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的确。紧急情况下没有挑人的余地,但问路时有可能选择搭话对象,比如某个人看起来可能会帮忙之类的。
岸见一郎:刚才我们说到,遇到困难找周围的人商量就好了。这时我们也会选择看起来会听我们倾诉的人。
虽然聊一聊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认为跟谁说都没用,就会演变成自己一个人承担问题的情况。各位在什么情况下会想找人聊一聊呢?
B:在觉得对方应该会倾听的情况下。如果对方不仅不听我说话,还要教育我,我是不会想跟对方聊的。
岸见一郎:如果跟一个人倾诉,对方不仅绝不会批判自己,还会认真听到最后,只有觉得对方会是这样的人,才想开口聊吧。但很多人会在倾听的途中插嘴,说“那是不对的”。
C:我会觉得,如果你听我说下去,会发现事情其实不是那样的。
岸见一郎:理解和赞成不是一回事。有时候明白对方说的话,也没法赞成。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有必要理解对方说的话,至少试着去理解。
要赞成还是要反对,把话全部听完才能判断。我希望大家先好好地把别人的话听完,然后说“你的话我听明白了”。
在这个基础之上问问对方,我能不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表示可以,就说“我充分理解了你的想法,但我无法赞成”,再说说你哪里不赞成。经过了这个步骤,对方就不会觉得跟你倾诉也只会遭到反对了。
我再强调一遍,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个世界上绝对有人能理解自己说的话,哪怕只有一个人。
一旦觉得谁都不理解自己,就会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因而变得自我,变得封闭,变得孤立,有时还会对不理解自己的人产生恨意。
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自己的想法不说出来,是不会得到理解的,就算找人商量了,也不必商量一次就结束,可以再多商量几次。
B: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不能太钻牛角尖吧。
岸见一郎:太过于坚持对错,就会让事情变成输赢的问题,就像一些宗教信徒被逼入绝境后会实施恐怖主义行为。
刚才我也说过了,当一个人觉得谁都不能理解自己,他并不会认为“那是因为自己错了”,而是会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只是不被人理解”。如果他承认是自己错了,就相当于自己输了。
A:也就是说,孤立的人被逼入绝境后,会变得自以为是。在亲子关系中也是这样吗?我自己得不到父母理解的时候,就会想憋在房间里不出来。
岸见一郎:父母如果总是把正确的道理挂在嘴边,孩子会感到困扰。因为,如果孩子接受了父母说的话,就会感觉是自己输了。
当然,就算是父母说的话,有时也会完全不着边际。
A:这种情况下,孩子该怎样应对呢?
岸见一郎:“爸爸妈妈的意思,我已经充分理解了。但是我不赞成。”这样说就好了。
A:这样说难道不会挨骂吗?
岸见一郎:那就让他们骂好了。父母的说教,大多围绕着孩子的课题。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件事,由孩子自己决定就好了。就算父母对孩子说教,也不能代替孩子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A:不能负责是什么意思?
岸见一郎:比如说,父母反对孩子的婚姻,孩子选择了服从。但是,孩子就算和父母推荐的人选结了婚,也不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到那时,孩子没法责怪父母。是孩子自己选择了服从父母,因此要为自己负责。
改变世界的第二十九步
聊一次没有得到对方的理解,那就多聊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