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虚 怀第7章(1 / 1)

包容 袁丽萍编著 2657 字 2个月前

虚 怀

在批评中成长,在谦虚中升华,在包容中走向成熟。

1??谦虚是成功的元素

做人不能“自居为大”,正是由于其“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而要避免“自居为大”,就必须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他人长处,也就是要谦虚做人。

一时的成绩不代表永久,也不代表你就比别人高一筹。成绩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张扬、炫耀只会带来负面效应。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它们说得都是对待荣誉的看法,在荣誉面前保持平和,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影响到别人,特别是没有成就的人的感情。

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与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口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即是我谦虚……”可见,谦虚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震。据说,有一次,他9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虚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平静是做人的一种高度的智慧。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样,就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支持。

显示自己是一个危险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它会使你把大量精力放在显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试图让他人信服你的个人价值方面。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通常会使你骄傲自满,把荣誉当做自我欣赏的装饰品,冲淡你的成就,甚至会走入歧途的境地。

孙膑与庞涓故事就能给我们后人许多的启示:

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而庞涓知道孙膑比自己有军事才能,对自己不利,就在背地里挑动魏惠王,让魏惠王起了孙膑背叛魏国、私通齐国的疑心,庞涓为了得到孙膑祖宗孙武的十三篇失传的兵法,才没有杀死他,但是残忍地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两块膝盖也被剜去,只能爬行。

孙膑在禽滑厘的帮助下来到了齐国,并得到了齐王的重用。齐威王两次拜孙膑为军师出征。一次是公元前354年“围魏救赵”一役大败庞涓;公元前341年,孙膑设下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并在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的戏语,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故事告诫我们妒忌之心是害人又害己的毒药。我们要远离妒嫉,要学会谦虚,无论在职场,还是商场、官场,还是为人处世方面,要发扬谦逊的态度,对优秀的,或有才华的人要尊敬,要谦虚向人家学习,而不是忌恨人家、远离人家。这样对我们自身的成长是不利的,只有敞开胸怀与人家靠近,向人家请教,才能有进步,才能慢慢地修炼成完美之人。

其实,自傲也是缺乏智慧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如果稍稍有一点可怜的成就,耳朵就不灵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会走了,因为他开始自我膨胀、发烧了。自以为写了两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两部电影就成了电影明星,唱了两首歌就成了歌星……

一个人的成就再伟大,也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宇宙之中,没有什么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你不应该过于看重它,因为它已成为你的历史。不要留恋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辉煌,它毕竟只是虚无缥缈的影子而已。要知道,当你望着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时候,你正好背离着照亮你的太阳。

或许,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

有一位朋友对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都不知他被提升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因为他明白,这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说出来反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伤害朋友的感情,自己在心里庆祝一下又何妨呢?

真正优秀的人他们往往有极高的素养,甚至是虚怀若谷,他们都有一个能包容一切的胸怀,所以说,他们绝不会滥用自己的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而是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况且,让事情更糟的是,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是自夸你越会有更多的人会怨恨你。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妒忌,他喜欢见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越会获得更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谦虚做人,还必须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因为你不被重视,你不显山露水,那么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独立、坦然、自律,也就很容易走向成功之路。而成功后更要保持谦虚,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从做事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只有具备谦虚的心态,才能谨慎处理各种问题,这样就能避免因为疏忽大意产生严重的后果。

正所谓“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现代社会里,人们有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也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然而维持谦虚的姿态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有必要。

2??包容乃大

包容能为我们创造宽松的生活空间;是消除人际间紧张关系的缓冲剂;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分快乐与平静。在职场上,作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一定要善于容纳人才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及其过错的包容,为己所用,这才是一个企业的制胜之道。

闻名世界的麦当劳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大熔炉。麦当劳的员工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和特点。他们当中,有在纽约市当过警察的邓纳姆,有大学教授特雷斯曼,法官史密斯,西罗克曼曾是个银行家,凯茨是一名犹太传教士,舒帕克原先是美国共产党员,科恩布科斯从事过服装销售业,瓦卢左博士做过牙医;他们中还有军官、篮球明星、足球运动员等等。

麦当劳的人才来自于你能够想像到的任何一个职业。他们当中有许多脾气古怪的人,但麦当劳都能够容忍他们,并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度,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麦当劳虽然要求作业程序必须统一,但并不以高压政策管理员工,麦当劳的员工都对工作充满兴趣,他们的工作表现都能够得到公司充分的尊重。

克罗克的用人哲学是:只要是人才,能够为公司带来效益,那么企业就能够容纳他。克罗克举止高贵,谈吐优雅,讨厌衣装不整、举止散乱的人。但是只要这样的人能够对麦当劳做出贡献,他就能够忍受他们的怪异甚至给他们以很高的授权。克罗克讨厌长头发,但能够提拔披着长发的克莱思出任广告经理,因为他是设计出麦当劳叔叔的功臣。克罗克也看不惯别人上班时衣装不整齐,但对任董事长的透纳脱掉外套,卷起袖子办公的样子则视而不见。

在大部分连锁事业的发展中,为了扩大公司规模,提拔的管理人员多半为业务型的人才。但是,麦当劳公司有营运、策划、财务、不动产、器材、建筑设计、食物采购、广告等各种各样的人才,从而建立一个健全、平衡的组织,使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麦当劳的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广纳贤才,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正是“有容乃大,豁达多成”的明证。

包容是对他人长处、短处和过错的一种容纳。包容能得人心、团结人、纳众谋,以成其强大,对创造企业和谐的工作环境,十分有益。

包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员,并且常常在航空展览中表演飞行。一天,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后飞回洛杉矶。正如《飞行》杂志所描写的,在空中300米的高度,两具引擎突然熄火。由于技术熟练,他操纵了飞机着陆,但是飞机严重损坏,所幸的是没有人受伤。

在迫降之后,胡佛的第一个行动是检查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所预料的,他所驾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螺旋桨飞机,居然装的是喷气机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机场以后,他要求见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所犯的错误极为难过。当胡佛走向他的时候,他正泪流满面。他造成了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的损失,差一点还使3个人失去了生命。

你可以想像胡佛必然大为震怒,并且预料这位极有荣誉心、事事要求精确的飞行员必然会痛斥机械师的疏忽。但是,胡佛并没有责骂那位机械师,甚至没有批评他。相反的,他用手臂抱住那个机械师的肩膀,对他说:“为了表示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飞机。”

包容的人,会以宽容的态度包容他人的错误,甚至会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来寻求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办法,因而,他们都过得很快乐。

包容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别人包容,也要包容别人,一味争抢只能使自己陷入孤立。

3??坦然接受批评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闻过则喜,它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当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欣然自喜。这个成语出自我国的古籍《孟子》,意思就是要告诉我们,他人的批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夸耀的好话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但要知道,好话除了能够让我们心情稍微顺畅之外没有任何作用,而批评的坏话则不然了,它虽然刺耳,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身上的不足,进而改变缺点,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断“自新”的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生活中,那些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无不是能够听取并包容批评他的人。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也曾是北大的教授。除了在治学著书上面的严谨,顾先生还是位非常虚心的人。即使有如此大的成就和声望,顾先生仍然能够做到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哪怕是来自于他的学生。

当年,顾先生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曾经针对《尚书》中尧典的十二州提出过它是受汉武帝十三州影响的论断,轰动了一时。但这一论断却遭到了他的学生的质疑,他的学生在翻阅了大量事实之后,认为顾先生的论断并不成立。

得知了自己的学生胆敢质疑自己的学术成果之后,顾先生并没有生气,反而鼓励其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完完全全地写出来。在他的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论文后,顾先生给予了认可,并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观点,甚至公开称:其辖熟于史事,余自顾不如,此次争论汉武帝十三州问题,余当屈服矣。

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的意见,顾先生的大家风范可见一斑,这也就难怪在先生去世几十年之后,仍然可以作为史学界的一杆大旗,矗立在前方,激励着后学者向其靠拢了。

生活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批评。我们必须承认,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诽谤攻击之外,绝大部分批评确实是针对我们的弱点和失误来的。我们应该用一种包容心来对待。

现实生活里,人们往往可以通过他人的批评来正视自己的过失,修正自己的行为。当别人诚心诚意地提出批评时,自己如果不虚心接受,反而盲目地反唇相讥,往往挫伤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和积极性,甚至在两人之间筑起心理壁垒。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或在待人处世方面,总难免有不曾发觉的死角或是一时疏忽。若在此时,有人提醒我们,我们应由衷感激。所谓朋友之道,贵在劝导,贵在善意的忠告。善意忠告是别人送给你最丰富的礼物。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受谏,则圣;木受绳,则直;金受砺,则利。”然而现代社会,能够直言不讳地指责他人缺点者日渐减少。

大部分人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冒着使别人恼恨的危险去善意忠告别人,而都抱着独善其身的态度漠视一切。追究其原因,如果人人皆能诚恳、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善意忠告,而且人人都期待他人的善意忠告,则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其实,真正能够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指责我们的人是谁呢?不外是父母、师长、兄弟、妻子、朋友或子女等。

总之,在人的一生中,总是蕴藏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有人在我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我们批评或忠告,我们一定要包容它,寻求解决之道。如此,才能改变我们,让自己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