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 恕
充满爱和理解的宽恕是对他人的慷慨,但更是对自己的一份馈赠。
1??恕道修身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才高八斗。他不仅有政治、外交头脑,也有非凡的经济才能,后来成了商界巨子。一次,他向孔子请教人生修养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恕”,常见的意义有两种,一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的心,一是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善于原谅别人。“推己及人”,应是孔子所说的“恕”的重点,因而他唯恐子贡听不懂,紧接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儒家学说中,圣人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推荐给他的高才生子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遇事常说:“将心比心。”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实际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问题在于,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得卖给别人。相反,自己想做的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那么愿意与别人分享了。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己所不欲,千方百计施于人”或“己所欲,勿施于人”,之所以会如此,其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字在作怪。
其实,我们还看到,在《论语·公冶长》篇里,子贡自己曾经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思是我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同时也不希望别人把他的意愿强加给自己,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当即孔子就说:“子贡啊,这不是你做到了的。”可这里又要子贡终身这样做。这一方面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它的确很难做到,就是连孔子的高足之一子贡也如此。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是孔门儒学中的顶尖功夫之一,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很多人做到了“恕”。他们不计较别人的过失,原谅别人,这也堪称是恕的内容之一。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小时候,经常受到后母的虐待。冬天,后母为他做棉衣,用芦花来代替丝絮。闵子骞的父亲了解到这种情况,怒火万丈,决定要休掉妻子。这时,闵子骞的后母也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如果父亲休掉她,几个孩子都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闵子骞决心不计前嫌,为后母求情。他跪着向父亲说:“母亲在这里,只是我一人衣服单薄而已,母亲如果离开家庭,我们几个人势必都会受寒冷的威胁。”父亲听了闵子骞的一番话,便中止了休妻的念头。
看,闵子骞不仅没有怨恨继母,反而原谅了继母,帮助继母向父亲求情,这就是一种“恕”。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面对这些事情,没有客观的标准。如果能拥有一颗宽容的胸怀,那么,很多事情也就不能称其为遭遇。其实,这就是孔子说的“恕”。
俗话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学会适可而止,要懂得宽容别人。《荀子》有云:“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明智和愚蠢,博大和浅薄,纯粹和芜杂,这些无疑都是截然相反而又相互对立的东西,但是,对于这些截然相反的东西却不可以用截然相反的心态去对待,若不然,在现实社会中,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与人共事,都会陷入一种尴尬而且是负面影响的境地。聪明的人要做到宽容愚笨的人,博学的人要做到宽容浅薄的人,精纯的人要宽容杂驳的人。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说我的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也要想到别人。也就是说,要分析对方的心理,切不可以权压人,以理压人,把对方逼上绝路,那样只能使对方负隅顽抗,更加肆无忌惮,然而,人一旦到了这种无所顾忌的地步,就无所谓尊严、刑法和事理了,因此对待有过失的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诚则灵,这样感化别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在对待朋友的过失或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到“忠恕”二字,那么离“中庸之道”也就不远了。
2??宽容是最好的教育
母亲,是世界上最平凡、最普通的称呼,人人都有母亲,几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自己的母亲;母亲,更是世间最伟大、最可亲的人,她的爱最无私、最宽容。可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忽略母亲的感受,忘记她最需要我们的关爱。让我们读一则《一碗馄饨》的故事:
一个女孩因为和母亲吵架,负气离家出走。当她感觉到饿的时候口袋里身无分文,面对馄饨摊,她面露难色。这一情景被卖馄饨的老婆婆看到了,免费请她吃了碗馄饨,就是这碗馄饨使得这个女孩感激涕零。于是老婆婆平静地告诉她:“……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于是女孩的眼泪掉了下来。
这一碗馄饨终于使得这个女孩明白了全天下还是母亲对她最好,最在乎她,最疼爱她,对她最宽容,即使她伤了母亲的心,母亲还是在为她焦急,为她担心。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母亲的胸怀。母亲是宽容的,她们的“宽以待子”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还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宽容的母亲都善于理解自己的孩子,邓肯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宽容和理解的人。她的宽容和理解让邓肯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邓肯是现代舞蹈之母,她以个人的心理感受加上丰富的想像力,结合后来女性主义者强调的个人表达和妇女主张的社会责任于一身,以独一无二的卓越才能开创了现代舞蹈艺术的先河,成为世界级的舞蹈艺术家。邓肯还以自己创办的舞蹈学校,传播推广了她的舞蹈思想和舞蹈动作,影响了世界舞蹈的发展。她的成功还得益于母亲大胆的放手和理解。
在舞蹈这条道路上,母亲向来不给邓肯设置障碍。她深深理解女儿对舞蹈的追求和热爱,给了她充分的发展空间。
邓肯10岁那年,有一个老婆婆晚上常到邓肯家里坐坐。老人从前曾经在维也纳住过,看到邓肯她就说起爱斯娜,并把爱斯娜成功的历史讲给孩子们听。老人说:“邓肯将来会成为爱斯娜的。”于是,老人建议带邓肯到一个著名的舞蹈教师那里去学习,邓肯也很乐意。看到邓肯充满期待的眼神,邓肯的妈妈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筹集了一笔费用,支持邓肯去学习。
但是,邓肯只学了三次就再也不去了。邓肯对当时老师教授的内容极度不满意,认为芭蕾要求舞者站在脚尖上跳舞不仅不美,而且非常丑,是反自然的。当邓肯把自己要放弃的想法告诉母亲之后,她母亲尽管有些生气,毕竟这次求教花费了她不小的一笔生活费用,但并没有责怪她。反而对她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舞蹈才能真正体现自己,那么便勇敢地跳下去。孩子,自由地表现艺术的真理,也是生活的真理。”
这件事给邓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成名之后,想起这件事,仍颇有感触地说:“我母亲给了我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让我学会真正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艺术。”
母亲包容和善于理解的品性,成就了邓肯,让她成了一个为自由而舞蹈的艺术家。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培养包容的品质,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还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妈妈。
宽容和理解的妈妈,让孩子写作业不再难。对很多孩子来说,家庭作业犹如一场战争,既要和自己的惰性较量,又要和家长、老师较量。作业做得不好,孩子要挨批,家长看着也生气。学校开始实施家长签名制之后,每天给孩子的作业签字,也成了妈妈们的一项作业。怎样愉快地完成这个作业呢?这是很多妈妈都好奇又觉得无望的一个问题。
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做作业。中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抄十遍”、“做两套试卷”这样的简单、重复的事情,缺少乐趣,单调乏味。孩子们实在难以拿出热情来爱上这样的作业;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自觉性不高,也不能认识到学习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脑袋里面就想着玩儿,让他们去做作业,简直就是压抑天性,何况老师和家长都是以命令的语气来告诉他们,要做多少,怎么做,何时交上来,就跟我们交工作业绩的心情是一样的。
理解了孩子的这种心情,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就有方可寻了。想要让孩子爱上写作业很难,但是想要让孩子自觉地做作业,不推三阻四,不敷衍塞责,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理解孩子的心理,让他自己选择做作业的时间,这一点很重要。
妈妈宽容和理解,孩子就会远离撒谎。生活中,相信有很多妈妈都有类似的困惑,孩子说谎,她们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很多妈妈以为是孩子品行不好,事实上,简单地将孩子说谎归咎于品行不好是错误的。因为,很多孩子说谎并不是因为品行不好,而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比如,有的家长很严厉,孩子稍微有点小错,就开始大声训斥,打骂,或者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凡事都干涉孩子,并且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紧张和不平衡,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他们便学会了说谎。
当你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千万不要立即去教训孩子,此时,不妨冷静地坐下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说谎,是因为自己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还是因为在以往的生活中,每次孩子犯错误都会遭到严厉的批评?抑或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凡事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找到原因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后顾之忧,才能让孩子远离谎言,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总之,宽容和理解的妈妈能够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种种烦恼;能够感知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恰当的关心和爱,让孩子健康成长。
3??换位思考
有这样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呢?”
智者看了看他,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一辈子也许都没有你这样的愿望。”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样,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是不是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是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青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同他交往过的人带来了愉快。
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从他人的立场去看,你就会豁然开朗。
有一个古代传奇,说的是在江湖上从未遇过对手的南侠与号称天下无敌的北侠,是江湖上的对手。虽然两人从未见过面,但南侠、北侠仗义的胸襟却是一样的,因此,尽管他们谁也不服谁,但一南一北相隔两地,彼此之间倒也相安无事。不过,江湖上的邪魔歪道却对于这两位大侠恨之入骨,巴不得能够早日将这眼中钉、肉中刺连根拔除。这些江湖败类群聚一堂,终于想出了能够一举除去南、北侠的毒计。
数日之后,南侠与北侠分别接获请柬,两人不加怀疑,立即便依请柬上的日期与地点前往赴约。在那批江湖败类的精心设计下,南北侠走到了一座独木桥的两端,两人只见桥面当中竖立着一面华丽非常的牌子。
南侠望了望长桥彼端的陌生人,客气地笑道:“桥面狭窄,两个人不是很好走,还是请你先过桥啊!这面银色的牌子真是漂亮,不知是谁遗落在这里的?”
北侠听了对面陌生人的话,马上回答道:“我不赶时间,还是让你先过桥。不过,这位朋友,你说错了一件事,那面牌子是金色的啊!”
南侠断然道:“不!是银色的!”
北侠坚持道:“你的眼睛有问题,牌子明明是金色的。”
两位大侠你来我往,丝毫不肯在口头上认输,坚持自己看到的牌子颜色才是正确的。终于一言不合,动起手来。两位绝顶高手这一阵交锋,套句武侠小说中常用的说法,当真是打得山摇地动、日月无光。经过大约一炷香的时光,南、北侠二人打成两败俱伤,躺在地上已奄奄一息。
这时南侠猛然抬头,见到桥上的牌子,不禁失声大叫,而北侠也在同一时间大叫出声。原来两人经过一阵恶斗,移形换位,挪腾到了对方的位置,也看到了对方所看到的牌子呈现的颜色,故而失声叫出来了。
只是,这时埋伏在四周的邪魔歪道脸上也正露出了狞笑,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
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人们也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是从换位思考获得的,宽容这一美德的得来,也始于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