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驾起梦想的直升机(1 / 1)

计算机真可谓是比尔·盖茨的亲密伴侣。在哈佛,比尔·盖茨难舍真情,他对计算机仍是痴情不已,一如既往。寂寞与困恹中,依旧留下过真情成金的美好记忆。

当许多哈佛“贵公子”生们频频热衷传递着《花花公子》杂志时,盖茨却像个“电脑痴子”,忍不住手痒地还是要研究计算机程序的奥秘。

惟有如此,他空落的心灵才会踏实与充实。

当然与此同时,他也如饥似渴地饱读强攻商务图书,从管理到营销。他研习市场;也利用法律专业的便利,对那些经书一样繁琐的商法条文逐字咀嚼,过目不忘,以至于了如指掌。

他甚至研究过《合并法》,为将来的创业累积见识,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场知识商海的沐浴热身中——于是不难想见也不容置疑的是公正,比尔·盖茨完全可以自己写合同文本,一点儿不比专职律师逊色。

他不算刻苦,但凭兴趣学到的东西,已在脑海中驻桩成林。

自从1973年秋天艾伦到了波士顿,去哈佛看盖茨的机会也多了。

这对情同手足的兄弟永远不会改换的谋面话题,依然是梦想着不远的未来东山再起,并且真的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1974年12月隆冬,一个寒风呼啸的早晨,与盖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艾伦,又要早早从热被窝中迅速爬起,赶去哈佛校园探望他的小老弟比尔·盖茨了。

当艾伦穿越剑桥旁边的哈佛广场,他匆匆疾走的脚步照例又在一个书报亭前轻轻放缓了,每当路过这儿,都习惯翻翻最新的电脑杂志,以便从中获取灵感与信息,继而去和盖茨老弟吹大牛。

然而这一次非同寻常——当艾伦拿起一本《大众电子》,他竟呆若木偶地僵立在寒风中久久未动……他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周身的血液一下子全部都涌上了脑际,四肢却明显地麻木不仁……

“喂!需要我帮忙吗?”书亭的小贩有点儿诧异地询问艾伦。

这询问声像是一巴掌拍活了艾伦,他恍然梦醒似地不好意思笑笑,迅速掏钱买了手里的杂志,扭身便飞一样狂奔劲跑起来……

书亭小贩闹不清这小伙子怎么了——刚才是全身僵住不动,眨眼的功夫又像“上了发条的橙子”,球一样地“脚不点地”飞滚远去……小贩只得好奇无比地拿起一本艾伦刚刚买走的杂志,端详了半天,也没琢磨出什么名堂与答案。

——而当汗流浃背的艾伦一口气跑到哈佛教室喊出盖茨时,他左手攥握的《大众电子》杂志已经湿皱不堪了,可潮乎乎的封面上还微微冒着寒热交织的哈气……

盖茨的眼睛顿时睁得又大又圆。那杂志的封面是一台革新后的微电脑装备——阿尔塔8080型计算机图片;且封面同时印出一行醒目的大标题: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读完标题,盖茨的眼皮又松弛下来了,“真的假的?‘8080’真的有了电脑?”

艾伦却激动异常地连声音都在擅抖,他迫切地要向盖茨倾诉他的强烈感受:“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套可以和专业小型电脑媲美的微电脑啊!我们现在终于有机会运用BASIC做一点事情了!我们完全可以用它来编写程序!”

此刻,与其说盖茨依赖这本杂志封面,不如说他更加依赖的是艾伦。

因为艾伦一向十分关注硬件的发展。他认为,微处理器功能一代强过一代,而集成块体积则一代小过一代,将来有朝一日人们会把庞然大物的运算系统缩小成火柴盒那般大小。8080阿尔塔微电脑,就是继4004、8008微处理器芯片以后,并以它们为基础造就出的惊人产品。

艾伦估计得非常正确。在阿尔塔电脑问世前,他就觉得8080芯片足具应付开发BASIC语言程序的功能!那时他向盖茨举荐,盖茨不置可否,却也将信将疑。

而现在,阿尔塔电脑从天而降,使盖茨将信将疑的“艾伦预言”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盖茨不能再疑虑什么了。他知道艾伦押宝押对了——这正是大好时机,个人电脑的奇迹时代就要从中降临!

所谓“阿尔塔”电脑,是1974年一家名为“密特斯”(MITS)的小公司在新墨西哥州的亚帕克基市推出的一种“微电脑”,刚一上市就引起轰动。

密特斯公司的创办者叫埃德·罗伯茨,他于1968年建立公司以来一直生产计算器,但1974年以后,生意竞争太激烈,靠产品度日使密特斯濒临破产的边缘。于是,思维活跃的罗伯茨迅速调转船头,尝试用英特尔公司推出的更新一代微处理器8080设计生产微电脑,并把此命名为“阿尔塔”。

当然,最原始的“阿尔塔”和现在的个人电脑486、586之类的简直是天壤之别,或者压根不可同日而语——它没有显示器,没有键盘,也没有磁盘驱动器,更没有程序设计的工具,人只能运用电脑最初级的语言——机器语言和它沟通,输入也只能靠前面控制板上的一排开关,稍一失误就会前功尽弃。

尽管如此,“阿尔塔”仍旧吸引了不少电脑“发烧友”。

在当时,它确确实实是一场革命,至少它可以称作“微电脑”的婴儿模样,长得再不完善,也算是有鼻子有眼儿了;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收音机演奏出音乐。再说它价格便宜,罗伯茨从英特尔要到的8080芯片货,只需75美元,比市场价格优惠了1/3。

那时,当不少观众观赏到“阿尔塔”电脑的奇妙功能,都感到非常的新鲜和不可思议。

在今天看来,“阿尔塔”如奇迹般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的新纪元,脱胎换骨地彻底改变了一个古典与传统的世界。

现在好了,艾伦的兴奋与激动强烈地传染给了盖茨,两人决定用“阿尔塔”微电脑来开发BASIC语言程序。

他俩心知肚明,电脑的BASIC语言比较容易明白和掌握;而在它出现之前,技术人员都以“机器语汇”来编写程序,那种语言难度十分棘手,一般人根本无法涉身,因而电脑的应用就受到相当致命的阻滞和大大的局限。倘若使用通俗的语言,大众就有机会接触电脑了。

英雄所见略同;“阿尔塔”的主人罗伯茨此时也正梦寐以求通过这类电脑语言,开发会计、文字处理等应用程序,惟有如此,才可能把“阿尔塔”推向社会生活,至少能够推向更广阔的工商界用户市场。

“阿尔塔”诞生的时候,市面上已有十几种之多的软件语言可供大中型与微型计算机挑选。这些语言是为不同的运用目的而设计的。

第一种广泛接受的语言是FORTRAN,它是同IBM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研制的,多用于科学家当中,包含着繁冗复杂的编程。

另外一种语言叫COBOL,即普通商业语言,主要用于主机上的编程,也特别难以掌握。

但是,BASIC语言却很容易学习,它非常简单,甚至一些小学生和门外汉都容易入门掌握,发明它的两位教授之一约翰·凯梅民说:“BASIC使得人与机器可以进行交流。”

比来较去,虎背熊腰、精力充沛、锐意进取的罗伯茨,并不满足于“阿尔塔”问世的轰动效应;他在1974年夏天决定,一定把BASIC用在“阿尔塔”这种大众能使用的计算机上!

但是没有谁相信可能为8080微处理器研制出一种工作语言,连生产8080集成块的英特尔公司都不能相信,“这怎么可能呢?”“这可比登天还难啊!”

圈内圈外的人都不止一次的给罗伯茨泼冷水,劝他见好就收,知足常乐。

罗伯茨或许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百转千回地寻求“零”的突破之当口,正有两个年轻小子,猫在哈佛的校园内夜以继日地谋窜熬磨,他们在梦里也好似编织着那个有一天能够打碎“虚妄”的程序……

就在艾伦买到《大众电子》杂志后的一个星期里,盖茨与他每天彻夜难眠,两人悉心研读了杂志上关于“阿尔塔”家用电脑的文章,谋划着如何下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BASIC"大事。

很快,某天清晨,睡梦犹酣的罗伯茨被一阵闹人的电话铃声吵醒,他咕噜着喉咙拿起电话。

“请问,你是埃德·罗伯茨先生吗?”一个尖声细嗓、尚未成熟的男孩子声问道。

“是又怎么样?你是哪里呀?”罗伯茨困得连眼皮还没有睁开。

“我们是交通数据公司的!”电话这边,盖茨激动地询问对方是否对利用“阿尔塔”微电脑开发BASIC语言程序感兴趣;“当然有兴趣,不过,你能提供什么?”

盖茨热情地举荐力推说:“嗨!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已经研制出一种BASIC语言,只需稍加修改便可以用在阿尔塔电脑上!”

“是吗?我不信。”说话间,罗伯茨脑瓜全清醒了:“喂,我听到吹这类牛皮的太多了,至少有50个人来向我谎报他们拥有一种BASIC。所以我对你们的答复是,必须先把东西拿来看看!无论谁,只要能最先提供我们所需的BASIC,就能够获得了同我们合作的权利。”

“啪”的一声,罗伯茨放掉了电话。

这边,已然闻到荤腥、跃跃欲试的盖茨和艾伦,又忙不迭地写了一封信给罗伯茨,信中强调说他们确实有一套BASIC语言程序可与8080集成块匹配工作,他们请求将之附在“阿尔塔”上销售,每卖出5套,便提取5角钱的版权费。

这封信一出手,立竿见影。

罗伯茨收到它大喜过望,立即按照信封上的电话号码拨通了电话。

不料接电话的说:“这里是西雅图湖滨中学。什么?阿尔塔?什么阿尔塔?BASIC?不知道,我们没有BASIC!”电话断掉了。罗伯茨的心像刚刚上岸的鱼,扑腾了没两下就蔫儿了。

盖茨和艾伦“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牛真吹出去了,他们必须把那套“子虚乌有”的BASIC语言程序开发出来!

两人先是四处寻找“阿尔塔”微电脑却一无所获,可巧这节骨眼儿上他们发现了附在《大众电子》杂志中发行的8080微处理器操作手册,两人眉开眼笑了——有这份手册,他们就可以在PDP-10小型电脑上模拟设计一个8080的微处理器,然后在此环境中设计BASIC语言程序。

PDP-10小型电脑,.哈佛大学的实验室里就有。于是,盖茨和艾伦终日泡在阿肯计算机中心,进入BASIC语言程序设计阶段。盖茨集中精力专攻为新的BASIC语言编制数码;艾伦则用PDP-10从事更多的技术性工作。

盖茨编制的BASIC,里面有些高人一筹的创造天赋和想象奇能。

1975年2月底,盖茨和艾伦终于完成了他们有生以来第一套微电脑程序的开发,就要重见天日了。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晚上,盖茨人在哈佛心在艾伦身边,他在不停地猜测,还有什么不严密的地方?还有没有……8080会不会失误?……梦想的成功操练,使他永远告别了“青涩雨季”,他的心灵终于沐浴到未来的阳光,他感到血流加速,周身沸腾。盖茨日后曾说,在他编写过的所有数码中,令他最感自豪、引以为荣的就是他在哈佛的8个星期里编制出来的这套BASIC程序。

这套“登上月球”的游戏程序,酷似盖茨在湖滨中学对电脑如痴如迷地发生兴趣时所编织的一套程序;它要求游戏者在宇宙飞船的燃料用尽之前登上月球。

它将成为第一套软件程序,用在日后的微电脑BASIC语言系统中。

——盖茨的游戏,像一根火柴,擦亮了“阿尔塔”火炬;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就从那一天,从艾伦的“梦想”操练中揭竿而起了……

再过了8个星期,BASIC程序已如同一架梦想成真的直升机,载着盖茨和艾伦扶摇升腾,去向罗伯茨邀功领赏,去向电脑市场投怀送抱,并且展翅飞向未来人生的祈梦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