的另一个同学。当然,是找了老同学帮忙,她后悔极了。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依附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从中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我们把“好风凭借力”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用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就可以称为“借梯登高”之计。

对于准备求职就业的人来说,这里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等;而“高”则是指求职就业者将要获得的某种较为理想的社会职业。他人有时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桥梁与阶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们的力量更能帮你寻到走向成功的捷径。古往今来,借助于名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数不胜数。汉高祖刘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太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明争暗斗。刘邦有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之意,可吕后想立自己的儿子盈为太子,她找张良帮忙。张良献上一计:“皇上一直想招聘四个在野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认为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来,终于立盈为太子。盈仰仗四大贤人的盛名,借助他们的名望得到了皇帝宝座。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面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而这正是“借梯登天”之计的实质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在施行“借梯登高”之计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找“梯”,即要与有影响力的人做朋友。对于一般人来说,在求职或就业的过程中应该随时留心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为了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你必须先付出某些东西,如真心或物质,你天长日久的付出总会有所回报。

第二,借“梯”,即求得朋友的帮助。朋友能否帮你的忙,还看你平时表现如何。这就要求你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因小利而不为,亦不因利大而为之。韩信能受**之辱,张良能为老者拾履。平时的基础打好了,量变积累终会成为质变;你待人好,人家对你自然有真心,关键时刻帮助你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样看来,借“梯”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

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即使是拿破仑也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的桥梁,何况一个平常之人呢?

为人处事36计: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做人做事要有心计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两个青年人一起开山。一个年轻人,就把石头砸成碎石子,运到路边,卖给修房子的、铺路的;另外一个年轻人呢,石头不敲碎,直接运到码头,卖给那些花草店的、花鸟店的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奇形怪状,花鸟店的石头价格很高的。三年过后,把石头卖给花鸟店的这个小伙子,成为村里面第一个盖上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了,保护植被,只许种树,这儿就成了果园。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到北京,运到上海,然后发到韩国,发到日本,因为这儿的梨子甜,因为这儿的梨子梨汁浓、肉脆。曾经卖石块给花鸟商人的那个青年人,他把果园里的果树卖掉,种什么?种柳树。大家都笑他傻,柳树怎么值钱?他说我要绿化山村。他知道梨子好卖,梨子用什么装?大家都卖梨子,我就卖装梨子的柳条筐,只有他一个人卖柳条筐。

五年之后,他是第一个在城里面买房子的人,他搬到城里面住了。这个故事就被一个路过的具有商业头脑的人听见了,这个人是谁?日本某公司驻亚洲的代表山田先生。他大为震惊,哇!还有这样的人吗?停车、停车,我要去找这个人。

当山田先生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一看,这个人开了个服装店卖西装,正在当街和对面那个西装店的老板吵架,围观的有很多人。这个年轻人怎么说?你太可恶了,我的西装标价八百,你就同样的西装标价七百五;我标价七百五,你就标价七百,我卖出了八套,你卖出去八百套,你太可恶了。围观的人很多,山田一看,这个人素质太低了,给我讲故事的人骗我,于是失望地走了。

后来他才知道,他只看到表象,这个年轻人很会做生意,这两个店都是他一个人开的。后来,山田先生把这个人高薪聘来,他认为这个人有商业头脑、商业智慧,是一个可用之才。

成功的“馅饼”往往不是伸手就能得来的。大多数人会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志,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与其说他们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失利,不如说他们输给了自己不成熟的心志。成功者多是靠着谋划、拼搏打开自己人生的成功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怀着一番好心志,不断地鼓励、调整自己,找到突破失败的关键点,人就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自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IBM公司,一直控制着商用电子计算机的国际市场。面对这种局势,日本通产省曾大声疾呼,要求日本在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但是,日本电子计算机厂家觉得,与美国一些公司竞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经过一番苦思后,日本的一些企业家动开了脑筋,他们觉得,如果能够事先通过某种手段弄到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新机种资料的话,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时间。于是,日本的一些商业间谍开始了紧张的活动。

1980年11月,日立公司通过商业间谍,从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一个名叫莱孟德·卡戴特的职员那里,弄到了该公司新一代308X计算机的绝密设计资料。这是一套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一共27册。然而,这一次日立公司只弄到了10册。为了搞到另外的17册,日立公司继续采取行动:由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出面,向与日立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马克斯维尔·佩利发去一份电报,请佩利设法搞到其余的17册资料。

佩利曾经在IBM公司工作了23年,辞职前曾担任公司先进电子计算机系统实验室主任。他深知新机种资料的价值,同时也明确自己与公司的关系。因此,当他接到日立公司的电报后,立即将此事告诉了IBM公司。负责公司安全保卫工作的查理·卡拉汉普在美国联邦调查局任过职,他听了佩利的叙说后,决定将计就计,以间谍来反间谍。他让佩利充当双重间谍的角色,主动接近日立公司的林贤治,摸清情况,掌握日立公司的证据。同时,在联邦调查局的参与下,还采取了诱捕的方法:由IBM公司宣布,有两名接触绝密硬件、软件、手册等方面资料的高级职员即将退休,从而诱使日立公司向这两名职员弄资料。果然,日立公司上钩了。1982年6月,联邦调查局逮捕了日立公司前去拿情报资料的职员。日立公司窃取IBM公司情报的证据被抓到,遭到了起诉。1983年3月,旧金山法院判处日立公司林贤治1万美元罚款,缓刑5年;参与此案的大西勇夫被罚款4千美元,缓刑2年,并追回了窃取的全部资料。

日立公司以间谍计窃取机要,而IBM公司却用反间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使日立公司以惨败告终,足见IBM公司计高一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谋略,就是在对对手的谋略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然后佯顺其意,在对手的计上用计,使对手坠入圈套,这是此谋略的核心之点。

借助他人,利用对方的计策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法则。

由此可见,借助他人,完成自己所要办的事情,既是办事的具体表现,又是顺势办事的一种方式。

另外,年轻人还要记住:做人没有心机,难防他人会被暗箭所伤;做人不懂心机,多会被他人玩于股掌,早晚要吃亏。

做人要有心机,不是教你学坏,而是告诉你,做人要懂得防人,用人,成全自己,人生很多时候就是战场,如果做人失败,就难以取得好的成绩,成功也不会垂青于你。

1.做人不能太单纯,要懂得适度地伪装自己

不懂做人心机的人不仅没有内涵,还没有成功的欲望,只能是明里吃亏,暗里受气,千疮百孔,一辈子翻不了身,要想保护自己,发展自己,就要懂得做人的心机。

2.凡事留有余地,做人要留退路

做人难,难做人,很多时候,不仅要给别人留有余地,还要给自己铺个台阶,如果不具备一点心机,做人就会陷入死胡同,既没有退路,也没有出路,只能被阻在死路上哀叹。

3.话不能说绝

很多时候,有些人话说时,信誓旦旦,或嘴无遮拦,处处许诺,结果能做到的很少,泡汤的很多,最终累得自己半死,还遭人讨厌,真是费力不讨好,费心还伤神。结果人人对你敬而远之,只会落得孤家寡人,形影相吊的下场。

4.要有“势利眼”:寻找可靠的伙伴

有点势力眼,可谓是识时务。不懂得势利的人,只能说自欺欺人,表面硬气,其实糊涂。人生当中,免不了与他人合作,有“势利眼”的人,能选择有能耐有前途的人,自己自然也沾光,而为了义气,选择合作伙伴时只顾感觉不顾势利,结果必然使自己深陷困境。

5.处事讲点“厚黑”,放下面子来做人

人要面子活受罪,与其天天活受罪,不如放下面子来做人。所以,处世讲点“厚黑”,只要脸不太厚,心不太黑,做人就能做得完善,做事就能做得完美。

做人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万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论做什么事都难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在没有成功的绝对把握时,应该先给自己留点余地,以便进退自如。做人要把握好自己的人脉:八面玲珑路路通。任何人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的,总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建立关系。对于那些真正有“心计”的人而言,他们时刻注意识人辨人,营造自己良好的关系网,寻找可以合作的契机,扩展成功局面。做人一定要学会低头:能屈能伸,“忍”字当先,头要能高能低。到了矮檐之下,该低头时要低头,否则即使撞不坏你的头,但撞坏了屋檐也不是什么好事。做人要“活”一点:水流不腐,人“活”不输。头脑“活”一点,海阔天空任我行;心态“活”一点,游刃有余自从容;眼睛“活”一点,笑看风云世事明;嘴巴“活”一点,左右逢源处处灵。做人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只要我们做人淡泊平和,豁达乐观,那么放眼四周,尽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然就拥有永远的快乐。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家庭背景多么显赫,如果不懂得做人的奥妙,没有一点做人的“心计”,是很难事业有成的。在现实生活中,大凡有成绩、有事业的人都是做人的高手,更懂得“心计”的重要性。心计是做人的最大资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成功的种子,只要你真正领会了做人应该具备的“心计”,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为人处事36计: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家庭背景多么显赫,如果不懂得做人的奥妙,没有一点做人的“心计”,是很难事业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