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极度追求完美的人。
——张国荣
既然名字如此,我想,这部《夜半歌声》想来更适合深夜观赏。
这部电影翻拍自同名民国老电影《夜半歌声》,而民国这部又是翻拍自经典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可谓传承经典。
这是一部讲歌剧的电影,因此在拍摄效果上很有歌剧特有的那种画面感,随着音乐响起,电影拉开了序幕,旋律舒缓而忧伤,精致的铜像、自来水笔、乐谱……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接着,从韦青和剧团的朋友们引出了电影的主人公宋丹平。然而,当他们谈论这些的时候,辉煌一时的剧院早已破败不堪,物是人非。故事就从这一幢残败的歌剧院里,开始了。
同名主题歌《夜半歌声》不同于张国荣任何时期的作品,原来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宋丹平是个很前卫的音乐家,不适合编作一些中国调的歌曲糊弄,而需要带少许外国舞台剧的音乐,在唱腔上采用歌剧式的唱腔。”哦!原来我们的张先生还懂这些,而且这样的专业。配合歌曲演绎,他在剧中穿着华美的戏服,热情投入地塑造罗密欧这一形象,将与朱丽叶的真挚感情表演到丝丝入扣,扣人心弦。
值得回味的是那首《一辈子失去了你》,可惜当时没有预见,谁能知道这首歌最后经由张国荣创作出来,最后又被大家哭着唱给他自己?纵然我们从没真实的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但打开电视,他有那么多的唱片,那么多经典的电影,不知不觉中早已与我们融成一体,所以勉强算是一种小小的得到吧!然而还没有抱得久一点就失去了,一辈子的失去——“甜蜜往事,段段回忆……只能在梦中寻找和回味!”……
没有了。电影里宋丹平尚且能够颤抖着唇齿唱一句“让爱永相陪”,可现实里他与我们,却是再也不能永相陪了,也好,“活在你心内,分开也像同度过。”——别忘了他也曾这样说。
演到最后,他终于突破心理障碍勇敢地拥抱了爱情。这结局是好的,我们都对这个结局感到满意。
——再也不是带着一种伤感遗憾地在深夜一遍遍唱着“只有在,和你才能,敞开灵魂,去拥抱天真”,但是真的好想念,想念那个坚定的张国荣,那个活着的张国荣。
继续张国荣的影视之旅,在一些电影,诸如《大三元》《风云》《新上海滩》……等中,张国荣虽都未有唱歌,但有一部电影却不得不提,那就是《春光乍泄》。
这是一个“醉时同**,醒时各分散”的故事,这是一个“越爱越伤,越想靠近越要分离”的故事,但故事的两个主人公伤过、痛过,嫉妒过,最后他们都想“不如从头来过”。
犹记得何宝荣与黎耀辉贴身在厨房热舞,舒缓的音乐背后是两人密切的阵阵心事,他也试图挽留,像个顽皮地孩子故意藏起他的护照,然而终于分崩离析,剩他一人蜷缩着身体在沙发垂泪到天明。而那一头,那个心爱的人独自完成甜蜜的约定,在瀑布边冷冷地念他的名。
张国荣所饰演的何宝荣是极其任性热爱自由的,为了这个,他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伤透恋人的心,但我们竟对这样一个自私的角色恨不起来,反而是满满的心疼。一切都因为他真实的像个孩子,一个清澈、单纯的孩子。
也是从这部电影,人们发掘到张国荣内心深处的又一潜在的机能。但他合适这个角色真的不是因为现实的那段感情。从他对黎耀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相处之道里,难道不能看出一丝绝望的留恋?
他的最后一部音乐电影,《左右情缘》,与上一次的《日落巴黎》似有十年之约。他似乎对异乡浪漫国都发生的浪漫爱情充满热爱与向往。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亦是如此,故事的发生点依旧是浪漫之都巴黎。故事的重心依旧是邂逅一位流浪画家,看上去这两者之间似有许多共通之处,但经过十年锤炼,他早已不是1989年的张国荣。
这一次他眼中的巴黎,更多的是生活在巴黎这座城市的各色人群,街道上的风景,每个人脸上的神情而不再只简单的冠以繁华的表征。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巴黎,这才是真正的活色生香的浪漫爱情。但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情爱并没有多惊心动魄,而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潜入,在你为剧情吸引的同时,又不必太过悸动。
这部电影共计收录张国荣六首新歌:《同道中人》《左右手》《春夏秋冬》《心跳呼吸正常》《小明星》和《陪你倒数》。电影的最后写着一行字,“世纪末将到,尽快找心爱的人,陪你倒数。——张国荣”,醍醐灌顶,触目惊心。
——如果左手与右手必须要我有个抉择,失去右手的**与惊喜,将会更加珍惜左手带来的诸多感动。
《烟飞烟灭》中除了前文提到过的、张国荣本人演唱的《没有烟总有花》,还有一首来自莫文蔚的《吸烟不吸烟》,莫文蔚慵懒的声线听起来的确似烟似雾,意境迷离。
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成功塑造了一名心理医生。2003年4月1日悲剧发生后,大量媒体拿他演绎的这部电影做噱头,说他之所以选择走绝路只因过度沉迷影片角色最终得了抑郁。
这是一种污蔑!
张国荣对待角色向来十分投入自不必说,然而他绝对没有必要入戏到现实生活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拍完宁采臣生活里怎么没有整天一副书生模样?演完西毒欧阳锋也没见他为了规避伤害就到处去拒绝别人?……以上的说法真是可笑至极。
但他终于化作喋血的红蝴蝶,消失于明媚春季。
只能说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吧,太完美的人,上苍都会妒忌。也可能是出于爱,上帝不忍他最爱的孩子继续在人间受累,所以就擅作主张把他带走了。从此,人间徒留一地忧伤,留下四季的泪水与千万里的呼唤与追随。
“你离开了,却散落四周。”然而回首与我们共同度过的温柔岁月,只要再看一眼他的神采,再听一遍他的深情,我们也总相信,他始终都在场,春光依旧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