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伟人的教诲不能忘记。商场如战场,要充分运用战术,在战略上轻视对方,在战术上重视对方。只有这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楚帅成得臣得知晋楚城濮决战,楚军初战失利,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你们这帮废物,晋军的几张老虎皮就让你们吓破了胆,楚国的军威全都丢尽了!陈、蔡两国的军队,兵力上远远超过晋军,全都是窝囊废,这么轻而易举地断送了右军进攻线,让本帅如何向大王复命?你们知道,这次出兵,我曾有言在先:‘如不能获胜,甘当军令。’明日与晋军再战,诸将当全力死战,兵败者请就地自裁,不要污了本帅的斧钺!”发完脾气,他又分析说:“从右军进攻失利教训中不难看出,晋军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只借助诡计侥幸获胜。我们决不可畏敌如虎,临阵退却,一定要严明军纪。凡是作战中奋勇争先者,受上赏;如有临战脱逃,折我楚军威风者,立斩不赦!”主帅声色俱厉的训话,为骄悍不可一世的楚军将领鼓了劲头,他们把命令一一传达给自己的下属,人人憋住怒气要挽回失利的耻辱。
次日,楚国大军在城濮左面与晋军全线对阵。主帅成得臣登高远望,嘴角明显地露出一丝冷笑,晋军果然兵力不济。“靠这么区区几队人马与我大楚劲旅交战,晋国君臣太不自量力了。真是天赐良机,本帅此战定要生擒重耳,押回郢都,创建盖世奇功。”成得臣料定晋军要左右两路分兵,于是传令各将,立即全线进军,试图一鼓破敌。
军令一下,身经百战的楚军将士便勇猛地向晋军冲杀过去,军威雄壮,杀声盈耳。那些晋兵看来也真不经打,不几个回合,便丢盔弃甲地向后败退。晋军官兵纷纷逃遁,显然是慌不择路,北逃途中扬起一片烟雾尘土。
成得臣凭轼远望,不由得喜形于色,料定已是胜券稳操了。他又下令乘胜追击,亲自驾车追赶溃败的晋军。当大军追至莘山下一片洼地时,前方目标突然消失了。“不好,主帅,此地似有埋伏。”楚军一位副将回马报告说。“来不及后退了,生擒晋文公重耳就算大获全胜!”
楚帅话音刚落,突闻战鼓响彻,洼地四周同时杀出了几路晋军,左有晋国大将先轸,右有狐毛、胥臣,就连刚刚败逃的晋军主将栾枝也调转车乘,重新杀了回来。莘山丛林中,一路精兵堵截住楚军后路,团团把楚国大军围得水泄不通。成得臣为稳定军心,振臂大呼:“今日若让晋军一人生还,誓不回军!”晋军如同铜墙铁壁,围裹而来,不管怎样左冲右突,也无法冲出包围。原来,左路晋军将领栾枝为了诱敌深入,特意设下了一个迷敌之计。先以弱兵临阵,助长楚军骄气,诈败后又让士兵砍来树枝拖在战车后面,腾起漫天烟尘,哄得楚军贪功冒进。同时,还让少数官兵丢弃车马器械,装作逃命的样子爬山远去,连身经百战的成得臣也以为晋军真的败退了,这才误入伏击圈,成了瓮中之鳖。
晋文公在莘山上见晋军获全胜,传谕各军只将楚军赶出宋、卫之境,不必多事擒杀,免伤两国之情。楚帅成得臣收拾残兵败将,所存十之一二,仰天叹息道:“纵楚王赦我,得臣也无颜见楚国父老了……”于是面向楚国再拜,拔剑自刎而死。
晋军正是抓住对方骄兵的弱点,一击制其死地。所以在竞争中一定要全面地分析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