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遭遇“滑铁卢”(1 / 1)

布局太阳能,是南存辉将正泰带向另一个高度的尝试,虽然在布局之前,他就已经想到了前方会存在诸多风险,并为此做了相关的准备,但事实还是超出了南存辉的预料。南存辉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创业的每一个关键点,都充满着那么多未知的风险。当初创办求精开关时如此,从求精开关厂分裂后成立正泰时也如此,每个关键点,他都是几经周折才最终冲破险阻杀出重围。而20多年后,当他布局新能源的时候,又再次陷入到一片混战中,而且这次的竞争更甚于以往每次。

没有人能说清,天堂和地狱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而对于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来说,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似乎近在咫尺,仅仅几年之间,南存辉就见证了一个产业的兴衰流转。对这种现象的评价,只能用“扑朔迷离”来形容。

2006年,正泰刚刚将触角伸向新能源领域,畅想在太阳能晶硅电池、组件和薄膜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发力,做到独领**之时,一场国际性的危机正在酝酿着爆发。

事情的导火索是: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其破产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也导致投资者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流动性危机。尽管多国银行为了缓解这场危机,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但依然没能阻止住这场金融危机爆发。

而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受到危害的,就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光伏产业。因为当时中国的光伏产业主要依赖于向欧洲出口,可以想到,这场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冲击有多大。

在美国市场上,为应对金融危机,规定受政府援助的光伏项目必须购买本国货,组件必须产自美国本土公司,这一规定限制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准入;在中东市场上,原定的光伏电站计划建设项目停滞;在欧洲市场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少有企业接到来自欧洲的订单。据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不到一年,中国国内就有500多家光伏企业严重亏损或破产,超过千亿元的投资如流水一样漂走。而从2008年开始,国际太阳能行业就不断经历严重的打击,从全球性的乐观迅速降至失望再至绝望。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惊呼:中国的光伏产业遭遇了“滑铁卢”。自然,在这种形势下,大家面对的困境是一样的,南存辉和他的太阳能光伏项目也没能避免这场危机。

初次布局太阳能时的开门红,并没有冲淡危机带来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确切的说,是从10月份开始,正泰太阳能工厂的订单量锐减。而当时,正泰的第一代100兆瓦的多晶硅电池生产线刚刚上马。厂房建好了,员工培训完了,设备安装也到位了,只等着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订单却没了。这对正泰太阳能来说,恰似一场无情的风暴,热热闹闹的景象还没有持续多久,金融危机的到来就打枯了这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使它还没有来得及彻底怒放,就遭受了风霜的侵袭。

“项目失利”,南存辉用这个词来形容正泰太阳能的处境。虽然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都不会轻易言败,但南存辉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酸楚,更让他挂心的,是当时的经济形势对于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怎么办?放弃还是坚守?外界的目光都盯向了南存辉,在这些目光中,背后的含义却不尽相同:有人惋惜,有人幸灾乐祸,有人鼓励,有人期盼。各种各样的目光汇聚在南存辉身上。

很多人都明白,南存辉也明白,在国际上,新能源领域向来是大财团专属的资本游戏。而对来自中国温州,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起家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一条流水线动辄上亿美元的投资更像是一场未知的赌博。没有人知道,这场赌博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既然是赌博,没到最后,谁也无法预测胜负,南存辉不是一个轻言放弃之人,他发动所有人,坐下来集体论证这个项目。经过评估,董事会坚定:这个太阳能项目不能动摇。随后,集团公司调集了20亿元的资金,准备随时支持太阳能公司。

对于南存辉的决定,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你已经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吃不光用不光了,你就老老实实在你的低压电器领域里守着呗,为什么还要压前途并不明朗的太阳能做赌注呢,万一赔进去全部家当,怎么办?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南存辉不止想过一次。工作的时候想过,睡觉的时候想过,吃饭的时候也想过。自己是一个掌舵者,企业有这么多人在追随着自己,自己手中又拥有别人没有的资源和资金,如果不好好利用,怎么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呢?

南存辉认为,布局太阳能光伏项目,是在为人类、为子孙后代做事,说大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既然选择了,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走下去”,短短的三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一帆风顺的时候,要想往前走,是很容易的,而在逆境中,一切都处在不利的位置时,走下去,就很艰难了。

南存辉在光伏产业的巨大变化中顶着巨大的压力,他感觉,自己干企业30年,从来没有像投入太阳能产业这几年这样的惊心动魄。“专家们提出一个方案,我一点头,几个亿就出去了。”南存辉说。

走下去,并不代表孤注一掷,南存辉不会坐等政策的转变或市场的回暖,他寻找着机会,开始主动出击。

2009年3月,正泰与赛伯乐成长基金以及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两方为正泰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生产第二代薄膜太阳能产品。这5000万美元的投资,也占去了正泰太阳能30%左右的股份。

南存辉的这一举动又让很多人开始“说三道四”,毕竟在南存辉那里,非常看重企业的股权,更没有见到他为了资本而放弃股权。业内人士私语的是,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久,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就私下里访问了正泰集团,并有意让联想旗下的创投公司注资到正泰的太阳能,但被南存辉回绝了。此次正泰太阳能主动引进赛伯乐投资,又意欲何为呢?是南存辉的资金链条断裂、财务紧张?还是他意识到太阳能这一新兴产业的风险,找来化解方分散风险呢?

无论外人如何猜测,南存辉都以沉默来应对,他很忙,忙到无暇顾及别人的说三道四风言风语。他正紧锣密鼓的谋划下一步的行动:抢抓人才。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南存辉的应对之策,就是不失时机的开展了“人才抄底行动”,他从国内外网罗到了200多位人才,加盟正泰集团。这一做法使正泰集团及其光伏产业的水平和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没有人知道,在金融危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冲击中,南存辉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对于压力,他从来都是自己“消化”,不会轻易对人言起。无论是在家人面前,还是在正泰的员工面前,他都不会表现出来。但是,正泰公司的员工看见他们董事长那日渐加重的黑眼圈,就知道他正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正忧心着未来的发展。

可以说,极度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组件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波及更严重,国内光伏产业市场一片惨淡,以至有人形容它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每个人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同,有压力,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把人压垮,也可能让人产生更大的反弹力。毫无疑问,南存辉属于后者。虽然拿到了赛伯乐5000万美元的投资,但南存辉的心情并不轻松:钱拿到了,市场需求却非常微弱。他不能坐以待毙,而是时时刻刻在寻找着机会,寻找着能扭转现状的机会。

南存辉一直没有放弃,他也不会放弃,在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3周岁之际,2009年10月,南存辉再出重拳,成立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这次,他将重心放在电站投资、建设及运营业务上。公司具有电力工程总承包叁级资质,也成为行业领域少数几个拥有该资质的新能源企业。他想用这个新能源公司,来分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风险。

业内人士对此还是存有疑惑,光伏产业遭遇了滑铁卢,旧日的风光早已不在。南存辉能挺过这个严冬么?他能扭转光伏产业“滑铁卢”现象么?

南存辉说:事在人为,认准的路,就要坚守下去。当初,正泰在低压电器领域坚守了20多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头。而今,他还要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坚守下去。说不定哪一天,这就是梦想的实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