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篇 鲁迅与“四条汉子”的纠葛(1 / 1)

“四条汉子”一词乃鲁迅对周扬、夏衍、阳翰笙、田汉四人的一句调侃之词,后来却成了“文革”时期四人的罪名,历史的真实是什么?鲁迅为什么与以上四人产生矛盾呢?周扬前文已有介绍。其他三人简历如下: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编辑了进步刊物《浙江新潮》。1915年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被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共。1929年,鲁迅等筹建“左联”,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著作有:《心防》《法西斯细菌》,话剧剧本《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创作和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阳翰笙(1902—1993),编剧、戏剧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笔名华汉等,四川高县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7年底参加创造社。1928年初起陆续发表小说,并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1933年以《铁板红泪录》开始电影创作,后著有《中国海的怒潮》《逃亡》《生之哀歌》《生死同心》《夜奔》《草莽英雄》等作品。抗战期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文联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田汉(1898—1968),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小说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