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方向对了只是第一步。从0到1创建一个全新品牌,顶层设计是关键,品牌的顶层设计决定了品牌创建的成本和效率,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品牌的成败。
华与华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帮助企业系统化建构品牌顶层设计,一次做对,一次做全,从而高效、持续积累品牌资产,最终成就超级品牌。
华与华用品牌三角形来建构品牌顶层设计。在本案例中,项目组从该模型的三个维度重点做了以下重构。
话语体系:品牌名及品牌谚语。
符号系统:超级符号及超级门头。
产品结构:产品设计及品类结构。
1. 话语体系:品牌名及品牌谚语
品牌名:既是成本,也是召唤,还是投资。
就像一个孩子诞生,首先要为他起个名字;一个新品牌诞生,同样要先有名字。确定转型为专业少年装品牌后,“今童王”(KBOY&KGIRL)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品牌名。
华与华方法认为:命名就是成本,命名就是召唤,命名就是投资。
1)命名就是成本:命名的第一原则是成本,品牌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成本低的名字。
成本低就是要降低理解成本、识别成本、记忆成本、传播成本。比如,电脑品类中,“苹果”的命名就要好过“戴尔”,因为苹果是全世界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水果,人人都熟悉,看见一次就记住了。
“今童王”中英文名成本都是极高的。“今童”容易混淆为“金童玉女”的“金童”,而英文名KBOY&KGIRL,绝大多数家长都念不出来,更别说理解、记忆和传播了。
2)命名就是召唤:命名的第二原则是召唤,你的品牌名,是否有指向性很强的召唤,是否召唤了价值,是否下达了明确的指令。
比如,丰田曾经将其在中国的品牌和产品进行了全线改名,如将“陆地巡洋舰”改为“兰德酷路泽”等。这便是将召唤性超强而成本超低的好名字改为无任何召唤性的名字。
召唤,是词语的能动性,它能将品牌的价值和顾客召唤来,如“陆地巡洋舰”能将其价值和顾客召唤来,“兰德酷路泽”就不能。
在实际的市场调研中,很多店员和家长都反映,“今童王”的“童”字听起来有些幼稚,很多十几岁的大孩子一看到“今童王”三个字,就觉得是小孩子穿的童装品牌,心理上较为抵触,即使家长把衣服买回家也不会穿。
这说明“今童王”品牌名对于“少年装”的价值及少年客户的召唤性并不强,无法有效吸引少年群体。
3)命名就是投资:一旦确定了品牌名,就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要不断重复,不要轻易改动。命名就要找到投资效率最高的名字,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积累品牌资产,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
20多年来,今童王曾频繁改动中英文名,每一次改动都是品牌资产的重大流失。
从成本、召唤和投资的角度来看,“今童王”确实不是好名字,但已在渠道大规模沉淀,合作多年的经销商只认“今童王”。如果完全推翻现有品牌名,便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资源,另起炉灶的难度非常大,最好在现有品牌名基础上做文章。怎么做呢?
项目组发现,很多有类似问题的英文品牌会使用简称,比如Calvin Klein,消费者会简称为CK;再比如著名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消费者会简称为LV。今童王也可以用简称的办法,提炼出“KBOY&KGIRL”中的“K”,简称为KK,但这还不够。
在华与华方法中,凡事都要寻找到哲学级的洞察和原理级的解决方案。换言之,弄清一件事,要从根本上去定义它,要找到它最底层的逻辑和原理。
命名的一个底层原理是:词语的权能大于话语的权能,品牌名的权能大于品牌口号的权能。
假如别克出了一款高配置的商务车,它用一句口号——“全新别克商务车,贵宾级的享受”,就不如直接将这款车命名为“别克贵宾级商务车”。后者显得更权威,价值感更强,定价空间也更大。
同理,“KK,专业少年装”就不如直接称为“KK少年装”,因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少年装”这个品类。
而要占领“少年装”这个品类,首先要占领“少年装”这个词语。考虑到“少年装”的品类名无法注册,项目组选择在“KK”的简称中增加“少年”一词,直接召唤少年消费者。
就这样,今童王的新名字诞生了:
“KK少年”这一品牌名中,不仅“少年”对消费者有极强的召唤性,而且“KK”两个字母的组合方式也能凸显一定调性,非常契合服装行业的时尚属性。
华与华用哲学级的洞察和原理级的解决方案一锤定音,结束了今童王品牌名的混乱状态,构建了品牌未来发展的基础。
从KK少年这个名字诞生的第一天起,客户才从真正意义上开始高效积累品牌资产。KK少年一出生便占据了无与伦比的行业位势,为少年装第一品牌奠定了基础。
品牌谚语:设计一句话让孩子说给家长听
品牌谚语的关键是要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或者使用者替我们去传播。今童王原有的品牌口号“我潮,我酷,我快乐”,比较书面,很难喊出来。项目组在市场调研时发现,购买少年装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的博弈过程,通常分为两种场景。
家长代为购买:少年忙于学业,没时间逛街。家长代为购买,回去让孩子试穿并决定是否退换。如果孩子不喜欢,家长即使强行买回去孩子也不会穿。
家长陪同购买:在购买时家长和孩子都会表达看法,当看法不一致时,开明的家长也会适当听取孩子的意见。
很显然,在少年装的消费过程中,购买者是家长,使用者是孩子。家长因付费所以起主导作用,孩子因实际使用所以有一定话语权。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选择服装的自主权也越来越大,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偏好对购买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KK少年而言,必须要设计一句话,让孩子在挑选衣服时说给家长听。
项目组最终确定了品牌谚语:我穿我的,KK少年。
“穿”表明是服饰,还有明显的指令性。“我穿我的”也非常契合青少年时期自主意识的觉醒——“我不再是个小孩子了”“该穿什么衣服,由我做主”。这种情景也是一个循环往复发生的文化母体。
2. 符号系统:超级符号及超级门头
超级符号:“标字”设计一目了然
今童王原有的品牌符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老虎头(老虎代表King,今童王的“王”),但是识别和理解的成本过高。
品牌改名后,该如何设计代表KK少年的超级符号呢?
这就要用到华与华标志设计的理念:尽量做“标字”,不要做“标志”。也就是说,要一目了然看见KK少年的名字,以KK少年字体为中心进行设计。
品牌的英文单词“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为“烧灼”。最初来源于人们要标记自家所有家畜或私产,用烧红的烙铁在这些家畜和财产上烙上自己的标志,从而和别人的同类物品区分开来。
在遥远的古代,由于识字率低,用人人都认识的图形(“标志”)来替代文字(“标字”)做标记。而到了现代,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标字”比“标志”往往更有优势。我们曾尝试找到一个符号来代表KK少年这个名字,后来我们发现没有比KK少年更能代表KK少年的符号。
因此,KK少年比其他图形标志更具有自明性,传播成本更低,也更能够体现价值。而重新创作一个全新的图形标志,反而在KK少年之外又增加了消费者的记忆成本。
那么就只需要考虑如何将KK少年四个字符号化。
为了强化品牌名KK少年,使其有一定的抽象度,更强的符号感,同时有更明确的边界、更强的存在感,项目组在设计上运用了很多品牌都会用的色块。
最终,KK少年的超级符号诞生了。
超级门头:信号能量秒杀一条街
街道即货架,门店即包装。要把街道看作竞争激烈的货架,像设计产品包装一样设计每一家门店,尤其是每一块门店招牌,因为门店招牌就是最大的广告位。
在招牌上,项目组将KK少年的超级符号尽可能放大,加上红色色块所具有的视觉强制性,使其信号能量达到最强。
不论白天还是夜晚,红色方标都能让KK少年的店铺在街道上脱颖而出,抢夺过往行人的注意力,秒杀一条街。
超级门头落地后,门店获客效果显著,下面是经销商访谈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原话:
· 容易记,进店率明显有提高。人家走过门口,脸都要转过来,不往前面看。
· 信号很强,其实有的人不想看,但又不得不去看,因为这个红颜色招牌(醒目)。
· 我门口那些幼儿园的(家长)路过的时候都会说:“哦,这是KK。”原来老虎头那个不好记,英文读不出来,一般人谁知道。
· 不管是谁路过,买还是不买,他都要念一下这个名字。而且这个名字朗朗上口,老人也好,小孩也好,只要读过书的,他都能读得出KK少年,有的小孩子“KK少年、KK少年”念个不停。
3. 产品结构:产品设计及品类结构
产品设计:名副其实的少年装设计
与其他产品相比,服装有着鲜明的个人偏好,且品类和SKU极多,所以KK少年产品结构的调整难度非常大。
而少年装又是个全新的品类,没有人说得清楚少年装到底该怎么设计,少年装与童装在设计上究竟有何不同。
项目组开展了大量的案头研究,读遍了市面上能见到的与童装相关的论文、书籍和研究报告,涉及服装设计、符号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
与此同时,不定期驻扎一线门店进行市场调研,甚至跑到中小学门口蹲守,观察中小学生的衣着习惯。
最终,洞察并归纳了少年装与童装在设计上的主要区别,从风格、元素、尺码等方面,都给客户提出了明确的调整建议。
为了凝聚双方共识,推动产品设计升级,项目组还撰写了《KK少年产品开发手册》给客户的设计部门作参考。
经过项目组与客户设计师团队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今童王成功将产品设计由中大童装逐步调整为名副其实的少年装。
品类结构:增加内搭基本款品类
如前文所述,企业要为社会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品牌就是企业对解决该问题的完整承诺,承诺越完整,则社会通过该企业交易的成本越低。
在与华与华合作前,今童王产品定位为“轻奢潮品”,外穿流行款在品类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
但是,华与华考察“大孩子不好买衣服”这一社会问题发现,消费者不仅不好买外穿流行款,也不好买内搭基本款,甚至由于少年日常着装以校服为主,后者的需求反而更大。
所以,定位为“8~18岁专业少年装”的KK少年,要增加内搭基本款品类在品类结构中的比重。
如今,KK少年的产品开发线已涵盖时尚运动、校园复古、国潮等风格系列,既紧跟流行,又百搭耐穿,深受广大少年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