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1 / 1)

《招魂》被誉为楚辞中仅次于《离骚》的千古奇文。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祝盟》中说:“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梁启超更称《招魂》“实全部《楚辞》中最酣恣、最深刻之作”(《楚辞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实不为过。

关于《招魂》的作者和招魂的对象,历来争议很大。据刘乃江先生统计有二十一种之多。主要有宋玉作招屈原魂说、屈原作屈原自招说、屈原作招楚怀王魂说、宋玉屈原合作招屈原魂说、招楚怀王魂说等。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称《招魂》作者是宋玉,因哀怜屈原“魂魄放佚”,因作以招其生魂。但司马迁在《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将《招魂》与《离骚》《天问》《哀郢》并列,明显将《招魂》定为屈原作品。综合学界、考古,尤其是《招魂》的文本,本书认为,《招魂》是屈原借鉴和吸收楚国招魂巫术形式,创作的一件独特的艺术作品。

从屈赋的表现艺术的角度来说,“招魂”的对象和旨归,只能从象征意义中寻找。面对楚国如汤浇火煮的形势,屈原所招之魂,并非某一个确定的人,甚至超越了地域意义的楚国魂。诗中多次使用了“君”,以区别于“王”和“帝”。“君”者,君临天地也,乾刚之神,阳刚正气,始祖之魂也。诗人所招之魂,甚至不仅仅是泛意义的楚国魂,而是天地正气之魂,原始魂,大地魂,楚国的先祖魂。在国家倾覆之危时,诗人企图通过招魂庇佑千疮百孔的楚国,招回楚国的刚健永固之魂,把举国上下的各种想法各种愿望都集中为一个单纯的共有的感??情——??热爱祖国,给国家带来力量和希望!因此诗中有自招之哀,有招怀王之伤,有江南之伤。从结尾“哀江南”三字来看,诗人的愿望由楚国拓展到江南。面对强秦日益凌近的铁蹄,诗人希望“天地之魂”或“始祖之魂”拯救江南于水火。这就使《招魂》具有了超越时空、与历史永恒之魂对话的意义,也是辞中为什么一会儿似自述,一会儿似述怀王,令人把捉不定的原因。

[原辞]

朕幼清以廉洁兮①,身服义而未沫②。主此盛德兮③,牵于俗而芜秽④。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⑤。

帝告巫阳曰⑥:“有人在下⑦,我欲辅之⑧。魂魄离散,汝筮予之⑨!”巫阳对曰:“掌梦⑩。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B11,恐后之谢B12,不能复用。”

[注释]

① 朕:我,这是屈原的自指。廉洁:正派高尚。

② 沫(mèi):同“昧”,微暗。

③ 主:守、持有,固持。

④ 芜秽:萎枯腐烂,这里比喻污浊混乱的环境。

⑤ 离殃:遭遇祸患。

⑥ 帝:上帝。巫阳:古代神话里的巫师。

⑦ 人:在这里指楚王。

⑧ 辅:帮助,辅佐。

⑨ 筮(shì)予之:筮,用蓍草占卦。“筮予之”是指通过占卜,知道魂魄在哪儿,再还返其身的意思。

⑩ 掌梦:掌管灵魂交感或占梦一类事的官。

B11 若:你,这里指巫阳。

B12 谢:凋零、零落。

[赏析]

首六句,是诗人向上帝倾诉,告诉上帝他盛德却遭无数的困苦:

我从幼年起就秉性高洁,做事光明磊落,毫不含混暗昧。我坚持这伟大的道德标准,庸俗的人纠缠着我,企图使我同流合污。君王被蒙蔽,不了解我高尚的德操,使我的灵魂长期遭受灾殃,烦闷愁苦。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吴世尚注云:“君倍谗而弗察,遂放逐以终身,此二句乃魂之所以离散,而招之之由也。”(见吴世尚《楚辞注疏》)

上帝了解到这个情况,于是授命巫阳招魂。上帝诏告巫阳说:“有一个人在下界,我想给他帮助。他的灵魂已经离开他的身体飘散了,你先用蓍草给他占个卦,然后再招回他的灵魂。”巫阳回答说:“我分内所掌管的是活人的灵魂,上帝的命令我难以遵从。如果一定要先占了卦,再招魂,恐怕耽误了时机,他死后就不能复生,我巫阳就不能施展我的技能。”

巫阳,洪兴祖引《山海经》注,乃古之神医。由此可见,所招宜为生人之魂,如果所招是死了的楚怀王,找一个别的神巫也可,何用医为?“掌梦”,《列子·周穆王篇》:“神之所交谓之梦。”巫阳劈头用“掌梦”二字,乃是明确所司、责无旁贷的意思,前面由天帝下了一道命令,指示了具体招魂的办法。接着当巫阳接受命令的同时,给了这位好心的天帝一个软钉子碰碰:“天帝先生!按照你那慢条斯理的办法:恐怕要误事!你难道忘了我巫阳是干什么的吗?”诗人的设想,真是妙不可言。“恐后之谢”是驳斥“汝筮予之”。而“不能复用”是巫阳自明所司,带着一种表面谦逊实则自负口吻,神情毕肖。蒋骐云:“谢,徂谢也。巫阳以为帝命有不可从者,盖必待筮而后予,则恐身先萎谢(指屈原),巫阳虽予之魂,而不能复生。此所以不筮而用招也。”俞樾云:“《招魂》:巫阳对曰:‘掌梦’注曰:‘巫阳对天帝言,招魂者,本掌梦之官所主职也。’又注下句‘上帝其命难从’曰:‘言天帝难从掌梦之官,欲使巫阳招之也。’”

《招魂》全篇可分为三个大段落。以上为第一大段,是全篇的序引或引辞,交代招魂的缘起。这部分大意是“帝命巫阳下招——巫阳推辞——巫阳受命下招”。作为全篇的序篇或序曲不同凡响。“《招魂》开篇气度恢宏,设想奇异,巫学浓厚,确乎屈原手笔。”(王峰《亦屈亦宋论招魂》江汉论坛1998年第1期)上帝与巫阳的对话很简短,但就这样一段对话,屈原也写得跌宕有致:上帝授命,巫阳表示上帝命有误事之处,使诗歌的节奏顿时紧张起来。

[原辞]

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①,何为四方些②?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③,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④。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归来!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⑤,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⑥。蝮蛇蓁蓁⑦,封狐千里些⑧。雄虺九首⑨,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兮!不可以久**些⑩。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B11,爢散而不可止些B12。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B13。五谷不生,藂菅是食些B14。其土烂人B15,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归来兮!恐自遗贼些B16。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B17,飞雪千里些。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B18。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B19,拔木九千些B20。豺狼从目B21,往来侁侁些B22;悬人以娭B23,投之深渊些。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B24。归来归来!往恐危身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B25。土伯九约B26,其角觺觺些B27。敦脄血拇B28,逐人駓駓些B29。参目虎首B30,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B31,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B32。工祝招君B33,背行先些B34。秦篝齐缕B35,郑绵络些B36。招具该备,永啸呼些。魂兮归来!反故居些B37。

[注释]

① 去:离开。君:你。恒干:躯体、肉体。

② 四方:一种古代的祭礼仪式。些:句末助词,类同“兮”“焉”“矣”等。

③ 长人:传说中的巨人。仞: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④ 流金铄石:让金属熔化,形容天气酷热。“流”“铄”,都是熔化的意思。金:金属。

⑤ 雕题黑齿:指额头上刻有花纹,牙齿染成了黑色。在这里指南方未开化的野人。题:额头。

⑥ 醢(hǎi):肉酱。

⑦ 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在这里指积聚在一起。

⑧ 封狐:大狐。

⑨ 虺(huǐ):毒蛇。

⑩ **:久留。

B11 旋:漩涡,这里指卷入。雷渊:神话中的深渊。

B12 爢(mí):粉碎。

B13 壶:同“瓠”,葫芦。

B14 藂(cóng):同“丛”,聚集。菅(jiān):一种草本植物,细叶绿花褐果。

B15 烂人:将人烤烂,指天气酷热。

B16 贼:残害,伤害。

B17 增:同“层”。峨峨:形容高而尖的样子。

B18 君:你。

B19 夫:这里指怪物。

B20 拔木九千:拔掉九千根木头。

B21 从目:竖着的眼睛。

B22 侁侁(shēn):形容很多的样子。

B23 娭(xī):同“嬉”,玩弄、戏弄。

B24 得瞑:小睡。瞑,闭着眼睛。

B25 幽都:神话中地下鬼神统治的地方。

B26 土伯:土地神。约:矛。

B27 觺觺(yí):尖利的样子。

B28 敦脄(méi):厚实的脊背。血拇:带血的拇指。

B29 駓駓(pī):跑得很快的样子。

B30 参:同“三”。

B31 甘人:以食人为美味。

B32 修门:郢都城南三门之一。

B33 工祝:工巧的巫人。招君:招魂。

B34 背行:倒退着走。

B35 秦篝:竹笼,用来盛装被招者的衣物。齐缕:丝线,用以装饰篝。“篝”“缕”均为招魂用具。

B36 郑绵络(luò):郑国出产的丝棉,遮盖竹笼用。绵络:缠绕。

B37 反:同“返”。

[赏析]

一般的旧本皆以原文“巫阳焉”三字属上句,误。王念孙云:“(王逸)注曰:‘巫阳受天帝之命,因下招屈原之魂,据此,则‘不能复用’为句,‘巫阳焉乃下招曰’为句,明矣。焉乃者,语词,犹言巫阳于是下招耳。王注曰:‘因下招屈原之魂。’‘因’字正释‘焉乃’二字,今本皆以‘不铨复用巫阳焉’,为句,非也。”(王引之《境经传释词》)

楚之俗,招魂不要使魂四处游**,而由巫者引导魂回到失魂者的身上。故本节堵住魂往四方及天上冥府去,而回楚国都城。巫者之词都以“些”作结,“些”字音较浊重,更适宜表达顿拙、纵收的感情。

《招魂》在写四方上下的险恶坏境时,多引用《山海经》中的资料。《招魂》中“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让人想到《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大荒经》:“有神名赤郭,好食鬼。”《招魂》中“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让人想到《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招魂》中“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让人想到《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屈原在引用这些神话时信手拈来,汪洋恣肆,绘声绘色,如同亲历。

屈原在写四方精怪之凶残险恶时,各有特色。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诗人把东方设想得灼热可怕:

东方不可以安身立命,那里有身高七千尺的巨人,专门索要灵魂。十个太阳交替照射,使金属化成水,石头化成灰尘。那里的怪物已经习惯了高温,但是你的魂灵一到必定消散。

蒋骐曰:“《大荒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木,—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注云:‘言交会相代也。’”此即“十日代出”之意。

对南方的描写则是:

南方的野人额上刻花纹染黑牙齿,将人肉作祭祀用,还把人的骨头磨成浆汁。那里毒蛇丛集,巨狐千里内到处都是。虺蛇长着九个脑袋,来来往往飘忽迅捷,吃人满足它们的贪婪。

对西方的描写则是:

西方有大灾害,千里之外都是流沙。被流沙卷进雷渊,搅成碎末不停止。侥幸逃脱出来,外面是空旷死寂的荒野。红蚂蚁大得像巨象,黑蜂大得像葫芦。那里五谷不能生长,只能以食茅草为生。那里的沙土能把人烤烂,水源到处找不到。徘徊怅惘没有依靠,广漠荒凉走不到尽头。

沈括《梦溪笔谈》谓:“延西北有范河,即流沙也,人马践之有声,陷则应时皆灭。又,西城度尔格,有沙海二千余里,沙乘大风如浪,行旅强之,常为所压。”

而诗人笔下的北方则特色十分鲜明:北方层层冰封高耸入云,大雪纷飞千里茫茫。

四方之境阴森恐怖,那么天上地府如何呢?

天上有虎豹把守着九重天,咬伤下界的人。还有个怪人,脖子上长着九个头颅,能在短短的一天之内,能连根拔起九千棵大树。他的形态狰狞,像豺狼一样横眉竖目,来来往往,行动十分神速;他的嘴里悬着人头,把人悬头挂起来嬉戏,又把人头扔到深不见底的深渊。它们向上帝复命后,人才能死。你不要沉到地狱里去,那里有九条尾巴的鬼王,他们头上的尖角锐利无比,后背又肥又胖,还有染着鲜血的手掌,追起人来如疾似飞。还有虎头怪,三只眼睛炯炯闪光,他们的身体好像牛的模样,吃起人来津津有味,又甜又香。

对天上的描绘颇含意味。他们把人悬挂起来嬉戏,然后丢进深渊。要等到“致命于帝”后,人才能死,“然后得瞑些”,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令人发指的残忍。“致命于帝,然后得瞑。”王夫之注云:“瞑,死而瞑目也。投人九渊,而以其神异(特有的法术),能令人不死,反告之帝,然后瞑目,谓求死而不得也。”(《楚辞通释》)真所谓骇人听闻,令人不寒而栗。天宫,乃上帝居处,即俗传所谓天堂,而诗人竟作如此描写,实可令人玩味。此或正与《离骚》所写“帝阍”之无情,同一旨趣。

诗人写天地四方,这些夸张和想象增加了恐怖力量。虽有固定框架,逐段铺排,但用笔亦有简有繁。而每一节之首尾,皆贯以凄厉的“魂兮归来”,“归来,归来”的呼唤声,既充满恐怖感,又情思无限。又诗中所写,虽皆出幻设,而却能举怪得态,各穷其变,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形容炎热之状;“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形容诡怪之态;“赤蚁若象,玄蜂若壶”,极尽夸诞之形;而“增冰峨峨,飞雪千里”,写雪野之景,可谓巧笔如画矣。

堵塞了天地四方之后,巫者引领魂回到楚国的郢都:

灵魂啊,你回来吧!快些进入楚国郢都的城门。招魂的巫师非常有本领,倒退着一路前行做你的引领。秦国的竹笼齐国的丝带,还有郑国丝绵做的灵幡。招魂的器具已经齐备,大家都拉长声调呼唤你。灵魂啊,你回来吧,回到你的故乡来安顿!

所谓“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所指都是招具——招魂用的器具。由男性的“工祝”背行导引,率领着若干巫者举行着这种类同舞蹈的招魂仪式。所用的“招具”,都带有神秘的象征气息。例如篝,用以笼络灵魂;缕、绵之类皆丝属,作幡,迎风飘飘,取意缠绵,作衣,则可以以之蔽灵,同时也寓有维系灵魂的用意,使灵魂有所依附。古代无论招生魂、死魂,都采用这种仪式和方法。如宋成大《桂海虞衡志》云:“家人远而归者,止于三十里外,家遣巫提竹篮迓(迎)。脱归人贴身衣癛之篮,以前导还家,言为行人眂归魂也。”“永啸呼”,指招魂时大声召唤,也是古俗。郑玄《仪礼》注:“古之复者,升屋而号曰皋复。招以衣,受用篚(竹器)。”“皋”同“嗥”,呼号。朱熹:“啸呼,即所谓皋也。”(《楚辞集注》)

此节起为招魂词的正文,即全篇的第二大段。作为《招魂》主干的是巫阳的招辞。正文又分两个层次,即王逸所称“外陈四方之恶”和“内崇楚国之美”。

以上为第二大段的第一层次,描述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各有其害,呼吁灵魂不要到那些地方去,而是要返回故居。

[原辞]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①。像设君室②,静闲安些。高堂邃宇③,槛层轩些④。层台累榭⑤,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⑥。冬有穾厦⑦,夏室寒些。川谷径复⑧,流潺湲些。光风转蕙⑨,泛崇兰些⑩。经堂入奥B11,朱尘筵些B12。砥室翠翘B13,挂曲琼些B14。翡翠珠被B15,烂齐光些。蒻阿拂壁B16,罗帱张些。纂组绮缟B17,结琦璜些B18。室中之观,多珍怪些。兰膏明烛B19,华容备些。二八侍宿B20,射递代些B21。九侯淑女B22,多迅众些。盛鬋不同制B23,实满宫些。容态好比,顺弥代些。弱颜固植B24,謇其有意些B25。姱容修态B26,絙洞房些B27。蛾眉曼睩B28,目腾光些。靡颜腻理B29,遗视矊些B30。离榭修幕B31,侍君之闲些。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B32,玄玉梁些B33。仰观刻桷B34,画龙蛇些。坐堂伏槛,临曲池些B35。芙蓉始发,杂芰荷些B36。紫茎屏风B37,文缘波些B38。文异豹饰B39,侍陂陁些B40。轩辌既低B41,步骑罗些。兰薄户树B42,琼木篱些。魂兮归来!何远为些?

[注释]

① 贼奸:害人之物。

② 像:此处指遗像。

③ 邃(suì)宇:深远的房屋。

④ 槛:栏杆。轩:走廊。

⑤ 累榭:层叠台上的房屋。累:重重叠叠。榭:在台上建起的房子。

⑥ 方连:一种由方块相连组成的图案。

⑦ 穾(yào):深邃。

⑧ 径复:指川谷水流的曲折。

⑨ 光风:有太阳的日子里吹的风。转蕙:吹到了蕙草上。

⑩ 泛:摇动、摇摆。崇兰:指丛丛的兰草。崇:丛丛。

B11 奥:内屋。

B12 尘筵:藻井,俗称天花板。

B13 砥室:地面和墙壁像被磨平了一样的房屋。翠翘:翠鸟尾上的毛羽。

B14 曲琼:指玉钩。琼:玉。

B15 翡翠珠被:宝玉镶嵌的被子。翡翠:类似翠鸟的雌雄鸟。

B16 蒻(ruò)阿:柔软的缯帛。蒻:柔软的蒲席。阿:阿緆,精致的丝织品和细布。拂壁:原本是擦壁的意思,在这里指将蒻阿铺在壁上。

B17 纂(zuǎn)组绮(qǐ)缟(gǎo):指四种不同颜色的丝带。纂:赤色丝带;组:杂色丝带;绮:带花纹的丝带;缟:白色丝带。

B18 琦璜:美玉。

B19 兰膏:带着香气的油脂。

B20 二八:八对。

B21 射(xī):同“夕”,夜晚。递:更替。

B22 九侯:纣王的一个诸侯,献女于纣王,美而不喜**,故借指美之辞。

B23 盛鬋(jiǎn):浓密的鬓发。鬋:下垂的鬓发。

B24 弱颜固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

B25 謇:句首发语词。

B26 姱:美好。修:美。

B27 絙(gèng):绵延。

B28 曼:同“漫”,漫长。睩(lù):眼珠不停转动。

B29 靡:细致。腻:光滑。理:肌肤。

B30 矊(mián):目光深远的样子。

B31 离榭:离开别馆。修幕:长而大的帷幕。

B32 沙版:用丹砂涂隔板。沙:同“砂”。版:隔板。

B33 玄玉梁:用黑玉装饰的房梁。

B34 桷(jué):方的椽子。

B35 曲池:弯弯曲曲的池子。

B36 芰(jì)荷:荷叶。

B37 屏风:在这里是植物名,水葵,一种水生植物。

B38 文:同“纹”,指波纹。

B39 文异:纹彩奇异。豹饰:以豹皮为饰品,这里指侍卫武士的装束。

B40 陂陁(bēi tuó):高低不平的山坡。

B41 轩:有篷的车。辌(liáng):可以躺下休息的车。低:同“抵”,到达。

B42 薄:这里指草木丛生。

[赏析]

“《招魂》之前半篇,以惊吓为拦截,后半篇以引诱为系缚,此最是招字中说不出的神理。”(吴世尚《楚辞疏》)以上写宫室陈设之美,美女侍从之盛,极尽夸饰铺排之能事。首二句“天地四方,多贼奸些”,由上文的“阻”引入到下段的“诱”,使结构流转畅通。“像设君室,静闲安些”,首引导灵魂认识自己的画像,使魂与魂主合二为一。然后以画像为中心,写厅堂:“高大的厅堂、重重的屋宇幽”,继而写站在厅堂所见,面前是“曲曲的栏杆、叠叠的前檐飞起”,远眺是“层出不穷的亭台楼榭,居高临下地在那山上建立”。由点到面,从厅堂开始而写整体建筑群,展现出气势雄浑的楚宫。然后收回目光描写门窗:“像丝网般的窗棂分外精细,门户上还雕刻着朱红的花漆,那整齐的花纹真是美丽得出奇。”贺宽笺云:“窗户玲珑,朱文连缀,此饰于堂字者。”(《山响啕斋饮骚》)细笔描绘,让灵魂认出自己的住宅,引其从门而入,告诉魂主其住房的舒适:“冬天的房屋温暖深远,夏天的房屋凉爽怡人。”厅堂的舒适不仅在里面的房子,还在于屋宇周围的环境:“户外环绕着条条小溪,流水的声音,流得又快又急。秋风送爽,蕙花摇曳着芬芳,丛生香兰的幽香,在水边**漾。”诗人写作时内外逡巡,时而写建筑陈设,时而写自然环境,把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笔法灵动,避免了单纯介绍建筑的单一呆板。

“经堂入奥,朱尘筵些。”诗人采用步移景换的手法,由厅堂写到内室。“朱尘筵些”,王逸注:“言升殿过堂入房,至室奥处,上则有朱画承尘:下到有簟筵好席,可以休息也。”由藻井滑到墙上,怎么又滑到对**描写起来呢?因为墙壁上有一块地方凹进去,床便安排在那里面,因而墙上的陈设与罗帐的外端几乎是挨在一起的。这两句的意思是,经过厅堂,进入了卧房,朱红的天花板朱红的床。接着描写卧房的豪华雅洁:墙是水磨石筑成的,壁上装饰着闪闪发亮的翠鸟羽毛;墙面上用上等的绸缎覆盖着。床钩是琼玉做的,被子上缀着珍珠,刺绣着翠鸟。**张罗着半透明的青纱帐,五彩的丝带在飘**,还有美玉做成的流苏在闪光。诗人重点写了墙壁的装饰和**的陈设,对于其他陈设则概括述之:这间房子的陈设真是洋洋大观,说不尽的稀奇古怪的珍珠宝藏。卧室内珠光宝气,光彩烨然,宛如仙境。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这一句过渡极为自然,从时间的角度,由白天言及夜晚;从内容的角度,由对卧室陈设的铺叙引入侍寝之女的描写。冒出兰花香味的灯烛,明晃晃的十分耀眼,由于烛光照亮了美女的姿容,很自然地概写美女:众多女子的容貌长得异常明艳。继写人众之盛,之美艳:每天晚上由八对少女轮流值班,服侍起宿。她们是来自各方的淑美女子,她们一个个都是惊人的艳丽。她们的发质柔美,各种不同式样的发结低垂,莺声燕语充满了后宫。她们的容貌和体态,美好得使人难以评价其高矮,果真是旷世绝代,并世难再。柔美的外形,不可侵犯的内在,正直的语言发自她们忠贞的情怀。她们玉貌婷婷,容态安详,从容不迫地漫步在洞房。纤秀的弯眉下明眸转动,顾盼之间秋波流转。肌肤细腻肤如凝脂,清澈的眸子,偶尔瞟人一眼,就会让人终生难忘。花木深处另有别馆,服侍君王消闲解闷。诗人从发型、体态、容貌、身段、眉眼、目光、语言、外表和内质等各个方面描摹出后宫佳丽之绝美。

招魂者的吆喝至此又另辟一节,回到厅堂:翡翠色的帷帐,装饰着那宽敞的厅堂。红漆抹墙丹砂涂隔板,还有黑玉装修的大梁。抬头看那雕刻的方椽,上面有龙蛇的形象。又由厅堂写外面的风景:坐在堂上倚着栏杆,看见的是弯弯曲曲的池塘。莲花初开,荷叶碧连。水葵紫茎,纹理在绿波中浮动。然后由景及人,写侍卫们的英武形象:勇士们们穿着纹彩奇异的豹皮服饰,无论是高岗和平原都有他们在站班。当你那华丽的车子到来,步兵和骑士们都罗列在道旁。一丛丛的兰花栽在你的大门口,播散着芬芳;一棵棵的玉树成为你户外的屏障。魂灵啊,你回来吧……为何还要滞留在远方?厅堂富丽华贵,风景优美宜人,卫士威武整肃,花木风雅高致,展示了一个威严的王者风范,这也是诗人招回昔日楚国的形象。轮番的铺陈,厉声的呼号,营造出壮阔而悲凉的意境,给人特殊的感染。

[原辞]

室家遂宗①,食多方些。稻粢穱麦②,挐黄粱些③。大苦醎酸④,辛甘行些⑤。肥牛之腱,臑若芳些⑥。和酸若苦,陈吴羹些⑦。胹鳖炮羔⑧,有柘浆些⑨。鹄酸臇凫⑩,煎鸿鸧些B11。露鸡臛蠵B12,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B13,有餦餭些B14。瑶浆蜜勺,实羽觞些B15。挫糟冻饮B16,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归来反故室B17,敬而无妨些。

[注释]

① 室家:家族。遂:闾里。宗:宗族。

② 粢(zī):粟米。穱(zhuō):早熟的麦子。

③ 挐(rú):纷乱,掺杂。黄粱:黄小米。

④ 醎(xián):同“咸”。

⑤ 辛:辣。行:使用。

⑥ 臑(ěr):煮,煮烂。若:而,转折词。

⑦ 吴羹:吴地的浓汤。

⑧ 胹(ěr):烹煮。炮:烤。

⑨ 柘(zhè)浆:甘蔗汁。柘:同“蔗”。

⑩ 鹄(hú):天鹅。臇(juǎn):少汁的肉羹。凫(fú):野鸭。

B11 鸿鸧(cāng):一种类似于鹤的水鸟。鸿:大雁;鸧:鸧鸹。

B12 露:卤。臛(huò):肉羹。蠵(xī):大龟。

B13 粔籹(jù nǚ):古代的一种食品,用蜜和面粉制成的环状饼。饵:糕。

B14 餦餭(zhāng huáng):即麦芽糖,也叫饴糖。

B15 羽觞:古代一种酒器。

B16 挫糟:挤出酒糟。

B17 反故室:返回故乡的房间。

[赏析]

这一节引诱之以美食,铺叙饮食之精美,品味之繁多,烹饪之精巧,餐饮之讲究,可做古代宫廷美食文化看。先赞这真是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引出吃的东西特别豪华,高调开唱。“食多方些”之“方”意含吃的东西品位高和厨艺的精湛,以此引领下诗。主食是大米、小麦、新麦等,还有最上等的高粱米掺杂,调味的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此为概写,低调上扬。尔后特写几种美味。第一种是烧牛肉。这道菜取材特殊,是肥牛肘子上的腱子肉,肥而不腻,色泽透亮,咬起来很有口劲;火候到位,炖得酥烂,香气扑鼻;佐料特殊,酸味的汤加上一些特制的黄豆,这汤做得真稠;厨师不凡,乃吴国大厨的拿手菜。既是从外国请来的厨师,可见厨艺绝非等闲。第二种是红炖甲鱼肉、叉烧小羊肉,从这道菜的名字上,就可见其美味可口。不仅于此,还特别拌上甜酱,最为可口,杂以议论,引人食欲。第三种是醋烹天鹅肉、干烧野鸭肉,还有大雁肉,锅里煎起来直冒油。这几道菜材料难得,堪称珍稀,人间难得几回尝,再加上“煎鸿鸧些”,用“锅里煎起来直冒油”逗人胃口,使人如见其焦黄的可爱的彩色,如闻其喷香的滋味。第四种是卤鸡配上大龟熬的肉羹,味道浓烈,全凭火候。不仅食材珍贵,光是火候的功夫就极为微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做工之精微,实乃天上人间极品。主食和主菜之外,点心也格外诱人。米面煎的甜点心味道香,上面还涂着麦芽糖。故意把一道点心分两次说,增加**力。浓郁的美酒甜得像蜜一样,满满的一杯又一杯,细加品尝,用食者的贪吃、品尝,增加食物的魅力。再喝一点冰镇的酒酿汤,遍身都感到清凉。在好吃的基础上,再加分外,这时喝一点冰镇的酒酿汤,才叫刚刚好,感觉真叫一个爽。“酒宴当前,尽兴舒畅,这儿还有饮用不完的玉露琼浆”,诗人写至此,真叫高手,让人尽兴之余,犹感余味无穷。在这个紧要当口,诗人不失时机地发出招魂的呼号:“回来吧,回到你原来居住的地方,好好地生活,你不会受到任何灾殃!”

[原辞]

肴羞未通①,女乐罗些。陈钟按鼓②,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③。美人既醉,朱颜酡些④。娭光眇视⑤,目曾波些⑥。被文服纤⑦,丽而不奇些。长发曼鬋⑧,艳陆离些。二八齐容⑨,起郑舞些⑩。衽若交竿B11,抚案下些B12。竽瑟狂会B13,搷鸣鼓些B14。宫庭震惊,发《激楚》些B15。吴歈蔡讴B16,奏大吕些B17。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B18,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B19,来杂陈些。《激楚》之结B20,独秀先些。

[注释]

① 肴羞:佳肴珍馐美味。羞:同“馐”。

② 陈:敲。按:打。

③ 发:演奏。《扬荷》和《涉江》《采菱》同为楚国歌曲名。

④ 酡(tuó):饮酒后脸红。

⑤ 娭光:撩人的目光。眇视:偷看。

⑥ 曾:同“层”。

⑦ 被文服纤:被、服都为穿的意思。文:同“纹”,花纹。纤:细柔。

⑧ 曼鬋(jiǎn):垂下的有光泽的头发。

⑨ 二八:在这里指两队女乐手。齐容:装束一样。

⑩ 郑舞:郑国的舞蹈,比较放纵。

B11 衽:衣襟。交竿:衣襟相交。

B12 抚:同“拊”,拍击。案:同“按”。下:弯腰下屈。

B13 竽瑟:均为乐器。狂:疯狂,猛烈。

B14 搷(tián):猛击。

B15 《激楚》:楚国的歌舞曲名。

B16 吴歈(yú):吴地的歌曲。蔡讴:蔡地的歌曲。

B17 大吕:乐调名。

B18 组:系佩饰的丝带。缨:帽子上的带子。

B19 妖玩:妖娆的女子。

B20 结:舞者特殊的发式。

[赏析]

这一节引诱之以宴乐,写乐舞之美。首写乐舞的时间,酒宴酣畅,余兴未尽之际,杯盏还没有撤去,衣装俏丽的舞女已排列整齐,鱼贯而出。继写背景音乐响起。“陈钟按鼓”,“陈、按”,动词使用很有分寸,乐声缓起,仿佛让人安神静场。序曲准备停当,即将进入歌舞的欢乐场面。有女乐师报上曲目,今天不比往日,演奏的是新歌,“造新歌些”,使人可以想见观众们交头接耳议论的兴奋劲头。唱罢《涉江》再唱《采菱》,更有《扬荷》一曲清扬。这三支歌曲本可以一次写出,分别列出使新歌更具魅力。那么,在演奏这些新歌的同时,宾客们、歌女们在做什么?无疑,在听新歌的间隙,他们饮酒作乐,相互逗乐,仿佛让人能听到他们酣畅的笑声,歌女们娇滴滴的莺声燕语:

美丽的姑娘已经喝得微醉,酒晕像红霞飞上了红润的面庞。目光撩人脉脉注视,眼中秋波流转水汪汪。披着刺绣的轻柔罗衣,色彩华丽却不古怪出奇。长长的黑发高高的云鬓,个个打扮成娇艳的模样。

诗人从姑娘们的面部、眸光、眼神、服饰,甚至头发,都进行了细致雕刻,而又无不穷形尽态。在“朱颜”之外,以“酡”状其微醉之态,更添娇憨。抓住她们“眇视”的可爱神态,摹状她们撩人的目光,更以“目曾波些”,细致地刻画姑娘们目光层层流动的波光,使人仿佛置身温柔多情的河流。此种光景,歌飞丽影,觥筹交错,目光流盼,笑语盈盈,令人缱绻生情,流连忘返。

“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新歌试毕,旋即进入热舞场面:

八对舞女一样的妆饰,跳着郑国的舞蹈排成两行。飞舞的长袖和摆动的衣襟像竹枝摇曳交叉,弯下身子拍手按掌,愈舞愈靠近我们的宴席。

郑国之舞,所谓**靡之音,自由、热烈、狂放、大胆。初舞之时,姑娘们动作仪容整齐,安闲从容,继而进入热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飞起的长袖,旋转的舞步,襟前的飘带飞扬出热辣的情思。随着像青蛙一样跳跃闪烁的舞步,她们“愈舞愈靠近我们的宴席”。使“我们”无不销魂忘情。“抚案下些”,戛然而止,犹如摄影师抓拍下这一动人场面,把想象留给读者,其中情态一定十分好看。在热舞之时,诗人没有描写她们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盖因前面已作工笔描绘,彼此相互补充,交相辉映,繁简得宜。

热舞进入**后,鼓乐不失时机地奔涌而来,将舞乐推向狂放、热烈的高峰:

吹竽鼓瑟急管繁弦狂热地合奏,猛烈敲击大鼓不停地咚咚作响。整个宫殿院庭都震动受惊,唱出的《激楚》歌声高昂。献上吴国蔡国的俗曲,奏着大吕调配合声腔。

黄钟大吕,气吞山河,这就是楚国的“乐声”!它雄浑豪放,如澎湃的长江大河;它振聋发聩,充满阳刚大气;它以宽广开放的胸襟,吸纳软媚的吴蔡之音,因而也不失温婉细腻的情怀。诗人由点及面,把视觉、听觉、感觉、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各种艺术手法调动在一起,给人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获得酣畅淋漓的艺术享受。

乐舞进入尾声,却依然有令人着迷的“艺术花絮”:

男男女女纷杂交错坐在一起,解开衣带帽缨随便乱放,座位次序散乱不分方向。郑国卫国的妖娆女子,纷至沓来排列堂上。唱到《激楚》之歌的结尾,特别优美出色一时无两。

这一刻,似乎所有约束人的礼仪都不用管了,人们尽情欢乐,个个欢天喜地。整体的开放、随意,使人发出宽容、谅解的会心一笑;郑卫女子的标新立异,尤其使人忍俊不禁。诗人抓住她们在急骤的舞步中抖动着发髻的特写镜头,使千年以后的人都能看到她们顽皮的劲头、可爱的形象。

[原辞]

菎蔽象棋①,有六簙些②。分曹并进③,遒相迫些④。成枭而牟⑤,呼五白些⑥。晋制犀比⑦,费白日些。铿钟摇簴⑧,揳梓瑟些⑨。娱酒不废,沉日夜些。兰膏明烛,华镫错些⑩。结撰至思B11,兰芳假些B12。人有所极,同心赋些。酎饮尽欢,乐先故些B13。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注释]

① 菎(kūn)蔽:赌博用具。象棋:象牙做的棋子。

② 六簙(bó):古代一种下棋游戏,可用以赌博。

③ 分曹:对局的两方。

④ 遒:急迫。

⑤ 枭:赌博游戏术语,博采,《晋书·谢艾传》:“六博得枭者胜。”牟:王逸:“倍胜为牟。”

⑥ 五白:五颗骰子组成的赌博游戏。王逸:“呼五白以助投也”。五白可能是比枭更贵的采。

⑦ 犀比:犀角做的带钩,用作赌胜负时的彩注。

⑧ 铿:象声词。簴(jù):钟架。

⑨ 揳(xiē):原指抚,这里是弹奏。梓瑟:梓木所制之瑟。

⑩ 错:交错繁多。

B11 结撰:构思。至思:尽心思考。

B12 假:在这里是到来的意思。

B13 先故:故旧。

[赏析]

这一节写宴后娱乐。宴乐之后,人们分几摊玩博采和下棋的游戏。

用玉筹码和象牙棋,来玩六簙棋游戏。两方对弈各自进子,招招强劲紧紧相逼。掷彩成枭就取鱼得筹,大呼五白求胜心急。

娱乐用具是昂贵的玉筹码,还有象牙棋,这样错开说,有一种得意的**力。骰子有六面,博采以此决胜负,所以“有六簙些”,骰子转动起来使人着迷。从分摊的场面描写,进而写赌博者的心理和急切的情态。他们急不暇待地对敌相逼,心中焦急,彼此间互相猜忌。博采胜利者获得几倍的利钱,狂喜之余,假意对对方吆喝你一定能获得更大的“五白”采,诱使对方下更大的投注。

赢得了晋国制的犀带钩,一天光阴耗尽不在意。铿锵打钟钟架齐摇晃,抚弦再把梓瑟弹奏起。饮酒娱乐不肯停歇,沉湎其中日夜相继。带兰香的明烛多灿烂,华美的灯盏错落高低。精心构思撰写文章,文采绚丽借得幽兰香气。人们高高兴兴快乐已极,一起赋诗表达共同的心意。

“晋制犀比,费白日些”,王逸云:“言晋因工作簙棋著,比集犀角,以为雕饰,投之皓然如日光也。”晋国制作的制造的赌具非常精细,玩起来十分过瘾,一天耗尽毫不在意,言纵情娱乐。这时,钟敲响了,敲得悬钟的架子格格的响,不知不觉当中,白天就这样过去了。可是,管它呢,我们有无尽的欢乐。鼓瑟的,瑟弦子愈来愈高亢;喝吧,拿起酒杯来就别放。白天黑夜,沉湎在醉乡。宴酣酒乐之后,又赋诗记此盛会。当夜晚来临,明晃晃的烛光冒着兰花香,结彩的灯笼四处悬挂高张,宾客们又赋诗作文,每个人都苦心孤诣,想用词赋来表达愿望,展露自己的才华。献诗评点之后,分出优劣,大家都认识到,锦绣般的文章,缘于精深的思想,这文章也会吐出一股芬芳。

酣饮香醇美酒尽情欢笑,也让先祖故旧心旷神怡。魂魄啊,回来吧!快快返回故里。

颂诗之后,又进入欢乐的酒宴:再举起酒杯来喝吧,尽兴欢乐吧,为了我们老朋友们的健康!清高步瀛云:“在坐之人,各以思致,发为歌诵,以相酬唱,如此则以尽宾主之欢,而燕无乐故旧矣。”(《古今辞类要注》)

诗人以时间为顺,分别写宴饮之乐、乐舞之乐、博采之乐、赋诗之乐,重点突出,纤毫毕现。写楚宫廷的歌舞场面,极具条理而生动传神。写如醉如痴的狂欢场面,令人如耳闻目睹。清陈本礼《屈赋精义》引何义门尝云:“(《招魂》)前半极其险怪,后半极其绮靡,真亦绝世奇文也。后人纵极铺张,无此种藻丽矣。要不免缀拾其菁华耳,不过逐段铺排耳。而词句之工,文采之富,姿态之艳,已备于此矣。”

以上为第二大段的第二层次,描述巫师引导灵魂返归故里的场景,特别渲染死者生前在故居生活的豪华舒适,诸如“九侯淑女”“实满宫些”,显然是君王才会有的生活。

[原辞]

乱曰:献岁**兮①,汩吾南征②。菉萍齐叶兮,白芷生③。路贯庐江兮,左长薄④。倚沼畦瀛兮,遥望博⑤。青骊结驷兮齐千乘⑥,悬火延起兮,玄颜烝⑦。步及骤处兮诱骋先⑧,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⑨。与王趋梦兮课后先⑩。君王亲发兮惮青兕B11,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B12。皋兰被径兮斯路渐B13。湛湛江水兮上有枫B14。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B15!

[注释]

① 乱:乱辞,尾声。献岁:进入新的一年;岁首正月。**:春气发动。谓春天万物发生。常用以指孟春。

② 汩:形容匆匆而行。

③ 菉(lù):同“绿”。萍:一种水草。齐叶:叶子繁茂。白芷:一种香草。

④ 贯:通。庐江:江河名。长薄:高大浓密的山林。

⑤ 倚:相连接。畦:水田。瀛(yíng):大水。博:广博。

⑥ 青骊(lí):青黑色的马。千乘:千辆马车,这里形容马车多。

⑦ 悬火:夜间打猎驱兽时的火把。玄颜:黑里透红的面容,这里指天色。烝(zhēng):上升。

⑧ 步:走路。骤:奔驰。处:停下。诱:诱导,这里指打猎时的向导。

⑨ 抑:抑制,停下。骛:飞快地跑。若:顺畅,这里指进退自如。

⑩ 梦:云梦泽,地名,楚国的一个大猎场。课:在这里是考核、比试的意思。

B11 惮青兕(sì):害怕射中青兕。青兕:古代犀牛类兽名。一角,青色,重千斤。楚人传说猎得青兕者,会遭厄运。

B12 朱明:太阳。淹:停留。

B13 皋:水边的高地。渐:遮盖,淹没。

B14 湛湛:形容水深而宽广的样子。枫:即枫木,又名枫香树,乃南楚的神树。

B15 哀江南:江南,楚国的地名。哀江南是为江南哀叹。

[赏析]

“乱曰”一段,是全篇的结束语,主要写打猎。“乱辞”历来有数说。朱熹认为是“盛赞畋猎以召之”(《楚辞集注》),蒋骥认为是“岁首南行,适遇楚王田于江南,而所见若此。庄辛所谓驰骋云梦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于此亦可见也”(《山带阁注楚辞》)。蒋天枢认为是“追叙与怀王校猎于江南事”(《楚辞论文集》)。也有人认为是楚怀王魂回来后,悔过自信,励精图治,准备对秦有所图。这些,为解读本段都提供了很好的意见,但似乎不必拘泥。

“乱辞”有一个核心情节,或者说有一个特别的意境,就是君王率领属下狩猎。在这个情节之前,是诗人的自叙:

新年开始春天到来,我匆忙地奔向南方。绿萍长齐了片片新叶,白芷开始萌芽又吐芳馨。南行的道路穿越了庐江,左岸上尽是连绵的丛林。我沿着泽沼水田往前走,远远眺望旷野辽阔无垠。

又是一年的新春,孟春三月,“汩吾南征”,意气风发,形色匆匆,似有所为。而“菉萍齐叶兮白芷生”,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显然,经过巫阳的招魂,“我”(魂主)回归了,那种新生的喜悦,很容易从诗面中读出,而且主人公(魂主)似有明确的追求意向。主人公穿过庐江,眺望江南,所见大小池沼、田庄和苍莽的南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描写,他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浸透着他的心事,“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个中情味尽在读者的领悟中。

就在主人公的凝神瞩望,沉吟不语时,一幅画面闯入他的视野:

四匹青马驾起一乘车,千辆猎车并驾前行。点起火把火势蔓延,夜空黑里透红火光腾。步行的赶到乘车的停留,狩猎的向导又当先驰骋。指挥勒马纵马进退自如,车队向右掉转车身继续向前。

从时间的角度看,这场狩猎从白天打到夜晚,尤其是夜晚高举火把照亮了黑暗的天,兵士们与骏马争先,这一幅跃动的画面,隐隐蕴含着某种潜在的活力和生机。从表达内容上看,这幅画面与前文的招魂画面形成一种曲折的、暗中的勾连。不管是诗人回忆之境,还是实见之境,它都寄托着诗人某种隐秘的抱负、幽微的心事、不便明言的心灵跃动。而若,这是天地之“君”(魂)降临的幻境;而或,这是屈原呼唤英雄降临呢?

“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转过猎车的方位,朝向右边。如果说左边是狩猎之“君”与主人公背离的方向,那么,右边则正好朝向“我”,于是:

追随着君王,前往云梦,看一看跟从的人们谁堪用?君王亲自射箭又挽弓,却怕射中青兕有祸生。

“青兕”,重千斤,楚人传说猎得青兕者,会遭厄运。而狩猎之君王,吓得那青兕直发疯,可见此君王绝非等闲。“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很明显表达着屈原追随君主而富有才干的自我形象,而其中的君王又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君王,他量才录用,身先士卒,威勇无比,是“神”一级的君王。

然后呢?然后诗人把它掐断了。这永远难忘的一幕似乎突奔而来,席卷而去,来无出处,去无寻踪,如梦似幻,而诗人也没有打算去寻找下文。好像一段日子突然被剪去,然后,好多年好多年就这样过去了,而期待和盼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黑夜之后红日放光明,时光迅速流逝不肯停。留给诗人的是脚下的路,而这条路似乎也要被湮没:河岸长满芳香的兰草,道路已被青草遮掩。

在屈原独特的楚辞体系里,兰草除了象征美好人格之外,就是祭祀之物,是神祇祖魂降临之所。这是一条芳草路。芳草葳蕤,馨香馥郁,将路掩盖。望眼欲穿,神灵(魂)也一直没有来。凄芳一春一春,等待一年一年。芳草幽人,目之所及,千里万里,尽是江南:

春江水清清地向前流淌,岸上有成片的枫树林,枝叶在摇晃。纵目望尽千里之地,春色多么引人伤心。

“枫木,为蚩尤所弃之桎梏,是蚩尤的化身。蚩尤是南方苗族的始祖神。”(《楚辞注释》)苗族曾有一部分属于楚国。《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苗族等少数民族今日依然视枫树为神、为祖。“桎梏”在,而蚩尤不至,犹“去君之恒干”。“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这大好河山,眼看被强秦侵虏,于心何甘啊!悲哀无限,招魂代之:

魂魄啊,你回来吧!江南这地方,让人哀伤又难以忘情。

“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诗歌中最打动人心的一笔,是全诗让人痛断心肠的哀语。此处的“魂”,已经从具体的“魂”升华到楚国的国魂;其哀,由个人之哀上升为举国之哀。诗人呼唤“魂兮归来”包含了多少热泪和希冀,又满含“无可奈何花谢去”的伤情和惋叹。言“江南”而不言楚国,包含了江南的山山水水、苍生百姓,乃至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其目光触及之处,尽是颤抖的温情、无言的泪水、无尽的留恋、无边的伤??痛……??诗人希望唤回楚国的强健之魂、英雄之魂、拯救江南于水火。

这段乱辞,词藻丰富而华艳,语言优美而精练,凄恻动人,感人肺腑,一唱三叹,韵味无穷。

以上为《招魂》的尾声,即全篇的第三大段。这部分乱辞中,打猎是描写的主要内容。这里主持招魂者屈原又以第一人称出现,回忆当年春天自己曾与怀王到南方狩猎的欢快场景;紧接着对比今日,道路已被荒草遮掩,遥望千里之外的远方(应指怀王客死在秦国之地),伤春之心油然而生,并衷心发出“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呼唤。

[总评]

《招魂》这篇诗具有很高的文学、民俗、历史、语言和美学价值。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两千年前南楚国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高度,尤其能从中培养自己像屈原那样博大的胸怀和天下苍生为使命的情怀。

《招魂》想象奇异,创意奇特,文词奇丽。诗歌把天上、地下、人间、鬼怪、狰狞恐怖和华丽精美等不同的画面糅合在一起,像一幅色彩浓厚的油画,给人无以言喻的美感。诗歌以带有强烈自我色彩的抒情开头,以清新的自然环境和壮阔的狩猎场面描写收束,把全诗纳入现实的框架。序引的天堂对话,取材神话的天地四方的狰狞可怖的形象,取材楚国宫廷的如仙境般的亭台楼阁,饮食歌舞博弈的繁富乐事,“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王逸),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于内在的张力中凸现诗人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对生活的眷恋。尤其是招魂的主体部分,通过浓墨重彩的渲染、铺陈,出之以顿挫分明的四字句,如果用高亢的声音吆喝出来,具有震慑全场、天地为之肃静的气场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每一声招魂辞,都是一杯眼泪,即使是在历数钟鸣鼎食、歌舞狂欢、美女如云、笑语喧天、安富尊荣之时,我们都能听到掩藏在其中的诗人的哭泣,而且数得越细致、越清晰、越慢长、越繁富,就越使人感到楚国大厦将倾的无限哀痛,好像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这个贵族的苹果因为太过成熟、即将掉落而散发出糜烂的气息,好像《红楼梦》接连不断的笑声背后无法掩藏的刻骨的悲凉。失乐园,即将逝去的家园。诗人声嘶力竭,长篇累牍、如数家珍的招魂辞,只能是昔日瑰丽的楚魂。诗歌以“魂兮归来”为统领,激发人们对昔日繁华的楚国的向往。“据我看仅仅只是‘魂兮归来’这样一句简单的歌辞,但当这俗歌进入诗人芬芳馥郁的想象世界,便曼衍成无比鲜艳夺目五色缤纷的画面了。像是最美丽的楚国的漆画,精工细刻,镂月裁云。后来的汉赋在刻画事物的手段上,是明显地承受了屈原诗篇的影响的,而影响最巨大的正是这篇《招魂》。”(文怀沙《屈原招魂今绎》)

《招魂》结构精美,裁剪独具匠心。全文三个部分风格迥异而炉火纯青地熔于一炉,主体部分铺陈繁富,却条理清楚,或明断暗续,或复沓萦回,山环水绕,曲尽其美。前人曾评议说:“《招魂》序宫室女色饮食之乐,与《大招》不同。《大招》每项俱各开写,《招魂》则首尾总是一串。其间有明落,有暗度,章法珠贯绳联,相绎而出。其次第一层进一层,入后异采惊华,缤纷繁会,使人一往忘返矣。……通首数千言,浑如天际浮云,自起自灭,作文之变,于斯极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招魂》词藻丰富多姿,语言精美华丽,满纸烟霞,佳词丽句不胜弥举,犹如吃一颗颗核桃,初极坚硬,而剥开食之,愈嚼愈香,余香满口。所谓:“巧笔如画,纤手如丝,意动成文,吁气成采,烨烨有神。”(《楚辞评林》引陈深语)“琐陈缕述,务穷其变态,自是天地瑰玮文字。”(《楚辞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