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1 / 1)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2) 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

(3)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

一定压力下,固体溶剂与溶液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凝固点。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当指定溶剂的种类A和质量后, 稀溶液凝固点下降的数值只与所含非挥发性溶质 B分子的数目有关,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根据相平衡条件,对于理想溶液,当浓度很稀(nB??nA)时,则有

ΔTf=R(T*f)2ΔfHm(A)×nBnA=R(T*f)2ΔfHm(A)×MAmB≡KfmB(1)

式中:ΔTf为凝固点降低值(K);T*f为纯溶剂的凝固点(K);ΔfHm(A)为纯溶剂的摩尔凝固热(J·mol-1);nB和nA分别为溶质和溶剂物质的量(mol);mA为溶剂的摩尔质量(kg·mol-1);mB为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1);Kf为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g·K·mol-1),其数值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若已知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为WA(kg)、WB(kg),则

mB=WB/MBWA(2)

将(2)代入(1)得

MB=KfWBΔTfWA

测得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值ΔTf ,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MB。

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合络合物生成等情况存在,都会影响溶质在溶剂中的表观相对分子量。因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法可以用于研究溶液电解质的电离度,溶质的缔合、溶剂的渗透系数和活度系数等。

图210纯溶剂及溶液的步冷曲线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它的液相和固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若将纯溶剂逐步冷却,理论上其冷却曲线如图210 (Ⅰ)。实际上**冷却到凝固点时,往往并不析出晶体,这是因为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这就是所谓过冷现象。然后由于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从过冷的**中析出晶体,放出的凝固热使体系的温度回升并会稳定一定时间,当**全部凝固后,温度再逐渐下降,其冷却曲线如图210 (Ⅱ)形状。可将温度回升的最高值近似作为其凝固点。若过冷太甚会冷却曲线出现如图210 (Ⅲ)形状,所测得凝固点偏低,会影响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因此在测定过程中必须设法控制过冷程度,一般可通过控制寒剂的温度、搅拌速度等方法实现。

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溶液的液相和溶剂的固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若将溶液逐步冷却,其冷却曲线与纯溶剂不同,由于部分溶剂凝固析出,使剩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剩余溶液与溶剂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也逐渐下降其形状如图210 (Ⅳ)。当发生稍过冷现象时,冷却曲线如图210 (Ⅴ),这时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无明显影响,可将温度回升的最高温值外推至与液相相交温度最为溶液的凝固点。若过冷太甚,凝固的溶剂太多,溶液浓度变化过大,冷却曲线出现图210 (Ⅵ)的形状,测得的凝固点偏低。因此,溶液凝固点的精确测量,难度较大。在测量过程中应设法控制溶液的过冷程度,一般可通过调节制冷介质的温度,控制搅拌速度等方法来达到。

从相律解释步冷曲线。对纯溶剂,固液两相共存时,条件自由度f*=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对溶液,固液两相共存时,条件自由度f*=2-2+1=1,温度仍可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

用凝固点实验装置测定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时,为了测定准确,一般在其凝固点附近,将装有样品的内管放到一空气套管中进行,目的是为测定提供一个较温和的环境。

三、仪器与试剂

图211凝固点降低实验装置示意图

1. 大玻璃缸2. 玻璃空气套管3. 温度计4. 加料口

5、7. 搅拌棒6. 数字贝克曼温度计8. 凝固点测量管

1. 仪器

凝固点降低测定仪1套,SWCⅡ数字贝克曼温度计1台,水银温度计(0~50℃,最小刻度为0.1℃)1支,移液管(25mL)1支,电子天平,烧杯(500mL)一只。

2. 试剂

环己烷(A.R.) 萘(A.R.), 冰。

四、实验步骤

1. 安装仪器

按要求连接凝固点测定仪(如图211)。测定管、搅拌棒及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传感器应预先洗净、干燥。注意插入的深度要留有一点余地,以免将玻璃管捅破。

2. 调节冰水浴的温度

在凝固点测定仪的烧杯中注入少量冰水,加入冰块并搅拌,调节冰水浴的温度在2.0~3.0℃。另取一500mL烧杯,再准备一同样温度的冰水。实验中要经常搅拌冰水浴,注意观察其温度并间断地补充少量的碎冰,使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3. 调节温差

调节温差测量仪,使其探头在测定管中时显示读数为“0”左右。

4. 环己烷凝固点的测定

(1) 凝固点的粗测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环己烷,加到干燥的凝固点测定管中,注意不要使环己烷溅在管壁上。迅速塞紧软木塞,防止环己烷挥发,记下数字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将测定管直接放入冰水浴中,上下移动搅拌棒,使溶剂快速冷却。观察管中**,刚有固体析出时,将测定管取出、擦干外壁,插入空气套管中,缓慢而均匀移动搅拌棒(约1次/s),直至数字贝克曼的读数稳定不变,记下度数。重复测定三次,三次温度的平均值即为环己烷近似凝固点。

(2) 凝固点的精测

取出凝固点测定管,用手温热使管中固体溶化。再将凝固点测定管直接插入冰水浴中,搅拌使环己烷快速冷却,当温度降低至高于近似凝固点0.5℃左右时,迅速取出测定管、擦干外壁,插入空气套管中,缓慢而均匀移动搅拌棒(约1次/s),使环己烷温度均匀下降。当温度低于近似凝固点0.2~0.3℃时,急速搅拌(防止过冷太甚),促使固体析出。当固体析出温度回升时,缓慢搅拌。实验过程中,每隔15s记录一次温度,采集数据、绘制步冷曲线,计算环己烷的凝固点。平行测定三次,取平均值,要求凝固点的绝对平均误差小于±0.003℃。

5. 溶液凝固点的测定

取出凝固点测定管,使管中的环己烷完全融化。由凝固点测定管的支口小心加入准确称取的萘0.06g左右,使其溶解。

按步骤“4”方法测定溶液的凝固点。先测凝固点的参考值,再准确测定。各平行测定三次。要注意的是,操作时应先估算溶液凝固点降低的近似值。操作时应在高于估算凝固点近1℃时迅速取出凝固点测定管,擦干后插入空气套管中,搅拌要非常小心、缓慢,不使溶液溅于液面上的管壁,否则,此处温度较低,液滴很快凝固为固体而成为晶种,则溶液会迅速出现大量固体,无法判断其凝固点。

五、注意事项

(1) 冰水浴温度不低于凝固点3℃为宜。

(2) 注意控制过冷程度与搅拌速度。

(3) 溶剂与溶质的纯度都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

(4) 当内管从冰水中拿出放入套管时,应振摇,这样可减少过冷现象的发生,凝固点易于观察。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1) 用ρt/g·cm-3=0.7971-0.8879×10-3t/℃计算室温t℃时环己烷的密度,然后算出25mL环己烷的质量WA。

(2) 每隔15s记录一次数字贝克曼温度计读数,绘制步冷曲线,判断溶剂、溶液的凝固点。

(3) 由测定的纯溶剂凝固点T*f、溶液凝固点Tf,计算萘的摩尔质量,应判断萘在环己烷中的存在形式。(已知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为20.2kg·K·mol-1。)

表212环己烷和萘的凝固点测定

物质质量/g凝固点Tf(℃)凝固点下降(℃)溶质摩尔质量

M/g·mol-1

溶剂

(环己烷)

平均值:

溶质

(萘)

平均值:ΔT=T*f-Tf

表213几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溶剂凝固点/℃Kf/(kg·K·mol-1)

水01.86

苯5.55.12

环己烷6.520.0

醋酸16.63.9

七、思考与讨论

(1) 当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配合物形成时,会对测定的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2)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太少将会有何影响?

(3) 搅拌速度对本实验的测量有影响吗? 说明原因。

(4) 由于测量仪器精密度的限制,加之被测溶液的浓度并不符合稀溶液依数性假定的要求,此时所测得的摩尔质量将随着浓度的变化而不同。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摩尔质量数据,常用外推法,以所测的摩尔质量为纵坐标,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外推至c→0,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摩尔质量。

八、附注

以上实验是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摩尔质量的传统方法。测量过程中需要用冰水混合调节寒剂的温度,操作复杂,且热交换难以避免,因而维持寒剂温度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实验中采用手动搅拌,很难控制平行实验中的搅拌速率一致,而且搅拌棒容易接触器壁。

目前市场上有一款自冷式凝固点测定仪(SWC??LGe)。该测定仪主要由测定系统和冷却系统两部分组成,如图212。

测定系统集测定管、机械搅拌和数字贝克曼温度计于一体。测定管具有恒温夹套,样品管与恒温夹套之间有空气浴,样品管可外接冷却系统,夹套内冷却温度随意设定。采用机械自动上下垂直搅拌,搅拌速率恒定,样品搅拌充分。冷却系统可实现低温恒温。

图212SWC??LGe自冷式凝固点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