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皇家堡垒(1 / 1)

看见温莎堡的时候,才突然明白阿尔伯特英年早逝后,无法摆脱纠结于心底的忧伤的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只好也只能躲进这个地方,把她的后半生交给温莎堡了。

不只维多利亚女王,所有英国王室的人们几乎没有一个不把温莎堡当作他们的精神栖息地。王室做出明确规定,每年的4月和6月,女王须在温莎堡内正式居住。除此之外,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员的大部分私人周末,基本上也是在温莎堡度过的。

住在伦敦城里的人们,一到周末,会像游动的鱼群,迫不及待地离开拥挤的都市,离开住厌了的家,至少会到都市周边去寻找新鲜和快乐。

女王和王室成员一到周末,也会像伦敦的市民那样匆匆离开市中心。但他们是离开城里的家,回到离伦敦不远不近恰到好处的乡下的家。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温莎堡是属于世界的,更是他们自己的最浪漫的城堡,同时又是最豪华最有特权最为古老的城堡,所以也是最适合他们休憩度假的地方。

沿泰晤士河往西,穿过整洁安静的村庄,经过高墙遮挡着的富裕人家的庄园,到了泰晤士河流经皇家伯克郡大片碧草如茵林木盎然的地段,便看见镇守在隆起的高地上的一大片巍然古堡。

既粗砺又齐整的石块垒砌的厚实城墙,随地势曲折起伏。同样粗砺齐整的石块垒砌的圆形的方形的塔楼闸门高下错落——从伦敦到温莎堡,仅仅个把小时,仿佛穿过了许多时空,古老的巍峨威严就横在眼前了——这大概就是温莎堡吸引着从国王到百姓不断来去的无穷魅力吧。

英国王室对温莎堡的情有独钟,是因为将近千年的历史告诉他们,温莎堡是大英王国牢不可破的皇家根据地。只要一进入温莎堡,甚至只是远远地望见了温莎堡,或者仅仅是想到了温莎堡,那种根深蒂固的稳定的感觉、安全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最初的温莎其实只是英王国一处小小的山寨——围绕在伦敦周边的一连串要塞中的一个。只是因为成为要塞之前,大约公元1066年前,这个地方就是皇家的狩猎场;又因为高出泰晤士河谷30多米而成了这一带唯一的天然屏障;离伦敦城也近,所以,温莎要塞就被特别看重了。

最早的建筑物出现在1080年。在小小山脊的正中位置上,做起了泥土护堤,建起了一座土木结构的房子。虽然只有孤零零的主体建筑,且纯粹为防御而建,但整体的城堡式规划设计却既标准又具特色,因而不少人建议,把这个地方作为皇室居住地使用。

从12世纪的国王亨利一世,到他的孙子亨利二世,就不停地按照皇家居住需要扩建。城堡的规模渐渐显示出来了。堡内建起了独立的皇室内舍,建起了接待官员、宾客的国家寓所和大厅;土木组合的外墙更换为石块垒砌;标志性的圆形塔楼矗立起来了。到亨利三世,教堂也建起来了。

14世纪,爱德华三世大规模改扩,终于把城堡式的要塞变成哥特式的宫殿,上、中、下三个建筑功能区基本形成。下区的圣乔治学院,上区的两个大的圆形塔楼与一个小一些的方形塔楼组成的内闸楼,独立的国王和王后的房间与众多的皇家寓所,围绕着长方形的内部庭院。爱德华四世又在亨利三世的教堂旁边,建造了一直保留到现在的圣乔治大教堂。

在17世纪中期的英国内战中,温莎堡被议会军队占领,并被当作监狱使用。被处决的国王查理一世安葬在圣乔治大教堂内。1660年恢复君主制后,国王查理二世决定使温莎堡重新成为市区外的主要皇宫,并为此进行了为期11年的修缮改造工程。这一次在建筑内部的艺术装饰上最下功夫,也最见成效。最重要的国家寓所,被改建扩建装饰成英国最宏伟的巴洛克式宫殿。

为了把温莎堡改造得更加堂皇气派、更加舒适宜居,19世纪的乔治四世国王,在他的总艺术顾问的影响下,还发起了一次专为温莎堡的设计比赛。结果是把600多年前由亨利二世建造的标志性圆形塔楼,增高到高出泰晤士河面65.5米;增建了防护墙和塔楼;新建了纪念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大厅;新建了陈列乔治四世大量艺术珍藏的艺术展厅。

历经近800年的不断完善,温莎堡似乎完美无比了,甚至没有给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温莎堡的维多利亚女王留下任何施展她才华与权力财力的机会。不过,维多利亚女王确有她的过人之处。她于1845年做出的将温莎堡上区的国家寓所一带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决定,比起她之前所有努力地营造皇家堡垒的国王们的做法,要开明得多。维多利亚女王唯一给予温莎堡的,是把圣乔治大教堂旁边不再使用的老教堂用大理石和花砖重建,以怀念1861年就早早地在这里逝世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

曾经称霸世界的英国人,一直有意无意地让温莎堡怀念并展示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最早的造梦者,是把温莎堡要塞首先营造成温莎堡皇宫的爱德华三世。

爱德华三世一手创建了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嘉德勋章骑士团。英法战争期间,他就在温莎堡主持了多次比武活动。1348年,他刚刚从战胜法国的前线归来,就着手建立起由他本人和另外25名骑士爵士组成的嘉德勋章骑士团。骑士团中的大部分骑士,曾随他远征过法国。此后的两个世纪,在温莎堡,每年都会按时为新的勋章骑士举行定期三天的庆祝活动——后来渐渐淡化。

但到了1948年,国王乔治六世下了一道命令,令嘉德勋章骑士在温莎堡集会,以庆祝嘉德勋章骑士团成立600周年,并规定此后每年的纪念日都要在温莎堡举行盛大的列队游行庆祝仪式。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嘉德勋章骑士团的组成人员包括了女王和其他重要的皇室成员以及国内的重要人物。

一年一度的庆祝纪念仪式是温莎堡最为张扬最为热闹的时刻。身着盛装的嘉德勋章骑士团,由退伍军人组成的温莎军骑士团、应邀的宾客、围观的群众,浩浩****地塞满温莎堡内的道路和庭院。此时此刻,从女王到骑士,到偶或到此一游的参观者,仿佛一同走进温莎堡昔日的辉煌梦境之中。

在温莎堡参观,印象最深的两处,一处就是600年来与嘉德勋章骑士团有重大关系的圣乔治礼堂。这个宏大的礼堂因此而成为温莎堡最具历史性的建筑。

长达55米的大厅两侧,排列着白色的大理石雕像。两面的墙壁上,装饰着不同时代的武器与盔甲组成的雕塑。从大厅周边的墙面上,到高高的橡木制作的穹隆天花板上,布满从古至今所有嘉德勋章骑士的将近700块五颜六色的纹章盾徽。

圣乔治礼堂现在是女王举行国宴的地方。相信所有应邀赴宴的人,只要抬头仰望,便能看见英国历史的天幕上星斗闪烁。

每年嘉德勋章骑士日的午餐,特意安排在另一侧的滑铁卢厅。每到这一天,可设60个位子的长条餐桌上,摆满芬芳的鲜花、亮晶晶的镶银餐具和每年只拿出一次的皇室珍藏的瓷器。座椅靠背后,嵌有各位嘉德勋章骑士的椅牌,如现在开重要会议时的桌签。在国王的率领下,以国王为核心,大家依次坐定,大杯喝酒,大块吃肉,想来颇有另一番味道。

另一处留有深刻印象的是引发温莎堡大火的地方。

作为皇家引以为豪的牢固根据地,温莎堡的历史,基本上是不断地增补完善的历史,从没有遭受过大的破坏,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到轰炸的时候。但在1992年11月20日这一天,却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大火。事后查明,大火是由维多利亚女王私人教堂里的射灯照燃了祭坛上的窗帘引起的。火势迅速蔓延,维多利亚小教堂及旁边相连相通的圣乔治礼堂、大接待室被烧毁,周边的一些房子亦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

这一事故固然重大,但更让人关注的是对待这一事故的态度。英国皇室并没有故意隐匿或无意中淡化此事,而是大书特书。官方导览手册里,有温莎堡正在燃烧的火光冲天的大幅照片,有女王视察灾情的小幅照片。

着火点处未被烧毁的屏风石块,被原地保护下来,作为火灾纪念碑。碑上刻着清晰醒目的文字:“1992年11月20日的火灾从这里开始。重建被大火烧毁的部分在5年后才完成,即1997年11月20日。这一天也是女王伊丽莎白陛下与爱丁堡公爵结婚50周年日。”

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位进入温莎堡的参观者,都看得清清楚楚。

回望温莎堡,周边人群车辆越是熙攘,越觉温莎堡远隔尘世。

厚实的随地势而高低不一的石头墙和不规则地凸出在墙体间的圆形的、方形的19座塔楼,三座闸门,把占地5万多平方米的温莎堡围得严严实实。

或许是既坐落在斜坡上又不规则的缘故,温莎堡看起来反倒更显得无比稳固。

想想里面高高低低、疏密错落、堡中有堡的上、中、下三个区域,想想那座位于城堡最高处,位于中区城堡中心的圆形塔楼,不管是在堡里看还是从堡外看,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因为总有一面旗帜在它的上面高高飘扬。当女王在堡内时,飘扬着温莎堡皇室的皇旗,其余时间则飘扬着英国国旗。想想这座最早的、最高的、最坚固的堡垒存放着最核心的皇室档案文献照片;想想每年在这里举行的年度国会开幕、女王寿辰游行、嘉德勋章骑士团委任新骑士仪式——想想这些,就觉得这座矗立在伦敦郊外小山坡上的古老城堡,虽不在城市的中心,却是中心外的中心。

是伦敦的中心,是英国的中心。

伦敦市中心也有一座古堡,叫伦敦塔。伦敦塔不仅在伦敦市中心,历史也比温莎堡久远,是伦敦的真正起点。来到这个地方,却顿生蛮荒之感。穿过繁华闹市,忽然发现一座古堡沉在绿色洼地里时,的确让人恍惚而惊异——古老的城堡怎么会漂移进现代的都市?眼下碧绿开阔的洼地,应该是当年城堡的护城河或护城壕。不过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宽。伦敦城外温莎堡的高墙,将乡村原野与城堡隔绝;伦敦城中伦敦塔碧绿的洼地与同温莎堡差不多的高墙,将闹市与古堡隔绝。但退回到1000年前温莎堡初创的时候,甚至退回到2000年前罗马人占领的时候,现在伦敦塔的周围定然蛮荒无边。

从公元初到公元400年,罗马人在这里统治了400年,也开拓了400年。罗马人留下了城堡、别墅、浴场、黄金饰品、美丽的银器、漂亮的马赛克、玻璃制品、精致的大理石雕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走了。罗马人将很大的空间留给新的创造者——神话人物亚瑟王,留给来自北欧的强悍的海盗们。

于是,这个地方又退回到蛮荒之中。于是,征服者威廉攻陷了伦敦城,在泰晤士河北岸修建了木制防御工事,顽强抵御渡海而来的海盗。

1097年,在泰晤士河稍稍靠上游一点的伦敦城外的温莎建起土木要塞之后,这里的城堡就出现了。因十几米高的塔楼矗立起来成为标志建筑,这城堡便得了伦敦塔的名称。经数百年的改扩建,成为今天看到的古气森森的格局。

伦敦塔的防护更为严实。高耸厚实的外层围墙内有外巡逻道;外巡逻道内有内层围墙、内巡逻道;外层、内层围墙间均筑有圆形方形的塔楼。那座最早建立,也是最高最大的塔楼,矗立在城堡最中央的位置上,真正是墙里有墙,塔中有塔。从导览图上数一数,塔楼共19座,不多不少,与温莎堡塔楼数完全一样,不知只是偶合,还是另有关系。

毫无疑问,这样的建筑格局建筑格调出现在平缓的山坡间或耸立在险要的悬崖峭壁上更为得体,一旦被围困在现代都市之中,便不得不变成超越时空的外来的庞然大物。

伦敦塔给人的蛮荒感,除了自身的历史和建造的特色外,更由于它的血腥气。虽然也是一处千年的皇家堡垒,数百年的皇室住所;虽然也能看见内里的尊贵和奢华;但在经历30多次王权的更替后,伦敦塔似乎始终是皇室的牢狱,始终是皇室关起门来用囚禁、严刑、处死等隐秘手段和阴谋诡计解决皇族内部问题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尤其需要牢固和严密,这样的地方连名称也充满血腥气。

紧临泰晤士河的外墙下有一座低矮结实的铁门叫叛徒门。当年在不远处的威斯敏斯特经审讯被判决为叛徒卖国贼的人,立即被押送上船,沿着泰晤士河从叛徒门进入设在伦敦塔中的牢狱里。

叛徒门正对着的内层围墙间的塔叫血腥塔。1471年,爱德华四世下令在血腥塔旁处死精神失常的亨利六世。12年后,爱德华四世驾崩,其子爱德华王子、理查德王子被叔父格洛斯特公爵带到伦敦塔,此后就再也没有人看见过这两位王子,而格洛斯特当年就被加冕为理查三世。直到1647年在血腥塔附近发现两位王子的骸骨后,才证实了理查三世弑侄篡位的阴谋。

亨利八世的两任王后,先后在这里被砍头处死,其中一位就是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

在伦敦塔内看着现在仍然穿着红黑相间的亨利八世时期服装的守卫们尽职尽责地走来走去,想着他们每天晚上9时35分,准时举行象征性的伦敦塔“上锁”仪式;还有,看见被视为伦敦塔吉祥鸟的大乌鸦飞来飞去(据说当大乌鸦一旦离开,伦敦塔就会倒塌,王国随之覆灭),伦敦塔的历历往事就浮现在眼前。

矗立于伦敦塔中央的那座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塔楼,现在是皇家军械武备珍藏展馆,刀光剑影里能看见亨利八世的铠甲。叫作滑铁卢营房的建筑里,是皇家的珍宝展馆,陈列着各种王室的戒指、宝剑、权杖等,镶有“光明之山”钻石的伊丽莎白二世王冠、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典礼上的帝国王冠、镶有世界第一大钻石“非洲之星”的权杖,件件举世瞩目。

血腥塔、武备馆、珠宝室以如此特别的方式,集中展现在充满蛮荒感的皇家伦敦塔里,或许同时也最能见证和说明权位、阴谋、虐杀、争战、掠夺、财富之间的真实关系。

位于伦敦中心,曾经是王国中心的伦敦塔,早已不是王国的中心了;位于伦敦边缘、曾经不是王国中心的温莎堡,至今仍然是王国的中心——出入于这两个地方,的确很有些奇异的感受。

还是在泰晤士河畔,还是皇家的要地,介于二者之间的威斯敏斯特区正好是边缘与中心二者之间的平衡地。

从泰晤士河对岸望过去,让人久久注目的议会大厦及大本钟、宏大精致到如塔楼组成的巨大城堡、临河排列的座座尖顶直冲蓝天,平添了轩昂的风采。

议会大厦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威斯敏斯特宫,是由曾经作了六个世纪的皇宫改建而成的,现在是为英国人制定法律的地方。与它并列在一起的大本钟,及时准确地为英国人报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们都不愧为伦敦的标志。

坐落在议会广场另一侧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只是英国最大最美的哥特式教堂,更是英国政治、宗教和君主政体并存的实体、记忆与象征。

从征服者威廉即位开始,近千年来已有38次国王加冕典礼在此举行。皇室的葬礼也在这里举行。不少君王长眠此地,还有不少故事陪葬在里面。一些历史名人、文化名人也获准葬在教堂的角落里。如诗人之角、音乐家长廊里的乔叟、斯宾塞、勃朗宁、密尔顿、拜伦、王尔德、莎士比亚、狄更斯、琼生、普赛尔、牛顿、法拉第、达尔文、李斯特、丘吉尔,等等。

与温莎堡和伦敦塔不同,这个地方一直是开放的。

皇室明白,婚礼、葬礼、加冕礼都是要给人看的,看到的人越多越好,这足以给权位增光添彩。这类面子上的事情完全可以大张旗鼓地操办,不需要也不应该在封闭的如温莎堡、伦敦塔这样的堡垒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