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从 容第14章(1 / 1)

包容 袁丽萍编著 2594 字 2个月前

从 容

从容是一种对人生的透彻把握。不管是谁,只要能以从容的心态面对一切,必能摆脱是是非非、纷纷扰扰。

1??平常心

不管你现在多么成功,也不管你现在是多么的失败,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平常心的人,沉着冷静,脾气温和,似乎己超越世俗纷争,轻易不与人争斗。他们生活态度积极,有幽默感。他们总是以一种平静安然的态度来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美国阔太太去巴黎旅游。她在巴黎市中心的花园里看见一个老头在专心致志地浇花剪草。他是那样的内行,那样勤恳操劳,他那一丝不苟的姿态,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上等的园丁。这个阔太太有一座私人花园,她心想这个老头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园丁。在美国恐怕出很高的价钱也很难找到,今天既然碰到了,为什么不聘请他为自己服务呢?

于是她问那个老头,愿不愿意到美国去做她的园丁。她可以给他高于法国三倍的工资,还可以解决他的旅费和住宿。为了说服那个老头,她又把美国大大地吹嘘了一通,仿佛那里遍地是黄金,人人到了那里都可以发财。

“夫人,”那个老头静静地听完美国阔太太的话,非常礼貌地说道,“谢谢你的好意。但真是不巧,我现在还有一个职务在身,不能离开巴黎。”

“你统统辞掉吧!我会给你补偿的。你还有什么兼职?还是从事什么副业?送牛奶还是养鸡?”

“都不是,”老头微笑着说,“我希望人们在下次选举中不投我的票,我就好来接受您的美差。”

“什么?投票。你们法国人连选园丁都还要投票?”

“不是的,夫人。我的名字叫安里,我这个园丁现在还兼任着法国总统。”

堂堂的一国总统竟然在花园里勤恳地工作,并且以一个平凡人的身份对待骄傲的阔太太。这是安里的谦虚,亦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坦然。当你拥有了平常心时,你就会变得更从容。

亨利·基辛格是犹太人的后裔,他于1923年出生在德国菲尔市。1938年随父母移居美国。到了美国,亨利·基辛格一家要变成美国人那样,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语言、工作、学校,一切都是新的,不好办。亨利·基辛格的父亲发现自己原来在德国的学历到纽约后并不怎么吃香,只好凑合着当了一名办事员,这使他灰心丧气。

然而,母亲葆拉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尽管遭受如此巨大的打击。她仍能像往常一样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她总是对亨利·基辛格说:“孩子,这些不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都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念。”这一点对亨利·基辛格的影响很大,以至于他在面对大多数失败和成功时都能保持从容。

智慧的母亲教会了儿子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基辛格做到了,所以他骄傲地走进了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并且成为伟大的外交家。

平和的心态,是能够经得起顺境与逆境的考验,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在意;成功了,叮咛自己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失败了,告诫自己,失败为成功之母,在哪儿跌倒了,提醒自己就从哪儿爬起。心无大喜,亦无大悲;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心静如水。

2??不计较

不计较,会获得幸福的感觉;不计较,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

曾读过泰戈尔的《画家的报复》的一文,摘录到此,或许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地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寻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心存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就会比对方更大。

许多心理学专家研究证实,报复心理非常有碍健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就是长期积怨和过度紧张造成的。

有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都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由此可见,报复的心理是一个无形的杀手,只有用不计较才能换来甜蜜的结果。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嚣发现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他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盘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他,他心中很惭愧,主动找上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还给了陈家。

无独有偶,《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同样说明了包容的重要性。

有一天,杨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诉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下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关怀体谅。用老百姓的话说,不要太“事儿妈”,活简单点、活大度些。著名作家肖剑说:“很多时候,让我们疲惫的并不是脚下的高山与漫长的旅途,而是自己鞋里的一粒微小沙砾。”对幸福来说,绝对是这样;幸福躲藏在每一件小事背后,关键看你是不是能忽略那些小事,直奔它们。

戴尔·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的小故事:

我的姑妈伊迪丝和姑父弗兰克住在一栋被抵押的农庄里。那里的土质很坏,灌溉条件又差,收成也不好。他们的日子很艰难,每一个小钱都得省着用。可是伊迪丝姑妈却喜欢买一些窗帘和小饰物束装饰她的穷家,她曾向密苏里州马利维里的一家小杂货店赊过这些东西。

姑父弗兰克很担心他们的债务,而且不愿意欠债,所以他私下里告诉杂货店老板,不让他赊东西给我姑妈。我姑妈听说以后,怒气冲天——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可直到现在她还在大发脾气。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她说起这件事。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将近80岁了。我对她说:“伊迪丝姑妈,弗兰克姑父这样羞辱你确实不对;可是你有没有觉得,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你差不多埋怨了半个世纪,是不是有点过分呢?”不管她承认与否,我的姑妈对这些不愉快的记忆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她付出的是她自己内心的平静。

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原本恩爱的夫妻分道扬镳,都是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男人的拖鞋放得不正啦,女人的化妆品乱丢啦……生活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影响我们心情的,也往往是一些非常微小的事情:例如,早上上班时遇到堵车,工作中被主管评批了一顿,回家后发现孩子正在看动画片没写作业……诸如此类,只要你生气,就有生不完的气,我们就会永远处在苦闷和气愤之中。所以,千万别斤斤计较那些烦人的小事!

哲学上有一个奥卡姆剃刀定律,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乃至累赘,必须无情地“剃除”。生活中,不论你面临什么问题,都应当这样问问自己:“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我这样做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还是会把问题更加复杂化?”剔除那些该剔除的东西,就像剔除我们的胡须,幸福未必到来,美满未必会来,但我们至少会活得精神点儿。

3??淡然无极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庄子》中的名句,简单说来就是当一个人达到了淡然无极的境界,他就能感受生活中的诸般美好。人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淡然无极就是对自我的觉悟。

从前,有个青年背着一个特大号的包袱,找到一位禅师,诉苦道:“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为什么我爱的人不爱我?为什么我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为什么我找不到心中的目标?”

禅师没有回答,反而问他:“你的包袱真大,里面装的是什么?”

青年说:“里面装的是我跌倒时的痛苦,受伤后的哭泣,以及孤寂时的烦恼……”

“好了,你跟我来。”

禅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禅师说:“你扛着船跟我一起赶路,我带你去找你心中的目标。”

“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大吃一惊:“船那么重,我扛得动吗?”

“不错,你扛不动它,”禅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对我们有用。但是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泪水、压力,对我们来说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这个故事缘自佛教中“负筏而行”的典故:一个人遭遇了大洪水,他就地取材,用草木扎了一只筏子,顺利地登上了地势较高的彼岸,转危为安。他想:这个筏子真是太有用了,就这么丢了太可惜了,我不如背着它上路,以后再渡河就不用着急了……

很多人其实都在负筏而行,所不同的是,古人背负的是一个草木扎成的筏子,而现代人背负的则是一艘钢铁铸就的航空母舰。用佛祖的说法,这种做法非常愚蠢,这叫不懂得断爱。所谓“断爱”,就是割舍。割舍那不些不好的东西,不必要的东西,也要割舍那些好的东西。

事实上,越是“好东西”,越是害人。因为好东西容易让人留恋,爱不释手,甚至“舍命不舍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过一篇《蝜蝂传》,蝜蝂是一种小虫子,生来喜欢背负东西。它一路前行,不论遇到什么总是抓取过来背在身上,因此没多久它就因负重过多累得走不动了。有人可怜它,替它去掉了背上的东西,可蝜蝂总是把那些东西再次背上。加上它们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罢休,结果只能疲累而死。

到今天,谁也见不着蝜蝂了,估计是累得绝了种。人类倒不至于像蝜蝂那么傻,但人总是要“前行”、“向上”的,但背着那么东西,你能走得了多远,飞得了多高?“好东西”也是为人类服务的,“好东西”多了,就是负担,就是“坏东西”。

很多人都听说过“羿射九日”的传说,事实上,历史上真的有一个名叫后羿的神箭手,虽不至于能射下太阳,但至少称得上百步穿杨。但就是后羿这样的神箭手,一旦背上了心灵的负担,也会发挥不出原来的水平。比如有一次,夏王让后羿射一个兽皮做的箭靶,并说:“射中目标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目标就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了,顿时紧张起来,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胸脯一起一伏,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拉开弓,连射两箭,连靶子的边儿都没挨上。夏王不解地问大臣这是何故,一个大臣解释说:“后羿平时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今天他是被患得患失的情绪害了。大王定下的赏罚条件成了他的包袱,所以,他的表现很不正常。如果人们能够排除患得患失的情绪,把厚赏重罚置之度外,再加上刻苦训练,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差的。”

哲学家邱斯顿说过:“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好东西之所以被称为好东西,就在于它们不容易得到,很容易失去。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代人则是睡一觉没准就到了河对岸:股市跌了,账号空了!至于人生的不如意,尤其是厄运,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进步,至少在古代没有今天这么多车祸。古人没有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但除了担心地里的庄稼基本上什么都不用担心,而现在人担心的事情至少可以列满一张A4纸:孩子上学、自己防老、明天的策划方案、下月的升迁、半年后的竞赛、家里的蟑螂、市场上的猪肉、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美国与俄罗斯的核武器……

人们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有充分的道理的。但还是那句话,你不能跟生活讲道理,你只能学着看轻生活,看淡那些让你烦恼的东西。

那么淡然是什么?无极又是什么?不要指望那部失败的电影,答案永远都在我们自己心中。所谓淡然,就是淡泊一切名利,看开、放下,而无极就是终极、最高境界的意思。

应该说,让所有人达到淡然无极的境界是不现实的,大家也没必要都达到无极的境界。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随着大流,随着时代往高处走就是了,但是有一点,不要把别人的高度当成你的高度,达不到自己的高度也不要烦,不要恼,要学会望望脚下,你比以前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