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伍] 大器朝天(1 / 1)

雕塑是有灵魂和生命的。

紫禁城的灵魂与生命,

不是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与技艺之中,

而是体现在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伦理观念、文化精神的相对应之中。

这是我把大紫禁城看作大器朝天的

大雕塑、大装置艺术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大雕塑大装置艺术空前绝后。

紫禁城本身就是一座巨大无比的中国式雕塑。

紫禁城本身就是一座巨大无比的中国式装置艺术。

从上看是,从外看从里看是,正看侧看横看是,朝晖夕映看是,雨天雪天看都是。

在紫禁城里,与伟大的建筑连在一起的,或独立于建筑的某些装置装饰,在我看来,亦可统统归于雕塑艺术。

营建紫禁城的时候,一直到后来的数百年里,中国并无“雕塑”的说法,但雕塑存在,雕塑艺术存在。

因为没有雕塑一说,营建紫禁城的时候,营建者当然不会有雕塑的概念,不会如欧洲的许多宫廷建筑那样,使皇宫的建筑与雕塑建立密切的关系。

可是,紫禁城的建筑,紫禁城的装置装饰,的确可以当作雕塑来看,而且是极有特色的雕塑。

雕塑不论大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即除了雕塑自身之外,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和环境的关系。

甚至可以这样说,雕塑其实是相互关系的艺术、环境的艺术,特别是称得上大器而大气的那些雕塑。

紫禁城,由外往里看吧。现在还能看到再远一些的地方:

天安门前一对高高的琢狮雕龙的汉白玉华表是不是?

天安门城楼与华表之间一字排开的拱形汉白玉金水桥是不是?

巨大的汉白玉石块、青石块铺就的笔直御道,被近600年的时光和无数双脚打磨得滑溜溜的直达天子宫殿的御道,同时也是皇城中轴、京城中轴的御道是不是?

宽阔的碧波**漾的护城河与长长的、高高的、被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剥蚀的斑驳的城墙,以及生长在它们之间的嫩黄深绿的宫墙柳,它们之间的不同季节、不同时日的光影变化是不是?

高耸在方方正正的紫禁城城墙四角的四座角楼,用最复杂的斗拱结构组合出最复杂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多角形角楼,连同镏金宝顶永远闪烁着迷人的光亮,日日夜夜将其玲珑的身影交给宽阔护城河的四座角楼是不是?

高高的、厚厚的红色城墙围合着近万平方米的凹形午门广场,高高的、厚厚的红色城墙上廊庑相连着的五座城楼——一座正楼、四座方亭楼形成的午门组合,早已被形象地称作五凤楼、雁翅楼的午门组合,在朝晖夕映月色星光中从不同角度看上去越看越神秘的剪影造型是不是?

那些和建筑连接在一起,已是建筑一部分的屋顶的昂扬的吻兽、檐角排列有序的脊兽、屋墙上朴素的透风、一字排在屋檐前的瓦当滴水是不是?

满铺着整齐有序的门钉与威严的铺首组合在一起的一座座各式大门是不是?

黄灿灿的琉璃瓦,仿佛无边无际的黄灿灿大屋顶的铺排就不必说了,大多用来为一道道门做四边装饰的各式各样的琉璃构建是不是?墙面上的琉璃花浮雕是不是?

都是用于排水,但造型各异材质纹饰不同的下水口、出水口;都是用于取水,大体相似,略有区别,散落各处的百余座井亭、井口是不是?

就说地面吧。已经风蚀,已遭雨浸,已是凸凹不平的大面积砖墁广场,来自京郊房山的光滑的汉白玉铺就的通路,来自河北曲阳的坚硬的花岗岩砌成的台阶,宫殿门外铺着的来自河北蓟县的五彩虎皮石,宫殿门内铺着的经二十多道工序、反复烧制百余天、每块重达百余斤、价同金银来自苏州的亮晶晶的褐色“金砖”——所有这些是不是?

介于实用与装饰之间的是无处不有的深雕浅刻的汉白玉石栏杆,还有无处不有的云龙大石雕、中石雕、小石雕——它们被集中地安置在御路贯通的中轴线上和等级很高的宫殿前,这些最具雕塑特征的设置,好像在刻意提醒人们:你已经进入一个雕塑的世界,你正行进在雕塑的空间中。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被精美的、醒目的、连贯的、永远是那么温暖的汉白玉石栏杆所引导,正如被宽厚的、笔直的、光滑的汉白玉、大青石御路所引导一样,你会因此而知道你走向何处。

当你看到层层叠叠的森林般的白色栏杆拥托起金銮宝殿的时候,你会想象,甚至会看见排列在白色森林间的十八尊褐色的鼎式香炉,一起漂浮出缭绕的青烟、香烟——这大概就是雕塑的特殊意义吧。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保和殿后面的云龙大石雕前驻足良久。海水江崖的翻腾与蟠龙在云海间的见首不见尾的姿态已不重要。人们思绪纷纷:这块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50多吨的大石雕可是一块完整的大石块啊!这是紫禁城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块石雕啊!肯定是紫禁城建成以前运进现场雕刻的,否则无法弄到这个地方。清朝乾隆时曾把原来雕刻的纹饰凿掉又重新雕刻过。这样算来,这块石雕的毛料少说也有300吨重吧。600年前,这么大的一块石头,两万民夫,千匹骡马,到底是怎么样用了28天的时间,从京郊房山的大石窝运到这个地方的?

在被我看作大装置大雕塑的紫禁城中,有不少物体是独立于建筑之外的,我们更有理由把此类有各自鲜明独立性的形体看作是具有现代雕塑特征的雕塑作品。

太和门前那对铸造于明代的青铜狮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铜狮子,其材质和工艺,不只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称得上是最好的。

雕塑者的姓名虽然无从考究,但他或者他们无疑是当时最出色的雕塑艺术家。

这样一对天下第一的青铜狮子,理所当然地雄踞于天下第一门的太和门前。

太和殿前的三台之上,可谓名副其实的雕塑广场。

象征国家政权的鼎式香炉,代表时间空间的日晷,确定计量标准的嘉量,显示皇权、皇帝、国运昌久的龟、鹤,在巨大、辉煌、壮丽的太和殿前,在开阔平展的殿前平台上,更显出素朴无华的本质。

那些到处可见的,纯粹为了防火、用来储水的庞大的镏金铜缸和铸铁铁缸,作为雕塑的视觉冲击力绝对超过其作为实用器的功能性显示。

至于御花园里的假山、奇石,本来就是一件件雕塑作品。就连那些不知什么时候死去,但依然倔强地挺立着的松柏枝干,也包含着张扬顽强的顽固的生存力及延续生命欲望的强烈雕塑感。

即便在修缮之中——换一种表述更为确切——修缮中的宫殿更能凸显惊人的雕塑感。

几年前大修太和殿时,故宫博物院想得深远,做得周到。不只是让成百上千万的观众见证数百年不遇的皇宫大修,还要让观众面对大修现场身临其境,既直观又深入地学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建筑科学、建筑工艺、建筑艺术和文物保护的知识。比如说,为什么要大修,用什么方法大修,太和殿建造修缮的历史,太和殿的使用,太和殿的结构体量,重檐、斗拱、和玺彩画是什么样子的,大吻、脊兽的形制、样式、名称,还有皇帝的宝座、殿内的其他陈设,等等。为了让观众现场得到这类知识,院方把围挡在太和殿四周施工工地的一块块围挡,做成宣传这些相关知识的图文并茂的展板。大修工地立刻变成了巨型露天展场。

看看矗立在宽阔广场上正在修缮的太和殿吧:最外边的一圈展板比足球场上的广告牌还要气派,还要漂亮,还要引人注目;展板后是重重叠叠、层层向上的汉白玉栏板、栏杆;再往上大殿前的平台是摆放整齐的料场;正中便是高高在上的被绿色施工网笼罩着的庞然大物太和殿了。

那段时间里,不论什么时候,艳阳高照或朝晖夕映或雨雪霏霏,谁都能看见无比巨大的浅绿色网罩中若隐若现的太和殿的大气象。那绝对是一种正常状态下无法想象的有特殊震撼力与穿透力的大气象!

有艺术家、设计师相互告曰:到故宫去,去看世界上最具历史感的超级装置艺术!

可以举出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仔细看来,仔细想来,紫禁城中大大小小的建筑装置,它们之间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正是这样才造成了一座完整严密的大紫禁城。也正是在这个环境艺术的意义上,我才把它们理解为装置艺术、雕塑艺术。

更重要的是,雕塑是有灵魂有生命的。紫禁城的灵魂与生命,如前所述,不主要体现在古代建筑的科学与技艺方面,而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的理念与精神方面。

紫禁城,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无一不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文化精神相对应。这绝不是任何一个人能想到或能做到的,无论多么伟大的雕塑艺术家都做不到。

这是我把大紫禁城看作大器朝天的大雕塑、大装置艺术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大雕塑、大装置艺术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