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 了解BZ振**(BelousovZhabotinski)反应的基本原理及研究化学振**反应的方法。
(2) 掌握在硫酸介质中以金属铈离子做催化剂时,丙二酸被溴酸钾氧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3) 测定上述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诱导时间及振**周期,计算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反应的诱导活化能和振**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化学振**是一种周期性的化学现象,即反应系统中某些物理量如组分的浓度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早在17世纪,波义耳就观察到磷放置在留有少量缝隙的带塞烧瓶中时,会发生周期性的闪亮现象。这是由于磷与氧的反应是一支链反应,自由基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发生自燃,瓶中的氧气被迅速耗尽,反应停止。随后氧气由瓶塞缝隙扩散进入,一定时间后又发生自燃。1921年,勃雷(Bray W.C)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H2O2与KIO3在稀硫酸溶液中反应时,释放出O2的速率以及I2的浓度会随时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此,这类化学现象开始被人们所注意,特别是1959年,由贝洛索夫(Belousov B.P)首先观察到并随后被扎波廷斯基(Zhabotinsky A.M)深入研究的反应,即丙二酸在溶有硫酸铈的酸性溶液中被溴酸钾氧化的反应:
3H++3BrO-3+5CH2(COOH)2Ce3+3BrCH(COOH)2+4CO2+5H2O+2HCOOH
这使人们对化学振**发生了广泛的兴趣,并发现了一批可呈现化学振**现象的含溴酸盐的反应系统,这类反应称为BZ振**反应。而水溶液中KBrO3氧化丙二酸CH2(COOH)2的反应是化学振**反应中最为著名,且研究得最为详细的一例,其催化剂为Ce4+/Ce3+或Mn3+/Mn2+。
人们曾经对BZ反应做过多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不少历程来解释BZ振**反应,其中说服力较强的是KFN历程(即Fidld.Koros及Noyes三姓的简称)。按此历程,反应是由三个主过程组成:
过程A① Br-+BrO-3+2H+HBrO2+HBrO
② Br-+HBrO2+H+2HBrO
过程B③ HBrO2+BrO-3+H+2BrO2·+H2O
④ BrO2·+Ce3++H+HBrO2+Ce4+
⑤ 2HBrO2BrO-3+H++HBrO
过程C⑥ 4Ce4++BrCH(COOH)2+H2O+HBrO2Br-+4Ce3++3CO2+6H+
过程A是消耗Br-,产生能进一步反应的HBrO2,HBrO为中间产物。
过程B是一个自催化过程。所谓自催化过程是指反应产物也能够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过程。在Br-消耗到一定程度后,HBrO2才按式③、④进行反应,并使反应不断加速,与此同时,Ce3+被氧化为Ce4+。HBrO2的累积还受到式⑤的制约。
过程C为丙二酸被溴化为BrCH(COOH)2,Ce4+还原为Ce3+。过程C对化学振**非常重要,如果只有A和B,就是一般的自催化反应,进行一次就完成了,正是C的存在,以丙二酸的消耗为代价,重新得到Br-和Ce3+,反应得以再次发生,形成周期性的振**。在此振**反应中,Br-是控制离子。
化学振**体系的振**现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观察,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测定电势随时间的变化等。
由上述可见,产生化学振**需满足三个条件:
(1) 反应必须远离平衡态。化学振**只有在远离平衡态,具有很大的不可逆程度时才能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振**是衰减的,在敞开体系中,可以长期持续振**。
(2) 反应历程中应包含有自催化的步骤。产物之所以能加速反应,因为是自催化反应,如过程A中的产物HBrO2同时又是反应物。
(3) 体系必须有两个稳态存在,即具有双稳定性。
本实验体系中有两种离子(Br-和Ce3+)的浓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的过程实际上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可以设计成电极反应,而电极电势的大小与产生氧化还原物质的浓度有关。故可以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选用Br-选择性电极(测定Br-浓度的变化)和氧化还原电极(Ce3+,Ce4+/Pt电极,可测定Ce3+浓度的变化)构成电池,测定反应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以表征两种离子(Br-和Ce3+)的浓度变化。
本实验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导电电极,与溶液中的Ce3+/Ce4+构成氧化还原电极,此时:
ECe3+/Ce4+=E??-RTZFln[Ce3+][Ce4+](1)
所构成电池的电动势E=ECe3+/Ce4+-E甘汞(2)
记录电池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的E~t曲线,观察BZ振**反应。测定不同温度下的诱导时间tu和振**周期tp,进而研究温度对振**过程的影响。
由文献可知,诱导时间tu和振**周期tp与其相应的活化能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ln1tu=-EuRT+C(3)
ln1tp=-EpRT+C(4)
分别以ln1tu、ln1tp对1T作图,可得直线,直线斜率K为:
K=-ER(5)
由式(5)可以计算诱导活化能Eu和振**活化能Ep。
本实验采用记录氧化还原电极上的电势(E)随时间(t)的变化的E~t曲线,观察BZ反应的振**,同时研究不同温度对振**过程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诱导期(tu)和振**周期(tp)求出。按照文献的方法,根据ln1/tu(或ln1/tp)=-E/RT+lnA式,由tu,tp的数据可建立ln1/tu(或ln1/tp)~1/T的关系式,从而得出表观活化能Eu或Ep。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恒温反应器50mL 1只,超级恒温槽1台,磁力搅拌器1台,记录仪1台(或计算机采集系统1套),铂电极,参比电极,25mL移液管4支。
2. 试剂
丙二酸(0.45mol·L-1),溴酸钾(0.25mol·L-1,现配),硫酸铈铵(0.004mol·L-1),硫酸溶液(3mol·L-1),H2SO4(1mol·L-1)。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浓度为0.2mol·L-1的溴酸钾溶液250mL。
(2) 连接好振**反应装置,如图43所示。打开超级恒温槽,将温度调节到25.0℃±0.1℃。
图43BZ振**反应测量系统
(3) 依次启动计算机,启动程序,根据仪器上的标号选择适当COM接口,设置好坐标,一般可选择0.4~1.2V,时间选择为15min即可。
(4) 洗净并干燥反应器,打开BZ振**实验装置的电源,在恒温反应器中依次加入已配好的丙二酸、硫酸、溴酸钾各15mL,打开搅拌器,同时将装有硫酸铈铵溶液的试剂瓶放入超级恒温水浴中,恒温10min。
(5) 先在放置甘汞电极的液接试管中加入少量1mol·L-1的H2SO4溶液(确保电极浸入溶液中),然后将甘汞电极放入,并将电极旁的胶帽取下。
(6) 恒温结束后,按下BZ振**实验装置的“采零”键,然后将电极线的正极接在铂电极上,负极接在甘汞电极上,点击计算机上“数据处理”菜单中的“开始绘图”,然后在恒温反应容器中加入硫酸铈铵15mL。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7) 计算机自动记录实验曲线。待出现3~4个峰时,点击“数据处理”菜单中的“结束绘图”,然后存盘。点击“清屏”,准备进行下一步操作。
(8) 改变恒温槽温度为30℃、35℃、40℃、45℃,重复以上实验操作。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所用试剂均需用不含Cl-的去离子水配制,而且参比电极不能直接使用甘汞电极。若用217型甘汞电极时要用1mol·L-1 H2SO4作液接。也可用硫酸亚汞参比电极。双盐桥甘汞电极,外面夹套中充饱和KNO3溶液,这是因为其中所含Cl-会抑制振**的发生和持续。
(2) 配制4×10-3mol·L-1的硫酸铈铵溶液时,一定在0.20mol·L-1硫酸介质中配制,防止发生水解呈浑浊。
(3) 实验中溴酸钾试剂纯度要求高,所使用的反应容器一定要冲洗干净,磁力搅拌器中转子位置及速度都必须加以控制。
(4) 实验结束后,将甘汞电极旁的胶帽扣好,然后将电极放在饱和KCl溶液中。在反应器中加入去离子水,放入铂电极。
(5) 加样顺序对体系的振**周期有影响,故实验过程中加样顺序要保持一致。
六、数据记录和处理
(1) 从E~t曲线中得到诱导期和振**周期。
(2) 根据tu,tp与T的数据,作ln(1/tu)~1/T和ln(1/tp)~1/T图,由直线的斜率求出表观活化能Eu,Ep。
七、思考题
(1) 本实验记录的电势代表什么含义?
(2) 影响诱导期和振**周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本实验中铈离子的作用是什么?
八、讨论
(1) 本实验是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所以振**波逐渐衰减。若把实验放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则振**波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并且周期和振幅保持不变。
本实验也可以通过替换体系中的成分来实现,如将丙二酸换成焦性没食子酸、各种氨基酸等有机酸;如将用碘酸盐、氯酸盐等替换溴酸盐;又如用锰离子、亚铁菲绕啉离子或铬离子代换铈离子等来进行实验都可以发生振**现象,但振**波形、诱导期、振**周期、振幅等都会发生变化。
(2) 振**体系有许多类型,除化学振**还有液膜振**、生物振**、萃取振**等。表面活性剂在穿越油水界面自发扩散时,经常伴随有液膜(界面)物理性质的周期变化,这种周期变化称为液膜振**。另外在溶剂萃取体系中也发现了振**现象。生物振**现象在生物中很常见,如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糖酵解反应中,许多中间化合物和酶的浓度是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生物振**也包括微生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