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真本领(1 / 1)

读史巧做人 上官云飞 917 字 2个月前

一个人的智慧体现在方方面面,语言是体现个人能力的途径之一。在历史上,通过语言的智慧来获得胜利的故事比比皆是。

唐朝时,济南有个博学多识的教书先生,处事与常人不同,又经常在说话时带出“怪哉”二字,人们就送他了一个雅号:怪哉先生。

有家财主,家资雄厚但为人极吝啬。他想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培养成识文断字、知书达理的人,好入仕途做官,光宗耀祖,于是以每年五十两纹银的报酬聘请塾师。但教书先生请了来,他又十分刻薄,一年到头只供给豆腐食用。每到年底,又挑这样那样的借口,让塾师违约离去。几任塾师往往教到年底,空手而去,因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教书了。怪哉先生知道此事,主动找上门去任教。财主分外高兴,当即要他立下契约。怪哉先生执笔写下一份契约,念给财主听。那时,文字没有标点符号,按怪哉先生断句,契约内容是这样的:“无鱼肉亦可,无米面亦可,五十两纹银不要,不可不食豆腐。”财主听了,喜出望外,当场与怪哉先生签字画押。

又到了年底,怪哉先生找到财主辩理,责怪他一年来粗茶淡饭,天天豆腐,并索要五十两银子的教书费。财主坚持说,不给鱼肉、米面,不要五十两银子,是双方讲明写在契约上的。双方争执不休,各自带着契约,到历城县衙打起了官司。历城知县问明原由,看过契约,立即判罚财主付给怪哉先生五十两纹银学费,还追赔鱼肉钱纹银十两。原来,那份契约经怪哉先生重新一念,变成了:“无鱼,肉亦可;无米,面亦可;五十两纹银不要不可,不食豆腐。”吝啬的财主呆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当怪哉先生念契约时,他也看着自己手中的契约,竟然一字不差。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明朝吴中才子祝枝山的。

有一年大年三十,祝枝山去拜访好友周文彬,在西湖遇到了杭州举人徐子健。这徐子健是皇亲国戚,也是杭州城的地头蛇,他一见祝枝山便说:“久闻祝兄大名,今有一对请教,可否?”祝枝山看那神气活现的样子,便诙谐地说道:“请教谈不上,你就马上伸腿——出蹄(题)吧!”徐子健大笑道:“爽快爽快:就以蹄为题吧!”当下吟道:“马过木桥蹄擂鼓,咚咚咚。”吟罢,擂了祝枝山三拳。祝枝山暗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吟道:“鸡啄铜盆嘴敲锣,哐哐哐。”说着打了徐子健三个耳光。神气活现的徐子健,本想调侃一下祝枝山,没想到会挨耳光,还发作不得,只好赞了一声:“佩服,佩服!”带着家人狼狈而去。

那时候,杭州有个风俗,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把两张大红纸当作无字联贴在大门两边。因为杭州话“无事”与“无字”同音,既贴着好看,又能讨个吉利。祝枝山下了断桥正好路过徐子健家,心中一笑,我再同你开个玩笑吧!于是,借来笔墨在徐家大门贴好的大红纸上写道:“财丁旺日少,悲哀无事来。”祝枝山写完,还在下面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直奔周文彬家。周文彬听他给徐府无字联上写了字,不由担忧地说:“徐子健是杭州府的地头蛇,他可不是好惹的。”祝枝山说:“没事没事!”

第二天一早,徐子健刚一开门,见无字对变成了有字联,顿时气得七窍生烟,立即叫家人把对子撕下来,并命家人到周文彬府上去找祝枝山,让他到明伦堂讲理。又发了许多请帖,把杭州要好的文友请来助阵。不一会儿,几十位文友就到了,徐子健双手抱拳一揖道:“有劳诸位仁兄辛苦,弟今遇一恼人之事,还望各位仗义执言。”说完,徐子健一招手叫家人将对联摊开在桌上,众人一看祝枝山如此欺人,便纷纷议论开了,有人说:“祝枝山是苏州人,居然敢到我们杭州来放肆,欺人太甚了”又有的说:“要让他知道杭州人的厉害!”徐子健见大家被激怒了,心中非常得意。心想:你祝枝山再能,也够你瞧的了!正在大家议论间,祝枝山来了。徐子健气势汹汹地厉声质问道:“祝枝山,你这样胡作非为,该当何罪?”祝枝山大笑道:“何必发这样大的火呢?你乃皇亲国戚,当然要写一副好对联给你,以祝贺新年嘛!”徐子健把对联甩到祝枝山面前,高声喝道:“这就是你写的好对联?”祝枝山笑道:“我们吴中四才子在苏州沧浪亭创了一种新文体,叫‘诗中有对,对中有诗’,我在你门上写的那副对联,便是对中有诗的新文体,我来给你读读。”祝枝山便吟道:“财丁旺日少悲哀,日少悲哀无事来。来事无哀悲少日,哀悲少日旺丁财。”

徐子健那些文友听了,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徐子健也被说得张口结舌,哭笑不得,只得和他那些文友尴尬地将祝枝山送出明伦堂。

看完故事我们不禁开怀大笑,很佩服这个怪哉先生和祝枝山活学活用的本领,戏耍了那些可恨之人,真是大快人心,这正是语言的无穷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