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做出某种表情会影响身心健康,例如心情不愉快时强颜欢笑,会让自己更不快乐。那如果在自愿的情况下做出某种表情,是否可以真的产生与之相应的情绪呢?
人们的情绪受外界因素影响,往往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因为某种原因,或是为了适应某种场合,不敢或是不便直接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最先做出的反应就是对目前出现的情绪遮遮掩掩,再用另一种情绪替代,好让别人无法分辨。就像一个人因跟男友吵架心情不爽,但是今天她要参加同学的结婚庆典,为了不扫同学的兴,她首先想到要表现得开心一些。再譬如两个人在热恋之中,一方为了让另一方开心,即使心里有事也要装出没事的样子。
这种假装情绪的现象除了在生活中常见,在工作中也经常见到。例如某市场服装销售人员向顾客推销衣服,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他们都要掩饰内心真实的感情。如果顾客跟销售人员讨价还价,说这个衣服再便宜50元就会购买。销售人员通常都会表现出难以接受的神情,然后虚报一些信息,例如说这个价钱低于成本等。其实降价50元,他们也稳赚不赔,但为了多赚些钱,他们就要装出难以满意的样子。
心理学家尹扎德认为,人的面部表情与情绪是相互联系的,情绪活动会引发表情变化,表情带来的感觉会给大脑提供线索,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有的人喜欢整天假装情绪,看到不喜欢的人也要对他恭恭敬敬、笑脸相迎,让人觉得他总是那么随和。别人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回答说:“情绪假装久了就成习惯了,自己都分不清真假。”
情绪真的可以“弄假成真”吗?它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还是适用于大众?
心理学家埃克曼做了一项实验,他让被试者按照他的指令做出某种表情。例如在对微笑的研究中,埃克曼让被试者做出微笑的表情,假装自己心情愉悦。时间一长,被试者们便会产生与表情相应的情绪,他们真的感受到喜悦的情绪。当人们勉强微笑时,虽然一开始感觉不到真的快乐,但是一段时间过后,情绪就会发生变化,变得开心快乐起来。
心理学家称做出与情绪相符的表情,能够使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发生变化。表情会给大脑的感情中枢传递信息,大脑接收到信息就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做出的是快乐表情,分泌出的化学物质就能产生快乐情绪,反之是悲伤情绪。当情绪再次传回大脑,与之相应产生的情绪还会加强。就如实验中的被试者长期保持微笑,就会促使快乐的情绪产生,但前提是这种快乐情绪是人自愿产生而不是被强迫的。而且,假装情绪还可以像真实情绪一样令人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个人外在的情绪表现,也可引发个人产生相应的情绪。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他们召集一群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作为被试者,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人员要求被试者假设自己正在为现场观众表演愤怒情绪。实验人员会用仪器记录演员们表演愤怒时心跳、血压、体温等生理特征,以及通过抽血对演员们血液中的皮质素、儿茶酚胺和免疫机能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之后,实验人员用一些方式让演员们产生真实的愤怒情绪,同时再运用仪器和血液检测记录他们的生理状况。经过对前后两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实验人员发现,两种情况下测量出的结果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假装愤怒和真的愤怒出现的生理反应是相同的。
从以上实验可以得出,一个人的假装情绪,可以表现出真实情绪产生的反应。如果假装生气、愤怒、悲伤或是愉悦,只要出现相应的面部表情,就能使假装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接近真实的生气、愤怒、悲伤或愉悦等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
教育学家卡耐基说:“如果你工作时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种工作状态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可见适当假装情绪,能为情绪调节带来好处。那么如何适当假装情绪呢?
首先要让面部表情保持积极状态。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做一些消极表情,例如撇嘴、皱眉等,你就让自己从改变这些表情做起。你要经常告诉自己,应该保持一个好心情,如果无法控制自己,你可以在房间里或是工作的地方多摆些笑脸。可以是有笑脸的玩偶或笑容灿烂的人,也可以在杯子上或电脑旁贴些笑脸小贴画。当你看到这些笑脸,不愉快的事情就会被驱散,你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另外,调节情绪还可以从调控生理反应着手。当你发觉自己因为某事染上不良情绪,而又无法摆脱时,你可以假装自己为了某事感到快乐,假装让自己沉浸在快乐之中。因为假装高兴,你生理上的反应就和真的高兴一样。假装时间长了,你可能不知不觉就能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又找回以往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