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对“维纳斯”战略不能等闲视之(1 / 1)

1999年3月10日,中国IT业应该永远记住这个日子,这一天发生的事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将直接影响到中国IT业未来长远的命运——比尔·盖茨要将“维纳斯”带给中国人。

微软在美国机顶盒市场节节败退、四面楚歌。在这种背景下,微软将目标瞄向亚洲,瞄向中国。

一切都势如破竹。1999年3月10日,微软在中国发布“维纳斯”计划。同一天,Bloomberg新闻报道说:“这个协议(与联想、四通等公司)将帮助在美国失败的CE在中国获得机顶盒市场的统治地位。”

“维纳斯”计划的技术并不先进,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顶盒。因为它并没有利用有线电视线路,仍靠电话拨号上网。其次,利用传统电视350线的分辨率并不能很好显示普通网页。因此,“维纳斯”计划可能是对中国老百姓智力的一种低估。

事实上,“维纳斯”绝不只是一个产品而已。机顶盒仅仅是它的第一个切入点,是依据VCD成功经验而确定的“神来之笔”。“维纳斯”将会千变万化,不仅仅取向家庭,也会探向商用,不仅仅是上网、娱乐,还可能涉及未来的电子商务。它是微软提出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机”理念的化身。现在披露的计划内容仅仅是冰山之一角。同时“维纳斯”也不仅仅是一个公司的市场活动,而是一个占领市场、控制市场的长远计划的起笔,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局。因此,“维纳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战略性计划,绝对不能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维纳斯”计划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但它带来的结果可能是超乎想象的。

现在中国厂商均以短期目标为主。无论是PC业、VCD业还是传统家电业,都在寻求突围,急于找到商机。他们对“维纳斯”计划都充满极高的期望,这一点正中微软下怀。当然,目前微软还不敢轻易下赌注,它需要有人先打开这个市场。但只要这些“特洛伊木马”成功涌入家庭,微软就有可能主导未来,适时而动,上演新的庞大“计划”。

中国软件业和硬件业的落后和被动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新兴的服务业原本是我国的希望所在。但如此一来,服务业也可能成为微软的囊中之物。

新的商机意味着全新的游戏规则。在这种转折关头,“维纳斯”来了。它背后所隐藏的目的十分明确:当Windows CE在美国和欧洲四处碰壁后,混沌初开但又非常庞大的中国市场也许是最佳的切入点。尤其是依靠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和VCD市场,强力推出CE,使其控制未来“信息电器”的技术扩展。

在中国市场上,总是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怪物,比如“脑黄金”。中国电子业,更是颇有周期性的诞生怪物。较早的是学习机,后来是VCD。这些产品都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国外市场上不可能出现的。而且按照常理,事先都是让人出乎意料的。如今,“维纳斯”的登场,是不是意味着继VCD之后又一个新“怪物”的降临?从目前耳闻的进展来看,“维纳斯”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怪物。在基于有线电视网和数字电视系统的真正机顶盒成熟之前,“维纳斯”这个过渡型产品,很可能会扮演一个极为热闹的角色。因为这个产品虽然基于WindowsCE,但经过中国员工的“天才性”的改造,已经添加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其中不乏让人叫绝的神来之笔。

网络大概是目前人们最神往的东西,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网络的神奇不亚于当年的气功,上网是许多人新的梦想。但是,用现在老百姓的电视正常浏览网页显然是不可能的。据悉,“维纳斯”的“上网”概念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实时浏览,而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巧妙地化解了上述的问题:在用户与内容提供商之间,做成适合电视机显示的格式。而用户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订阅感兴趣的信息门类,比如“体育新闻”、“国际新闻”、“高一语文辅导”、“天气预报”等等。内容提供商根据用户的选择,将有关内容直接“推”过来。这样,只要用户接上电话线,就可以像电子邮件一样收取“推”过来的内容。

最后,在压力面前,盖茨采取低调姿态,反复表示:“维纳斯”并没有那么坏。可是,“维纳斯”的未来究竟好与坏,绝不是一个部分主管或微软中国公司所能决定的,也不是此时此刻所能明确的。因为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个产品,我们必须从微软几十年的历史、微软的企业文化以及它一贯的市场策略来审视。因为这些力量才是推动和决定“维纳斯”未来的最本质的力量。

对外来力量的侵入缺乏应有的制衡和对策,缺乏应有的竞争艺术和竞争实力,这使得国内IT业平添了几分危险。也许“维纳斯”的未来定势可能连微软也无力把握。在市场上,一个巨大的悬念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商机就是利益!“维纳斯”已经启动了这个商机。

商机动起来了,就会引发全社会资源流向的改变,并且产生重新分配,引发集体效应。而今,这些迹象已不仅仅是揣度,而是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维纳斯”所带来的巨大势能已经形成,而且又必将进一步增强。“维纳斯”就这样来到了中国。不论对盖茨的态度如何,他那种创新的思维和领先市场的一贯作风是值得称道的,是他给人类带来了令人憧憬的软件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