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品牌,我来维护”(1 / 1)

“知识产权”是施耐德用来追打正泰的武器,而在12年后,南存辉同样以“知识产权”为武器,回敬施耐德。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教会了温州柳市的民营企业正泰,什么是知识产权,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保卫战中,南存辉赢了,而且,一告就告倒了老对手施耐德,赢得扬眉吐气。

2009年4月15日,正泰与施耐德历时15年的纷争终于画上了句号,双方就正泰反诉施耐德侵权一案最终达成协议:施耐德向正泰赔偿1.575亿人民币达成和解。当然,这一和解金额,对施耐德来说,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对南存辉来说,和解的意义,却并不在于赔偿金额的数字本身,这一和解金额,尽管创下了中国知识产权案的最高纪录,但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南存辉引领中国民营企业注重保护自己的信心,也为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好戏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对于正泰的获胜,业界人士直呼“没想到”,认为“不可思议”。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的一个刚刚兴起20多年的民营企业,竟然战胜了有着近200年发展历程的跨国巨头,这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南存辉知道,获胜,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论证,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仓促应战,为了反击施耐德,他已经做了太多的准备。

实际上,两年前,南存辉就已经赢了,只不过在当时,对于法院的判决,对方并不服气,并不甘心认输,而这一次,对方则是心服口服地接受和解。

2006年,南存辉提起反诉。当时,正泰向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原因是:天津施耐德生产的断路器,侵犯了正泰的97248479.5号实用新型专利权。正泰要求,施耐德立即停止销售并销毁侵权产品,同时,要给予正泰集团3.3亿元的赔偿。

可以说,这一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关注。在人们惯常的观念中,人家那么大的跨国500强企业,还能侵犯你一个小民营企业的产权?你有告赢的可能么?然而事实出乎人们的意料,南存辉真的告赢了。2007年9月,法院判处施耐德向正泰集团支付3.3亿元的赔偿,并被勒令停产侵权产品。这样,“正泰”以专利侵权为由反诉施耐德一案,以施耐德一审败诉告终。判决的那一天,没有人知道南存辉心里是什么滋味,或许是兴奋、期盼、意外、苦涩等等兼具吧。

就在中级市人民法院宣判施耐德败诉不久,欧洲也接连传来好消息,同样是在2007年,德国联邦专利法庭宣布施耐德该专利无效。巴黎高等法院以“滥用程序”判决施耐德的销售禁令申请无效。

关于反诉施耐德侵犯知识产权一案,南存辉不仅在中国告赢了,在法国巴黎也赢了!“我要告诉全世界,中国民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一向温声细语的南存辉一反常态,语气激昂。

而关于正泰与施耐德的跨国恩怨,据说,还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关注。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曾为此专门致信我国领导人,要求中国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公正审理施耐德和正泰的案件纠纷。

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坚持技术创新多年之后,知道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正泰,一举告倒了施耐德这个“老师”。然而,一审判决后,施耐德方面并没有接受审判结果,它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理由是:正泰专利无效。就这样,正泰和施耐德又经历了两年的拉锯战,双方才最终达成了和解。而关于双方的和解,南存辉认为,这场长达15年的纷争,并没有谁输谁赢之说。这只是一场正常的商战,只能说大家的收获不同而已。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邱吉尔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我们的使命就是为我们的利益而奋斗。这句名言演变至今天,成了生意场上人人信奉的法则。南存辉认为,生意场上,每个企业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至于采取何种招术,是企业的自由,只要不损人利己,不违背商业道德,就可以。在生意场上,在商业圈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为在生意场上,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是由利益决定的。

当初,谈判不成,施耐德代表曾经对南存辉说:正泰如果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那就只能是敌人。施耐德不仅这样说了,而且真的这样做了,他联合了正泰的老对手德力西,双方结成联盟,来共同对抗正泰。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南存辉这么有反抗力,他不仅没有在压力中逐渐倒下去,反而冲破了重重阻力,变得越来越强大。15年后,施耐德不得不亲自推翻了“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结论,向正泰提出了和解。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年以前,中国的大文学家鲁迅所作的这首言及兄弟情义的诗,今天,我们可以搬来套用在南存辉和施耐德的身上。南存辉的正泰和施耐德原本不是兄弟,甚至可以说是“仇敌”,在收购与反收购,侵权与反侵权之间,双方整整斗争了15年。

1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15年几乎占据了生命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它让一个人从不懂世事的少年,蜕变为敢想敢做勇于担当的青年。15年的岁月,对于正泰这个企业来说,从当初的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发展为今天在本领域叱咤风云的领军者。经过15年的你争我夺,正泰和施耐德这对“冤家”,真的做到了“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然,这种相逢一笑,也是双方不断斗争、不断妥协的结果。在南存辉看来,一审判决中的赔偿金为3.3亿元,到后来和解时协议中的1.575亿元,这恰恰说明了正泰的让步,在不断让步、不断妥协中,才达成双方的和解。虽然从施耐德的立场看,自己主动纠缠了十几年,最后却以自己交付1.575亿元的赔偿金收场,面子上确实有些过不去。但这样的结果并不代表施耐德在“利益”层面输了。

南存辉认为,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应当是正常的、良性的竞争,这样才有利于双方共同的发展。在知识产权的是是非非方面,正泰和施耐德已经争了15年。这15年中,只有双方自己知道,究竟浪费了多少财力、物力和人力。如果再继续争下去,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还可能会两败俱伤。与其继续争斗,不如握手言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发展上,所以,和解是最好的出路。

虽然最终以和为贵,但正泰和施耐德15年来的拉锯战,同时也反映出了本土品牌与跨国企业之间一种特殊的共存方式,在反反复复的你退我进你进我退中,外人可以想象出双方的艰难博弈与交锋,以及其间的锱铢必较和针尖对麦芒。

无论过程如何,结局毕竟还算美好。跨国巨头输了,而南存辉赢了,赢得扬眉吐气,这为南存辉的产业报国、坚持品牌自立、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守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在南存辉的心里,一直抱守着一种价值观:把正泰集团做成百年老店,把正泰这个品牌做强做大,提高正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用产业报国。

用产业报国,这绝对不是在“唱高调”。南存辉强调: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13亿人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勤劳、聪明的,所以,中国企业没有理由只做贴牌生产的低端产品。在他看来,正泰能在知识产权关系中对抗施耐德,其他中国企业同样也可以。跨国巨头也是人,也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既然施耐德能做出世界低压电器名牌,中国人同样也可以,中国企业同样也可以。

是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行呢?中国需要像南存辉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只要每个企业家都行动起来,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将更加不可估量。多年以来,因为受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所限,中国企业对自身品牌的价值并不是十分重视,内心深处也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主动保护意识,更没有充分意识到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在最初寻求与外资合作的时候,没有注意保护民族品牌,以至于一部分企业为了短期的商业利益,竟然以极低的费用轻易转让了自己的商标品牌,品牌商标权流失现象极为严重。比如那些众所周知的本土品牌,“小护士”、“熊猫”、“乐百氏”等,已经在波涛汹涌的品牌大战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并最终销声匿迹。它们曾经也是中国的骄傲。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还有南存辉这些人的存在,他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而且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商标品牌的重要性,并开始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

对于南存辉对抗施耐德这一战,有评论人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南存辉改变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形象。因为他没有在电器产业链上苦苦挣扎,没有压低自己的身份与国内同行互相竞争自相残杀。而是以跨国巨头为榜样,学会了利用知识产权这个武器,来保护自己。

不夸张的说,南存辉在这15年里,结束了一段历史,它既是正泰的历史,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历史,它振奋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士气。而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的大型记录片《大国重器》中,南存辉接受了采访,他语气铿锵:“中国,不缺能力不缺智慧,中国需要时间来证明,赶上超过它(欧美)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