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温州市区100公里远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雁**山,因其秀丽的景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而对于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南存辉来说,这座山更是其最爱。雁**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水一路,对南存辉来说,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就是这座雁**山,见证了南存辉及正泰多年以来发展的心路历程。
在南存辉布局太阳能的时候,他又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境。在正泰30年的发展历程中,他所遭遇的困境,绝不在少数,大大小小有多少,已经数不清了。但是,每当企业面临发展关键的时候,他都会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他似乎能找到灵感。
南存辉对爬山情有独钟,他喜欢登高远望,在他看来,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他说:做企业,需要的就是这种登高望远的情怀,做企业不能像井底之蛙,如果只固守着周围那三寸之地,就永远也发现不了外面的美好世界。
在正泰发展到一个个关口的时候,当正泰处在十字路口面临艰难抉择的时候,南存辉都会来到雁**山,独自登到山顶,从山顶俯瞰,这时才能有一种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感觉。正泰发展紧要关头每一个决策,几乎都是在这里才定下最终的基调。
南存辉认为,做企业与爬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爬山的时候,刚开始你有体力、有精力,所以感觉很简单;当你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体力渐渐不支,这个时候你就会有放弃继续攀爬的念头,但放弃又心有不甘,毕竟当初费了那么多的心力,又惦记着山顶的景色,所以还是会继续前行;而从半山腰再往上爬,才是最考验人之处,这个时候,碰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往上看,上不着天,往下看,下不着地,继续爬,有困难,原路返回,又不甘心。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爬山者的勇气加上体力,坚持下去,你就可能到达终点,那时你才会发现,高处有不一样的风景。
从1984年南存辉建立求精开关厂算起,到2014年正泰集团已经举世闻名,30年的发展历程中,南存辉体验了很多次“坐过山车”的感觉。回想起来,有三次大的历程,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第一次,是求精开关厂的分裂。
南存辉最初的创业,并不是单打独斗型的独立出资,创业初始,为了分散企业风险,也为了使企业更好的运行,他采用的是合伙制。与他的老同学胡成中合伙,共同创立了求精开关厂,二人各占50%的股份,地位平等,没有谁控制谁的说法。
这种完全平等的合伙制,有一定的优点,因为地位相当,所以没有谁老大谁老二、谁当家谁做主的说法。在企业刚创立的日子里,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企业的发展,想的是如何一致对外,想的是怎么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所以,二人能抱团发展,互相磨合,互相谦让,让企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而当企业成熟的时候,这种体制的缺点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我们知道,人都有一种想当老大的心理,都想自由、自主,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喜欢受人约束。南存辉和他的合伙人胡成中,都是个性极强之人,两个人都想当老大,谁也不想当老二,谁都想拥有绝对的主宰权。所以,当企业一切都步入正轨后,一些问题就渐渐浮出了水面。
南存辉是一个喜静之人,主张专一,不会轻易出手;而他的合伙人胡成中则喜动,喜欢热闹,愿意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所以,求精开关厂走上正轨后,不用再为生存发愁的时候,两个人的性格再也不能互补,反而成为一种前行的掣肘,双方都被束缚住了手脚,痛苦也随之而来。
南存辉很痛苦,一方面,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一方面,是曾经同甘共苦辛苦打拼的兄弟,是继续捆绑在一起负重前行,还是你争我斗反目成仇?
无法决策,看不清前路在哪里的时候,南存辉独自一人来到雁**山,一步一步的爬到了山顶。在这里,他俯瞰脚下的土地,放空自己的思绪,往事一幕幕如过电影般在他脑海里浮现。这其中,有共同创业的辛苦付出,也有功成名就后不协调的音符。就是在这里,南存辉产生了和平分手的灵感。他感觉,求精开关厂正如自己刚才爬至半山腰的感觉,再往上攀登会很困难,但如果想让它滑下去,却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而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结果,自己不想,胡成中也不会想。与其让两个人痛苦的在一起互相迎合,等待着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突然分裂,还不如切切实实的分开,自己去走自己的路,这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新生。
就是这次爬山给了南存辉思路和灵感,让求精开关厂发展了7年后分裂了。但是,多年后,中国低压电器市场上有了互争第一第二的正泰和德力西,有了乐清柳市低压电器领域民营企业的老大和老二,它们,来源于分裂的求精开关厂。
第二次,是正泰和跨国巨头施耐德之间十几年的恩怨纠葛。
南存辉与胡成中分手以后,成立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南存辉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刚走出困境,刚走过风雨飘摇岁月还未站稳脚跟,温州乐清柳市尚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却被跨国巨头施耐德盯上了。
也许是施耐德想扫平占领中国市场前进路上的障碍,也许是南存辉表现得太过低调,让施耐德产生了一种可怕的危机感。施耐德发现,正泰是一个隐性的“敌人”,而且这个“敌人”很可怕,虽然它现在还很弱小,但一旦它发展壮大起来,产生的震慑力将不可估量。所以,施耐德想到了收购正泰,施耐德觉得,这是一个最彻底的办法,只有收购了正泰,将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后患,防患于未然。
令施耐德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小的正泰掌门人南存辉,竟然有如此大的定力,有如此大无畏的精神,因为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收购,拒绝合资。前后十几年三次谈判,施耐德在控股权上一再退让,由占绝对地位80%的股权到仅占一点优势的51%的股权配比,再到对等的50%的股权配比,南存辉依然不为所动,只因为他要坚持着自己对民族品牌的主导权,这让所向披靡的施耐德欲哭无泪。
一边谈收购的同时,施耐德也在起用另一种武器,即知识产权。他将正泰起诉到了法庭,理由是“侵犯知识产权”。施耐德也没有想到,自己再次用错了方式,也小觑了南存辉的定力和实力。南存辉见招拆招,你起诉,我应战,你撤诉,咱就继续谈判,愣是同施耐德“打”了十几年。据不完全统计,施耐德在全世界各地都起诉正泰侵权,前后竟达百次之多。
在同施耐德十几年的恩怨纠葛中,南存辉也曾疲累过。毕竟,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铁打的机器。他想过放弃,想过就此停住,以此摆脱与企业家个人,与企业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个时候,南存辉想到了自己做企业如同爬山的理论,想到了自己同正泰一起成长的每一步,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无愧于人生。而就是这个坚持,让他打了一场漂亮的民族品牌保卫战,最终,乐清的民营企业正泰战胜了跨国巨头施耐德,南存辉赢了。
第三次,是正泰布局太阳能产业而遭遇滑铁卢时的痛苦转型。
自2006年开始布局太阳能产业,正泰及南存辉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众人的质疑,他放弃了专业化的评论,面对正泰投资新能源的未知前景,南存辉在一个起伏不定的行业里艰难跋涉着。
太阳能产业刚投资时,正泰也迎来了让人“眼红”的开门红,南存辉接订单,接到手都发软。但随后,一年的时间不到,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国际金融危机开始爆发。而正泰太阳能也经历了大喜大悲,由刚投产时的订单积压到金融危机时的订单锐减,新上马的生产线闲置下来,南存辉似乎一下子从山顶摔到了山底。巨大的投资并没有收回成本,市场上变幻莫测的原材料价格又一路跌跌涨涨,虽然正泰太阳能背后有正泰集团强大的资金支持,但作为掌门人的南存辉依然心急如焚。当时,业内人士都说,从那一阶段南存辉厚厚的、大大的黑眼圈,就可以知道他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太阳能产业的起伏不定让很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走上了破产的道路,而余下的一些企业虽然还没有破产,却也仅是在严冬般的困境中苦苦支撑,不知道自己明天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是否还能在这个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
轻言放弃不是南存辉的性格,但不撞南墙不回头也不是他的性格,他知道,正泰太阳能现在正在爬山,刚刚爬到半山腰,想要爬到山顶,比拼的,就是谁的体力和耐力好,同时,也需要有巧劲。
在困境之中,南存辉迈出了转型的步伐,太阳能产业由产品的生产转型到产品的研发,同时积极寻找另一种盈利模式,即建电站,卖服务。南存辉说,他不想让自己的企业折戟沉沙于半山腰,他要一直带领正泰走下去,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挫折,都要坚持到达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