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恶性循环(1 / 1)

岸见一郎:我有一个做自由编辑的朋友,他只做自己喜欢的书,剩下的时间就干其他爱干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方式挺好的,虽然不一定能养活自己。但实际上,他做出来很多畅销书。

不过他更想做的并不是做畅销书,而是“想让大家看到这本书”。因为他想通过自己编辑的书改变世界,所以仅仅是卖得好的话并没有意义。想通过这份工作改变世界,或者说就算没考虑到那个程度,也想要让这些书派上用场,如果不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恐怕很难持续干下去吧。

之所以聊到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工作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取得成功,而是如何产生贡献感,并通过产生贡献获得幸福感。

对于自己的工作,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一份工作不能给人带来贡献感,那么不管它的工资有多高,我认为也是没法持续干下去的。

人为什么工作呢?不单是为了取得收入,也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工作,以某种形式为他人做出贡献。这样一想,哪怕遇到用数量衡量工作价值的奇怪领导,你也不会再动摇了。面对领导的价值观,如果自己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就没法坚定地回应领导了。

B:听了老师说的话,我觉得,总之要先抱着可以帮助他人的想法,去认真工作试试看。我会去试着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岸见一郎:我支持你。关于在工作中更重视“质”这个问题,刚才我们已经用图书出版的例子做了说明。年轻人没少被领导说过分的话,尽管如此,自己可能有一天也会成为领导。到那时,我希望大家不要重复同样的事情。

“我不要成为那样的领导。”“自己不想听到的这些话,以后也不会说给别人听。”——只要你们能下定这样的决心,就能改变职场。

然而,有的人会和自己曾经的领导说同样的话,从而遭到年轻人的讨厌。必须有人打破这个循环才行。我希望大家能从自己做起。

有的人过去一直被上头的人施压,因为自己经历了这些,所以要让今后的年轻人也经历这些。

A:这种恶性循环就像讨论“优越情结”那个话题时提到的那样,毒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变成毒父母。有人能斩断这个循环,有人不能,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岸见一郎:这其中的区别在于,你能不能下定决心,不要把自己经历过的痛苦施加到包括后辈在内的其他人身上。

非得把自己遭遇的事情强加给其他人不可的心态,就像中学的社团活动一样,自己成为学长学姐以后,也要去欺负学弟学妹。从这层意思上来说,这种人真的是非常不成熟。

因为我们这次讨论的是工作上的事情,所以结论就是,到头来我们只能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我们只能等待有上述价值观的领导离开,并下定决心,自己绝对不要再重复同样的事情。

改变世界的第五十七步

自己遭受过的讨厌的事情,不要再施加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