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成为与企业匹配的人才?这其中大有学问。
应届生的求职状况往往很极端,要么会拿到很多offer,要么一个也拿不到。
作为一个跨行业,却被朋友调侃“offer拿到手软”的应届生,我的经验可能会给大家一些启发,请记住以下三个关键词:
技能、经历和个人魅力。
[img alt="" src="../Images/Figure-0144-0001.jpg" width="95%" /]
无论是投行、咨询公司还是政府部门,以上三大板块都是他们评判人选的首要条件。
虽然父母从一开始就强烈反对我选择地理这个就业率低的专业,但我并不担心。
高中在普华永道和安永实习后,我较早地开启了职业规划。
对新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我会建议以下三个准备步骤:
首先,利用互联网把所有面试问题收集起来(按以上方向收集)并分类。
其次,针对每一个问题认真写出答案(这个过程会让你搞懂回答问题的逻辑和该问题对应的技能)。
最后,找到回答问题的精髓和逻辑后,我会以列表的形式把相关经历+技能都写出来,这样方便应用在不同的问题上。
第一次一定要自己摸索,使用STAR(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这个常规的回答法则即可。商业或时事问题在面试前两周多看些金融时报与研报,并把有趣的金句和案例记录下来。我们要做到的,是在与面试官畅谈时,能在提到某种趋势时给予相应的案例,尤其是最新发生的案例,这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我们对商业知识的了解和热情。
对于面试总是紧张,发挥不好的同学,我建议永远不要把面试者看成比我们更有权力的人。当我们坚信自己与他们一样优秀时,我们所说的话才会更有说服力。
同时,大学实习的offer除了个人的准备,人脉也很重要。在众多实习中,麦肯锡全封闭式的春招实习给我的人际关系网带来了非常多的资源。与其说这是一个极具交易性的思维,不如说它给予了我结识一辈子好朋友的机会。我在伦敦的室友就是我的牛津同学,但由于来自不同学院,我们在大学里从未有机会认识,但在全封闭的麦肯锡的春招实习中,我们在六十多号人中找到了彼此。
凭借4%的录取率,我顺利地与其他英国G8大学的同学做起了麦肯锡实习的同事。
四年后,我顺利跳槽,也多亏了我实习时结识的朋友的帮助,他们有人在我跳槽面试的公司里工作,有人帮我介绍了非常有用的关系网。
在职场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个假期的实习关系,很可能会帮助我们得到下一个机会,与其把其他实习伙伴看成竞争对手,不如在提升自己工作技能时,打造自己的人脉网。
最终,我拒绝了高盛这样的头部大投行,选择去了同样优秀的华尔街精品投行。当时一同实习的同事,都比我多一年或一次暑假的实习机会,但是因为我的规划较早,准备充分,这些机会最后都成了我成功转行的战果。所以,如果阅读这段文字的小伙伴也想进入金融圈,我想说,“对”的实习经历往往会比专业对口还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