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圣君,哪一个周围不是贤才济济,除了跟他求贤若渴,广开言路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能招来人才,待之以厚遇,尊之以礼仪。如此一来,贤能人士无不慕名而来,以求一展鸿图。
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内乱,齐闵王发兵十万攻打燕国占领燕都,靠阴谋篡位的燕王自缢于别宫。燕人见齐王意在灭燕,民心不服,便推举故太子平,奉以为君,是为昭王。燕昭王为了收复失地,向太傅郭隗求教。郭隗说:“国君成帝业,尊贤士为师;成王业尊贤士为友;成霸业尊贤士为重臣。亡国之君,则把贤士作为奴仆看待。大王欲雪先王之耻,报齐国侵略之仇,必须招贤纳士。”燕昭王问:“我倒是真想招贤纳士,请先生告诉我,先招谁最合适?”
郭隗向他讲了一个故事。
古代有位国君,以千金之价派他所宠信的门役去买一匹千里马。门役走了许多地方没有买到,归途中看见很多人围着一匹死马叹息。他问是怎么回事,人们告诉他说:“这匹马活着时,日行千里,风驰电掣。如今它死了,真是太可惜了。”门役花五百金买了马骨,带给国君。国君大怒道:“死马的骨头有什么用处,竟费去五百金?”门役说:“一匹千里马的骨头尚且重价购买,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由此盛传大王诚心买千里马,不久就会把千里马送来的。”果然,不到一年,这位国君就得到三匹千里马。郭隗讲完故事,又说:“如今大王欲招揽天下贤士,请以老臣为马骨。连我郭隗都能受到重用,那比我更有才能的贤士,一定会应者云集了。”
燕昭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拜郭隗为相国,为他修建了宫室,执弟子之礼,北面听教,亲供饮食,极其恭敬。又在易水旁筑起黄金台,招纳四方贤士。从此燕王尊贤好士之名,远近闻名。剧辛由赵国来,苏代由周地来,邹衍由齐国来,屈景由卫国来,很多治国能臣争相投奔尊贤好士的燕昭王,燕国大治,最后打败齐国,恢复了故疆。
元代刘因有《黄金台》一诗云:“燕山不改色,易水无剩声。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燕王以重金求贤才,表明了自己的诚意,最终找来了四方贤士,恢复了自己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