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走过了23个轮回,当年求精开关厂分裂时还没有迈进而立之年的南存辉,现在已经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2014年夏季的一天清晨,几乎每天都来“报道”的红日,又从东方露出了一个小脑袋,睁着那好奇的眼睛,仔细打量着这片土地。虽然,整个城市还笼罩在一片氤氲中,但习惯于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三三两两活跃在街头早市。在正泰总部的大楼顶上,南存辉正凭栏远眺,马路对面,高高耸立的德力西大楼映入他的眼帘,日光照射到楼顶,再反射过来,正泰大楼的玻璃窗也开始闪闪发光。
对“大忙人”南存辉来说,他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空自己的思绪了,忙中偷闲的他俯瞰着自己耕耘了30年的商业沃土,也算是颇为难得的抒情时刻。往事如放电影一般,一个片断、一个片断,在他记忆中重现。
13岁开始就在柳市街头摆摊修鞋的日子,虽然艰苦却教会了他很多道理;第一桶金只赚到35元的初次创业,让他领悟了坚持与坚守;与合伙人合作7年却以分手划上了句号,又给了他再次出发的机会和勇气。如今,他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低压电器大王”。但是,这其中,所付出的艰辛,所遇到的困难,并非是外人所能想象、所能感知的。
1991年,求精开关厂分裂的时候,也正是国家鼓励引进外资的时候,并制定了很多鼓励外资和华侨资本直接投资的政策。南存辉看到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就产生了成立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的想法。正巧,他有一个远在美国的亲戚,也来大陆寻求投资方向。于是,南存辉争取到了这个亲戚的投资,从求精开关厂分离出来的当年,即挂牌成立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
怀着满腔的热情,抱着要开创一份事业的雄心,南存辉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正泰的运营中。只是,他没有想到,他已经陷入了一场更大的行业纷争的混战中。
熟悉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的人都不会忘记,1991年,在正泰刚刚起家时,这个行业也正处在硝烟弥漫之中,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当时,柳市的低压电器厂已经遍地开花,整个柳市生产的低压电器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但是,企业多,竞争就激烈,大家都在蚕食着有限的市场空间和利润,进行着没有秩序的竞争。而这种没有秩序的竞争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在混乱的市场中,人们轻而易举的成为了金钱和利润的“俘虏”。
正泰建厂之时,虽然柳市的电器行业几经整顿,但因为当地的小企业非常多,经常是整顿过后又“死灰复燃”。企业间无序竞争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企业使用的原材料质量低下,导致产品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有的企业把大工厂已经淘汰的废旧电器买来,稍加修整,以旧充新;有的企业冒充名牌等等。质量好的与质量差的混在一起,生产经营仍然一片混乱。
很多从事低压电器生产和销售的人认为,国家整顿只是一阵风,风头紧了,手就收一收,风声过后,再我行我素,反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没有做假,在这竞争压力这么大的有限的市场,怎么能挣到钱呢?
在一些人看来,正泰的到来无疑扰乱了他们的“财路”。正泰刚一成立,南存辉就继续沿用求精开关厂时的那套招法,即狠抓产品质量。他要求员工:必须以产品质量为生命线,在这一点上,绝对不能马虎。在他看来,真的假不了,假的也不能成真,靠弄虚作假只能逞一时“威风”,而唯有质量过硬,才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追求。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本意是说做人不要太张扬,否则容易招致众人非议,更有甚者,还会招致意想不到的横祸。
南存辉并没有张扬,他也并非是一个张扬之人,但是,他和他的正泰,却被当作了“出头鸟”。原因是,南存辉和正泰太出众了,所以,大家就得挑挑你的毛病,打击打击你。同行是冤家,正泰发展之初的遭遇,再次验证了这一道理。
正泰刚刚成立那两年,因为狠抓产品质量,产值从几十万元上升至几百万元,再跃升至上千万元时,马上招致了同行的妒嫉。于是,同行开始使出各种手段,来破坏正泰的正常生产,来打击南存辉的信心。
首先,是搬弄是非。正泰不是“出众”么,那我就挑事,我诽谤你,无中生有编排你,即使压不垮你,也要让你闹心,至少能从气势上压一压你。所以,当时,关于正泰的负面消息满天飞,说什么正泰资不抵债,说什么正泰要破产,说什么正泰的产品不可信等等。
其次,是闹事,写告状信。搬弄是非不行,我就匿名告你,让上级来调查你,就不信你能一点问题都没有,一点问题都查不出来。
最后,是恐吓。恐吓的手段有多种,南存辉收到过恐吓信,接到过恐吓电话,甚至于有一天早晨,竟然在自家门口发现已经用过的枪管……
只要能想到的手段,竞争对手都用上了,一时之间,南存辉被置在风口浪尖。他能挺过去么?朋友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让南存辉的对手们郁闷的是,他们选错了打击的对象。这些打击手段不仅没有让南存辉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奋进,更加出色。这个外表温文儒雅的人,内心居然如此的强大。
对于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战争”,南存辉不怕,他坦然的接受。在他心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迎战。当然,他的迎战不是针锋相对你一刀我一剑的对打,而是另一种更强大的武器——坚持,坚守,做自己该做的事。他一直坚信,只要自身正,就不怕影子斜。
当对手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对南存辉进行诋毁之时,南存辉却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工厂发展前景的谋划上,他一头扎进工厂的经营和管理中,外界的混乱不仅没有压倒他,反而让他越战越勇。他换了一个角度看这种竞争,正因为外界的诋毁,才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同行们是“怕”,怕正泰崛起,所以,自己要付出更多心力,只要正泰崛起了,一切谣言最终会不攻自破。
不仅是来自柳市的同行业的恶性竞争给了他压力,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也大得让人难以想象。在当时,温州人及温州产品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市场上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散,人们见到温州人和温州产品,就像见到瘟疫一样,唯恐避之而不及。正泰的产品同样没能免除这种厄运。
正泰工厂刚上马时,就有人建议南存辉,或者沿用求精原来的牌子,或者是走贴牌生产的路子,以逃避“温州假冒伪劣”带来的影响。没想到,这个建议被南存辉一口回绝了,而且很干脆:不行。
有人质疑南存辉:做企业,不就是为了赚钱么,有现成的市场和牌子,你为什么不能拿来用呢?何苦要自己冒险去开创一个新的品牌呢?
南存辉何尝不知道,打造自己的品牌,付出的艰辛及困难,远比贴牌要高出许多倍。他心里也明白,贴牌生产可以顺利打开市场,也可以逃离假冒伪劣商品带来的影响。但这样做,虽然是走了捷径,但品牌却是别人的,不归自己所有。说得通俗一点,只是给他人做“嫁衣”,自己永无出头之日。这不是他的目的,他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哪怕这个过程再艰难。
为了在混战中突出重围,占有市场,南存辉再次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又想到了“借”。不过与当时求精开关厂的“借”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是“借入”,而是“借出”。
南存辉的想法是:既然客户对正泰的产品没有信心,那我就不收钱,先借给你用。用得不好,我再改进。用得好了,再付给我钱。
对于正泰的这一举措,同行业很多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他们觉得南存辉这一做法多少有些冒险,哪有把自己的产品送出去不收钱的道理?万一收不回来成本怎么办?这样做,会不会是剑走偏锋孤注一掷呢?
实际上,这种尝试,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是建立在他的信心及合格产品的基础上,所以,同行的议论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反而让他更有信心。在他的经营观念里,不墨守成规,敢于尝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实再次如南存辉所愿,先借出产品试用,客户认可后再收钱的营销方式,开创了企业销售产品的先河,产品一经推出,客户反映非常强烈。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试用正泰的产品,一段时间过后,大家发现,正泰的产品安全性能高,质量稳定,用着放心,市场反馈好评如潮。
通过这种方式,正泰的产品进入了市场,随着人们对正泰品牌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正泰产品开始供不应求。而正是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靠着与众不同的营销方式,正泰在混战中突出了重围,迅速的占领了低压电器市场,产品的销售也迎来了“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