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就业迷茫期:靠努力就能实现的愿望(1 / 1)

牛津女孩 赛茜 976 字 1个月前

在22岁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许了个靠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的愿望,这就是踏实又幸福的感觉吧!

那个时候的我正在准备换工作,已经经历了10多次面试,收到过拒绝信,也收到过并不那么心仪的offer。幸运的是,每一次的面试,都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哪些是更适合我的工作。所以当我在500个申请者中得到风险投资的机会时,我意识到自己离最终的选择越来越近了。

同每一个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在工作的这一年里,我屡次在迷茫和焦急的边缘打转。我从小就是一个目标很明确的女孩,但现在,我却意识到自己不太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在投行里,跳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场动作,它不仅意味着你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你找到了一份更契合自己的工作。

我的成功跳槽,建立在长达8个月的准备上。

我把这8个月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求助”“练习”和“反思”。

第一,求助阶段,向现公司前同事和周围认识的人们请教。我建议大家最好选择比我们多2~3年经验的前辈,因为他们会对现在跳槽的情况更了解,对行业发展趋势和猎头信息的掌握也更准确。

在这个阶段,给我带来最多帮助的学长比我在投行早干了一年,并且很顺利地跳槽到了他理想的对冲基金。他在跳槽的时间、头部猎头公司和现阶段的专业培训方面,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同时,他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7个月的准备时间,可以在此期间向更多同行业的人请教。

同时,我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一个很重要却容易被很多人忽视掉的隐藏人脉网,就是企业人事部门或者猎头。当猎头成为我们的人脉后,往往会对我们跳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起初,我从未考虑过成长型风险投资,但是在我与一位头部猎头的前辈长达1小时的对话后,她觉得相比私募,我更适合早期的机会。那时的我,入行仅半年,资历不够。因此,她给了我十几页的参考资料。最终,我通过她的公司,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很多人可能误以为我会因牛津的身份在人脉上获益,但事实上并不是。我的很多指路人,都是我自己找上门、主动结识的。

主动,是我从小烙印在心底的关键词。比如,我们可以先在领英、脉脉或者其他招聘平台上联系上猎头,同时为自己选择一个独特的故事(我会使用9岁开始出国留学,大学期间做自媒体和慈善的标签),增强对方的记忆点。

第二,练习阶段。

跳槽意味着工作内容的迭代,对于跨行业的跳槽来说,需要准备更多的报告,储备更多的知识。庞大的知识量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只要肯练习、肯坚持,努力是会得到回报的。

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我会把看似非常巨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周和每天的计划,并把自己的目标分为三个方向:

·观看大学里私募教程的录播+碎片化时间听播客(理论+专业性提高)。

·学习和搭建模型(技能提升)。

·行业深度探索(获取案例)。

在拥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和技能后,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不断地反思和复盘。

我喜欢的方式是面试。面试多个赛道、多类公司,并在面试后复盘:这家公司和这类行业是否存有我不喜欢的因素?它能给我的新机遇是不是我真的想要的?

从晚期私募投资到初期成长型投资,从中国、德国到英国,从生物医疗到电动汽车……这是一段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却帮助我树立对未来更加明确和坚定的认识。

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一家医疗头部投资公司面试,在1周半内,我完成了4轮面试,每一轮均长达1小时。正常面试还是很有趣的,在最后常务董事给我的直接反馈是“你没有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想着私募”(You are not living and breathing private equity)。他认为我没有真正对这份工作感兴趣,以及为此努力付出。他说,他愿意半年后与我再对谈,只要我接下来能改变我的思考方式,对投资医疗深度了解,我就可以再获得机会。我很感谢他,本应是“是或不是”的面试,他却在最后20分钟给我指出了接下来如何取得进步的方法,并给予了我这样没有过多经验的年轻人第二次宝贵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结束一场面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安全感——只要踏实努力,就会得到想要的机会。

但同样,他的那句“每时每刻都要想着××”的提点,也让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对晚期私募投资的兴趣。在认真地复盘一周后,我确定这份工作和投行带给我的利弊很相似,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和未来的人生。因此,接下来我探索了早期一点的成长型投资,具体的金融内容就不在这里细说了。

诚然,我的跳槽经历可能更适合金融界的小伙伴们。但无论在哪一行,这种找前辈咨询、埋头练习、多面试、多反思的步骤,一定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不同工作的制度,也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