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梦的分享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去找太上老君做心理辅导。太上老君问我:“孩子,告诉我你要咨询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我说:“我很有爱心,也很愿意去爱别人,但是别人不接受我的爱,还说我伤了他们的心,这让我很伤心。”太上老君说:“那么,孩子,把你的爱拿出来给我看看吧!”于是我就掏出了我那颗火热的心放在老君的面前,老君看着这颗心跟我说:“孩子,你再看看你给我的是什么?”于是当我再仔细看那颗心的时候,它竟然变成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我当时非常惊讶,瞬间就呆在了那里。老君说:“孩子,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爱心吗?这分明就是一把可以杀人的凶器啊!”于是我在一声尖叫中醒来了。
和大家分享这个梦是有关爱的,也是此主题中关键的因素。
本节要学的绘画治疗技术是家庭文化绘画技术——我的六个家。家是心理学工作者包括所有人类社会研究者都要学习研究的一个基本单元,但是家还不是最核心的单元,最核心的单元其实是个人、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所说的修身就是完善自己,排在第一位,所以个人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了出来,社会的最小细胞就是个人。今天我们学的是家的绘画技术,所以必须先从爱、个体、家开始谈起。
二、案例分享和解析
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曾经做过的案例。
好几年前,我接到一个女士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和丈夫准备离婚了,想在离婚之前来找我做一次辅导,如果这次辅导的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他们就决定离婚。当时我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答应她,让她和她的丈夫到我这里来做一下访谈。于是夫妻俩就来了,在求助的愿望上,妻子显得比较强烈,丈夫也比较配合。根据我平时做的夫妻治疗的策略,夫妻治疗都是要先分开做单独谈话,而且谁的愿望更强烈,就先找谁谈,所以我先和妻子交谈。妻子和我谈的内容大概是说她的丈夫已经不爱她了,而她的根据是,丈夫做了一件事情,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也没有跟她商量,更没有在意她的建议。于是通过这件事情,他们就发生了争吵,在争吵的过程中也没有彼此相让,彼此都没有得到理解,误会也越来越深。因此,两人都断定对方不再爱自己,所以才考虑是否要结束这段婚姻。
婚姻的维系需要承诺、**、亲密三种因素组成的爱。当我问这个妻子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她告诉我,他们的老家都是广西的,两人刚在一起时非常相爱,然后来到广州打拼。他们都来自农村,丈夫家庭条件很差,如今他们在广州也都有了一番事业,家境不错,还有几套房子。但丈夫非要做一件让她无法理解的事情,就是回乡下盖一栋房子。妻子觉得这非常没有必要,父母的年纪也都大了,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接到广州来住,没有必要再花这些冤枉钱。而且最重要的是,丈夫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并没有找她商量,而是在做了之后才告诉她,所以她很生气,于是发生了争吵。
在我与妻子谈完之后,又找来了那位丈夫,关于事情的本身确实没有多大的出入。对于事情结果的感受,他们也都是一样的,都是觉得对方不再爱自己了,没有办法去理解对方。
在这个案例里,妻子和丈夫纠结的是爱与不爱、理解与不理解的问题,是一个情感的问题,而我在当中却看到了一种文化心理现象。
案例分析
首先,作为丈夫为什么一定要回老家盖房子,他是不是存在两种心理?第一种是中国普遍的文化心理,第二种是他个人情结的心理。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主要是什么呢?“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在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里,其目标就是求功名求富贵,然后衣锦还乡,这是我们中国人整体的文化价值观,也可以理解成是虚荣心、面子、自尊。有些外国人很难理解,但这确实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心理。中国人爱面子的这种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为在骨子里面的,这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
除此以外,这个丈夫又和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从小生长在一个低自尊的家庭。什么叫作低自尊的家庭呢?可以理解为这个家庭在一个社会群体里面,社会地位不高,或者说被社会群体尊重的程度不高。当一个家庭中的父亲看上去比较弱势,那么他们家的社会地位可能就比较低。还有一种是一个家庭中的夫妻双方经常闹别扭打架,导致邻居们经常要来拉架,甚至看笑话。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小孩就会感觉到自己家与别人家不一样,可能就比较自卑,心中会有一些创伤,甚至有羞愧的心理。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里面有病人的,患有长期疾病的。我就出生在一个这样的低自尊的家庭,在我出生后刚会走路时,父亲就得了一种腿疼病,后来检查出来是骨癌。他在**一躺就是6年,母亲就照顾了他6年。母亲为了父亲经常去求助别人,让我们获得一些照顾或者救济。
如今我回过头来想一想,我现在很少为了一点利益而去受别人的气,这里面的“气”,其实就是自尊心很强的表现,自尊心过强,也可以认为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只是通过自己的一些包装,让别人看上去自己很强的样子,所以这样的性格导致我如今也很少与一些身份显赫的人来往。其实做心理学以来,我也积攒了一些资源,但是对我来说都没有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很少去求人。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跟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去到处向别人求助时,要用下跪的方式回报造成的一种内在的创伤。做了心理学很多年之后,我才慢慢地发现自己为什么容易感受到别人瞧不起的眼光,以前以为是一种敏感多疑神经质的性格。后来慢慢做了自我分析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骨子里存在着这样一种创伤。
可以这么说,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创伤,那个时代真正高自尊的家庭占的比例比较少,这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关联。在这个案例中,这位丈夫正是出生在低自尊的家庭中的孩子,但是他的妻子却不能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妻子是女子,她不如男子这般深刻地体验到社会中的自尊,一方面是因为这位妻子的家境本就优越于丈夫。
三、咨询视角:不同文化背景的认同和冲突
对于上文中提到的这个案例,不同的咨询者也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学派的心理治疗师看待也不同,或者由于咨询师自身的经历和理论背景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人会认为这是沟通理解的问题;有的人会认为这是经济的问题;有的人会把它看成是夫妻的感情问题。
当时我听完他们的叙述之后,第一反应看到的是其文化冲突的问题,当然我的视角也并非绝对是正确的。因为我本人有文化心理学的背景和思想,所以我会从这个角度去看。最终我们都是要解决问题,出发点很关键,因为要看到根源性的东西,就是他们没有真正地了解对方。
了解对方是分为很多种层次的。大到国家、种族,小到家庭、个人,很多时候人们的误会、冲突、伤害、不理解,都是和文化背景的认同和冲突分不开的。比如,你到了一个城市,你认同这个城市的文化,你在这里就会住得舒服一点,如果不认同这个城市,那么你在那里就会有各种不适应,各种不舒服。
所以我从文化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案例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想法。既然他们彼此都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对方,那么如何让他们都能看到彼此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了这样的思路之后,我就用绘画治疗技术引导他们两人同时做了体验:我的六个家。
四、理论背景和技术特点
这个技术的背景,首先就是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作为基本的理念,然后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疗理论和方法,在艺术表达的推动下,以绘画技术作为载体,最终实现我们想要解决的因他们文化的不融合、不理解、不认同而产生的夫妻间的冲突。
此技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文化性。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比较直接地把文化融入在里面,语言一般是很难表达清楚的。所以在以文化背景的绘画技术下,把具象画出来,特点就会表现得很鲜明了。可以让夫妻双方在这过程中,真正地做到设身处地,这个“我的六个家”技术恰好可以做到实现一种文化场的设置。
这里还有历史观的特点。我们要知道从哪里来,这就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展的、关于时间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了解对方,但在运用这个技术的过程中,你会很戏剧性地发现他的过去、他的历史有很多你都是不了解的。而当你真正了解对方的时候,你做的任何事都不会有伤害性。当你真正了解了对方也就会理解对方,若当你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你选择离开,也不会因此伤心难过,当你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你决定与他相处一辈子,那才会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技术还有第三个特点就是戏剧性,指在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变化。当一方说到自己曾经悲痛的创伤事件时,这是他的一个情结,另一方从来没有了解过的,而这时另一方看着哭得声嘶力竭的对方,也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当他们都在描述自己爷爷辈、父辈的故事时,未必全是真实的,也肯定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只是家人的传说、讲述,当把这样的画面进行描述的时候也具备一定的戏剧性,在这种戏剧性的效果下,彼此的心理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五、我的六个家
(一)准备阶段
1.工具准备:6张空白A4纸,一盒蜡笔或彩笔。
2.环境准备:安静的环境,有足够作画的空间,时间大约20分钟。
3.心境准备:放松心情,静心回忆,不被打扰。
(二)操作过程
1.引导语
下面请画出6幅图,第一幅是“我爷爷小时候成长的家”,第二幅是“我外公小时候成长的家”,第三幅是“我爸爸小时候成长的家”,第四幅是“我妈妈小时候成长的家”,第五幅是“我小时候成长的家”,最后一幅是“我现在的家”。若你现在还没有成家,那就请你想象一个未来的自己的家,画下来。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当我引导他们分别作“我的六个家”的时候,你们能想象是一种什么情形吗?
他们都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我们经常说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但是真的要做到设身处地,说难不难,说不难也很难。这不仅仅要用心,而且还要有方法。当我引导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去思考:我与别人是不一样的。正当你思考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思考:别人与我也不一样。当你开始思考别人与你不一样的时候,你就有可能允许别人和你不一样,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踏上了自我反省、自我探索的道路之后,就会更加容易去理解别人。而如果你踏上的是致力于如何去理解别人的道路,那么其实你很难真正地去理解别人。
因此,在这个绘画的引导中,我让他们都去了解自己,而不是怎么去了解对方,这样才能帮助他们了解对方时做到设身处地。这样的设身处地并不是简单地我站在你的位置去了解你,而是我站在你过去的位置去了解你;站在你现在的位置了解你;站在你可能一路走来的路上去了解你。这个了解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是时间上的,就是我将你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所以,我们要做到真正地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爱别人,就要了解他从哪里来。
当他们作完这六幅画时,我让他们分别介绍他们所画的家。当他们彼此都在认真介绍的时候,对方很认真地倾听,他们在这听的过程中,也都回到了彼此的历史当中,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分享过程
下面以几个案例的分享,来学习“我的六个家”技术是怎么运用的。
小志:连续几次的作画,我这次的感受特别深。我画的画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画这6幅画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了很多体会。
当画我爷爷小时候的家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见过他的家,但是我有一点点的感觉。我把房子画得很小,房子后面有很多的大山,还有一条很窄的路,家的旁边都是一些田地。我一直认为爷爷生长在一个很勤劳的家庭里,且很穷。
画到外公小时候的家,因为妈妈是山东的,所以我就画了平原。感觉上与爷爷的家有些类似,只不过房子是北方的那种。总体的感觉也是家人比较辛苦,比较贫穷。
第三幅图是爸爸小时候的家,我心里有一些预想,但也有一些是从爸爸嘴里描述出来的,我画得比较凌乱。中间的小路其实是一个小巷子,在巷子尽头有一个很简陋的院子门,进来后有三个小房子。有一个小房子是父亲的,绿色的东西是一些盆景,也是比较简陋。感觉一家人的生活也是比较贫穷的,这个词已经出现三次了。
第四幅图是我妈妈小时候的家,呈现的是北方农村的景象。稍微大一点那个就是妈妈家的,整个感觉上就是比贵州的农村要富裕一些,好得多。绿色代表是庄稼地,黄色应该是玉米地之类的。
第五幅是我小时候的家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住宿舍楼了,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四层的宿舍楼里的第三层,咖啡色代表的是一堵墙,外面是别人家的房子,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家。
第六幅是我现在的家。我现在的家是在一个小区里面,那里高楼林立的,小区的环境也是比较好的,有很多的树和花,我还画了一个太阳,我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另外我还画了许多车位。全部画完之后,我的整个感觉是我也出生在一个低自尊的家庭里。我看起来很自强,很强势,其实那也是为了隐藏内在的自卑和低下感。
韦老师:谢谢小志的分享,我想在这个分享的过程当中,他已经有一些很深的感受,这正是我的六个家技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一幅作品制作的过程就是心理疗愈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分享的过程能占到一半的疗效,其实我们还可以再继续分享,还可以继续与小志进行互动。因为小志的分享里出现了贫穷,还不止一次出现。那么我们可以记下来,与他一起来谈论这个话题,这会给我们在实际的治疗中提供方向。
【韦老师手把手教:贫穷与潦倒】
贫穷与潦倒是不一样的,庄子对此就有比较深的体会。那时庄子生活不济,魏王就问他:“何先生之惫邪?”(先生怎么这么潦倒啊?)大概是想羞辱他一下。庄子却说:“贫也,非惫也。”(是贫穷,不是潦倒啊!)贫穷只是外在物质的缺失,而潦倒是精神层面的,两者不同。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但经济上不富有不一定会造成精神上的潦倒。
家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每个人精神的富有度如何?我们就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与来访者继续进行交谈,然后可以继续考虑自己的性格当中与这种贫穷有什么关联。也就是它对你产生的影响到底是什么,还要了解你对这种影响是怎么看的。从而进一步了解这种影响下你婚姻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对你经营现在的家庭的影响是什么。不要小看这样的影响,往往人们都是在自己的情结当中来经营和面对自己的人生。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小人和大人,小人就是为许多小事在计较和努力的一些人,而大人就是在为大事情计较和努力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疲惫。
小颜:在我作画的时候,首先画了一幅我现在的家。基本上画的是我现在的房间的整体布局,后来我就在想,可能在生活当中有很多语言和行为都存在这样的禁锢。我小时候的家和我爷爷小时候的家基本上用的是绿色,可能代表我心中对自己将来的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
我妈妈小时候的家比较简陋。我小时候的家就在奶奶家前面,房子都很简陋,房子里只有三张床,一张是我哥哥的,一张是我的,还有一张是父母的。奶奶的房子我没有画出来。我爷爷小时候的家,房子的后面有一棵大树,天空中飞着一群鸟,周围还有很多绿色的植物。院子里有一个池塘,池塘里面有鱼在游,房子的后面还有石头铺就的小路。
我外公小时候的家在一个比较破的院子里面,院子的周围种了很多小花小草,因为外公比较喜欢这些。房子的前面也是用石头铺的小路,可能这是在我潜意识里外公小时候的家的样子。我在城里长大,外公是在乡下,我只是偶尔回去,留下的印象大概也只有这些了。
我妈妈小时候的家,因为妈妈家姊妹比较多,家里比较穷,院子很大,院子里有一口井,我只是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去那里玩,在井口压那个机子把井水压出来,这也是我妈妈小时候的家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下面是我爸爸小时候的家,家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很清,院子里有一条小路直接通往那条小河,房子旁边有很多绿色的植物。
韦老师:你好小颜,你可以说一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你觉得你成为今天这样的人与这个家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小颜:我在回顾我这几幅画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是用绿色和一些线条组成的,感觉我在平时的生活里也的确是过于严肃的,不是特别灵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中规中矩,没有那种去突破自己的勇气,这是我通过回看我的画对自己的认识。
别人都说我很活泼,现在来看我觉得自己的性格还是比较保守的,但是又特别不喜欢那种条条框框的东西。我愿意去打破一些常规的东西,可能跟我小时候这种规矩特别多,但是逆反又特别严重的情况有关。当然,我对认定了的一些东西也会非常执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时我又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我很愿意帮助我周围的朋友,这也使我获得了很多的友谊。我爸爸小时候生活的家也就是我奶奶的家,兄弟姐妹比较多,家庭条件也不太好,所以生活比较节俭。我的父母都来自农村,都比较勤劳、朴实。所以我的性格也是比较踏实的,但是内心深处又不太愿意去守一些规矩,特别想去打破那些条条框框,表面上比较守规矩。
我对自己的性格还是非常满意的,父母身上朴实的性格也都遗传给了我,其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
朋友们对我的评价是很活泼,很善解人意,情商比较高的一个人,很容易知道对方想要什么,而且能够及时满足对方,因此朋友也比较多。
韦老师分享:小颜的分享很可贵的是,一开始一直在描述自己的作品。在绘画艺术治疗中,作为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在分享时,尽量去做一个客观的描述。但是同样也看到一个现象,她描述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咨询师来说,又很难抓住她的一些点,于是我就问了下面的问题让她发现自己与这些画的关系是什么。
【韦老师手把手教:关于意义的话题】
我们在分享的过程中,要去思考意义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要做绘画艺术的疗法呢?为什么要作“我的六个家”呢?正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解释过去,这就需要有一个解释的系统。因为每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都会给自己一个解释,在这个解释里面就包括了归因,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态度,这是不容小觑的。归因决定人生,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现在决定未来。因此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过去有一个解释的系统,这也意味着去理清自己的过去,不带着任何包袱来经营现在。在解释好了过去的前提下,才可以建构好现在的我,包括我的婚姻,我的家庭,我的价值观。那么我们看到的,很多所谓有问题的关系和有问题的人,都是因为首先没有解释好过去,所以没有办法建构好现在。如果我们对现在的我没有建构好或者不知道如何建构,那么对未来的追求就很难实现了。
每一个生命都像浩瀚宇宙中的星星,我们来到世上就是要像一颗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划过天际,划过宇宙,不白来一回,这也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之所在。因此,我们对过去的解释,现在的建构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大家通过这个方面来看,绘画疗法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解释过去,还有一部分是在建构现在,以及追寻未来的意义。因此“意义”这个话题,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绘画治疗和文化心理学是没有办法分开的,一种是载体和过程,而另一种是内涵和目标。因而大家会发现绘画的过程就是隐喻和象征的过程,而这又恰恰是文化的内容。
小朱:第一幅是我爷爷小时候的家,这幅画是空白的,因为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也很少从和爸爸的交流中听其提到爷爷,就是我的亲爷爷。所以我对爷爷小时候一无所知,只能是一片空白。
第二幅图是外公小时候的家,我外公是一个地主家的儿子。他们家是一个大庭院,院子很大,人也很多,有干活儿的,有坐在那儿喝茶的,水平有限只能画成这样。柱子上面有一些类似小灯笼的东西,是一种燃烧煤油或者其他燃料的小灯。
第三幅图是我爸爸小时候的家,那个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爷爷去世之后奶奶改嫁了,在这个大家庭中,人特别多,奶奶当家,后爷爷带过来的儿子和儿媳都不听话。然后,老一辈的儿媳一直想当家,但未能如愿,现在这个儿媳已经85岁了,但是在她的心中还是不能够接受奶奶的,现在好像那个儿媳他们已经搬出去住了。现在爸爸的家是特别特别融洽的,大伯叔叔每次回去都是要去探望奶奶的,奶奶虽然94岁了,但是不糊涂,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她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我们每次回去都很开心,奶奶会给我们很多好吃的东西,经常会摸着我们的胳膊、手,因为她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所以只能通过触觉来感知我们。
第四幅图是我妈妈小时候的家,我妈妈姊妹9个,我还有6个舅舅和两个姨,舅舅和姨们都特别相亲相爱、团结,从我出生记事起到现在,我们这个家庭都是这个样子的。
第五幅图是我小时候的家,我很爱我的家。因为这个家是我的爸爸和妈妈经过艰苦奋斗创造的一个爱的港弯。这里面一共分了四个小部分,左上角的第一部分是商店。我家里有两个孩子,我和哥哥。爸爸觉得那个年代挣的工资太少,所以就辞去工作开始经商。右上角的那幅图是我们家大院,中间是我们的住宅,这个图是我们家院子的一个小规划图。左下角放的这个图是我们家的住宅,分别是客厅,我的闺房,哥哥的屋,厨房,爸爸妈妈的屋,还有一进屋的大门厅。右下角画的是一个货库。因为妈妈很爱花和草,也很爱种树,但是这三面都变成了货铺,妈妈只能在花盆里种许多花,我们家的花最多的时候三四十盆,而且很多花都是一年四季常开,到现在也是的。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我现在的家,我现在的家是三室一厅,我和爱人一个卧室,孩子一个卧室,还有一个次卧也可以当成学习的地方,还有一个厨房,餐厅和客厅是相通的。我看到这幅图的感觉就是,我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但没有在这幅图中显现出来,可能这也是我自身缺少的一部分吧。
韦老师分享:大家注意到小朱最后面分享的话了吗?因为前面跟大家提过,每个人分享的时候在一开始说的话,中间说的话和到最后说的话中都是有一些信号的。她最开始并没有把爷爷和外公做一个对照,而外公这边又有人在喝茶又有大院。奶奶改嫁之后也没有被认可。说奶奶、妈妈到自己这一代代走来,可以说是文化的遗传、文化的延续。到后面她说到和孩子的关系,我想这里面还可以有更深入的谈论话题。
【韦老师手把手教:分享中的现象】
我们要理解一种现象,就是关于当我们的分享者因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的问题。比如,我以前有一个来访者,在咨询室会跟我说很多内容,但我感觉到他其实没有真正地深入,等到咨询了两三次之后,才会坦诚地表达内心。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是要理解和耐心等待的。
我们一开始提到了,绘画治疗技术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能很快地打开来访者的心门。你会发现,她在绘画的时候是开放的,但是到了分享的时候可能又会慢慢地封闭自己。前两位分享者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去理解和接纳。因为很多人会不太方便在一个公共的场所分享自己的隐私,我们需要去尊重这样的分享者。
本节介绍的技术,引出的许多话题都是比较隐私的,当分享到最后一部分自己的家的时候,许多人有不太敢碰触的东西,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咨询师需要的仍然是对来访者的尊重和共情,当他愿意去敞开心扉,碰触更多更深的情节的时候,我们再来听他的分享,再来探讨更深层的东西。在团体活动中也是,当来访者还没有准备好在团体成员面前展现自己时,咨询师可以和来访者单独交谈,在他愿意对咨询师个人谈论自己的情况下进行。
不过大家还应该知道,分享不是让分享者一个人讲完就算了,我们在来访者分享的过程中要和他有一些互动,我们是可以询问的,把我们的疑问变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谈谈听了来访者分享后的感受,还有画里面来访者没有分享到的,我们比较感兴趣、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和来访者进行沟通。
在本书前面我有提到过分享画的几个窗口,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咨询师的窗口这个角度。有时候,因为咨访关系的建立,或者来访者对问题习惯性、本能性地逃避的问题,在画里面,来访者无意识开放的空间特别大,涉及的问题也很多,但用语言开始分享了,来访者又开始在意识层面去回避,能主动谈到的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减少,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去扰动一下来访者的谈话,看看从咨询师的窗口看到的问题,提示给来访者后,来访者是否能意识到,是否愿意分享,是否能谈得更深,这就是在概述里面我说到的,把画里面的线索当作咨询进行的指导方向。
因为在画里面,咨询师可以比面谈更迅速、更直观地看到更多的层面,把这些层面和来访者的分享结合,就能让咨询快速地取得一些效果。就犹如在咨询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和来访者的关系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今天谈到这个事情,处理了这个情结,明天说到那个关系,疏通了那种情绪,都是一个一个的点,点多了,慢慢成了一条线,然后整合成一个面,最后才形成一个立体的认识。咨询中绘画技术的运用就是一下能看到很多的点,在来访者分享的过程中,这些点涉及得越多,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就越紧密,就能更快速地打开来访者的心门。所以在分享时,我强调的那些不同的窗口,能在不同的时候综合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思考,不仅要了解自己画了什么,怎么分享,还要考虑如果我是这位分享者的咨询师,我会怎么做,怎么互动,我能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