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精”和平分家(1 / 1)

“分开是最好的选择”,无论对南存辉还是对胡成中来说,他们都庆幸当时毅然分开,没有承受着面子上的“好看”,而忍受着内心的孤独。

南存辉和胡成中都是相当有魄力的人,“厂长轮着当”这一“发明”是当时温州民营企业界的一道独特景观。但是,一种制度在它发挥效用的同时,也必然会在其他方面显现出弊端。两个人的发展思路是不同的,厂长一年一换,厂子的发展思路及发展方向也随之改变。胡成中的每根头发都像是竖起的天线,随时随地捕捉着外来的商机。所以,在胡成中当厂长的时候,所做的决策就有些创新,甚至有些冒进;而南存辉则不言不语,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在南存辉当厂长的时候,工厂的发展就相对平稳,只是做好当前的事。

两个人轮流“执政”,小的方向不影响生产与销售,但事关工厂发展的一些决策思路却有些摇摆不定,时而偏向左,时而偏向右,没有一个持续性。南存辉和胡成中都认识到了其中隐藏的风险,由于企业领导的不连贯性,求精开关厂处在不是很稳定的状态。这样下去,企业的发展将会岌岌可危。

两个合伙人在利益上的冲突越来越大,“求精”发展的障碍越来越多,工厂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放眼外部,柳市低压电器市场发展势头正旺盛,处在空前的兴盛期,经过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整顿,一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受到了惩处。柳市正规企业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许多同行正抓住机会,更新设备,扩大规模,以期占领有利的市场位置。

看看企业内部,再放眼外部,南存辉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而这个时候,胡成中也同样被痛苦折磨着。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都对企业能走向何处没有底气,也没有信心。

南存辉认为,如果两个人能统一观念,继续合作是最好的选择。但当观念不一致的时候,硬捆绑在一起,就只能是加剧双方的痛苦,如果继续下去,拖垮的将是整个企业,谁也不想看到这一天,因为这个企业,倾注着两个人多年的辛苦努力,倾注着两个人全部的心血。

南存辉和胡成中这对合伙人,为了共同创办的企业的未来,开始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了起来。那一天晚上,没有人知道两个人都谈了些什么,只知道,两个人一直聊到天亮,一夜未眠。

就在两个人谈完不到一周的时间,一个工程队进入到求精开关厂,开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他们在原本为一体的生产车间正中间砌了一堵墙,把车间一分为二,一个叫一车间,一个叫二车间。南存辉和胡成中一人负责一个车间。后来,大家才知道,两个人在尝试着“分手”。

“分手”的方式有多种:有心平气和默默无语的分手;有你争我夺互相拆台的分手;有上演恩怨情仇的分手;也有小心翼翼的分手。南存辉和胡成中的“分手”,则是在试探中慢慢尝试。

两个人的想法是:慢慢尝试,如果尝试成功,就可以完全分开;如果尝试失败,那还有挽回的余地,还可以合二为一。

1990年,两人开始尝试“分家”的前奏。说它是前奏,是因为二人的“分家”有些特殊,别的合伙人散伙都是干净利落该一是一该二是二,分得彻彻底底,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但南存辉和胡成中的散伙,则是慢慢地试探着推进,厂名还是一个,由双方共用,不同之处在于,两个人各自负责一个车间,各自生产,并且打同一个牌子分别销售。

两个人的意思很明确,不是都想当厂长么,那就一人负责一个车间,互不干涉,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式去施展拳脚,看看结果到底能怎么样。

经过一年的运行尝试,双方发展的势头都不错,这就说明两个人即使分开,也能很好的发展。于是,1991年,求精开关厂正式一分为二。

虽然明白分手是必然的选择,也是获得新生的动力,但真正走到那一步,只有当事人心中能体会,分手的感觉还是很痛苦的,远不是那么一句“散伙了”那样简单。南存辉和胡成中的分手,尽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没有任何你争我夺的场面上演,但毕竟合作了7年,猛然分开,都不是很适应。

分开以后,两个人将走什么路,要何去何从呢?这对南存辉和胡成中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人不能总在隔着一堵墙的生产车间各自为政吧?不能再用同一个品牌来销售产品吧?分手以后,两个人心中也暗自较劲,都想处在“老大”的位置,都想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求精分家以后,胡成中感觉自己完全自由了。他联系了几个亲戚,成立了一个家族企业,当然,主宰权在胡成中手中,他是实至名归的老大。新企业命名为“德力西”,寓意“赶超德国西门子”,体现了胡成中的雄心壮志。当然,他没有脱离他的老本行,没有离开低压电器领域。

南存辉,也不甘落后,而是想尽办法融到了资金,开办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当然,他也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老大”。而以正泰命名企业,取义于“正气泰然,三阳开泰”,体现了南存辉“做企业要先做人”的理念。

求精“分裂”后诞生了柳市另两家低压电器巨头,两家企业后来都成为了国内低压电器行业的领军企业,而南存辉和胡成中也被冠以“柳市双雄”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