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进退才是幸福
能进,不失为勇;而退,则更显示出智慧的一面。其实,退是一种谋略,退是一种交换,更是一种维系生存的手段。退能保身,退能成事,退是大勇,更是大智。真正的英雄,能进能退,进退自如,于是不败!只退不进,是懦夫;只进不退,是莽夫。进退得当,才能从容面面对成败,潇洒成就人生。有时适当地后退一小步并不是退缩,也不是懦弱,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时机前进更大的一步。一位商人带着三幅名家画作到美国出售。商人开价250美元,少一元也不卖。美国人也不是商场上的平庸之辈,他一美元都不想多出,便和商人讨价还价起来,一时间谈判陷入僵局。
忽然,商人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二话不说就点火把画烧掉了。美国人看着一幅画被烧非常心痛。他问商人剩下的画卖多少钱。想不到商人这回口气更是强硬,声明少于250美元不卖。少了一幅画,还要250美元,美国人觉得太委屈,便要求降低价钱。但商人不理会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点火烧掉。这一回美国人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商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实在太爱这幅画了,接着,他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想不到商人开口要500美元。商人接着说:“如今这只剩下一幅了,可以说是绝世之宝了如果你真想要这幅画最低得出价500美元。”
美国人一脸苦相,没办法只好成交。物以稀为贵。再有用的东西,如果遍地都是,它的价格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而一件普通之物,如果绝世仅有,也往往会“价超所值”。商人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忍痛烧掉了心爱的画,名为退实际上步步紧逼,却是把美国人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有时退一步才是更好的进攻。这就像两只公鸡打架一样,只有后退一步,才能积蓄自己最大的力量公鸡对手,原地起跳的力量远远比不上后退一步的猛地攻击。
生活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成功之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切都是相对的,再厉害的人也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强。那么,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出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妨主动后退一步,你会发现人生照样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么美丽,而你也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退一步去看待人生的不顺和挫折,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相反的,你后退一步,便会看到一种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这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了。
关键时刻的进退哲学可以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适时的妥协和退让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必须要掌握的原则。
铃木太郎是日本著名的电器经销商,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认为,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时,不仅要小心谨慎,更要高瞻远瞩,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取得最大的胜利。
1960年,有一件事情对铃木太郎的触动很大。当时,日本铃木电器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就有关技术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商务谈判。双方陷入了谈判的困境,西门子公司坚持技术使用费的提成要占销售总额的9%,而铃木太郎则不赞同这一提案,经过努力,最终把提成率压低到5%。尽管西门子公司做出了让步,却又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提成优惠的条件,将专利转让费定为60万美元,并且要一次付清。这又让铃木太郎陷入了两难的处境。答应还是不答应,他在犹豫不决。若答应,则公司将陷入财务危机,一场灾难势必在劫难逃;若不答应,则公司就会失去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
铃木太郎不断在两种选择之间权衡利弊。当时铃木电器公司的资本总额不过4亿日元,而60万美元相当于2亿日元!这笔技术转让费对于刚刚起步不久的铃木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对方的要求、条件能否接受呢?妥协和退让是否值得呢?此时的形势对于铃木公司来说极其不利。因为合同文本是由西门子公司单方面拟订的,这样,就有许多条款有利于他们自身,比如,其中的违约和处罚条款的制订就明显有利于西门子公司。
在这种对己不利的形势下,铃木太郎高瞻远瞩地指出,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退”才会“进”,他决定采取“假人之手,从中渔利”的经营策略:如果适当地做出妥协、退让,接受对方的条件和要求,付出这笔钱,也就是“先吃亏”,这样做对铃木公司的发展,对日本电子工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为接受了对方的条件和要求,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专利为自己生财,这就叫“借鸡下蛋”,从而可以达到“后赚钱”的目的。
不过,铃木太郎也并非无原则地一味退让,实际上,他的每一步“退”都暗含着“进”。为了保证技术合作项目效益稳定,他对西门子公司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他发现西门子公司拥有一个由三十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可以说是西门子公司的大脑,这里设备先进,研究人员精良,每天都在进行着世界上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这也是西门子引领世界先进潮流的诀窍所在。
铃木太郎暗自思忖,如果要他创造一个同等水平、同样规模的研究所,无疑需要花费几十亿日元和几年的时间,而现在,仅以2亿日元为代价,便可以充分利用西门子公司研究所的人员和设备,等于是拿2亿日元和几十亿日元交换。这实在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可惜,大多数的人却都看不到这一点。
既然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假人之手,从中渔利”的效果,那又何乐而不为呢?铃木太郎力排众议,毅然和西门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合同规定,西门子公司派出了技术骨干到铃木公司,把西门子公司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都传授给了铃木公司。
所以,当时凡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几乎都有铃木公司的参与。这为他们一举成为驰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与西门子公司的合作使铃木公司开始确立了其国际大公司的地位。
在铃木电器公司与西门子公司的这场交易中,铃木太郎巧妙地运用了“假人之手,从中渔利”的技巧,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他处于“下风”,不仅做出了妥协和让步,而且还接受了西门子公司巨额的专利转让费和不公正的违约和处罚条款。
但事实证明,铃木太郎才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大的赢家。他一时的让步和委屈,换回的是公司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西门子公司全世界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使铃木公司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上一流的电子工业公司。西门子公司还是那个西门子公司,而铃木公司却早已不是当初的铃木公司了。
总有些时候,人要面临痛苦的选择。选择应该选择的是勇敢,选择不该选择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懦夫,放弃该放弃的是睿智。
懂得进退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懂得“退”比懂得“进”更难:因为“进”是人性的本能追求,“退”则是人生的生存智慧。
人生需要追求卓越,但是,更应当接受平淡。不追求卓越,则可能永远没有卓越;但是,不接受平淡,则很可能误入歧途。在人生的征途中继续辉煌固然是人生的成功,功成身退,亦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解脱。
幸福就是知足常乐
知足者常乐,知足便不作非分之想;知足者温饮不虑便是幸事:知足者无病无灾便是福泽。所谓养性修身,参禅悟道,无非就是散淡随缘,乐天知命。
知足常乐应该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有美好梦想,我们有远大目标,但是我们知道成功来源于我们脚下的一步步积累。因而每当我们迈出成功的一步,我们都会感到高兴,因为我们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这就是知足常乐!
有位国王,天下尽在手中,照理,应该满足了吧,但事实并非如此。
国王自己也纳闷,为什么对自己的生活还不满意,尽管他也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有意思的晚宴和聚会,但都无济于事,总觉得缺点什么。
一天,国王起个大早,决定在王宫中四处转转。当国王走到御膳房时,他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哼着小曲。循着声音,国王看到是一个厨子在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国王甚是奇怪,他问厨子为什么如此快乐?厨子答道:“陛下,我虽然只不过是个厨子,但我一直尽我所能让我的妻小快乐,我们所需不多,头顶有间草屋,肚里不缺暖食,便够了。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而我带回家哪怕一件小东西都能让他们满足。我之所以天天如此快乐,是因为我的家人天天都快乐。”
听到这里,国王让厨子先退下,然后向宰相咨询此事,宰相答道:“陛下,我相信这个厨子还没有成为99一族。”
国王诧异地问道:“99一族?什么是99一族?”
宰相答道:“陛下,想确切地知道什么是99一族,请您先做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包里,放进去99枚金币,然后把这个包放在那个厨子的家门口,您很快就会明白什么是99一族了。”
国王按照宰相所言,令人将装了99枚金币的布包放在了那个快乐的厨子门前。
厨子回家的时候发现了门前的布包,好奇心让他将包拿到房间里,当他打开包,先是惊诧,然后狂喜:金币!全是金币!这么多的金币!厨子将包里的金币全部倒在桌上,开始查点金币,99枚,厨子认为不应该是这个数,于是他数了一遍又一遍,的确是99枚。他开始纳闷:没理由只有99枚啊?没有人会只装99枚啊?那么那一枚金币哪里去了?厨子开始寻找,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又找遍了整个院子,直到筋疲力尽,他才彻底绝望了,心中沮丧到了极点。
他决定从明天起,加倍努力工作,早日挣回一枚金币,以使他的财富达到100枚金币。
由于晚上找金币太辛苦,第二天早上他起来得有点晚,情绪也极坏,对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责怪他们没有及时叫醒他,影响了他早日挣到一枚金币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他匆匆来到御膳房,不再像往日那样兴高采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了,只是埋头拼命地干活,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悄悄地观察着他。看到厨子心绪变化如此巨大,国王大为不解,得到那么多的金币应该欣喜若狂才对啊。他再次询问宰相。
宰相答道:“陛下,这个厨子现在已经正式加入99一族了。99一族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拥有很多,但从来不会满足,他们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他们苦苦努力,渴望尽早实现‘100’。原本生活中那么多值得高兴和满足的事情,因为忽然出现了凑足100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个并无实质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就是99一族。有太多的欲望让我们苦苦追求,甚至穷尽一生的力量。”
不错,如果不能知足常乐就会失去很多的快乐,知足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人生的处世哲学。
有太多的欲望,就得背负沉重的痛苦,每天一睁眼就被欲望缠绕。贫贱时,要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富贵时,要有着谨慎敬畏的想法:钱多了,就出一些钱积德行善,救助老弱病残;官高了,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多为黎民百姓办实事好事。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保留清清正正的真我,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这样才是最幸福的。
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满足现状、安于现状,要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暗示。知足常乐,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幸福是父母膝下的天伦之乐,是妻子亲手做的可口的饭菜,是丈夫的给你砌的一杯热茶,是儿女一声甜甜的呼唤。幸福是健康的身体,是从来不用去医院打吊针的快感。幸福是每天写在脸上自我满足的笑脸。
关于欲望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一个公式:幸福=得到的/想得到的。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是分子,想得到的即欲望是分母,两者相除就是幸福的分值。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将分子变大,也就是没法获取更多的东西时,如果能将分母缩小即减少自己的欲望,那么同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幸福。
有人说“知足常乐”是一种不思进取,一种停步不前的思想方式,但我却认为,“知足常乐”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一种进取的方法。“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达到身心康泰,无求达到品格高尚,这不就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吗?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可以对“知足常乐”作出一个新的理解:经济学讲资源匮贬如何分配,而“知足”正是在有限资源和无穷欲望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用现代心理学来理解:所谓“知足常乐”,就是尽量使自己的承受能力,与需求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不抱怨的心态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意大利卡塔尼山发现了一块墓碑,碑文大意如下:
有一个名叫托比的人,来叙拉古城游学,经过卡塔尼山时,看到山上有一只老虎。进城后,托比便对人们说,山上有一只老虎,上山时要小心。可是没有人相信他,因为这里从来没有发现过老虎。托比一再坚持,并向人们描绘老虎的样子如何凶猛。但是任凭他费尽口舌,人们仍然不相信。最后托比说:“既然你们不信,那么我带你们去看看。”
当时柏拉图和他的几个学生也在叙拉古城,师徒一行人和托比一起上了山,但是一连几日,始终没有发现老虎的踪迹。面对人们怀疑的眼光,托比一边抱怨人们不信任他,一边对天发誓说,当天他确实见到了老虎。人们却说:“当时你的眼睛被魔鬼蒙住了。如果你再坚持说见到了老虎,人们就会说叙拉古城来了一个撒谎的人。”
托比非常生气,他说:“我从来没有撒过谎!我真的见到了一只老虎。”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托比逢人便说他没有撒谎,并抱怨那些不相信他的人。到最后,人们见到他就躲,甚至认为他是个疯子。
这实在让托比无法忍受。他买来一杆猎叉,独自上山寻虎。他发誓,一定要找到老虎,把它打死,拖回来让人们看看。
结果托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几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了一堆破碎的衣服和一只脚。法官验证后说,托比是被一只重量为500磅左右的老虎吃掉的。
托比没有撒谎,也不是疯子。可是,用死来证明这一切,未免代价太高。证明自己是大多数人自然的愿望,然而世上许多不幸,都发生在人们急于向别人证明的过程之中。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太在乎世俗的眼光,而抱怨则会让人走入极端。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抱怨只会使心灵阴暗。”一个心态良好的人,人生词典里绝不会有“抱怨”二字,他们知道,不管自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有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才能脱颖而出。所以,从现在开始,告别抱怨吧!
是你的事情你终究不能逃脱,不管心情如何,工作都是迟早应该做的。因此,有抱怨的工夫,还不如动动脑筋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呢!一味抱怨,只能让心情越来越糟糕,对于解决问题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和喜欢抱怨的人相处。在别人看来,喜欢抱怨只能说明你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才会把一切不顺利归于种种客观因素。这样的人,只会给朋友带来负担,长此以往,别人会离你越来越远。
如果你把抱怨他人当成一种习惯,你就不能以积极的思想来面对世界,不会感到生活的美好。相反,如果你不是以抱怨,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和客人,你就会感到一切都是美好的。你自己感觉美好,才能让别人感觉美好。毕竟,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显表现,它往往会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
今年刚满30岁的小珊是美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小时候,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奶奶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为人慈祥又和气,邻居们都喜欢和她聊天。每当那些喜欢抱怨、爱发牢骚的邻居到商店买东西时,奶奶总是会把小珊拉到身边,让她看自己和邻居说话。
有一次,邻居爱普生前来买香烟。奶奶问他:“今天怎么样啊,爱普生老兄?”
爱普生长叹一声说道:“唉,今天不怎么样啊,哈德森大姐。你看看,这天气这么热,气死人了。这种鬼天气,真要命啊!”
奶奶一边给他拿香烟,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钟,爱普生才离开了小店。
又有一次,邻居汤姆一进店门就向奶奶抱怨道:“哈德森大姐,真是气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干犁地这活儿了!尘土飞扬不说,驴子还不听使唤。我真是干够了!你看看我的腿、脚,还有手、眼睛、鼻子,到处都是尘土,我真是干够了!”
奶奶仍然是那副老样子,一边给他拿东西,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
等汤姆发完了牢骚离开小店,奶奶把苏珊拉到身前,问她:“孩子,你听到这些喜欢抱怨的人说的话了吗?”小珊点点头。奶奶接着说:“孩子,在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酣然入睡但是再也不会醒来。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睡觉时不会感到暖和的被窝已变成冰冷的灵柩,身上的羊毛毯已变成裹尸布,他们再也不能为天气热或驴子不听话而唠叨一分钟。孩子,你要记住: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你就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么。”
长大后,苏珊牢记着奶奶的话,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她也从未抱怨过什么,最终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成了业界有名的女强人。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生活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无论我们遭遇到什么样的境况,都已经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如果一味地喋喋不休,依旧是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但如果你能够抛却抱怨,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心态,让积极代替消极,让主动代替推诿,让承担责任代替事不关己。如此,让抱怨无处藏身,久而久之,你遭遇的境况会在你的努力改变下得到改善,而你,也将很难再找到抱怨的理由。心态改变了,外界的环境和事物也会随之改变,责任担多了,抱怨也就会变少了。
一味地抱怨并不能改变现实,反而会使自己的心情越来越糟糕。刚开始的时候一鸣就是这样的心理,因而他闷闷不乐。相反,是司机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他。想快乐,就要少一些抱怨。生活中如果常常因为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抱怨,能否改变这个糟糕的现实?最关键的是,它能让你快乐吗?你是想让别人怜悯你,还是让别人觉得你懦弱无能?
你可以选择你要的人生,不过抱怨只会让事情更混沌。你可以选择早晚抱怨别人,也可以在觉醒后力图振作,它不一定是推翻过去所有的生活步调,它可以是一个当下念头的转换,或是一个行为的修正。不放纵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善言善行慢慢变成良好的习惯。也许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你原来也是如此快乐。
学会舍弃一些东西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
学会放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只有懂得放弃旧的观念,才能让新的思想意识有一个生长的空间。人只有两只手,不可能什么都抓得住,只有放下一些东西,才能抓住一些更新、更有价值的东西。
拥有美丽的外表,是一个女人最高的荣誉。莫泊桑在其作品《项链》中写道:“女人并无社会等级,实际上则有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
而外表靓丽的居里夫人,为了不受外表的干扰,毅然从中学开始就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只因她明确自己的追求。而在对待事业所带来的荣誉时,她再一次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荣誉的态度。
一位朋友拜访居里夫人时,看到她的小女儿正在玩一枚金质奖章,那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学院刚刚颁给居里夫人的。朋友非常不解,便问居里夫人为何?居里夫人微微一笑说:“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的确,荣誉是一种资本,一种鼓励,但紧抱着它绝对不是明智之举。适时地做出调整,退一步,或许生活会绽放别样的精彩。
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学会舍弃一些东西,放下身段,放下自以为优越的条件,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清醒地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便不易陷入盲目追求的沼泽,不容易被空洞、无价值的事务所累。先放下无谓的争斗、攀比的人,便先走一步。
其实,舍弃是一种智慧。敢于舍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人生当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取舍:名利、金钱、地位、正义乃至生命。
舍弃是一种情怀。舍弃自己心爱的或者是苦苦为之奋斗、势在必得的东西,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残酷的考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面临此类二难选择。
舍弃也是一种获得。舍弃不是简单的放弃,而是一种为了更高境界的获得。权衡利弊的舍弃让我们变得理智,让我们看清不足,找准差距,力争积蓄更强的优势,从而在下一次竞争中获得胜利。与此同时,我们也因为正确认识了自己,从而避免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尴尬,避免了随之而来因失败而带来的痛苦,相反却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轻松和精神上的愉悦。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此,可能会得到彼。放弃对名利的追逐,获得的是一种淡泊宁静的品德。有时候,我们因舍弃而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同时我们也因此而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仓库。这仓库里装满了放着奇光异彩的宝贝,也不知存放这是谁。仔细看,每个宝贝上都着清晰可辨的字纹,分别是:爱情,正直,快乐,爱情……这些宝贝都是那么漂亮,那么迷人,学生见一件爱一件,抓起来就往口袋里装。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发现,装满宝贝的口袋是那么的沉。没走多远,他便感觉到了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脚步再也不发挪动。
老师说:“孩子,我看还是丢掉一些宝贝吧,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学生恋恋不舍得在口袋里翻来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丢掉两件宝贝。但是,宝贝还是太多,口袋还是太沉,年轻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来,一次又一次咬着牙丢掉一两件宝贝。“痛苦”丢掉了,“骄傲”丢掉了,“烦恼”丢掉了……口袋的重量虽然减轻了不少,但年轻人还是感到它很沉很沉,双腿依然像灌了铅一样的重。
“孩子”,老师又一次劝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还可以丢掉些什么。”于是,学生终于把沉重的“名”和“利”丢掉了,只留下了“谦虚”“正直”“快乐”“爱情”。一下子,他感到说不出的轻松。但是,他们走到离家只有100米的地方,年轻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他真的再也走不动了。
“孩子,你看还有什么可以丢掉的,现在离家只有100米了。回到家,等恢复体力还可以回来取。”
学生想了想,拿出“爱情”看了看,恋恋不舍地放在了路边。他终于走回了家。
可是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兴,他在想那个让他恋恋不舍的“爱情”。老师过来对他说:“爱情虽然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是,它有时也会成为你的负担。等你恢复了体力还可以把它取回,对吗?”
第二天,他恢复了体力,按着来时路拿回了“爱情”。他真是高兴极了,他欢呼雀跃。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这时,老师走过来触摸着他的头,舒了一口气:“啊,我的孩子,你终于学会了放弃!”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之心视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则是一种胸襟和肚量。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积极与消极的一面。你发现了积极的一面,你就会心生愉悦;你专注于消极的一面,就会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既然生活是在失与得之间徘徊,是一连串得与失的总和,那又何必偏执、何必计较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换一种心境、一种角度、一种态度,就能拥有另外一个世界。
是啊,生活中太多的机会、太多的**,也有太多的欲望,可我们毕竟分身乏术,脚踩两只船都会晃悠,更何况三只、四只呢?许多时候,得到就是失去,而失去也就是得到,舍得舍得,就像那个农夫一样,有舍才有得啊!
生活就是这样,在坚持选什么的同时,你也选择放弃了另一些东西。人往往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选择才变得异常痛苦。但也正因为舍不得放弃,人生才变得异常沉重,甚至因为不堪重负而过早地衰亡。要知道,翅膀上系着黄金的鸟儿是飞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