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香席表演(1 / 1)

香席 林灿 654 字 2个月前

宋朝虽然军事上羸弱,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与经济最繁荣的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富庶安逸。正如《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的那样,繁华的临安,熙攘的市井,遛鸟逗狗的富家公子,穿绸佩玉的大家小姐,杂耍的艺人,碧绿的西湖,悦耳的江南小调,素雅的画风,遒劲飘逸的书法等等,都展示着宋朝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社会的开放、物质生活的提高,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昂贵的香料开始走出宫廷,不再是由皇家独享的朝贡品。来自南洋和阿拉伯的客商,用巨大的帆船将占城的沉香、印度的檀香、阿拉伯的乳香都带到了临安、泉州,在“一片万钱”、“一两沉一两金”的惊呼声中,这些香料在人们羡慕的眼神中,和着吟唱的词曲,开始以一种精致而高贵的方式,出现在爱香之人的面前,这就是香席。

香席,是中国香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也是香文化与艺术的结晶。在经过了先秦、两汉、魏晋和唐代的发展后,在宋代达到顶峰,并形成香席的雏形。据《梦梁录》记载,在宋朝的临安,已经有一种职业的香婆,每日在茶楼酒肆之间兜售香药。还有每天到各家各户去印香的“供香印盘者”,印好香就离去,到月底才结账。还有专门的香药局,掌管着庆典祭祀婚丧嫁娶中与香有关的一切事宜。当时,烧香已经成为“四般闲事”之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个“供香印盘者”就是香席师的祖师,他们或她们所做的印香,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今天的篆香,和闷香、空熏一起成为香席的一部分。

刘良佑先生指出,香席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而升华为心灵饕宴的一种美感生活,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来进行的文化活动。

也就是说,香席主要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修持心灵的。那么,魏晋时期石崇对沉香的奢靡浪费自然不可能是香席;隋炀帝在除夕之夜,将沉香、甲香以车计用于烧香山,肯定也不会是香席;而大唐盛世皇亲国戚之间比赛香料的斗香,由于只有赛,而没有品闻香气之优劣,体会沉香气味的妙趣,也无法说是香席。只有到了宋代,文气郁郁的江南大地,才子辈出,词曲绝唱,将香与素雅淡泊的文化风尚结合到了一起,这才催生出香席。

也是在宋代,丁谓、苏东坡、黄庭坚、洪刍、陈敬等一大批文人雅士,将文学与艺术的灵魂注入到沉香的品味之中,写出一部部高山仰止的香学名著,和婉约豪放的诗词,形成对沉香的系统化研究与闻香品鉴的方法,将香文化推上了巅峰。

虽然在清朝至民国,华夏文明遭受了文化巨殇,很多优秀文化被摧残,甚至是被毁灭。但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有的文化活动又随着文艺的复兴和经济的繁荣而重见天日。香席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唐宋时期传播到日本后,与日本的香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日本文化特色的香道。这样一来,当我们开始重新开始寻找失落的文化时,往往会惊喜地发现,日本还完好地保存了那些精致的东西,结合着中国古代的典籍,一点一点地将香席整理出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香席是一种文化活动,一般邀约一些爱香友人小聚于香室,共品沉香的奇妙香味。所以,带有一点的表演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流程。下面以沉香会馆通常的流程讲述一下香席的过程。包括发柬、入座、品茶、坐香等流程,在这其中去品味沉香之美。

首先,我们要认识各种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