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挖出拖延者内心隐藏的奥秘(1 / 1)

拖延的背后是你内心的一些情绪在作怪,因此,克服拖延的习惯必须克服你的惰性。要战胜你的畏难情绪,果断地做出决定,从现在开始就去做你最需要做的事情,绝不让今天的事情留到明天,要持之以恒地完成每一件事情,每天都和自己竞争。什么事情都不能给自己留退路,要克服懒惰的习惯,切实改变你的拖延习惯。

延迟决定是最大的错误

如果你养成了这样一种性格:逃避责任,无法做出决定。那么到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么,也无法做成功了。

看了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地做出决定是多么重要。

美国拉沙叶大学的一位业务员前去拜访西部一个小镇上的一位房地产商人,想把一个“销售及商业管理”的课程介绍给这位房地产商人。这位业务员到达房地产商人的办公室时,发现他正在一台古老的打字机上打着一封信。这位业务员自我介绍了一番后,便开始介绍他所推销的课程。

那位房地产商人显然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听完之后,却迟迟不表达意见。

这位业务员只好单刀直入了:“你想参加这个课程,不是吗?”

这位房地产商人以一种无精打采的声音回答说:“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参加。”他说的倒是实话,因为像他这样难以迅速做出决定的人有数百万之多。这位对人性有透彻认识的业务员,这时候站了起来,准备离开,但接着他采用了一种多少有点儿刺激的战术。下面这段话使房地产商人大吃一惊。

“我决定向你说一些你不喜欢听的话,但这些话可能对你很有帮助。先看看你的办公室,地板脏得可怕,墙壁上全是灰尘。你现在所使用的打字机看来好像是大洪水时代诺亚先生在方舟上所用过的。你的衣服又脏又破,你脸上的胡子也未刮干净,你的眼光告诉我你已经被打败了。在我的想象中,在你家里,你太太和你的孩子穿得也不好,也许吃得也不好。你的太太一直忠实地跟着你,但你的成就并不如她当初所希望的。在你们结婚时,她本以为你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

“请记住,我现在并不是向一位准备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讲话,而且,即使你用现金预缴学费,我也不会接受。因为,如果我接受了,你将不会拥有去完成它的进取心,而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人失败。现在,我告诉你,你为何失败,那是因为你没有做出一项决定的能力。

“你一直都有逃避责任、无法做出决定的性格。结果时过境迁,即使你想做什么,也无法做成功了。如果你告诉我,你想参加这个课程,或者你不想参加这个课程,那么,我会同情你,因为我知道,你是因为没钱才如此犹豫不决。但结果你说什么呢?你承认你并不知道究竟参加或不参加。你已养成逃避责任的习惯,无法对影响到你生活的所有事情做出明确的决定。”

这位房地产商人呆坐在椅子上,下巴往后缩,他的眼睛因惊讶而睁大,但他并不想对这些尖刻的指控进行反驳。这时,这位业务员说了声“再见”,走了出去,随手把房门关上。但随即又再度把门打开,走了回来,带着微笑在那位吃惊的房地产商人面前坐下来,说:“我的批评也许伤害了你,但我希望能够触动你。现在让我以男人对男人的态度告诉你,我认为你很有智慧,而且我确信你有能力,但你不幸养成了一种令你失败的习惯。但你可以再度站起来。我可以扶你一把——只要你愿意原谅我刚才所说过的那些话。你并不属于这个小镇。这个地方不适合从事房地产生意。你赶快给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钱也要买来,然后跟我到圣路易市去。我将介绍一个房地产商人和你认识,他可以给你一些赚大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教你有关这一行业的注意事项,你以后投资时可以运用。你愿意跟我来吗?”

那位房地产商人竟然抱头哭泣起来。最后,他努力地站了起来,和这位业务员握握手,感谢他的好意,并说他愿意接受他的劝告,但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他要了一张空白报名表,签字报名参加了“推销与商业管理”课程,并且凑了一些一毛、五分的硬币,先交了头一期的学费。

三年以后,这位房地产商人开了一家拥有60名业务员的大公司,成为圣路易市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之一。他还指导其他业务员工作。每一位准备到他公司上班的业务员,在被正式聘用之前,都要被叫到他的私人办公室去,他会把自己的转变过程告诉这位新人,从拉沙叶大学那位业务员初次在那间寒酸的小办公室与他见面时开始说起,并且首先要传授的一条经验就是——“延迟决定是最大的错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上例告诉我们:防止拖延性格最好的办法是培养自己的果敢决断力。

现在就去做最需要做的事情

人都有一种不良的性格——拖延时间,这种现象我们几乎不时遇见,以至于看见或者发生时都见怪不怪了。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于人们日常生活与事业的恶习。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不过,也许你已经讨厌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了,并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但是,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切实的行动。其实,你所推迟的许多事情都是你曾经期望尽早完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一拖再拖。有时你甚至每天都要对自己说:“我的确应该做这件事了,不过还是等一段时间再说吧。”

有一位新闻记者将拖延时间的行为生动地比喻为“追赶昨天的艺术”。这里,我们可以在后面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宝”,这就是拖延时间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确是你想做的,绝非别人要你做,然而,尽管你想做,却总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某个时候去做。这样一来,你便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安慰自己说,你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这种“巧妙”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件事,可我真的做不好或者不愿去做,所以准备以后再做。而且,我也没有说今后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因此,每当你必须完成一项艰苦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站不住脚却看似实用的逻辑。

如果你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说你将做出改变,你的这种声明没有任何意义。你不过是个缺乏毅力的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假如你真想克服自己拖延的性格,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

(1)不要把拖延看成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能会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遇失败。有时候,由于做妻子的懒得及时洗碗铺床,也可能会造成一桩婚姻的瓦解。延误了看病的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延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2)找出使你备感苦恼、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延对你生活某一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的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在其他方面去战胜它。

(3)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自己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4)不要避重就轻。避重就轻是人的天性,但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难上加难,积重难返。

(5)不要因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

(6)把握眼前的五分钟,并努力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的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那些活动。

(7)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的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再拖延的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顾虑。

(8)问问自己:“倘若我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发现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9)给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如周一晚上10点至10点15分专门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10)要珍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

(11)认真审视现实,找出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对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你在现实生活中正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变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12)节食、戒烟、戒酒——从现在开始!你现在就可以放下这本书,马上做一组俯卧撑,以此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妨碍你采取行动的完全是你自己,因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从而做出了一些错误选择。你看,这多么简单——只要去做就行了!

(13)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要学会积极地利用自己的大脑。比如,在单调无聊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调节沉闷气氛,或者利用大脑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诗,要不就努力死记一大串数字,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14)当别人对你评头论足时,问问他:“你以为我现在需要别人评论吗?”而当你议论别人时,问问你身边的人,他是否愿意听你的评论;如果他愿意听,可以再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有助于你从一个评论家转变为实干家。

(15)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设你今生还有6个月的时间,你还会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吗?如果不会的话,最好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现在就去做你认为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相对而言,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时间的长河中,30年和6个月是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都是毫无道理的。

(16)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次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迫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就是关键所在。

(17)晚上睡觉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劳的感觉。不要以疲劳或疾病为借口而拖延去做任何事情。你会发现,当疲劳或疾病失去其意义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能成为你推迟工作的理由时,导致拖延的因素会“奇迹般地”消失。

(18)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因为这些词会促使你拖延时间。每当你发觉自己的话里又出现了这几个词时,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话。例如,你应该这样做:

①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为“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

②将“但愿我的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

③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19)每天都记录下你所发出的抱怨和议论。做这种记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使你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评论行为,即你是怎样评论的,评论了多少次,评论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另一方面,做这种记录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这也会促使你平时不要再胡乱评论和抱怨。

(20)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其他人(例如搬迁、夫妻生活或调换工作),你应该与这些人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要敢于摆出自己的各种顾虑,这将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出于主观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你们可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久,你就会完全驱散因拖延时间而产生的忧虑。

(21)与家庭成员制定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而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看场戏,度假旅游……让大家各执一份副本,并且规定违约时将受的惩罚。你会发现这种办法很灵验,你本人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你往往也会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乐趣。

你要是希望改变现状,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实际工作。不要总是因拖延时间而忧心忡忡,并为此产生惰性,应该努力消除这一令人讨厌的性格,争取投身于现实生活,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

用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完成每件事

具有惰性的人总希望奇迹发生,但是,不要等待奇迹发生时才开始实践你的梦想。如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一件事,在这种行动里的自我暗示力,一定会把无恒心或没耐心的恶习一扫而光。行动的步骤应该有哪些?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开始逐项实行。如果情况允许,不妨规定在一时间内努力完成一件事情。自弃者最大的性格特点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总是处于懈怠的状态。与之相反,要完善此性格的第一条守则就是:开始行动,向目标前进!而第二条守则是:每天继续行动,不断地向前进!

如何防止自弃的现象在你的身上产生呢?如果你要提高销售业绩,你的行动项目就应该包括增加打电话的次数。如果你只打了几个电话,应该再多打几个,设定每天的目标,并且遵守它。

如果你想换工作,需要接受特殊的职业教育培训,那就马上报名参加、缴学费、买书、上课,并且认真做功课。

如果你想学油画,就要先找到适合你的老师,购买需要的画具,然后开始练习作画。

如果你想要旅行,就到旅行社去询问行程的安排,并立刻着手规划。

无论你的目标或梦想是什么,你马上就要开始行动,并且坚持不懈!

不管读书或做事,每个人都想干个名堂出来,但是,往往缺乏恒心,结果只是落个“还是不成”的失望下场。你在日常生活里,难道没有一件事情能持之以恒地干下去吗?不管再细微的事情也罢,反正只要有一件事情就行了。如果能找到一件使你耐心做下去的事,就有挽回信心的希望。

老实说,一个人每天总会持续做许多相同的事情,即使在早晨的时间内,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以同样的方法洗脸、梳头、吃饭、看报。

此外,不论事情多么简单,大家不妨有意识地继续做下去。例如刷牙,研读一页百科全书,记一行日记,背诵一句英文格言,早晨在**做一套体操等生活习惯。当你在认真做事时,生活中自然会产生一种和谐的节奏;反之,如果不做事的话,心里反而会感觉不踏实。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它看得过于沉重,而要把它看作今天的本分,不要考虑明天,今日事今日毕。如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一件事,在这种性格的支配下,一定会把自弃的恶习消灭掉。

必须学会每天和自己竞争

推诿者常说的理由是:“还有明天,我还来得及。”这种人的性格弱点是能拖则拖、能让则让。

我们必须走进积极的世界,去与他人竞争(以及合作),发现我们做人的效用。我们要挺起胸膛,学会自尊自重。我们要沉着地向前走,从容而又自信地向前走,想到我们所能贡献给大家的一切——想到我们所能贡献给自己的一切。

布里斯托尔用“啃光的白蚁”表示让人泄气的一面,因为那是一种以自毁的方式啃噬自己的“作用”——直到全部啃光,一无所有。

当你逃避人生时,你就是在啃噬自己,摧毁自己的精神。正像受伤的人会损失血液一样,消极的生活会吸去你精神上的“血液”,吞噬你的生命力。医生在骨折的腿上使用石膏敷料,借以限制腿的活动,促进它的痊愈;使用拐杖承受断腿的压力,在痊愈之前,医生必须限制腿的活动。但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计划——因此,它的最后结果,应该是腿部恢复健康,整个人则恢复全部的生活功能。

患了“慢性沮丧症”的病人,不断地啃噬着自己的心灵,直到发生“骨折”,然后再加上一道“石膏敷料”,刻意地限制自己的人生活动。他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把自己不善交际的原因,推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误解了他、别人不公,因而限制了他与别人交往,最后只闷坐、呆想、自讨苦吃。

如果你想过积极的生活,你必须勇往直前地干下去——不论你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否则的话,你的心灵会形成一种适于“白蚁”繁殖的温床,它们会侵进你的心灵,将你摧毁。

不要像虫一样蛰居在死水深坑之中,不要这样自我沉沦下去,要学习如何将你的船驶上人生的航道。

一个人必须学会每天和自己竞争,才能掀起真正的“信心革命”!首先,不能替过错找借口,而是应承认并改正它。当我们避免设定有价值的目标时,便会因循守旧地过日子。这种思想怂恿人什么也不做,把一切推到明天。“明天”,之所以属于消极的一面,是因为这种“明天哲学”会导致人过着没有目标的日子。它使人变得消极退缩,逃避人生的责任,而养成不负责的习惯。“明天会社”是一种庞大的国际组织,到处都有人把事情推到“明天”。

这种“明天哲学”之所以令人泄气,是因为它的根基建立在“妄想”上面:美好的明天就要到了,那时,目标就较容易达到;那时,障碍自会消失,就不会再受到挫折了。也许等到那个美好的明天到来时,数以亿计的“明天会社”会员将去工作,把事情完成。但那一天不会来临,至少,它不会在你的有生之年来临。

这种“明天哲学”只是一种纯粹的向往、一种十足的幻想,它会使你退却、逃避,把你带向沮丧的深渊。

这种具有毁灭性的“明天哲学”,跟所谓的“新愁旧病”完全不同,后者使人希望在今天和明天改善自己。前者消极、被动,后者积极、主动。我们应该永远希望改善自己。

丢掉推诿的恶习吧!只要你的能力可以办到,只要你的目标值得一试,今天就开始动手吧!如此可使你不停地工作、前进,这对你是有益的。不论你喜不喜欢,你都必须每天跟自己竞争,你必须击败自己心中的消极意识。你不能骑墙观望,你必须加以抉择。你不跳向这边就得跳向那边,不是面对就是背离生活。强化你的自觉,肯定你自己,不然就会变得懦弱无能。这才是求生之道,这才能形成你希望的良好的性格。

别让恐惧占据你的内心

如果你能抛开恐惧,勇敢地改变自己,就不会继续为不良的结果而常常烦恼了。在生命里,所有的丰功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的。不要随意蹉跎岁月,不要随意挥霍生命。努力改造自己,争取明天的辉煌。鸟有翅膀能飞到天空,人没有翅膀,但凭着智慧的力量也能飞到天上去。

对人来说,恐惧念头就像是一条绷在身后的皮带。它将人往回拉,不是偶尔,而是时时刻刻。

如果你客观地观察一般人心中所有的恐惧念头,看它们对这个人有什么好处,你就会明白,不是某些而已,而是所有的恐惧念头都一无是处。它们没有一点儿好处,半点儿也没有。它们干扰了梦想、希望、欲望和进步。

恐惧念头有许多面貌。有时候令人听起来很合理:“我只是比较谨慎,所以我要慢慢来。”其他时候,是受到过去的牵绊:“我已经试过了,可是没有成功。”偶尔,恐惧会聪明地伪装为实际。“大部分人都失败了,所以开始做以前我一定要有绝对的把握。”然而,当你仔细、诚实地观察每一个恐惧念头时,却有相似的蛛丝马迹可寻。它们都是在解释或为某件事行不通而做辩解,即通常是为半途而废或迟迟未开始找合理的借口。

这里谈的恐惧是清清楚楚直接妨碍你的梦想的那种——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像这样的念头:“别人会怎么看我?我看起来可能很愚蠢”,或者“我不认为我做得到,我没有时间或经验,或信心,或预算”。这些常见的阴魂不散的恐惧念头都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梦想破坏者”。

有一个推销员,她的目标是增加一倍的收入。她的“理性”恐惧以这样的面貌出现:“我不能在周末打电话给客户,因为我可能会得罪他们,或是占用了他们的家庭时间。”事实上,是她不敢打电话。所以,年复一年,她都没有打成电话,总是远远落后于她的目标。最终,她决定抛开恐惧,拿起电话。由于周末在家的客户更多,心情也更放松,她发现,这其实是打电话的最好时机。一旦她抛开恐惧,一切就轻而易举了。她的收入不只是加倍,而是三倍。

所以你应该尝试某件可以改变一生的事。承诺下个月开始练习抛开或忽略任何浮上心头的负面和恐惧的念头。当恐惧浮上心头时,轻轻但是坚实地将它们打发走。当它们回来时(这是必然的),再次打发它们走,不断努力下去,直到它们彻底消失为止。这只需要勇气以及一点儿练习。没有了恐惧念头的干扰,你将会发现,人生比较轻松,也比较美妙。

分清楚“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巨大差别

什么是“不能”与“不为”呢?

移泰山和折树枝的典故大概人们都清楚,孟子对此有精辟的解释。他认为,“我移不了泰山”是真话,因为没有人能做得了这件事,这就叫“不能”;而“我折不了树枝”则是假话,因为基本上成年人都能做得了这件事,而是不愿去做,这就叫“不为”。

当把“不能”与“不为”弄懂之后,就好办了,“不能”固然不可能,但“不为”则可以为,只是方法与心态的问题。

汉代著名学者承宫出生与贫寒之家,父母一年辛劳忙碌,全家人也只能勉强糊口,终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承宫七岁那年,该读书了,但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进学堂,而他却不能去——饭都吃不饱,父母哪来钱供他上学呢?为这事,他不知偷偷哭过多少回。

不久,同村的学者徐子盛先生开办了一所乡村学堂。承宫每次路过学堂,只敢望几眼学堂大门,竖起耳朵偷听一会儿里面的读书声,然后就赶紧离开。渐渐地,承宫在学堂附近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竟不由自主地来到学堂门口,偷听先生讲课、听学童读书。

终于有一天,徐子盛先生发现了他。当得知事情缘由后,徐子盛先生就将小承宫领进了学堂。从此,承宫就被收留在徐先生门下。他一边帮老师做杂活儿,一边随课听讲,并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数年后,承宫读遍了先生的所有藏书,并写得一手好文章,远近闻名。

承宫最后成了一名有很深造诣的学者。

也许有人会说,承宫是小时候发生转变的,如果已经成年,那现在还管用吗?有一句话叫“过去不等于未来”。所以,一切都能重新做起,一切都还来得及。只是“为”与“不为”的问题,只要起步,永远都不算晚!“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便是一例。

吕蒙是三国时的东吴将领,英勇善战。虽然深得周瑜、孙权器重,但吕蒙十五六岁即从军打仗,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学问。为此,鲁肃很看不起他,认为吕蒙不过是草莽之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足与其谋事。吕蒙自认低人一等,也不爱读书,不思进取。

有一次,孙权派吕蒙去镇守一方重地,临行前嘱咐他说:“你现在很年轻,应该多读些史书、兵书,懂的知识多了,才能不断进步。”

吕蒙一听,忙说:“我带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时间学习呀!”

孙权听了批评他说:“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主管国家大事,比你忙得多,可仍然会抽出时间读书,收获很大。汉光武帝带兵打仗,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手不释卷,你为什么就不能刻苦读书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十分惭愧,从此便开始发愤读书,利用军旅闲暇,读遍了诗、书、史及兵法战策。“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地,吕蒙官职不断升高,当上了偏将军,还做了浔阳令。周瑜死后,鲁肃代替周瑜驻防陆口。大军路过吕蒙驻地时,一谋士建议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高,您不应怠慢他,最好去看看。”

鲁肃也想探个究竟,便去拜会吕蒙。

吕蒙设宴热情款待鲁肃。席间,吕蒙请教鲁肃说:“大都督受朝廷重托,驻防陆口,与关羽为邻,不知有何良谋以防不测,能否让晚辈长点儿见识?”

鲁肃随口应道:“这事到时候再说嘛。”

吕蒙正色道:“这样恐怕不行。当今吴蜀虽已联盟,但关羽如同熊虎,险恶异常,怎能没有预谋呢?对此,晚辈我倒有些考虑,愿意奉献给您做个参考。”

吕蒙于是献上五条计策,见解独到精妙、全面深刻。

鲁肃听罢又惊又喜,立即起身走到吕蒙身旁,抚拍其背,赞叹道:“真没想到,你的才能进步得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是一介武夫,现在看来,你的学识也十分广博啊,远非昔日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从此,鲁肃对吕蒙关爱有加,两人成了好朋友。吕蒙通过努力学习和实战,终成一代名将而享誉天下。

“不能”与“不为”有着本质的区别,成功人士面前没有“不为”。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付诸行动。

今天的事情不可以拖到明天再做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一定不要拖到明天。”

如果我们时时抓住“现在”,那么我们就能完成许多事情;反之,如果常想“明天”或“将来什么时候”,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张海迪是著名作家,被誉为“当代保尔”。在5岁时,她因为脊髓血管瘤导成高位截瘫,成了一个残疾儿童。当时,她家住的是一座刷着红漆的三层小楼。

每当她坐在窗口,看着那些上学小孩的身影时,心中就无比羡慕,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可是,对张海迪来说,这只能是梦。一天,她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话刚说完,她就看见妈妈背过身,用手摸着脸。张海迪想:“妈妈一定是哭了。”

妈妈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

见张海迪这样渴望上学,渴望学习知识,妈妈决定,说什么也要满足她的心愿。不能去上学,家里请不起老师,爸爸妈妈就在下班后亲自教她。

张海迪很高兴,也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时时折磨着她病弱的身躯。有时,她实在感到疼痛或疲倦,连作业都无力完成,就对妈妈说:“这些作业我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对她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张海迪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决不能拖拉,于是就在心里告诉自己:

“我要像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一样,每天完成作业!”于是她每天都定下计划,不完成当天的计划不睡觉,决不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就这样,没有机会走进校门的张海迪靠发愤努力,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在学习的同时,她还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今天的事情不能拖到明天再做。只有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才能掌握好自己的前途。

不要轻易给自己留退路

不要认为“以后还有机会”“时间还比较充裕”,不能给自己留退路。这样一来,在制订好计划以后,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行动,因为你已经无路可退。

立即行动,可以使你保持较高的热情和斗志,能够提高办事的效率。而拖延时间只能消耗你的热情和斗志,使你无心做事。古时候,兵家作战的策略是“一鼓作气”,以防止“再而衰,三而竭”。拖延之后再想让疲软的心态鼓起斗志来是比较困难的。

在行动之前应该给自己定下一个合理的期限,没有一定期限的行动,常常是无效行动或是效率特低。有一个时间的约束,你就能时刻提醒自己:必须马上行动,否则,在约定期限内就完不成固定的行动计划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

一定要将它落实。不要说:“以后再去执行。”“以后”就意味着这次行动的失败,下次行动你还要继续受到自己拖延习惯的威胁——下一次你还要面对这个问题。所以,立即行动,现在就消灭掉这个坏毛病,不是很好吗?

成功只属于那些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自己不愿成功,谁也拿你没办法;自己不去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

有一位很有才气的学者,他想写一本有关几十年以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的传记。这个主题有趣又很少见,凭他的渊博知识和优美的文笔,这个计划完成后肯定会给他赢得很大的成就、名誉和财富。他准备立即动手写,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在写这本书的第一天晚上,他坐在桌前正准备写时,看了一下钟表,8点刚过一点儿,他突然想起晚上8:30电视上有一场精彩的球赛直播,于是他写书的心思没有了,便放下笔去看球赛。他对自己说,明天再写吧,反正时间还很多。

到了第二天晚上,一个老朋友给他打电话,叫他去喝酒,他本想在家里写那本书,犹豫了一会儿,他又有了理由:朋友难得一聚,书可以明天再写嘛。第三天晚上,因为头晚喝酒喝得太晚没有休息好,便早早地上床睡了。以后的日子里,他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写吧!”“今天是双休日,得放松一下,明天写吧。”

一直以来,他都没有坐下来好好写过。很快,一年过去了,朋友问他书写得怎么样了,他却说这段时间太忙,还没开始写,等时间充裕了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好。多么可怕的坏习惯!他日复一日地拖延着,总是为自己留后路,不去行动,也就始终没有获得应有的财富和荣誉。

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设定了多少目标,都要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完成。现在就做,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

下定决心,告别懒惰的自己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有幸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亚历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衰败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

有一个人周游过世界,见识十分广泛。他对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当有人问他不同民族的最大共同性是什么,或者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时,这个人回答道:“好逸恶劳乃人类最大的特点。”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品性。懒惰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过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因为成功只会垂青于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就变得整天只会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对社会无用的人。

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干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功夫,但这种人的脑瓜子可不懒,他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止思维活动,一天到晚都在盘算着去掠夺本属于他人的东西。

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长稻子就必然长满茂盛的杂草一样,那些好逸恶劳者的脑子里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杂草”。懒惰这个恶魔总是盘踞在头脑中,它直视那些头脑中长满了“思想杂草”的懦夫,并时时折磨他们、戏弄他们。

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常常会想出各种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但是,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来之不易,才能愈加珍惜它。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就不配享用它。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一个人处在哪一阶层,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他都必须或者说有义务去努力劳动。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普通市民,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干什么事情,只停留在嘴上是不够的,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

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而不注重实干的人最令人反感,成功也永远不会光顾这种华而不实、说而不干的人。

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并不是那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也不是那些把一切都设想得极其美妙的人,而是那些脚踏实地去干的人。

即使是那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只要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只要他是一个有心人,经过努力,也必将赢得他想获得的成功与地位。贫寒的出身、卑贱的地位并不意味着不可冲破、不可改变。人,重在实干、贵在真想。

除了崇尚空谈外,办事拖拉,也是懒惰者最常见的表现。

懒惰使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有些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都是有意义的,有些甚至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浪费时间,也是事业成功的一大敌人。

浪费时间,有两种表观:一种是主动浪费,一种是被动浪费。所谓主动浪费,是指由于自身的原因而造成时间的浪费。比如说,你明明知道睡一觉后时间会白白地逝去,可你偏偏要睡一觉。所谓被动浪费,是指由于他人的原因或突发事件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比如说,在你工作时,你的同事与你闲聊了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就是被动浪费了。

人们睡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或坐在树荫下聊天不愿工作,或沉迷于娱乐之中……致使好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多本应成功的人平平淡淡,其罪恶之首,就是懒惰。懒惰是一种习惯,是人长期养成的恶习。这种恶习只有一种“成果”,就是使人躺在原地而不是奋勇前进。因此,要想具有一定成就,就要改掉这种恶习。

一天的时间如果排得满满的,让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促使你尽最大努力地投身到工作中去,你就会无形之中在忘我的工作中改掉懒惰的习性。

“在家有父母,出外有朋友。”这是很多人养成依赖心理、导致懒惰的根源。如果把你放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你就会自食其力,改掉懒惰的习惯。

有的人在工作中,稍有压力就放下不干了或等待明天再干,这样一拖再拖,就有很多的事情被积下来,时间却悄无声息地流逝了。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有一个方法可以戒掉这个毛病,就是命令你自己:“我现在很好,马上可以动手,再拖下去就完蛋了。我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正事上。”许多人之所以爱拖拉,是因为形成了习惯。对于这样的人,无论用什么理由,都不能使他自觉放弃拖拉的习惯。因此,需要重新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积极工作的习惯。

一个人再拖拉,到了非干不可的时候也就不得不干了,正如房子着火了,他就不得不迅速逃生一样。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他就不会再拖拉下去,以免造成危害或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一位哲人说:“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蔼可亲、令人尊敬,不管他是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生活。让我看看你能干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向认为,热爱自己的工作、尊重劳动是保持良好品德的前提条件。只有热爱工作、尊重劳动,才能抵御各种卑劣思想、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抵抗各种低级趣味的引诱。我想进一步说明,只有热爱劳动、尽职尽责,才能摆脱由于沉溺于自私自利之中而带来的无数烦恼和忧愁。无论是谁,他既不可能躲避烦恼和忧愁,也不可能避开辛苦的劳动。”

懒惰的人总想干点儿轻松的、简单的事情,但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轻松的”“简单的”事情对于懒惰者而言也会变得很困难。那些一心只想逃避责任的懦夫也迟早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因为这种人总是对高尚的、有利于公众的事情不感兴趣,于是他的私欲,各种卑劣、庸俗的念头就会在他的大脑中膨胀起来,这种人的心思本来可以用在有益的、健康的事业上,结果却由于私心杂念的过度膨胀,导致自己的心智、脑力被各种各样琐屑、卑鄙甚至是幻想出来的烦恼和痛苦白白地耗费了。

青年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进行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旦离开这种经常性的、有益于身心的劳动,人们就会无所事事、精神萎靡,进而会头昏眼花,神经系统紊乱。久而久之,身体自然会莫名其妙地垮下来,精神也会一蹶不振。千万不要陷入这种状态之中。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地工作、满怀信心地劳动。一个人一旦参加了劳动,快乐自然就会来到身边,无聊和单调的感觉就会逃之夭夭。工作、勤奋地工作,劳动、愉快地劳动,去干这样或那样有益的事情。大家都信任脚踏实地的人。

每个人都期望幸福,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劳有所获。

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劳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

那些把工作当作习惯的人总是闲不住,懒惰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于情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终止自己早已习惯了的工作,也会立即去从事其他工作。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会很快地投入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有勤劳的习惯,并要付出辛劳的汗水,只有这样,才会收获快乐。

改变那些多年形成的行为方式

有些人不良的行为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因此,要向好的方面改变,就必须改变那些多年来形成的行为方式。

改变行为方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强迫自己按照新设计的行为方式去做,直到这种方式成为习惯为止,另一种是利用奖励办法使自己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习惯。

如果你要彻底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就要认真采取一些对策,以帮助你加强或消除某些习惯。你最好画出一个表格,以利于你正确地评估出自己的进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任何做后可以使我们感到愉快的行为,往往会鼓励我们加紧去做,更有可能使我们再度去做。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鼓励,也可以给自己某种奖赏进行自我鼓励。这种奖赏可能微不足道,但只要能使你觉得愉快就行了。它可以是些实物、一杯水、一些点心,也可以是允许自己去做某一件事情——休息一会儿、早一点儿下班或买一双鞋子等,它也可以是你向正确方向每迈出一小步时心中的自我抚慰。

你要为每一次“小”的成功奖赏自己,而不要专等“大”的成功。

在棒球比赛里,胜利并不取决于击打数目,而是取决于跑回本垒的次数。如果你只跑到三垒,裁判不会因为你跑了四分之三的路程而判你得分。

工作也是这样。能够开始当然很好,继续做下去更不错,但如果工作没有完成,你开始做的事情也就等于白做了。很多人有一种把一项工作做了一会儿又放在一边的习惯,还自我欺骗——自己从早忙到晚,似乎已经完成了什么。这种行为的结果只会是让人们留在“垒上”束手无策。

你要树立这样一种行为观念:一旦你开始做某项工作,就要把它做好,不要半途而废。当然,如果工作一环套一环,不能一次做完,这项建议就不大适用。

那你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你可采用“各个击破法”。即把这项工作化解成若干个分段,最好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强令自己完成一段后才能歇息一下。这样,在每告一段落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头绪紊乱,还会觉得离大功告成不远了,随时都可以鼓足劲儿干下去。

例如,你要写一份很长的工作报告,怎样安排进度好呢?你不要按“一次只写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进度安排,要先写好大纲,或做好调查研究,或写下引言等,分段落安排进度。这样一来,当你每前进一步时,你就有完成某一件特定事情的感觉,并且十分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了。接着再写的时候,你就不需要重新理出头绪,也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把工作分成若干环节或若干段落去做,你就会养成所谓“强制去完成”的良好行为方式,并为每天省下很多时间。

如果拖延是你行为方式中的主要问题,就要改变行为方式,不能再拖延了。

当你发觉自己在拖延一项重要的工作时,可以尽量把它分成许多小而易于立即去做的工作,而不要强迫自己一下子完成整个工作,但要做好你表中所列的许多“阶段工作”中的一项。

例如,你已经拖延很久不去打一个你应该打但可能会令你不愉快的电话。在这种状况之下,可以采用“分阶段实施法”。你可以这样去做:

第一,查出电话号码,并且写下来。

第二,定出一个打通这个电话的时间。

(要求你立刻去打通电话显然有些超出你现有的意志力量,因此可让自己先轻松一下。但作为补偿,你要坚定地承诺在某一时间打通这个电话。)第三,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看看这个电话到底与什么有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第四,先在心里想好自己要说些什么。

第五,打通这个电话。

如果这是一项主要工作,细分的阶段也很多,那就排一个详细的计划表。但是要使每一个细小工作简化到可以在几分钟以内做好。这样,当你在每次与人会谈之间,或在等电话的几分钟内,就可以解决一两项立即可以做好的小事。没有这张“工作分段表”,你可能永远不会着手去做这项大工作。

请记住:这项工作的第一阶段——第一件可以立刻做好的小工作——就是用文字列出整个工作进程中的许多分步骤。

使你脱离困境的另一个好办法,是用文字来分析你要做的事情。

在一张纸的左边,列出你拖延某一项工作的所有理由,在右边则列出你着手完成这项工作可能得到的所有好处。

这样对比后的效果会极为惊人。在左边,你通常只能有一两个情感上的借口,诸如“这会遇到尴尬的场面”,或“我会觉得很无聊”等。但是在右边,你会列出许多好处,其中,第一个好处常是完成一项必须完成而又令人不愉快的工作的那种解脱感。

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快速而富有戏剧性。你会从怠惰中清醒过来,开始工作,获得你表中所列的许多好处。

有时,我们认识到不能立刻采取行动,并不是因为这项工作有什么无法克服的困难,而是我们已经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那些办事效率高和效率低的人的最大区别往往在于:办事效率低的人习惯于这样想,这项工作虽然必须做,却是一项令人不愉快的工作,因此应尽量把它搁着;高效率的人则习惯于这样想,这项工作办起来虽然会令人不快,却必须做,因此现在就应把它办好,好早一点儿把它忘却。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想到要改变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就会感到不自在。他们已经努力过好多次,单纯以意志力量来改变习惯,结果都失败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困难,只要你采用适合的方法。

当你决定改变时就立即开始,不要想一下子完全改变自己,现在要做的只是强迫自己去做自己所拖延的事情之一;从明天起,每天早晨开始,就做“待办事项”中令你感到最不愉快的事情的一项。

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说“待办事项”上最重要的一项。对于最重要的事项,我们应该分配一段特定的时间去做。最令人不愉快的事常常只是一件小事。

一天虽然过去了一段时间,但你已经办好了一天中你必须做的最令你不愉快的事情,因此你就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几天后,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之后坚持下去,直到自己感觉很自然为止。

虽然你第一天只强迫自己照这个办法做了一次,但是不久之后你就会发觉这会影响到你一整天的决定。别人每交给你一项不愉快的杂务,你都会渴望把它先解决掉,好迅速得到解决此类工作之后的那种解脱感与愉快感。

这个办法的妙处是改变了你对杂务的心理感受,因而在你面前不再有任何你根本不打算去做的事情。你当然打算去做那种杂事了,否则你不会把它列在你的“待办事项”中。这个办法会轻易地把这项工作列为第一项,而不是第五项或第十项。

现在就开始这么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