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楼(1 / 1)

江南某县有位刘医生,具体名字无人知道。由于住在江边,所以每次去看病人时,都驾起一艘小船,独自渡江到北岸,到了后就将船停靠在隔江楼下,都成了习惯。这座楼具体位置在某姓人家住宅的后面,恰好是这户人家的女儿——大姑的妆楼。后来大姑因气愤上吊自杀于此,从此家人就把楼紧锁起来,不再让人登入。刘氏对此也存有辟邪之心,从此不在楼下停靠船了,大概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

一天晚上,病家为表感谢特地请刘氏留下喝酒,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去。刘氏驾着小舟游历在江面,只见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水面晶莹剔透,刘氏心情喜悦,不禁对着江面大吼。在经历楼旁时,就突然听到楼上有人在低声招呼自己:“刘先生,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呀?”刘氏醉醺醺中顿时忘记了一切,抬头朝声音源一看,只见楼上大姑独自凭栏而立,乌黑的秀发随着江面小风轻轻飘动,别有一番姿韵,和生前一样美。刘氏曾经在大姑生前,多次给大姑看过病,所以对她的音容笑貌都很熟悉。在楼上昏暗的灯光照耀下,人与光恍惚不清,刘氏也忘记了大姑已经死了的事实。他赶紧停船问候,大姑便邀请他上楼喝茶。刘氏此时口干舌燥正想要喝茶,于是停好船上岸拜访,顺着梯子登上楼。大姑招呼着将他领入闺房,房内梳妆器具的摆设和以前一模一样。坐了片刻,大姑亲手递上泡好的茶盏。茶一入口,刘氏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茶味十分清香,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大姑这时开口道:“一向劳你费心,时时给我配妙药良方,这份恩情大姑一辈子也不会忘怀。现如今我因体内郁塞,又生了鬼病,死过一次后就忍受不了再度死亡的滋味,所以还得烦请您给我治一治。”刘氏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一搭上手脉,觉得她手腕冰冷,忽然想起对方已经死去。已经醉酒的刘氏,竟然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只是问道:“你人既然已经死了,为什么你还担心生病呢?”大姑道:“你有所不知,其实鬼生病和人生病是一样的。而且这病是生前就已经郁积在身,不是死后才患上的。我因受气自缢,气积郁在胸中,便有这样的病症。所以虽然说事实上是人医鬼,其实是人医人。”说话当中也流露出恳求的目光。刘氏给她开了药方,又关心地问她冥府中有没有药,大姑回答说:“多亏地藏王广施仁慈恩惠,在冤死城中设立一个药铺,距今已有一千年了。”

两人边看病边聊天,刘氏非常健谈好问,连地下九泉情形都问得一清二楚,大姑也一一对答,所讲的和人间传说的大多不一样。刘氏忽然同她开玩笑说:“你不要生气,我听说吊死鬼的样子十分可怕,但现在见到你,为什么却并不是这样?”大姑听后面色庄重地说:“我受了你的恩义,怎么敢现出鬼形来吓你。”刘氏却非常好奇,催促着要看一下,大姑怎么都不愿意。刘氏正巧口中吸烟,就朝大姑喷去,而且连喷几次,大姑有点儿生气不能忍受,大叫:“这是你来强迫我惊吓你,如果你受到惊吓,那就不要怪我了!”话未说完,发出了鬼的凄厉的哀叫声。刘氏一看,只见对方披头散发,口中吐出血红的舌头,头上悬挂一条丝带,两手低垂,眼珠突出,丑态百出,顿时酒醒了被吓得跌倒在地,惊吓万分。他两脚发软,无法行走,挣扎着爬起来,夺门而逃,暗中又感觉好像有人扶着他,走下楼来。最后还未登上船,就又倒在了芦花丛中。黎明时分,才清醒过来,求人帮他驾船,才渡江而归。从此隔江楼下,再也没人敢来问津。

外史氏说:鬼是由气积成的。生前有气郁积,死后自然就还会患病。不像受伤生病而去世的人,已经没了身体,在墓穴中也一定不会呻吟作怪。照这样看来,气能造成如此大的祸害,事件中大姑虽然只是简单地说了原因,难道这还不能够唤起人们的警觉吗?