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 1)

在鲁迅的笔战史上,陈西滢要算是第一个论敌。大凡知道陈西滢这个名字,多是因为他被鲁迅骂过。照中国人惯常的理解,和好人打架的肯定是坏人,于是,各种读物乃至中学教科书里都把他视为坏人。这便是陈西滢“名气”的由来。

陈西滢有着多年的留英经历,也许是看惯了英国文化中的理智和有序,这使陈西滢对当时中国的一切都带着几分看不入眼。他对旧时代中国人的劣根性十分不满,但是,又同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有区别。人们从陈西滢文章的字里行间总能读出一种理智的态度,和一种傲慢的神情,但是,他的文字却让人感到缺少和时代相呼应的热度。回顾当年陈西滢与鲁迅的论战,无论从结局上还是道义上,陈西滢都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得让人难以同情”。而失败的结果是,他至今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的一名“反派”角色。

不过,在鲁迅一生的论敌中,陈西滢不说是略高一筹,至少和鲁迅是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学者韩石山在他的著作《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一书中这样认为:

“后世的论者,多说在这场驳难中,陈西滢始终处于被动挨打,没有还手之力的地位,这是过分看重鲁迅的战斗力了。若陈氏真是这样窝囊的对手,鲁迅也就不能说多么高明了。前面曾引过胡适一句话,说‘鲁迅终身不能忘此仇恨’,虽是指抄袭事件,却不能说与陈西滢在整个论战中给鲁迅精神上造成的损伤没有一点关系。公允地说,说抄袭固然应当结仇,但仇结到后来那个地步,只要一提起陈西滢就咬牙切齿,毋宁说整个论战中陈西滢对鲁迅的震撼力、冲击力和杀伤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