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粘贴画?
粘贴画(Collage),是毕加索、布拉克等人所创的现代美术绘画法之一。日本的Collage疗法是森谷宽之在箱庭疗法的启迪下,于1987年5月开发的。箱庭疗法是非常有效的疗法,但是需要准备沙盘和沙具等设备。为了能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心理治疗,森谷提议用平面绘画和相片来代替立体的玩具,进而开创了Collage疗法。方法虽然非常简单,但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现在在日本,从儿童少年到老年人,从健康人到精神病患者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节的主题是粘贴画,可能对于首次听到这个词的人来说更像是儿童玩的游戏。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去山里面帮助一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孩,不能随身携带着种类繁多的沙具和沙盘,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山上有的物品,如废旧的报纸,或者一些石头,或者相册,让这些小朋友来做表达,通过粘贴画制作的过程,可以起到评估的作用,做到心理压力的释放和一部分心理危机的干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日本沙盘疗法的简易化后演变的疗法。
粘贴画来源于艺术,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因此这对我们有一种启发,就是所有的心理学技术都并不高深,都不是玄妙的,都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劳动,后来的演变把它上升为艺术。
这就好比中国的武术,其中有很多象形的拳术,如蛇拳、虎拳、豹拳、螳螂拳,都来源于大自然的动物的启发,形成了一种竞技模式。中国古代的歌舞,最初也是来自劳动人民劳作时的动作,甚至现今在云南的纳西族、藏族,人们在劳作时就如跳舞一般。
在这过程中,有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考古学家的考古过程,当他们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古迹的时候,就会提出问题,这是哪个朝代的?除了要知道这个朝代的器皿,还会用到黏土测评这种方法,大概是在土地上钻下去,然后看每一个土层,通过土层的厚度可以推测年代。
二、粘贴画与象征、隐喻、投射
今天除了学习如何使用粘贴画,还要学习如何透过文化符号了解我们的心理世界。我们要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心路历程、状态以及走向,是需要有一副“眼镜”的。那么这个“眼镜”代表什么呢?就是我们能够解读文化符号,每一个人通过一种象征物,背后所指向的那个东西。所以特别专业的人,一定是掌握了一些规律的。这副“眼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的心灵,看到隐喻,看到象征背后的真实心理状态。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本章内容的原因。
好比,我们看到了一只鸽子,但是除了看到鸽子以外,你觉得它还象征着什么呢?很多人回答“和平”。但是我们再往前追溯一百年、两百年,它是不是还是象征着和平呢?也许它象征的是信息,是快递,或许还有其他。
这里我们说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如果它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如何得知一个人今天的象征物就是原来的那个象征意义呢?因此我们要解读一个心理文化符号,不仅要知道现在它象征着什么,还要知道它曾经象征着什么,这就如文化的考古,从这个考古中,我们可以一直往前推,便可得出一条线。因此,当有来访者在沙盘中摆出一只鸽子,或者在画纸上画出一只鸽子,你就不能立即给出这象征着和平的判断。
象征随处可见,象征物无处不在,在你身边出现的所有物品都可以是一种象征物。就如中医中有种观点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药。以此类推,世界任何物品都是一种象征物。比如,杯子本身的功能是用来盛水的,可是当我把它作为一个礼物送给我的朋友时,他不会只想到是因为他没杯子喝水才送他的,这个杯子必然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象征我希望他如杯子一样可以容纳一些东西。同样的,我们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可能会被理解为不同的象征意义。我曾经去云南时,在摩梭族那里有人问我要不要去“走婚”,怎么表达呢?就是在晚会的舞蹈环节,当你看中一个女子,你可以过去牵她的手,然后用手指抠她的手心,如果她给予一样的回应,那么表示同意。这就已经上升到动作的象征了。所有物品也包括动作行为,它除了有所指的那部分的功能,它还有其他功能,而且一个物品代表的内容有很多。不同情况下,不同时期内,同样的物品也许其象征意义也不一样。
从物品到行为,都可以如此理解,从行为还可以推至语言,都包含象征和隐喻。
有学员会问,隐喻和象征有什么区别吗?隐喻一般是指小范围内的,而象征是指广义范围的。比如妻子只要把一盆花往床头一放,丈夫就知道,今晚要有浪漫的事发生,这便可以理解为是隐喻。春节前夕我们都需要贴对联,贴福字,有人家是把福字倒过来贴,其中含义大家都知道,这就可以理解为象征。因此,两者有着广度和深度的不同。
一些行为,它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理解和意义是不同的。为什么现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许多的误会?一个男性正弯腰提鞋,而前面的女士认为他是想偷看她,因此产生了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可见,所有的误会都来自象征和隐喻。所有的误会也来源于我们没有戴上一副可以考古的“眼镜”,一副可以直穿心灵的“眼镜”。所以学习绘画疗法,就是给来访者一个所指的物品或者载体,让其把那些东西的能指部分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要对文化心理学,对象征和隐喻背后的符号有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当你对这些内容还不够了解的时候,就会出现投射,即“我以为是那样的”,其实只是你个人的看法强加到了他人身上。那么如何做到避免投射或者说尽量减少投射呢?那就需要对文化符号的知识系统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在语言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隐喻和象征。比如,我小时候,冬天很冷,我跟妈妈说,好冷啊,妈妈就会说:“那就钻锅子底下去吧!”我们都知道锅子底下是根本钻不下去的,实际上她想要表达的是:谁不知道冷呢,坚持下就好了嘛!当她这么说的时候,我们也就不会再喊冷了。还有,比如有时候我们做错了事情,她就会说:“人若不要脸,神仙也难办。”这样让我们了解到,人的羞耻心很重要。比如还有,当我们在屋子里出来,忘记关门了,妈妈就会说:“夹着你尾巴啦?”其实就是在指责我们不随手关门。可见,几乎所有的语言象征和隐喻都有刺激人的效果。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也学会了妈妈的语言,经常在别人说东的时候我会说西。其实这种语言模式是很不利于交往的,因为别人很可能理解为指责、挖苦、讽刺。但是当你的心理健康水平上升了,你不带着愤怒或者指责的情绪去做这种表达的时候,就会让别人很受益。因为很多别人说不清楚的事情,你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清晰。当今社会的家长和老师们,他们的语言风格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格,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许多指桑骂槐的情况,那么孩子不仅也会学会这种语言风格,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心灵创伤。除非他们长大后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例如,前几天我就收到一封这样的信,上面全是好话,但等我读完后才发现,通篇都是在批评和指责我。
本章学习的三个关键词:象征,隐喻,投射。
为什么会产生投射?过去我们会理解为是因为一些人敏感、多疑、神经质。其实产生投射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无法解读别人的符号,当我们解读不了的时候,就会想当然地认为那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意思。所以除了个人一些敏感特质原因,还有我们本身对符号解读的能力,也都影响着投射。若一位咨询师每天都在用投射的方式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害别人。那么,我们除了尽量做到不去投射别人的同时,若别人投射了他们的解释在我们身上,我们该怎么办呢?当有人指责谩骂你是一个坏人时,你感到生气,那么其实你就已经认同了他的投射,你不认同自己是个坏人,但是你却认同了他说你是坏人这件事,所以感到生气,你产生了投射性认同,你认同了别人投射在你身上的内容。若你不接受,那么可以理解为他骂的并不是你。
当我们把自己梳理好了之后,就不会随便投射给别人,同时也容易看到别人的投射,不会轻易被别人投射。如果你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经常接受别人的投射,当你接受多了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大众所认识的心理咨询师——情感垃圾桶。因为每名来访者都带着自己的投射来到咨询室,他们潜意识里会把这些投射强加到咨询师的身上,如果咨询师没有足够的功力识别出这些投射,就会真的变成如大众认识的咨询师那样。
再举一个例子,小时候在村里听到有人骂街,有一家人家的鸡被人偷了,然后他就从东街骂到西街,骂着骂着他就不走了,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对着一个固定的方向继续骂,那个方向的人家就出来与他对骂,骂着骂着丢鸡的人就肯定是此人家偷了自己的鸡,对方否认,丢鸡者就说:“若不是你偷的,你为什么要搭我的腔呢?”于是两人继续吵得不可开交。这个例子里就正说明了,一旦接受了别人的投射,很可能会产生说不清,理还乱的结果。
这个世界是一个象征和隐喻化的世界,而人世间的很多问题都是源于投射和认同,这是规律性的。
三、粘贴画
(一)准备阶段
1.工具准备:大白纸(规格80cm×110cm左右)、废旧报纸30张、废旧画册、书或者杂志若干(10册以上)、胶水一瓶或者胶带一卷、剪刀一把。
2.环境准备:安静的环境,有足够创作的时间。
3.心境准备:放松心情,全情投入。
(二)实操阶段
指导语:请在废旧的杂志、报纸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裁剪出所需的图案,任何一个图案,也可以是文字等。再把它们粘贴到纸上重新排列构成粘贴成画,给自己的作品选定主题,并回答几个问题:故事发生的季节,什么时间?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故事发生在哪里?贴完后,把自己的故事写在另一张白纸上。
(三)分享阶段
故事内容:故事发生在现在,我即将出门学习两天,很担心老公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
分享者1:粘贴画的中间是一个人在练瑜伽,这个人就是我,对我来说,这个周末要参加的学习就好像练习一场瑜伽一样。粘贴画的左边是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我觉得在家里我和孩子的互动也是这样的,非常温馨。画的右边和我目前的心情有关,我很少让孩子看电视,尤其是孩子着迷看电视,家人在旁边没有任何干预的时候,刚才在我们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于是我就在预想,接下来我不在家的几天和老公带孩子的情况可能就是这样的。第一天,可能就是左上角的那样。无所谓的,看孩子嘛,谁不会。紧接着就可能是右上角的那样,很酷。接着,可能就是右下角的那幅,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最后,可能到了晚上照顾孩子睡觉时,就会感到很崩溃。而我呢,既很想去参加这次学习,又有一点不放心。所以我现在的状态有点类似图画上面的小人头像那样,很抓狂的感觉。
分享者2 :大家好,这是我刚才在杂志上临时找的一些裁剪图,零零星星的,但是却发现完成了一个我很想做的主题,我把它命名为:我未来的生活。我贴上去的第一张图是纸上最大的那张,上面是一个女的,我把她想象成我自己,但是她的长相和我的又不太一样,我就在上面画了一个脸。然后我贴了第二张,是一个男的,它代表我老公,他坐在云上,但是他又不是十分符合我想要的那种感觉,我又给它贴上了一个“我”。后面的这些我就忘记顺序了,但是我觉还是讲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目前我跟我老公在两地,忙着各自的工作。但是未来我们会在一起,有一个家,也会有小宝宝,然后等着小宝宝长大,等他长大之后,我们有时间就出去玩,所以要有汽车,有风景,因为不知道未来生的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所以我的贴画中有男孩也有女孩,其实我更喜欢女宝宝。我想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从现在开始,也就是2016年以后的生活,我觉得我一直在这个生活里,在这个画里。最后拼完整个贴画后,我看整幅图的感觉是很开心的,对现状也比较满意,而且感觉贴得还挺有艺术感的。
韦老师指导:这里我们看到了两幅粘贴画。画的左边代表着过去,右边代表着未来,中间表示现在。第一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中间这个练瑜伽的自我。过去表达的是与孩子的一个信号,中间是理想化的自我,此时的她对未来是很焦虑的。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幅画中的冲突,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冲突。如果在个案的咨询中,我会保留这种冲突的感觉,和她一起来分享。
第二幅画中,当她还未分享时,我看到的是两个分别戴着面具的人,分享者有说明是画上去的,但是这里面有存在不认同的感觉。左上角代表着她的客体,这个客体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母亲,这里代表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和统一程度。然后,我再看到“生活”两字,“生”在下面,“活”在上面,而且两个字是被分开的,且“生”字在中间位置,一般中间表示的是“我”,现在的自己,当听到说夫妻俩是分居的状态,他们一个是“生”,一个是“活”这是第二个信号。第三个信号是,看到云彩上坐着一个男人,这让我感觉到,在此分享者的内心潜意识里,自己的丈夫平时是会驾云而去的,虽然分享者在表述时,很有故事的美好感觉,但也透露着一种担忧的感觉。
分享者2:韦老师表达的内容,我有些不能理解,还有一部分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我贴上去的画是很有限的,随手拿来的杂志,杂志上的图画本来就很少,大部分是文字,而且能被我所用的图片也很有限,而且我找到的画也不一定是我想要的动作、表情或者环境,但是它能代表一部分内容,我就贴上去了。您说的我老公坐在云上的那张画,其实那幅画是因为我在里面没有找到男性的图,但是图画上的感觉是忧伤的,所以我才贴上去了我自己。还有关于“生活”那两个字,在杂志剪下来的时候,它是连在一起的,纸上中间的部位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贴上那两个字,所以就把它们分开了,但是初衷是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所以就把它们放在了现在的位置,而且我贴得不是特别正。
韦老师指导:好的,我们来看一个现象,就是前面讨论过每个物品都有所指和能指的意义,比如前面说到了杯子是用来装水的,但是我们把杯子拿来送给别人的时候,或者是用来做象征物的时候,发现它还有其他意义。
【韦老师手把手教你:粘贴画的象征意义】
当我们拿一幅粘贴画来做自我成长和分析的时候,我们是要关注物品的所指还是能指部分呢?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所指的部分,比如我看到的那个坐在云上的男人,说他是去玩,很潇洒,但是那是我的所指,是我一开始赋予它的。如果我只关注到这个部分的话,我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画面,这是我理想化的。但实际上,通过一个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能指的部分,它还指向更多的东西。比如说,空中飘摇的云彩也是一种象征。
如果我只是关注所指,那我会变成一个艺术的表达,看上去一切都是很美好的,那就会变成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或美术作品了。如果我们透过所指,在自我解析的时候,主要围绕能指的部分下功夫,去思考,问自己怎么这样?这样你就会发现新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在自我探索和自我分析中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一般在我们做绘画治疗的时候,当事人都会先跟你谈论所指,以后大家再与当事人进行分享时就有了方向,会更加注重能指部分,并朝这个方向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