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发小上卷_下卷 第八章 拆迁(1 / 1)

西城发小 牛娃的春天 734 字 2个月前

鸣生毕业之后,没有回到北京,他在澳大利亚找了一份饭店管理的工作,就在那里落脚了。

国内来信,说胡同正在闹腾拆迁。家里为搬家去向纠结,过去讲究贵东城、富西城、穷崇文、破宣武,眼下已经顾不得这些老讲究了。西城回迁无望,主要还是钱的问题,如果要求回迁,房间面积没有扩大多少,不仅得不到补偿,还要倒贴银子,问题是当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鸣生在外面也是刚刚起步,还没有站稳,也捉襟见肘。

胡同里的年轻人认为,与其这样为难,不如离开搬走,拿着拆迁款到别的城区买个百十平米的大房子,补偿款可以做首付款,其余的贷款慢慢还。

胡同里的老人们不这么想,他们更多的是已经习惯了西单这里的人文环境——电报大楼的钟声、抬腿就逛的天安门、故宫、中山公园、前门大栅栏;眼前的街道、胡同、邻里,甚至那棵大枣树……特别是西城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每遇大事必启用的小脚侦缉队……让这些老人们倍感自豪和骄傲,他们数不清为首都安全和国际交往争了多少光,这种崇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都深深地渗透进到他们的骨子里了。

自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起就注入进他们灵魂深处的精气神儿,已经融入进了他们生命中,成为这些老人身上不可抹掉的烙印,一旦被抽离,真不知让胡同里的老人魂归何处……

鸣生记不起来胡同的家已经前后几代人住在这里了,尽管住房条件和环境都不是特别好,拥挤、窄小,却从来没人想过有朝一日会搬离。

为这次的搬迁去留鸣生专程回趟国。

当他踏进自己熟悉的大杂院,时间像是倒退回了过去,一切依旧,听到电报大楼缓缓的钟声敲起,鸣生百感交集。但是他不能沉浸在过去的时光里,生活还要继续,留恋只能耽误了前行的步伐,鸣生知道自己和家人必须面对现实,过去的时光谁也带不走。

听说是黑子在临时拆迁办公室帮忙,鸣生找到黑子,把父母的想法跟黑子说了,拜托黑子帮忙。自己又匆匆回了澳大利亚。

熟悉的家将变成记忆,这让胡同里的老人难以适应,茶余饭后被囚在格子房高大建筑里面,相互间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了抬腿出院门儿就遇见的老街坊……只能隔着电话线相互问候,发泄牢骚……黑子听说前期搬走的老街坊里就有老人受不了寂寞,在比西单老房子大出好几倍的楼房里抑郁的高兴不起来,有的走了极端自杀......想到这些,黑子尽可能帮鸣生家在东单找了一处小四合院安顿好,鸣生的父母非常满意,鸣生心里也特别感激。

鸣生给黑子寄来的信里说:“黑子,如果你想跟古老师一起出去玩玩,跟我说,我一定给你们设计好路线,招待好。”

黑子的家拆迁后搬到石景山区。而古悦家拆迁还没有开始。

黑子和古悦在三年前就领证了。他们没有跟任何人说,实际上也没有机会广而告之。大家各奔东西忙活着拆迁搬家、忙活着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再也没有胡同存在时的恬静安详,没有了出门抬腿串门的悠闲,胡同夷为平地,眼瞅着一幢幢高楼大厦逼的人们在其中匆忙的穿梭,召集起个人都成了奢望。黑子和古悦也没有准备新房,但是就是听说拆迁补偿要考虑婚姻状况,所以黑子和古悦挑个双日子就把婚姻登记手续办下来了。

黑子常愧疚的说:“老古,现在我是万元户了,朋友的往来却渐渐淡了,大家都忙着各自的小家,等找个机会咱们约他们过来乐呵乐呵。”

古悦笑着说:“的啦,你那些狐朋狗友将来约家来不如到外面吃一顿,我倒是觉着将来咱们有条件了,如果时间上允许咱们到外面转转,就当作旅游结婚啦。”

收到鸣生的邀请,黑子就跟古悦商量,兑现给古悦的旅游结婚承诺。两个人紧锣密鼓开始准备在古悦放暑假期间,出国玩一趟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